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持续供丝功能的加弹机原丝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1855发布日期:2018-08-14 20:1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弹机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备持续供丝功能的加弹机原丝架。



背景技术:

加弹机是一种可将涤纶(POY),丙纶等无捻丝,通过假捻变形加工成为具有中弹、低弹性能的弹力丝的一种纺织机械,原丝架则是用于为加弹机提供原丝的供料架。

公告号为CN203613348U的中国专利公告的一种加弹机原丝架,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台架组件、安装架组件、导丝组件,台架组件包括上下两个支架和四根圆杆,上下两个支架在竖直方向通过四根平行的圆杆连接;安装架组件包括安装环、支杆,支杆固定于安装环上,支杆轴线与安装环轴线垂直,安装环上设置有螺纹孔,安装架组件通过螺钉上下等间距地固定于四根圆杆上;导丝组件包括导丝槽、分隔板,分隔板等间距设置于导丝槽内形成与安装组件相同数量的单丝槽,分隔板长度从中间向两侧依次减短,导丝槽上端和左右两端都设置有与单丝槽相对应的穿丝孔,导丝组件固定于台架组件的上下两个支架上。

上述方案中安装架组件与单丝槽的数量相同,从而实现所有安装架组件同时供丝的技术效果,有效提高了短时间的供丝效率;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当安装架组件上的原丝用尽后,需要停机安装新的原丝,存在无法持续供丝的问题,从而导致长时间工作时工作效率不高。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持续供丝功能的加弹机原丝架,通过由两个安装组件交替提供原丝,从而实现供丝的持续性,进而提高总体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备持续供丝功能的加弹机原丝架,包括架体、安装组件以及导丝组件,所述架体包括四根竖直设置的立柱以及同时与四根立柱固定的多块矩形板,每两块所述矩形板形成有安装区间;每个所述安装区间内均设置四个安装组件,四个所述安装组件均包括与相应立柱连接的水平臂,所述水平臂与原丝插接配合;每块所述矩形板均贯穿开设有长槽,所述导丝组件包括多根与长槽内壁固定的空心导管,每两根所述空心导管的入口端处于同一安装区间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架体由立柱和矩形板组成,从而由立柱支撑矩形板,由矩形板限制立柱转动,进而通过立柱与矩形板的相互限制形成稳定的架体结构,同时由矩形板将架体内的立体空间分隔为多个安装区间,有效防止相邻两层的原丝发生缠绕现象;原丝架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每个安装区间内的四个安装组件分成两组,每组中其一安装组件上的原丝穿过空心导管为加弹机供料,且该安装组件的原丝末端与另一安装组件的原丝初始端系接,从而当一个安装组件上的原丝用尽后,将会拉取另一安装组件上的原丝,进而工人仅需在用尽原丝的安装组件上套设新的原丝,并连接该原丝的初始端与正在供料的原丝末端,即可实现两个安装组件的交替供丝,最终达到不间断供丝的技术效果,有效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臂铰接有抵紧杆,所述抵紧杆活动端与水平臂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原丝套接于水平臂上时,压缩弹簧处于形变状态,从而利用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推动抵紧杆,抵紧于原丝内圆,进而增大原丝内圆与水平臂之间的摩擦力,一方面避免原丝因拉力脱离水平臂,另一方面避免原丝因拉力发生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原丝发生转动将会导致另一水平臂上的原丝卷绕于该原丝上,最终导致原丝打结问题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紧杆铰接于水平臂远离立柱一端,所述水平臂与抵紧杆之间设置有限位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准原丝内圆与水平臂,并朝向水平臂推动原丝,即可完成原丝的安装,达到安装原丝更加便捷的技术效果;若抵紧杆铰接于水平臂邻近立柱一端,在安装原丝时则需要捏紧水平臂与抵紧杆,迫使抵紧杆活动端与水平臂的垂直距离小于原丝内圆直径,方可安装原丝,存在一定的不便性;限位绳的作用在于,避免在未安装原丝状态下,压缩弹簧受抵紧杆重力作用发生拉伸形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臂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立柱转动连接,所述立柱于每个连接套处均设置有两个限位环,所述连接套处于两个限位环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臂通过连接套与立柱连接,从而赋予水平臂以立柱为转动中心转动的能力,从而在安装原丝时可以转动水平臂至架体外,进一步为安装原丝提供便利;同时限位环的作用在于,限制连接套沿立柱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动度,使得水平臂仅具备转动的活动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限位环相对面均设置有橡胶摩擦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利用橡胶摩擦片的弹性势能,提高两个限位环的夹持效果,另一方面增大限位环与水平臂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拉出原丝的过程中,导致水平臂非正常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矩形板上表面固定设置有Y形叉臂,所述Y形叉臂开口端固定设置有圆柱,所述圆柱与水平臂处于同一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丝绕过圆柱后再进入空心导管,从而原丝所受的拉力为其圆周线任意一点与圆柱的连线,该拉力经受力分解后,所获得的两个分力方向分别为,平行于原丝中轴线,以及垂直相交于原丝中轴线,从而避免了扭转力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Y形叉臂岔口内竖直开设有接线容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原丝的连接线处于接线容纳槽之内,从而增大连接线与原丝的距离,进而降低连接线与原丝相互缠绕的隐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线容纳槽上开口端相对设置有橡胶块,两个所述橡胶块相对面间隙配合,且形成有开口向下的夹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橡胶块隔断连接线和原丝,从而避免连接线与原丝发生缠绕,当需要拉出另一个水平臂上的原丝时,连接线受到向上的拉力,从而连接线在上移的过程中,迫使两个橡胶块发生形变,进而穿过两个橡胶块的间隙,因此并不影响两个原丝的正常交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两个安装组件交替供丝,从而实现不间断供丝的技术效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抵紧杆抵紧原丝内圆,从而增大原丝内圆与水平臂的摩擦力,进而避免原丝发生转动或者水平滑动;通过连接套赋予水平臂转动能力,从而为安装原丝提供便利;通过橡胶摩擦片增大连接套所受摩擦力,避免水平臂发生非正常转动;通过Y形叉臂和圆柱改变原丝受力方向,从而避免原丝受到扭转力;通过接线容纳槽和橡胶块,消除连接线与原丝相互缠绕的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主要表示水平臂与立柱的配合关系;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截断图,主要表示Y形叉臂的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受力分析图,主要表示原丝所受拉力。

附图说明:11、立柱;12、矩形板;13、安装区间;14、长槽;21、水平臂;22、抵紧杆;23、压缩弹簧;24、限位绳;25、连接套;26、限位环;27、橡胶摩擦片;31、空心导管;32、Y形叉臂;33、圆柱;34、接线容纳槽;35、橡胶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备持续供丝功能的加弹机原丝架,如图1、图2所示,包括架体、安装组件以及导丝组件,架体包括四根呈竖直设置的立柱11以及同时与四根立柱11焊接固定的五块矩形板12,每两块矩形板12形成有安装区间13,从而整个架体内由上而下依次排列有四个安装区间13;每个安装区间13内均设置有四个安装组件,四个安装组件均包括与相应立柱11连接的水平臂21,水平臂21与原丝插接配合;每块矩形板12均贯穿开设有长槽14,导丝组件包括多根与长槽14内壁螺栓固定的空心导管31,每两根空心导管31的入口端处于同一安装区间13内。

原丝架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将每个安装区间13内的四个水平臂21分成两组,每组中其一水平臂21上的原丝穿过空心导管31为加弹机供料,同时该水平臂21上的原丝末端与另一水平臂21上的原丝初始端系接,从而当一个水平臂21上的原丝用尽后,将会拉取另一个水平臂21上的原丝,进而工人仅需在用尽原丝的水平臂21上套设新的原丝,并连接该原丝的初始端与正在供料的原丝末端,即可实现两个安装组件的交替供丝,最终达到不间断供丝的技术效果,有效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当其一水平臂21上的原丝快用尽时,卷筒状原丝的重量将会减少,从而导致水平臂21与卷筒状原丝的摩擦力不足,存在卷筒状原丝沿水平臂长度方向滑动,或者卷筒状原丝发生转动的隐患,为此如图2所示,水平臂21下表面铰接有抵紧杆22,抵紧杆22活动端与水平臂21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23,压缩弹簧23底端与抵紧杆22活动端焊接固定,其顶端与水平臂21下表面焊接固定,当压缩弹簧23处于自然状态下,抵紧杆22活动端与活动臂的垂直距离大于卷筒状原丝的内圆直径,因此当卷筒状原丝套接于水平臂21上时,压缩弹簧23处于压缩变形状态,从而利用压缩弹簧23的弹性势能推动抵紧杆22活动端压迫于卷筒状原丝内圆,进而增大卷筒状原丝内圆与水平臂21之间的摩擦力,一方面避免原卷筒状原丝因拉力发生水平滑动或者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抵紧杆22铰接于水平臂21远离立柱11一端,对准卷筒状原丝内圆与水平臂21,并朝向水平臂21推动卷筒状原丝,即可完成卷筒状原丝的安装,达到安装卷筒状原丝更加便捷的技术效果;若抵紧杆22铰接于水平臂21邻近立柱11一端,在安装卷筒状原丝时则需要捏紧水平臂21与抵紧杆22,迫使抵紧杆22活动端与水平臂21的垂直距离小于卷筒状原丝内圆直径,方可安装卷筒状原丝,存在一定的不便性。

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当水平臂21未套设卷筒状原丝时,压缩弹簧23将会受到抵紧杆22的重力而发生拉伸变形,将会影响压缩弹簧23的使用寿命,为此如图2所示,水平臂21与抵紧杆22之间设置有限位绳24,当限位绳24处于拉直状态时,压缩弹簧23处于自然状态,从而由限位绳24承担抵紧杆22的重力,进而避免压缩弹簧23发生拉伸变形。

由于架体内部空间较小,将会影响卷筒状原丝的安装,为此如图2所示,水平臂21一体成型有连接套25,连接套25与立柱11转动连接,从而在安装卷筒状原丝时,可以将水平臂21转动至架体之外再进行安装,进而为安装卷筒状原丝提供便利;需要说明的是,立柱11于每个连接套25处均螺栓固定有两个限位环26,连接套25处于两个限位环26之间,从而由两个限位环26限制连接套25沿立柱11长度方向滑动的活动度,使其仅具备以立柱11为转动中心转动的活动度。

卷筒状原丝在被拉出丝线时势必受到拉力,为避免因拉力导致水平臂21发生非正常转动,如图2所示,两个限位环26相对面均胶固有橡胶摩擦片27,橡胶摩擦片27紧密贴合于连接套25的端面,从而通过橡胶摩擦片27增大连接套与限位环26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降低水平臂21因拉力而发生非正常转动的隐患。

为修正卷筒状原丝在出线时所受拉力的方向,如图3、图4所示,矩形板12上表面螺栓固定有Y形叉臂32,Y形叉臂32开口端焊接固定有圆柱33,圆柱33处于水平臂21的延伸线之上;原丝绕过圆柱33后再进入空心导管31,从而卷筒状原丝所受拉力F经受力分解后达到两个分力,分别为平行于卷筒状原丝中轴线的分力F1,以及垂直相交于中轴线的分力F2,而分力F1和分力F2均未相切于卷筒状原丝的圆周面,从而达到消除卷筒状原丝扭转力的技术效果。

由于另一个卷筒状原丝的丝线也需要由圆柱33进行引导,因此两个卷筒状原丝的连接线必须处于Y形叉臂32的岔口内,为避免连接线与丝线发生缠绕,如图3、图4所示,Y形叉臂32岔口内竖直开设有接线容纳槽34,接线容纳槽34上开口端相对胶固有橡胶块35,两个橡胶块35相对面间隙配合,且形成有开口向下的夹角;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连接线处于橡胶块35之下,原丝线处于橡胶块35之上,从而由橡胶块35隔断连接线和原丝线,进而避免连接线与原丝线发生缠绕,当需要拉出另一个水平臂21上的原丝线时,连接线受到向上的拉力,从而连接线在上移的过程中,迫使两个橡胶块35发生形变,进而穿过两个橡胶块35的间隙,因此并不影响两个卷筒状原丝的正常交替。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