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缓冲气垫机的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5036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用于缓冲气垫机的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机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缓冲气垫机的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缓冲气垫机,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是分别通过驱动轮的转动实现传动的,在驱动轮位置处,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是无法直接分离的,这种情况下,想要取出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之间的气垫膜就比较困难,而且需要更换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时,驱动轮位置处的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不方便拆卸和安装,给操作者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缓冲气垫机的驱动机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缓冲气垫机的驱动机构,包括底座、压块、至少一个弹簧、凸轮和手柄,底座上设有第一通孔,压块上设有与第一通孔同轴线的第二通孔,压块位于底座的顶部,压块的底部设有多个定位杆,底座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一凹部,定位杆位于第一凹部中,与第一凹部间隙配合,凸轮位于压块的上方,手柄带动凸轮转动,弹簧的一端设在底座上,另一端设在压块上,凸轮转动时,压块在弹簧的作用下上下往复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抬起手柄,手柄带动凸轮转动,凸轮转动时,压块向上移动,压块的第二通孔中安装缓冲气垫机的上驱动轮的转轴时,压块可以带动上驱动轮一同向上移动,由于缓冲气垫机的上驱动轮驱动上加热带传动,所以上驱动轮向上移动后,缓冲气垫机的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分离,从而可以轻易地将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之间的气垫膜取出,而且便于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的更换(拆卸或安装);压下手柄,手柄带动凸轮反向转动,凸轮反向转动时,压块会向下移动,并带动上驱动轮一同向下移动,压块抵靠在底座上,此时缓冲气垫机的上驱动轮和下驱动轮接触,从而可以将上加热带紧密贴合在下加热带上,进而带动气垫膜进行传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的顶部可以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凹部,压块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二凹部位置对应的第三凹部,弹簧的一端位于第二凹部中,另一端位于第三凹部中,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凸轮设在压块的顶部。由此,抬起手柄,带动凸轮转动,此时底座上方的压块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会被抬起,压块的第二通孔中安装缓冲气垫机的上驱动轮的转轴时,压块带动上驱动轮也向上抬起,此时缓冲气垫机的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分离,可以将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之间的气垫膜取出,而且可以对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进行更换;压下手柄,压块向下运动并抵靠在底座上,此时缓冲气垫机的上驱动轮和下驱动轮接触,从而可以将上加热带紧密贴合在下加热带上,进而带动气垫膜进行传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限位件,弹簧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第一横梁设在压块的顶部,第一横梁的两端延伸出压块,第二横梁设在底座的底部,第二横梁的两端延伸出底座,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平行排布,其中一个弹簧的一端设在第一横梁的一端上,该弹簧的另一端设在第二横梁的一端上,另一个弹簧的一端设在第一横梁的另一端上,该弹簧的另一端设在第二横梁的另一端上,弹簧处于拉伸状态,限位件包括竖杆和横杆,竖杆和横杆呈L型连接,竖杆设在第一横梁上,凸轮位于横杆下方。由此,抬起手柄,带动凸轮转动,凸轮可以将横杆强制顶起,此时底座上方的压块会被一同抬起,压块的第二通孔中安装缓冲气垫机的上驱动轮的转轴时,压块带动上驱动轮也向上抬起,此时缓冲气垫机的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分离,可以将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之间的气垫膜取出,而且可以对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进行更换;压下手柄,横杆在两个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压块同时向下运动抵靠在底座上,此时上驱动轮和下驱动轮接触,从而可以将上加热带紧密贴合在下加热带上,进而带动气垫膜的进行传送,而且在两个弹簧的拉力作用下,上驱动轮会始终受到朝下驱动轮方向的压力,确保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始终保持紧密贴合,且上驱动轮有足够的摩擦力带动上加热带传动,下驱动轮有足够的摩擦力带动下加热带传动,避免打滑;而且当上驱动轮和下驱动轮发生磨损时,直径变小,两个弹簧会自动将上驱动轮向下驱动轮方向拉,使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始终保持紧密贴合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可以设在缓冲气垫机上。由此,凸轮转动时,压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可以上下往复移动,实现压块与底座的接触、分离,从而可以实现缓冲气垫机的上驱动轮与下驱动轮的接触、分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轮的半径可以呈连续变化趋势。由此,呈连续变化趋势的凸轮转动时,可以实现凸轮与压块或凸轮与横杆接触的半径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变化,从而可以实现压块与底座的接触、分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手柄可以通过转轴带动凸轮转动,转轴设在缓冲气垫机上,与缓冲气垫机转动连接。由此,转动手柄,通过转轴可以带动凸轮转动,实现压块与底座的接触、分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杆的数量可以为四个,第一凹部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四个定位杆分布在压块的四个角位。由此,四个定位杆可以确保压块在底座顶部平稳、顺畅地上下往复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上驱动轮和下驱动轮,上驱动轮的转轴穿插在第二通孔中,与压块转动连接,下驱动轮的转轴穿插在第一通孔中,与底座转动连接,上驱动轮和下驱动轮分别带动缓冲气垫机的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传动。由此,压块与底座接触时,上驱动轮和下驱动轮接触,压块与底座分离时,上驱动轮和下驱动轮分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驱动轮和下驱动轮可以是胶轮。由此,采用胶轮带动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传动,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贴合在一起时,两个胶轮处于挤压变形状态,可以提高上驱动轮与上加热带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下驱动轮与下加热带的接触面积,提高传动摩擦力,避免上驱动轮和下驱动轮打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块上可以设有连接杆。由此,缓冲气垫机的上冷却模块可以通过连接杆安装在压块上,随同压块一起上下移动,便于将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之间的气垫膜取出,以及对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缓冲气垫机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用于缓冲气垫机的驱动机构隐藏手柄、凸轮后沿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用于缓冲气垫机的驱动机构中凸轮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凸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用于缓冲气垫机的驱动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缓冲气垫机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用于缓冲气垫机的驱动机构隐藏手柄、凸轮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用于缓冲气垫机的驱动机构隐藏手柄、凸轮后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一:

图1至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缓冲气垫机的驱动机构的结构。

如图1至图4所示,用于缓冲气垫机的驱动机构,包括底座1、压块2、弹簧3、凸轮4和手柄5。此外,用于缓冲气垫机的驱动机构还可以包括连接杆24。

如图1所示,底座1上成型有第一通孔11,压块2上成型有与第一通孔11同轴线的第二通孔21,底座1的第一通孔11中安装缓冲气垫机的下驱动轮的转轴,压块2的第二通孔21中安装缓冲气垫机的上驱动轮的转轴。

如图2所示,压块2位于底座1的顶部。底座1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缓冲气垫机上,或直接焊接在缓冲气垫机上。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压块2的底部成型有四个定位杆22(或四个定位杆22可以插接在压块2的底部,用胶套与压块2过盈配合连接),四个定位杆22分布在压块2的四个角位;底座1的顶部成型有四个第一凹部12,四个第一凹部12的位置和四个定位杆22的位置对应,四个定位杆22对应穿插在第一凹部12中,与第一凹部12间隙配合,定位杆22可以在第一凹部12中上下移动,即压块2在定位杆22的定位、导向作用下,可以在底座1顶部上下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杆22、第一凹部12的数量也可以均为一个或三个以上,定位杆22、第一凹部12的数量相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底座1的顶部成型有两个第二凹部13,压块2的底部成型有两个与第二凹部13位置对应的第三凹部23,两个第二凹部13位于第一通孔11的两侧,两个第三凹部23位于第二通孔21的两侧,弹簧3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弹簧3的下端位于一个第二凹部13中,该弹簧3的上端位于对应的第三凹部23中,另一个弹簧3的下端位于另一个第二凹部13中,该弹簧3的上端位于对应的第三凹部23中,两个弹簧3处于压缩状态。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凹部13、第三凹部23、弹簧3的数量也可以均为一个或三个以上,第二凹部13、第三凹部23、弹簧3的数量相同。

如图1所示,凸轮4位于压块2的顶部,凸轮4与压块2接触连接,手柄5通过转轴51可以带动凸轮4转动,转轴51通过轴承安装在缓冲气垫机上,转轴51与缓冲气垫机转动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凸轮4的半径呈连续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沿B方向转动手柄5,凸轮4同步转动,由于凸轮4与压块2接触的半径由大到小的变化,压块2在两个弹簧3的恢复力作用下,压块2会被抬起,底座1的第一通孔11中安装下驱动轮的转轴、压块2的第二通孔21中安装上驱动轮的转轴时,压块2带动上驱动轮也向上抬起,此时上驱动轮和下驱动轮会分离,即缓冲气垫机的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分离,从而可以将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之间的气垫膜取出,而且可以对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进行更换;然后沿B方向的反方向压下手柄5,由于凸轮4与压块2接触的半径由小到大的变化,压块2受到凸轮4的向下作用力,压块2向下运动并抵靠在底座1上,此时缓冲气垫机的上驱动轮和下驱动轮接触,从而可以将上加热带紧密贴合在下加热带上,进而带动气垫膜进行传送。凸轮4与压块2接触的半径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变化,从而可以实现压块2与底座1的接触、分离,即通过手柄5的转动可以实现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的贴合和分离。

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图1所示的用于缓冲气垫机的驱动机构的使用状态。

如图5所示,缓冲气垫机的上驱动轮9的转轴91穿插在第二通孔21中,上驱动轮9的转轴91通过轴承与压块2转动连接,缓冲气垫机的下驱动轮10的转轴101穿插在第一通孔11中,下驱动轮10的转轴101通过轴承与底座1转动连接,上驱动轮9和下驱动轮10分别通过摩擦力带动缓冲气垫机的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传动。压块2上安装连接杆24,缓冲气垫机的上冷却模块14可以通过连接杆24安装在压块2上,缓冲气垫机的上冷却模块14随同压块2一起上下移动,便于将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之间的气垫膜取出,以及对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进行更换。手柄5的转轴51通过轴承安装在缓冲气垫机上,转轴51与缓冲气垫机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上驱动轮9和下驱动轮10均采用胶轮,采用胶轮带动缓冲气垫机的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传动,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贴合在一起时,两个胶轮处于挤压变形状态,可以提高上驱动轮9与上加热带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下驱动轮10与下加热带的接触面积,提高传动摩擦力,避免上驱动轮9和下驱动轮10打滑。在其他实施例中,上驱动轮9和下驱动轮10也可以采用橡胶材质,可以通过挤压摩擦力带动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传动的材质均可。

如图5所示,抬起手柄5,压块2在弹簧3的恢复力作用下被抬起,从而带动缓冲气垫机的上驱动轮9和上冷却模块14也一同被抬起,缓冲气垫机的上驱动轮9与下驱动轮10分离,缓冲气垫机的上冷却模块14与下冷却模块也一同分离,当缓冲气垫机的上加热模块与下加热模块也分离后,缓冲气垫机的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实现分离,从而可以将缓冲气垫机的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之间的气垫膜取出,而且可以对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进行更换。然后压下手柄5,压块2向下运动并抵靠在底座1上,此时缓冲气垫机的上驱动轮9和下驱动轮10接触,缓冲气垫机的上冷却模块14也同步和下冷却模块接触,从而可以将缓冲气垫机的上加热带紧密贴合在下加热带上,进而带动气垫膜进行传送。

实施例二:

图6和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缓冲气垫机的驱动机构的结构。

如图6和图7所示,用于缓冲气垫机的驱动机构,包括底座1、压块2、两个弹簧3、凸轮4和手柄5。此外,用于缓冲气垫机的驱动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一横梁6、第二横梁7、限位件8和连接杆24。

本实施例中,底座1、压块2的结构和连接关系、位置关系同实施例一相同。凸轮4、手柄5的结构和连接关系也同实施例一相同。底座1也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缓冲气垫机上,或直接焊接在缓冲气垫机上。压块2在定位杆22的定位、导向作用下,可以在底座1顶部上下移动。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横梁6位于压块2的顶部,第一横梁6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出压块2的两侧,第二横梁7位于底座1的底部,第二横梁7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出底座1,第一横梁6和第二横梁7平行排布(如图6所示),其中一个弹簧3的上端固定在第一横梁6的左端上,该弹簧3的下端固定在第二横梁7的左端上,另一个弹簧3的上端固定在第一横梁6的右端上,该弹簧3的下端固定在第二横梁7的右端上,两个弹簧3均处于拉伸状态。

如图7所示,限位件8包括竖杆81和横杆82,竖杆81和横杆82呈L型一体连接,竖杆81的下端固定在第一横梁6上(或一体连接),横杆82位于凸轮4的上方,横杆82与凸轮4的上边缘接触连接,凸轮4不位于压块2与横杆82之间。如图6所示,手柄5通过转轴51带动凸轮4转动,转轴51通过轴承固定在缓冲气垫机上。

如图6所示,沿C方向转动手柄5,凸轮4同步转动,由于凸轮4与横杆82接触的半径由小到大的变化,凸轮4将横杆82强制顶起,此时限位件8带动压块2也被抬起,底座1的第一通孔11中安装下驱动轮的转轴、压块2的第二通孔21中安装上驱动轮的转轴时,压块2带动上驱动轮也一同向上抬起,缓冲气垫机的上驱动轮与下驱动轮分离,缓冲气垫机的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实现分离,从而可以将缓冲气垫机的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之间的气垫膜取出,而且可以对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进行更换;然后沿C方向的反方向压下手柄5,由于凸轮4与横杆82接触的半径由大到小的变化,横杆82在两个弹簧3的拉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压块2同时向底座1方向运动,同时压块2带动上驱动轮向下驱动轮方向运动,当压块2抵靠在底座1上时,缓冲气垫机的上驱动轮和下驱动轮接触,从而可以将上加热带紧密贴合在下加热带上,进而带动气垫膜进行传送。凸轮4与横杆82接触的半径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变化,从而可以实现压块2与底座1的接触、分离,即通过手柄5的转动可以实现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的贴合和分离。而且在两个弹簧3的拉力作用下,上驱动轮始终受到朝下驱动轮方向的压力,确保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始终保持紧密贴合,且确保上驱动轮有足够的摩擦力带动上加热带传动,下驱动轮有足够的摩擦力带动下加热带传动,避免打滑;而且当上驱动轮和下驱动轮发生磨损时,直径变小,两个弹簧3会自动将上驱动轮向下驱动轮方向拉,使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始终保持紧密贴合状态。

图8示意性地显示了图6所示的用于缓冲气垫机的驱动机构的使用状态。

如图8所示,缓冲气垫机的上驱动轮9的转轴91穿插在第二通孔21中,上驱动轮9的转轴91通过轴承与压块2转动连接,缓冲气垫机的下驱动轮10的转轴101穿插在第一通孔11中,下驱动轮10的转轴101通过轴承与底座1转动连接,上驱动轮9和下驱动轮10分别通过摩擦力带动缓冲气垫机的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传动。压块2上安装连接杆24,缓冲气垫机的上冷却模块14可以通过连接杆24安装在压块2上,缓冲气垫机的上冷却模块14随同压块2一起上下移动,便于将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之间的气垫膜取出,以及对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进行更换。手柄5的转轴51通过轴承安装在缓冲气垫机上,转轴51与缓冲气垫机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上驱动轮9和下驱动轮10均采用胶轮,采用胶轮带动缓冲气垫机的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传动,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贴合在一起时,两个胶轮处于挤压变形状态,可以提高上驱动轮9与上加热带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下驱动轮10与下加热带的接触面积,提高传动摩擦力,避免上驱动轮9和下驱动轮10打滑。在其他实施例中,上驱动轮9和下驱动轮10也可以采用橡胶材质,可以通过挤压摩擦力带动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传动的材质均可。

如图8所示,抬起手柄5,凸轮4可以将横杆82强制顶起,限位件8带动压块2也被抬起,压块2带动上驱动轮9和缓冲气垫机的上冷却模块14也一同向上抬起,缓冲气垫机的上驱动轮9与下驱动轮10分离,缓冲气垫机的上冷却模块14与下冷却模块也一同分离,当缓冲气垫机的上加热模块与下加热模块也分离后,缓冲气垫机的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实现分离,从而可以将缓冲气垫机的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之间的气垫膜取出,而且可以对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进行更换;然后压下手柄5,横杆82在两个弹簧3的拉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压块2同时向底座1方向运动,同时压块2带动上驱动轮9向下驱动轮10方向运动,当压块2抵靠在底座1上时,上驱动轮9和下驱动轮10接触,缓冲气垫机的上冷却模块14与下冷却模块接触,从而可以将缓冲气垫机的上加热带紧密贴合在下加热带上,进而带动气垫膜进行传送。而且在两个弹簧3的拉力作用下,上驱动轮9始终受到朝下驱动轮10方向的压力,确保缓冲气垫机的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始终保持紧密贴合,且确保上驱动轮9有足够的摩擦力带动上加热带传动,下驱动轮10有足够的摩擦力带动下加热带传动,避免打滑;而且当上驱动轮9和下驱动轮10发生磨损时,直径变小,两个弹簧3会自动将上驱动轮9向下驱动轮10方向拉,使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始终保持紧密贴合状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