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制造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918437阅读:来源:国知局
作用从而使纤维彼此粘合,并通过加压而使之变薄,进一步使表面平滑化,从而薄片P被成形。
[0050]在加热部52的下游侧,作为对薄片P进行切断的切断部90配置有在与薄片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薄片P进行切断的第一切断部90a和沿着薄片P的输送方向而对薄片P进行切断的第二切断部90b。第一切断部90a具备剪切器,并根据被设定为预定的长度的切断位置而将连续状的薄片P裁断成单片状。第二切断部90b具备剪切器,并根据薄片P的输送方向上的预定的切断位置而进行裁断。由此,可形成所期望的尺寸的薄片。被切断的薄片P积载于堆叠器95等中。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不对薄片P进行切断,而以保持连续状的方式通过收卷辊而进行收卷。根据以上方式,从而能够制造出薄片P。
[0051]图2为模式化地表示第二输送部40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被配置在第二输送带41的内侧的抽吸室43为呈具有上表面和与该上表面连接的四个侧面的中空的箱形形状,并且底面(与下方的第二输送带41对置的面)开口。
[0052]抽吸室43的四个侧面中的两个侧面与第二输送带41对置。在不与第二输送带41对置的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方上,被设置有与管45连通的开口 49。抽吸部44(送风器)与抽吸室43经由管45而被连接。抽吸室43内的空气经由管45向抽吸部44被抽吸,并且空气从抽吸室43的底面流入。由此,能够产生朝向上方(图中+Y轴方向)的气流,从而从上方对料片W进行抽吸(将料片W吸附在第二输送带41上)。另外,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由于抽吸室43的一部分侧面的端部与拉伸辊42接触,因此在该端部上设置了刷子状的密封件。由此,抑制了空气从该端部与拉伸辊42之间流入的情况。此外,由此能够增大在料片W的输送方向上的抽吸的区间。
[0053]2.本实施方式的方法
[0054]接下来,使用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方法进行说明。
[0055]2-1.第一方法
[0056]图3为模式化地表不第一输送部79与第二输送部40的图。
[0057]如上所述,由于料片W是通过纤维物以及树脂连续地沉积在正在移动的第一输送带76上而形成的,因此料片的顶端部胃^皮成形得较薄。由于在料片较薄的部分处,穿过料片的吸气会变大,因此即使对该部分进行抽吸也未充足地施加静压。因此,即使料片的顶端部Wjlj达第一输送带76与抽吸室43对置的区间,该料片的顶端部Wt也难以被吸附在第二输送带41上。此外,由于料片的顶端部Wt的刚性较小,因此在支承辊77a的附近的曲率剥离会较难,从而难以从第一输送带76剥离。
[0058]而且,若考虑未在第二输送部40的输送区间(从支承辊77a到加压部50的区间)内设置辅助部件60的情况,则抽吸室43的抽吸力在第二输送部40的输送区间内会变大,而在抽吸室43与第一输送带76对置的区间(以下,称为对置区间)内会变小。这是因为,在第二输送部40的输送区间内,与对置区间相比吸气时的阻力较少,从而易于吸气,因此从第二输送部40的区间吸气较多。因此,在对置区间内,用于从第一输送带76上剥离料片W的静压不足,从而难以将料片的顶端部Wt吸附在第二输送带41上。
[0059]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中,通过在第二输送部40的输送区间内设置辅助部件60以使该输送区间内的吸气量减少(增大压力损失),从而使对置区间内的施加于料片W上的静压上升(增大对置区间内的抽吸力)。由此,在对置区间内,能够易于将料片的顶端部Wt从第一输送带76上剥离,并且易于将料片的顶端部W ^及附在第二输送带41上。此外,通过在第二输送部40的输送区间内设置辅助部件60,从而即使在料片W的输送中装置停止从而第二输送部40的抽吸力消失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辅助部件60而将从第二输送带41剥离的料片W接住(防止在输送区间内的料片W的落下)。辅助部件60为平板状,且没有如孔一样的开口。此外,优选为,在辅助部件60的与第二输送带41对置的面上没有突部。
[0060]另外,辅助部件60在料片W的输送方向(图中X轴方向)上的位置只需为与第一输送部79相比靠下游侧的位置且与抽吸室43对置的位置即可。此外,辅助部件60在与料片W的表面正交的方向(图中Y轴方向)上的位置也只需为从下方的第二输送带的输送面41a (第二输送部40的抽吸并输送料片W的面)向下方分离并且抽吸室43的抽吸力所及的位置,且从第二输送带的输送面41a离开大于料片W的厚度的位置即可。
[0061]此外,为了增大在输送区间内的吸气量的减少量,辅助部件60优选为,在沿着料片W的表面而与料片W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图中Z轴方向)上,大于抽吸室43。此外,辅助部件60的在料片W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端优选为,延伸至与抽吸室43的下游端对置的位置。
[0062]2-2.第二方法
[0063]如图4所示,也可以通过在抽吸室43内设置整流板46,从而使第二输送部40的输送区间内的吸气量减少。
[0064]整流板46呈在表面上具有多个孔的板形状,在抽吸室43内,被配置在下方的第二输送带的输送面41a与开口 49之间的位置处,并且,以具有孔的面与第二输送带的输送面41a大致平行的方式而被配置。此外,整流板46的端部与抽吸室43的侧面接触。此外,在整流板46中,在料片的输送方向上,上游侧(图中-X轴方向侧)的孔的大小与下游侧(图中+X轴方向)的孔的大小相比较大。
[0065]图5为表不整流板46的一个不例的模式图。在图5所不的整流板46中,设置有多个圆形的孔47,输送方向⑶上的上游侧的孔47的直径与输送方向⑶上的下游侧的孔47的直径相比较大。另外,虽然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将在输送方向⑶上的孔47的间距L (在输送方向⑶上相邻的孔47的中心间距离)设为固定,但是也可以将上游侧的孔47的间距L设定为与下游侧的孔47的间距L相比较小。此外,孔47的形状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为矩形或多边形,还可以设为狭缝状。
[0066]如此,通过构成为,在抽吸室43内设置整流板46,并且在整流板46的表面上,将上游侧的孔47的大小设定为与下游侧的孔47的大小相比较大,从而与设置了辅助部件60的情况相同,能够使第二输送部40的输送区间(下游侧)内的吸气量减少,并使对置区间(上游侧)内的施加于料片W上的静压上升,由此,在对置区间内,能够易于将料片的顶端部Wt从第一输送带76上剥离,并且易于将料片的顶端部Wt吸附在第二输送带41上。
[0067]2-3.第三方法
[0068]如图6所示,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即,构成为,在料片W的输送方向上将抽吸室43划分为多个抽吸区域,并能够单独地对多个抽吸区域中的各个抽吸区域的抽吸进行控制,在开始输送料片W时,以料片W的输送方向上的更靠上游侧的抽吸区域先开始抽吸的方式来实施控制。
[0069]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抽吸室43通过被设置在抽吸室43内的隔壁48,而被划分为上游侧的第一抽吸区域43a与下游侧的第二抽吸区域43b。第一抽吸区域43a与第一输送带76对置(对应于对置区间),第二抽吸区域43b对应于第二输送部40的输送区间。在该情况下,在料片W的输送开始后,当料片的顶端部Wt到达对置区间的上游端时(或者从料片W的输送的最开始起),第一抽吸区域43a开始抽吸,当料片的顶端部Wt通过对置区间并到达第二输送部40的输送区间内的上游端时(或者,即将到达时),第二抽吸区域43b开始抽吸。另外,在第二抽吸区域43b开始抽吸时,第一抽吸区域43a的抽吸继续进行。料片的顶端部Wt的位置例如通过设置在第一输送带76的上方的传感器而被检测,并能够根据所检测出的位置而检测出料片的顶端部Wt到达了对置区间或输送区间的情况。
[0070]图7为模式化地表示图6的第二输送部40的立体图。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抽吸部44(44a、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