用于环锭纺织机的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9399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用于环锭纺织机的机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环锭纺织机的机组,其作为压缩装置的一部分,用来在牵伸机构之后借助吸管来压缩复合纤维,所述机组具有变速器壳体,用来容纳变速器以及两个相互平行的轴线,其中每个轴线都具有两个在相对而置的侧面上从变速器壳体中伸出的端部,上方轧辊分别可旋转地固定在这些端部上,并且每个上方轧辊都配置有驱动元件,其中变速器壳体的一侧的两个上方轧辊的驱动元件借助传递元件以驱动的方式相互连接,并且变速器壳体具有上侧和下侧。



背景技术:

这种设置例如以EliTop为产品名称进行销售。这些机组设置得与环锭纺织机的牵伸机构相连,并且具有上方轧辊,这些上方轧辊以驱动的方式相互连接。这两个上方轧辊中的第一个在此压在牵伸机构的经驱动的下方轧辊上,并且与之一起构成牵伸机构的输出轧辊对。此机组的第二上方轧辊通过此机组的第一上方轧辊借助相应的驱动元件进行驱动并且压在过滤小皮带上,此过滤小皮带在具有开缝的抽吸管上运行。在输出轧辊对、此机组的第二上方轧辊和抽吸管之间,借助吸入裂缝对牵伸的纤维带进行压缩。

该现有技术的机组的缺点是,与上方轧辊的未与纤维带接触的其余表面相比,在上方轧辊的位置(在此位置上纤维带压在下方轧辊或吸管上)上产生了增大的磨损。为了避免这一点,已提出,相邻的牵伸机构的纺织平面应该朝负载臂的中间线具有不同的间距。因此,通过上方轧辊对的翻转能够使上方轧辊的其它区域压在纤维带上。因此在上方轧辊的第一区域磨损之后,还能使另一(第二)还未磨损的区域与纤维材料接触,从而更长地使用上方轧辊。

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上方轧辊的翻转成本非常高。为此必须拆开此机组的壳体,并且扭转180°将上方轧辊再次装在该壳体中。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能够翻转该上方轧辊,以便利用上方轧辊的另一区域,并且所述翻转能够非常简单地实现。

此目的借助权利要求1的特征得以解决。

按本发明的用于环锭纺织机的机组作为压缩装置的一部分,用来在牵伸机构之后借助设置在环锭纺织机上的吸管来压缩纤维带。该机组具有变速器壳体,用来容纳变速器以及两个相互平行的轴线。每个轴线都具有两个在相对而置的侧面上从变速器壳体中伸出的端部,上方轧辊分别可旋转地固定在这些端部上。这些上方轧辊中的第一个当作牵伸机构的输出轧辊对的一部分来用,这些上方轧辊中的第二个作为压缩轧辊,用来将纤维带挤压和压缩在抽吸和开缝的管子上。每个上方轧辊都配备有驱动元件,其中变速器壳体的一侧的两个上方轧辊的驱动元件借助传递元件以驱动的方式相互连接。该变速器壳体具有上侧和下侧。变速器壳体按本发明这样配置,即在一侧的上方轧辊之间的区域中这些上方轧辊的所有共同的正切平面不会通过该壳体上突出来,并且上侧和下侧都朝这些正切平面具有间距,因此在按规定使用此机组时面向吸管的上侧和下侧不会接触该吸管。按规定使用指,如果该机组安装在纺纱机中并且配属于吸管,则上侧或下侧可选地面向该吸管。通过此构造、尤其是壳体的上侧和下侧的凹下造型,确保,即使整个壳体都被掉转,变速器壳体在上方轧辊的区域中也不会与输出轧辊对的下方轧辊和吸管碰撞。

通过壳体的掉转,先前配属于左边牵伸机构的上方轧辊在掉转之后配属于右边牵伸机构。因此通过这两个相邻的牵伸机构的纺织平面的不同间距,使得该受挤压的纤维形成物在掉转之后在上方轧辊的另一区域中延伸,因此上方轧辊的先前磨损的区域现在位于纤维形成物的该区域之外。因此能够明显更长时使用该机组的上方轧辊,因为它们在掉转之后几乎像新的一样。所述掉转非常简单,不必拆开变速器壳体变速器壳体的上侧以及变速器壳体的下侧都这样构成,即不会与设置在其下方的构件、尤其是吸管产生碰撞。

在此机组的该尤其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变速器壳体在一侧的上方轧辊之间的区域中在两侧呈凹下的拱形。这两个侧面(即变速器壳体的上侧和下侧)均沿下方轧辊或吸管的方向进行设置,并且与变速器壳体无碰撞地输送纤维形成物。通过变速器壳体的上侧和下侧的凹下拱形,能够朝设置在其下方的吸管保持足够的间距,因此不会接触它。

该传递单元优选以朝一侧的上方轧辊的旋转中点的连接基本对称的方式布置。通过该机组的掉转,上方轧辊的旋转方向也掉转。为了以相同的方式通过第一上方轧辊确保第二上方轧辊的驱动,因此有利的是,该传递元件相应地设置在上方轧辊的旋转中线的连接线上。因此在该机组掉转之后也产生了相同的驱动比例。

如果在本发明的尤其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该机组在轧辊对的旋转中线上具有摆动轴线,则该机组能够可摆动地固定在牵伸机构的负载臂上,并且在该机组掉转时这些摆动轴线则相对于上方轧辊位于与摆动之前一样的位置上。此驱动和传递比例因此位于它们的两个安装方向上。

该机组的尤其优选的实施方式是,除了首次使用以外,所述机组为了实现二次使用能够围绕着上方轧辊的旋转点的连接线掉转180°装在牵伸机构中。驱动元件以及壳体形状以及机组的摆动轴线在此这样设计,即该机组在首次使用和二次使用时都具有相同的使用特征。

如果该变速器壳体具有两个壳体半部,则尤其有利的是,它们基本上构成为对称的。该壳体分隔线在此优选通过变速器壳体的对称面进行延伸,因此驱动元件和上方轧辊对的安装能够尤其简单地进行。

如果这两个壳体半部分别具有用于牵伸机构的负载臂的弹簧的表面,则在此还确保,将以同样的方式将该机组压在压缩装置的吸管上并因此产生同样的纺织状况,而无需在负载臂压缩弹簧上进行调节。

为了能够看出,使用了该机组的哪个侧面或者哪个侧面用于首次应用且哪个侧面用于第二次应用,有利的是,这两个壳体半部具有至少一个区分特征、尤其是不同的颜色或标记。因此能够快速地检测出,该机组是在其首次应用中还是在其第二次应用中。

尤其有利的是,驱动元件是齿轮,且传递元件同样是齿轮。在此在尤其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规定,传递元件的齿轮设置在上方轧辊或齿轮的旋转中线的连接线上,该齿轮与上方轧辊耦合。备选地有利的是,能够设置齿带作为传递元件来代替齿轮,或者也能应用摩擦轮作为驱动元件并且作为传递元件用于一些应用情况。

附图说明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说明了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其中:

图1在侧视图中示出了压缩装置;

图2在侧视图中示出了按本发明的机组;

图3在俯视图中示出了按本发明的机组;

图4示出了按本发明的机组的驱动元件和传递元件;

图5a在俯视图中示出了该机组的上侧;以及

图5b在俯视图中示出了该机组的下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机组1的侧视图,它可摆动地固定在负载臂2上。该负载臂2在此具有支架3,其将机组1可摆动地固定在上方轧辊4的旋转轴线D1上。机组1具有第二上方轧辊5,其能够围绕旋转轴线D2旋转.在此视图中不可看见另外的第一上方轧辊和第二上方轧辊,它们能够布置在机组1上并且能够配属于另一牵伸机构的平行延伸的纺织平面。

可摆动地支承在支架3上的机组1借助弹簧6朝下挤压。在此将第二上方轧辊5压在吸管7上或压在吸管7的未示出的过滤小皮带上,该吸管具有吸入裂缝8。来自牵伸机构的复合纤维9夹在第一上方轧辊4和输出轧辊10之间,并且继续在吸管7上延伸,然后通过吸入裂缝8延伸穿过第二上方轧辊5和吸管7。第一上方轧辊4在此将复合纤维9压向输出轧辊10,并且第二上方轧辊5将复合纤维9压向吸管7或过滤小皮带。随着时间的流逝,第一上方轧辊4和第二上方轧辊5通过所述挤压在与复合纤维9接触的区域中出现磨损。

第一上方轧辊4和第二上方轧辊5布置在壳体13中,其具有上方壳体半部14和下方壳体半部15。这两个壳体半部14和15的分隔线16通过旋转轴线D1和D2延伸。

图2示出了机组1的侧视图。机组1容纳着第一上方轧辊4和第二上方轧辊5,其中第一上方轧辊4在此实施例具有比第二上方轧辊5更小的直径。这两个上方轧辊4和5都具有套筒11,各上方轧辊4、5通过此套筒围绕着旋转轴线D1或D2可旋转地支承在此处未示出的轴线上。在套筒11的外圆周上分别布置有覆盖物12或12',其是有弹性的并且适合将复合纤维挤压在输出轧辊10或吸管7上。

上方轧辊4和5的外部圆周面既在上侧也在下侧具有共同的正切平面T1或T2。壳体13将两个上方轧辊4和5相互连接并且同时支承着它们。壳体13包括壳体上方部件14和壳体下方部件15。这两个壳体部件14和15在其外侧或壳体13的上侧和下侧24、25凹下地布置在上方轧辊4和5之间,并且位于这两个正切平面T1和T2内部。因此确保,在按规定使用该机组时壳体13的外部轮廓与吸管7间隔开来。壳体13此外还是双组份的,其中壳体上方部件14和壳体下方部件15之间的分隔面16通过两个旋转轴线D1和D2延伸。因此能够简单地安装上方轧辊4和5以及驱动元件,此驱动元件设置在壳体13中。这两个壳体半部14和15的连接例如能够借助未示出的螺钉实现。由于这两个壳体半部14和15分别与正切平面T1和T2隔开地相对于其外部轮廓进行延伸,并且这些壳体半部还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为相同的,所以确保该机组能够围绕着分隔面16旋转180°并因此还能像以前一样投入使用。

图3在俯视图中示出了机组1。在此视图中可看到,两个设置在旋转轴线D1或D2上的上方轧辊4和5位于机组1上。壳体13在此视图中构成为U形的。因此上方轧辊4的轴线17是空着的,并且能够用来固定在图1的支架3上。机组1能够围绕着此轴线17或旋转轴线D1摆动.

在此壳体13中用虚线示出了上方轧辊4和5的驱动装置。每个上方轧辊4或上方轧辊5都分别配备有驱动元件18并且与之固定相连,此驱动元件的形式在此是齿轮。在这两个驱动元件18之间分别设置有传递元件19,其在此同样是齿轮。第一上方轧辊4通过经驱动的输出轧辊10驱动,并因此将旋转运动传递到第二上方轧辊5上。另一侧的上方轧辊4和5(其与一侧的两个上方轧辊4和5平行)具有相同的驱动元件18和传递元件19。这两侧的上方轧辊4和5能够相互独立地旋转。传动皮带或摩擦轧辊也能够作为传递元件来用,齿盘或摩擦盘能够作为驱动元件来用。

在图3中还示出了,纺织平面SE如何延伸。以虚线示出了负载臂2的中间平面ME。在此平面ME中,机组1通过支架3固定在此负载臂2上。与平行延伸的牵伸机构或与之平行设置的上方轧辊4和5的纺织平面SE2相比,纺织平面SE1(在中间平面ME的左边示出)朝中间平面ME具有更小的间距。SE1在此朝中间平面ME具有间距d,并且SE2具有间距D。纺织平面SE1或SE2朝中间平面ME的间距用虚线示出,并且表示机组1掉转的情况。从中可看出,复合纤维9与上方轧辊4和5的覆盖物接触所在的区域是侧面偏置的。在第二次用虚线示出的使用时,与在首次使用时出现的磨损隔开来。因此能够明显地延长上方轧辊4和5以及机组1的使用期限,因为在首次磨损之后通过掉转机组1使该机组能够再次使用,直到该机组在第二个位置中也被磨损。

图4在剖面图中示出了图3的侧视图。在此侧视图中可看到,这两个驱动元件18是齿轮,并且传递元件19同样由齿轮构成。这些旋转轴线D1和D2以及传递元件19的旋转轴线D3设置在连接线20上。因此确保,在机组1掉转时,传递元件19的特征与驱动元件18相同。驱动元件18在此固定地与上方轧辊4和5连接,并且可旋转地设置在用于上方轧辊4的轴线17以及用于上方轧辊5的轴线21(图3)。传递元件19通过旋转轴线D3可旋转地支承在壳体13中。

图5a和5b从上方或从下方的视图中示出了机组。图5a示出了壳体上方部件14的视图。壳体上方部件14在旋转轴线D2的区域中具有挤压面22,它作为接触面用于图1的压缩弹簧6。图5b示出了壳体下方部件15的视图。该壳体下方部件15还在旋转轴线D2的区域中还具有挤压面22。壳体上方部件14和壳体下方部件15能够例如以其颜色进行区分。另一区分可行性也例如由记号23构成,其只设置在两个壳体部件14或15的一个上。因此能够区分,该机组是否借助其上侧还是其下侧用来挤压复合纤维9。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所示和所述的实施例。即使它们是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示出和描述的,在专利权利要求的框架内的变体与特征的组合同样是可能的。

此装置按前面所述的方式构成,其中提到的特征能够单个地或以任意的组合方式存在。

参考标记清单

1 机组

2 负载臂

3 支架

4 第一上方轧辊

5 第二上方轧辊

6 压缩弹簧

7 吸管

8 吸入裂缝

9 复合纤维

10 输出轧辊

11 套筒

12 覆盖物

13 壳体

14 壳体上方部件

15 壳体下方部件

16 分隔面

17 轴线

18 驱动元件

19 传递元件

20 连接线

21 轴线

22 挤压面

23 记号

24上侧

25下侧

T1 正切平面

T2 正切平面

D1 旋转轴线

D2 旋转轴线

D3 旋转轴线

SE1 纺织平面

SE2 纺织平面

ME 中间平面

d 间距

D 间距。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