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式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9383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墨式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上下方向的长度比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长度短的大致为长方体形状的壳体的喷墨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具有喷墨式的记录头的记录装置作为个人计算机用的打印机等使用。但是,一般使用的现有的打印机必需要很大的空间作为设置场所。特别是,如个人计算机的机架那样,必需在设置面的上方确保设置很大的空间的场所。然而,今后,打印机的利用对象不仅是限于个人计算机等,会向电视机和录像机等广大的范围扩大。
另外提出了可以在如电视机用的机架或音响机架那样,可以设置在上方没有很大的空间的设置场所的薄型的打印机(参照特开2001-191613号公报和特开2001-213019号公报)。这种打印机具有由与音响机等对应的形状和尺寸构成的大致为长方体形状的壳体,操作者可从壳体的前方操作给纸托架等。
但是,在现有的薄形打印机中,只是简单地将壳体作成薄型,对电源基板和控制基板的配置等没进行很多的改进。因此,即使可以放置在音响机架等内,但从电源基板的发热的影响方面来说,可靠性不高。
另外,在喷墨式的记录头当中,当干燥的墨水残留在喷嘴内时,墨水的输出性能降低。因此,在记录装置中,设置强制地排出喷嘴内的墨水的清洗单元,通过在不记录时,利用该清洗单元,强制地排出喷嘴内的墨水的所谓清洗动作,维持记录头的性能,并通过将清洗后的墨水吸收到吸收材料中,不使墨水泄漏到外部。
另外,在设有上述清洗单元的记录装置中,当考虑长时间使用时,由于从记录头清洗出的墨水量决不能少,因此,作为吸收材料,必需可以吸收一定程度的墨水量的大小和容量。由于这样,在现有的打印机中,在壳体的底部放置大量的吸收材料,使清洗后的墨水吸收到该吸收材料中。
然而,当将大量的吸收材料配置在壳体的底部时,必需确保在壳体底部有一定的放置空间,因此,装置的高度增高。由于这样,要使装置薄困难。另一方面,当减少吸收材料的容量而做薄时,可能产生墨水泄漏,可靠性有问题。
本发明是考虑这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要在具有上述大致为长方体形状的壳体的记录装置中,提高可靠性,同时使装置减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种喷墨式记录装置,它具有上下方向长度比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长度短的大致为长方体形状的壳体;设在上述壳体内部的喷墨式记录头;在上述壳体内部,配置在上述记录头的下侧,支承利用该记录头记录的记录媒体的托架;使上述托架在壳体的前后方向移动,以通过上述记录头的下侧位置的移动机构;和在上述壳体内部,配置在上述托架上方的电源基板。
利用上述记录装置,由于电源基板配置在托架的上方,电源基板的热难以传至托架。因此,托架难以受到电源基板的热的影响。因此,可以抑制随着薄型化产生的电源基板的发热的不利影响(例如托架热变形),可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另外,可有效地利用托架上方的空的空间作为电源基板的设置空间,促进装置的减薄。
另外,本发明的一种喷墨式记录装置,具有上下方向长度比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长度短的大致为长方体形状的壳体;在上述壳体内部在壳体左右方向延伸的滑架轴;沿着上述滑架轴,在壳体左右方向往复移动的滑架;安装在上述滑架上的喷墨式记录头;当上述记录头在记录媒体上记录动作时,在与上述滑架轴垂直的方向上搬送该记录媒体,导向利用该记录头记录的记录位置的搬送机构;设在上述滑架轴的一端侧,清洗上述记录头的墨水的清洗单元;和在上述壳体内部,具有设在上述记录媒体的输送路径侧面的墨水容器,将上述清洗单元清洗后的墨水向该墨水容器内回收的第一墨水回收器。
采用上述记录装置,由于第一墨水回收器的墨水容器设在记录媒体的输送路径的侧面,因此可将墨水容器设置在壳体内,使其高度(上下方向的长度)与壳体的高度大致相同。这样,在墨水容器内部积存很多的墨水,可以确保足够的墨水回收量,因而可达到提高可靠性,使装置减薄。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的外观的前方立体图;图2为上述打印机的后方立体图;图3为表示上述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前方立体图;图4为上述打印机的内部的侧视图;图5为表示上述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前方立体图(除去图3右侧框架,表示被该右侧框架隐蔽的部分的图);图6为表示上述打印机的清洗单元和第一墨水回收器的截面图;图7为表示上述打印机的第二墨水回收器的截面图;图8为表示上述打印机的控制基板的立体图;图9为上述打印机的平面图;图10为表示控制基板的变形例子的与图8相当的图;图11为表示与第一墨水回收器的墨水容器相对的管的连接地点的变形例子的与图5相当的图;图12为与图11的变形例子对应的与图6相当的图;图13为表示与第一墨水回收器的墨水容器相对的管的连接地点的又一个变形例子的与图6相当的图;图14为表示第一墨水回收器的变形例子的与图5相当的图;图15为表示在风扇附近设置加热器对的变形例子的、与图3相当的图;图16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内部结构的、与图3相当的图;图17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的清洗单元和台板的截面图;图18为表示实施方式3的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与图5相当的图;图19为表示实施方式4的打印机内部结构的、与图5相当的图;图20为表示实施方式4的打印机的吸收材料的盒的立体图;图21为上述吸收材料的盒的截面图;
图22为表示墨水排出针插入上述吸收材料盒的墨水导入机构中的状态的截面图;图23为表示实施方式4的打印机的外观的、与图1相当的图;图24为表示在实施方式4的打印机中,打开盖,通过出入口,交换吸收材料盒的状态的、与图1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方式1图1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打印机1的外观。该打印机1为容易放置在音响机架等容易收容的薄型的打印机。即该打印机1的壳体10为薄的壳体,作成上下方向的长度(高度)比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长度短的、大致为长方体的形状。这里,高度在左右方向长度的1/4以下,在前后方向长度的1/3以下。在壳体10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在从前面到上面的部分上作出用于给排纸和交换墨水盒等用的开口;在壳体10的前面和上面上分别设有覆盖上述开口的可自由开闭的前盖11和上盖12。这里,壳体10的左和右是指从正面看壳体10时的左和右。
如图2所示,上述壳体10的背面14(后面)上形成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13。如后所述,该突出部13覆盖从该壳体10的侧面向后方突出的给纸盒200和盘形托架300(参见图3和图4)的后端部。
在上述壳体10的背面14上配置多个外部连接端子15-19。即电源电缆的插入口15和其他外部连接端子16-19设在背面14的突出部13以外的部分上。在壳体10的背面14上作出露出这些外部连接端子15-19的开口(与外部连接端子15-19连接用的开口),外部连接端子15-19通过这些开口露出在壳体10的外部。外部连接端子16-19为连接打印机1和其以外的机器的端子(例如电视机或录像机的信号线用的端子、计算机用的端子、网络用的端子等)。如后所述,外部连接端子16-19为设在控制基板600上的端子,它在上下方向并排配置。
其次,说明打印机1的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在壳体10的内部设置有记录部100;将作为利用该记录部100由后述的记录头101(参见图4)记录的记录媒体的记录纸50(参见图4)加以收容的给纸盒200(供给用盒);支承作为与该记录纸50不同的记录媒体的盘(例如CD、DVD等)的盘托架300;清洗单元400;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第二墨水回收器450;电源基板500;和控制基板600。
上述记录部100具有喷墨式记录头101(参见图4)、墨水箱104、放置保持记录头101和墨水箱104的滑架102、和与记录头101相对设置的台板103。该记录头101和台板103之间的位置,即在记录头101的下侧而在台板103的上侧的位置,为记录纸50用记录头101记录的记录位置。上述台板103起支承在该记录位置的记录纸50的作用。支承在上述盘托架300上的盘,也在记录头101和台板103之间的位置上记录(如后所述,盘托架300通过记录头101的下侧位置地移动)。
在上述壳体10内部的左右两侧端部上分别设有在壳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侧框架21、22。在壳体左右方向延伸的滑架轴23固定在该两侧框架21、22的壳体的前侧部。上述滑架102利用图中没有示出的驱动机构,在由该滑架轴23支承的状态下,沿着该滑架轴23往复移动。另外,该滑架轴23的任何一个端部(这里为壳体的右侧端部)成为上述记录头101和滑架102的原位置。所谓原位置为不记录时,上述记录头101和滑架102的待机位置。
上述侧框架21、22形成支承滑架轴23的底座。即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底座是指成为固定电机等动力源的基座的部件;成为支承齿轮、皮带轮、滚子等动力传递装置的基座的部件;或成为支承滑架等被驱动部件的基座的部件。
在上述台板103的中央部部分上作出凹部105(参见图7),在该凹部105中设置海绵106。该海绵106构成吸收墨水的吸收体,当进行所谓无边缘打印(frameless printing)时,吸收不被记录纸50吸收的多余的墨水。
如图4所示,在上述台板103的壳体的后侧,设有搬送滚子24,在台板103的壳体的前侧设有排纸滚子25。该搬送滚子24和排纸滚子25,利用图中没有示出的拾取滚子,将从上述给纸盒200中取出的记录纸50,在与上述滑架轴23垂直的方向搬送。搬送滚子24将该记录纸50导入上述记录头101和台板103之间(记录位置);排纸滚子25将由记录头101记录的记录纸50,向壳体10的前方排出。
上述给纸盒200配置在壳体10内部的底部,可自由装拆地安装在壳体10上。给纸盒200的横向宽度(壳体左右方向的长度)比壳体1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短。因此,在壳体10内的给纸盒200的左右两侧形成一定程度的空的空间。另外,给纸盒200的壳体前后方向长度比壳体10的左右两侧面的前后方向长度长,安装时,给纸盒200的后端部从壳体10的两侧面向后方突出,如上所述,利用壳体10的背面14的突出部13覆盖。由于形成这突出部13,不需要将壳体10的左右两侧面延长至与给纸盒200同样的长度,可使壳体10的尺寸减小。
上述盘托架300配置在上述给纸盒200的上方。即给纸盒200配置在盘托架300的下侧。另外,盘托架300配置在上述记录头101的下侧,配置在台板103的上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盘托架300由塑料制成,但对盘托架300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在盘托架300的壳体的前侧部,作出放入上述盘的凹部301。即盘托架300利用上述凹部301支承盘。另外,在盘托架300的壳体的左侧端面上作出锯状的齿302,锯齿302通过齿轮26与齿轮电机27连接,根据齿轮电机27的回转,盘托架300可在壳体的前后方向,大致水平地直线移动,以在上述记录头101的下侧,通过台板103的上侧位置。
上述清洗单元400虽然图中省略了。它具有由伸缩式泵构成的墨水吸引机构,利用该墨水吸引机构,从上述记录头101吸收和排除(清洗)墨水。该清洗单元400配置在壳体10内的右侧,具体地是配置在位于上述原位置的记录头101的下方。另外,清洗单元400配置在相比于给纸盒200和盘托架300而壳体左右方向的外侧(壳体右侧)上述第一墨水回收器430具有墨水容器435、和作为放在该墨水容器435的内部的吸收体的海绵431,它可将上述清洗单元400清洗后的墨水回收在该墨水容器435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水容器435作成在上下方向延伸,而且上侧开放的箱状体。
上述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墨水容器435配置在清洗单元400的壳体后方侧。因此,与清洗单元400同样,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墨水容器435配置在相比于给纸盒200和盘托架300而在壳体左右方向外侧(壳体的右侧)的位置。即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墨水容器435设置在记录媒体(记录纸50)的输送路径的侧面(壳体右侧的侧面)。另外,第一墨水回收器430不潜藏在台板103的下方。这样在本打印机1中,第一墨水回收器430不潜藏在记录媒体的输送路径的下方。
另外,虽然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墨水容器435整体相比于记录媒体的输送路径而位于壳体左右方向的外侧,但是例如图14所示,墨水容器435的一部分(特别是上部)进入输送路径的内侧也可以。
如图4和图6所示,上述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墨水容器435从比位于上述记录位置的记录纸50的记录面S1(上面)低的位置延伸至比该记录面高的位置,换句话说,墨水容器435的下端面在比位于输送滚子24和排纸滚子25之间的台板103上的记录纸50的记录面S1低的位置,其上端面位于比该记录面S1高的位置。另外,墨水容器435的高度与壳体10的高度大致相等。墨水容器435可作成立方体形状的容器。也可以作成长方体形状的容器。对其形状没有限制。高度比横方向的长度长的形状,即纵向长的形状也可以。
如图5和图6所示,上述墨水容器435通过作为墨水流路的管410,与清洗单元400连接。该管410的一端与墨水容器435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连接,这样,管410将墨水供给墨水容器435内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更详细地说,管410连接在位于上述记录位置的记录纸50的记录面S1(参见图6)和墨水容器435的最下部分(下端面)之间。另外,将管410和墨水容器435的连接地点设定为与管410和清洗单元400的连接地点411相同高度的位置,但管410和墨水容器435的连接地点可以设定在比管410和清洗单元400的连接地点低的位置。优选,除去上述连接部分411的管410整体位于该连接部分411以下的高度上。
如图5和图7所示,上述第二墨水回收器450具有上侧开放的箱状体的墨水容器453、和放置在该墨水容器453的内部作可吸收体的海绵451。在所谓无边缘印刷时,它可将从记录头101输出,被台板103上的海绵106吸收的剩余墨水回收在该墨水容器453内。该第二墨水回收器450的墨水容器453设置为,在壳体左右方向上,在与清洗单元400和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墨水容器435相反一侧、即壳体10内的左侧,具体地是,在上述台板103的壳体左侧端部的下方,左侧框架1和给纸盒200之间(相比于给纸盒200和盘托架300在壳体左右方向的外侧(壳体右侧)。
如图7所示,在台板103上的海绵106和墨水容器中453内的海绵451之间设有毛毡(felt)452。毛毡452的一端与海绵106连接,另一端与海绵451连接。该毛毡452以毛细管力作为输送驱动力,将墨水从海绵106输送至海绵451。即毛毡452构成将台板103上的海绵106吸收的墨水回收在第二墨水回收器450的海绵451中的墨水回收装置。
上述电源基板500为形成有驱动打印机1用的电源回路的印刷基板。与上述电源电缆的插入口15连接。如图3所示,冷却用风扇501安装在该电源基板500上。在本打印机1中,在盘托架300的上方形成比较宽的空隙空间,电源基板500配置在该空隙空间中。即电源基板500设置在盘托架300的上方,相对于盘托架300,配置在与记录头101和滑架102相同的一侧(上侧)上。
电源基板500按横向姿势(在水平方向延伸的姿势)设置,风扇501立在电源基板500上在水平方向送风。风扇501安装在电源基板500的壳体前侧端部上,配置在最接近盘托架300的凹部301的位置。在利用风扇501冷却电源基板500的同时,在盘托架300上的盘上记录后,将风扇501出来的暖风供给该盘,促进墨水的干燥。风扇501的安装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
上述控制基板600为设有进行打印机1的控制的控制回路的印刷基板。该控制基板600在设在左侧框架21(与原位置相反一侧的底座)和壳体10的左侧侧面之间的基板块602内,竖立在与上述滑架轴23垂直的方向上。因此,控制基板600配置相比于左侧框架21而位于壳体左右方向外侧(壳体左侧)的位置上。控制基板600为在壳体前后方向细长的基板,具有与壳体10的左侧侧面大致相同的高度和长度。即从壳体的左右方向看,控制基板600的形状和尺寸与壳体10的左侧侧面大致相同。
如图8所示,上述外部连接端子16-19在上下方向并列地配置在控制基板600的壳体后侧端部上。这些外部连接端子16-19向着壳体的后方。另外,通过信号线,与壳体10内的各个机器连接的多个内部连接端子601集中地配置在控制基板600的壳体左右方向内侧(壳体左右方向中央侧(这里为壳体右侧))面的上端部的壳体后侧上。这些内部连接端子601与上述记录头101、齿轮电机27、电源基板500、清洗单元400和图中没有示出的驱动机构、传感器等连接。内部连接端子601设在壳体左右方向向内的方向上。这样,电缆和选择基板等的安装和取出容易。又如图3所示,与上述基板块602的内部连接端子601对应的部分作成缺口形状,使该内部连接端子601露出。
在上述给纸盒200内的记录纸50上进行记录的情况下,利用上述拾取滚子取出给纸盒200内的记录纸50,再利用输送滚子24,将取出的记录纸50输送至记录部100的记录头101和台板103之间。随着滑架102的移动,记录头101在壳体左右方向移动,并输出墨水,在台板103上的记录纸50上进行记录。该记录后的记录纸50,利用排纸滚子25输送,从壳体10的前方排出。
当在上述盘上进行打印(记录)时,开始,随着齿轮电机27的转动,盘托架300向壳体10的前方突出。在壳体10的前方,使用者将盘放在盘托架300的凹部301中,然后,暂时使盘托架300进入后方,随着记录动作的开始,盘托架300慢慢地向前方移动,位于记录头101的下侧。这时,记录头101在壳体的左右方向移动,并输出墨水,在盘托架300上的盘上进行记录,在记录结束后,再次将盘托架300拉到后方,利用风扇501使盘干燥,然后,使盘托架300向壳体10的前方突出。或者,在记录结束后,使盘托架300向前方移动,在壳体10的前方突出出来也可以。在上述盘托架300向壳体前方突出的状态下,使用者从该盘托架300的凹部301中除去记录后的盘。然后,盘托架300后退,放置在壳体10内。
因此,采用本打印机1,由于电源基板500配置在盘托架300的上方,盘托架300不能从下方由电源基板500加热,电源基板500的热,难以传递至盘托架300上。由于这样,很少产生电源基板500的热使盘托架300变形等问题,可以抑制电源基板500的发热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可提高打印机1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可以有效地利用盘托架300上方的空的空间,可以促进打印机1的减薄。
采用本打印机1,由于控制基板600沿着壳体10的左侧侧面竖立,可以减小控制基600的设置空间,促进装置的尺寸减小。
另外,由于控制基板600设在与记录头101和滑架102的原位置相反一侧,即使墨水从记录头101和清洗单元400泄漏,墨水也不会流到控制基板600上。因此,控制基板600的可靠性提高。另外,由于控制基板600设在与原位置相反一侧,整个装置的重量平衡好,装置稳定。
另外,由于在壳体10内部,控制基板600设在相比于左侧框架21而位于壳体左右方向的外侧,控制基板600的更换和修理容易。
又由于控制基板600的内部连接端子601配置在控制基板600的上部,电缆和选择基板等的安装和取出容易。另外,容易确认电缆和选择基板等在内部连接端子601上的安装状态。又由于内部连接端子601向着向内方向形成,即使不取出控制基板600,也可容易地安装和取出电缆和选择基板等。
另外,如图9所示,采用本打印机1,由于电源电缆的插入口15和其他外部连接端子16-19设在壳体背面14的突出部13以外的部分上,即使设置打印机1,使突出部13接近位于壳体后方的壁面附近,对与电源电缆和外部连接端子16-19连接的电缆也没有妨碍,难以引起电缆故障或接触不良。另外,在将打印机1设置在壁面附近的状态下,也可以安装或取出电源电缆和其他电缆。由于外部连接端子16-19在上下方向并排配置,电缆的安装或取出更容易。
另外,在本打印机1中,由于在电源基板500上设置风扇501,利用该风扇501促进盘的干燥,因此可以缩短盘的干燥时间。由于可以不设置盘干燥用的专用风扇,而利用该风扇501进行冷却电源基板500和盘的干燥。因此在积极利用电源基板500的热,促进盘的干燥的同时,可以削减风扇的个数。
另外,在本打印机1中,由于回收清洗后的墨水的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墨水容器435配置在记录纸50的输送路径的侧面,而且不潜藏在该输送路径的下方,因此可使墨水容器435从比输送中的记录纸50低的位置延伸至比使记录纸50高的位置,可以使上下方向的长度比较长,可以利用少的装置面积回收多的墨水。另外,尽管上下方向长度比较长,可以设置在薄壳体10内,同时容易更换。
又由于将清洗单元400清洗后的墨水导入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墨水容器435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因此没有墨水的水头差,从清洗单元400来的墨水的输送容易进行。另外,与将海绵431放在墨水容器435的内部相辅相成,难以从第一墨水回收器430引起倒流。因此,可以很好平衡地实现提高墨水输送的容易性和预防倒流。另外,由于从墨水容器435的底部至连接其上侧的管410的部分成为箱状,没有开口,因此墨水难以从第一墨水回收器430泄漏。又由于第一墨水回收器430配置在清洗单元400的壳体后方侧,清洗单元400和第一墨水回收器430前后并列,容易利用管410将两者连接,同时可使装置小型化。
另外,在本打印机1中,由于将回收被台板103上的海绵106吸收的墨水的第二墨水回收器450设在与第一墨水回收器430不同的地方,这样通过分散配置墨水回收器,可以减小第一墨水回收器430和第二墨水回收器450的尺寸。因此,可促进装置减薄,另外,在扩大设计自由度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利用壳体10内的空间,因此可以减小装置的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连接端子16-19虽然只设在壳体10的背面14上,但将外部连接端子16-19的一部分或全部设置在壳体10的前面也可以。例如,如图10所示,在壳体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两者上,控制基板600分别具有外部连接端子16-19。即多个外部连接端子16-19分别在控制基板600的壳体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上,在上下方向并列设置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在壳体10的前面和背面14上分别形成与控制基板600的壳体的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的外部连接端子16-19连接用的开口(使外部连接端子16~19在壳体10的外部露出的开口)。这样,通过在壳体10的前面和背面14两者上具有端子,可以增加控制基板600的外部连接端子的个数。相反来说,可以在确保外部连接端子的个数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控制基板600的高度,可以促进装置减薄。
另外,如果将频繁地拨出和插入的电缆(例如数码相机的连接电缆等)连接的外部端子配置在前面,将与拨出和插入的频度较小的电缆(例如,电视机的连接电缆等)连接的外部连接端子配置在壳体10的背面14上,可以改善从前方看的外观,同时可提高操纵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清洗单元400和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墨水容器435的管410与墨水容器435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连接,但管410对墨水容器435的连接地方不是限定于墨水容器435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根据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墨水容器435内的吸收体的性能等,可以任意设定。
例如,如图11和图12所示,管410的一端安装在墨水容器435的上端部,管410将清洗后的墨水供给墨水容器435的上端部也可以。这样,由于墨水从墨水容器435内的海绵431的上部被吸收,可减少墨水从墨水容器435的底部漏出。
又如图13所示,通过将管410与墨水容器435的下端部连接,管410将墨水供给墨水容器435内的下端部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优选,除去管410和清洗单元400的连接部分411的管410的整体,位于该连接部分411以下的高度上。采用这种连接方式,由于只从下方输送墨水,可以减小清洗单元400的输送负荷,因此,容易将墨水从清洗单元400输送至第一墨水回收容器430。另外,在墨水容器435中的吸收体的吸收力大的情况下,难以引起从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墨水倒流。因此,上述连接方式在吸收体的吸收力大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利用风扇501干燥盘时,以电源基板600作为热源利用,也可以区别于电源基板600而设置新的热源。例如,如图15所示,可以在风扇501附近设置加热器502。加热器502的种类没有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另外设置冷却电源基板600的风扇也可以。
实施方式2图1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与图3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表示,省略详细说明)。省略了上述实施方式1的第二墨水回收器450,由台板103上的海绵106吸收的墨水用清洗单元400吸引除去,被吸引除去的墨水与上述清洗过的记录头101的墨水相同,由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墨水容器435回收。
即如图17所示,在实施方式2中,在台板103的凹部105内,设置在壳体左右方向延伸的中板107,在该中板107上,以给定间隔,在壳体左右方向上作出多个墨水通过孔108。在该中板107和凹部105的底面之间,隔开形成回收墨水的空间109,在中板107的上面设置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海绵106。因此,被海绵106吸收的墨水,通过上述各个墨水通过孔108导入空间109内。作为连通上述空间109和清洗单元400内部的墨水流路的管110与台板103的壳体右侧端部连接,当清洗单元400工作时(清洗时),导入上述空间109内的墨水,通过上述管100,被清洗单元400吸引除去。另外由于当清洗时,清洗单元400的吸引力作用在海绵106上,因此被海绵106吸收的墨水,容易从各个墨水通过孔108时,导入空间109内。由清洗单元400从海绵106中吸引除去的墨水,通过管410回收至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墨水容器435内。
因此,采用本实施方式,由于被台板103的海绵106吸收的墨水,由清洗单元400吸引除去,因此可防止大量的墨水滞留在海绵106上。这样,墨水难以从台板103泄漏,即使在打印机1倾斜的情况下,墨水也难以泄漏。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由于不需要第二墨水回收器450,可使装置尺寸减小。
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了上述实施方式1的第二墨水回收器450,当然也可以设置第二墨水回收器450。即被台板103的海绵106吸收的墨水,可以利用清洗单元400(即第一墨水回收器430)和第二墨水回收器450二者回收。
实施方式3图18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设有检测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墨水回收量的检测装置,同时,可以更换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吸收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第二墨水回收器450。
即在实施方式3中,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吸收体由多块海绵片432(片状吸收材料)构成,该多块海绵片432层叠在墨水容器435内。
在上述墨水容器435的侧壁上部上,安装一对电极433。图中省略了,在该一对电极433上设有将电压加在该电极433之间的加电压装置,和检测电极433之间的电阻的电阻检测装置。该一对电极433、加电压装置和电阻检测装置构成检测墨水容器435内的墨水量的检测装置。即该检测装置具有一对电极433,而且由根据该一对电极433之间的电阻,检测墨水量的电气式传感器构成。
现在说明该传感器检测墨水量的原理。由于海绵432为非导电体,在与电极433连接的海绵片432不含有墨水的情况下,在电极433之间没有电流流动。另一方面,当与电极433连接的海绵片432吸收墨水时,在电极433之间有与墨水吸收量相应的电流流过。因此,可以根据在电极433之间流动的电流,检测海绵片432的墨水吸收量。换句话说,可以根据电极433之间的电阻值,估计墨水被吸收的程度。即利用电极433之间的电阻值,可以检测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墨水回收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电极433之间的电阻值在给定值以下时,可发出第一墨水回收器430充满的给定通知。对通知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在壳体10的前面设置通知用的灯,当电阻值在给定值以下时,该灯点亮。另外,在通过外部连接端子16-19连接的外部机器(例如电视机或个人计算机等)上显示通知的意思也可以。通知的方法不限于显示,利用声音通知也可以。
根据上述通知,使用者知道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回收墨水已满,将吸收墨水的海绵片432更换成新的。这样,可以使第一墨水回收器430再生。该海绵片432的更换可将用壳体10的上面的上盖12覆盖的开口打开至墨水容器435的上侧部分;通过该开口进行;或者在与壳体10的上面的墨水容器435对应的部分上设置如后述的实施方式4所述的更换用出入口(参见图23、图24),通过该出入口进行。
这样,通过反复更换海绵片432,可以半永久性地利用第一墨水回收器430。这样,如果以海绵片432的更换为前提,可以减少第一墨水加收器430本身的墨水回收量。结果,第一墨水加收器430可作得小,可以将装置作得更小型。
因此,采用本实施方式,使用者根据通知用的灯等,容易而且可靠地知道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回收墨水已满。这样,容易知道更换海绵片432的必要时期,可在适当的时期进行更换作业。
另外,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吸收体不是仅限于海绵片432,多个块状的海绵也可以。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比墨水容器435小一圈的立方体或长方体形状的海绵也可以。粒状的吸收体等也可以。如果为片状吸收材料,则吸收体的处理性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墨水吸收量的检测装置为使用电极433的电气式传感器,但检测装置不是仅限于电气式传感器。使用其他的装置也可以。例如测量记录头101的清洁次数和墨水箱104的更换次数,可以从该次数估计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墨水回收量。本发明的检测装置不是仅限于直接的检测,包含利用这个估计进行的间接检测的装置。
实施方式4图19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它将第一墨水回收器作成容易更换的盒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第二墨水回收器450。
即如图20和图21所示,在实施方式4中,第一墨水回收器由墨水容器436、覆盖墨水容器436的上侧开口的盖437、和具有放置在墨水容器436内的多块海绵片432的吸收材料盒441构成,在上述盖437上作出大气连通孔438。该大气连通孔438为将从清洗单元400送出的墨水中含有空气放出的放出孔。这样,通过在盖437上作出大气连通孔438,可使从清洗单元400至吸收材料盒441的墨水回收平滑。从防止墨水泄漏的观点来看,优选将大气连通孔438作在吸收盒441的上侧,但也不是必需作在盖437上,作在墨水容器436本身上也可以。
如图20所示,在上述墨水容器436的壳体的前侧面的下部设置附设端子440的存储器439(存储装置)。该端子440为与安装在壳体10上的本体侧端子442(参见图19)连接的端子。当安装吸收材料盒441时,上述端子440和本体侧端子442接触,可以接收和送出信号。这样,可以读取和写入存储器439的数据。该存储器439存储记录头101的清洁和墨水更换时产生的废墨水量,即在墨水容器436内回收的墨水回收量。将与墨水回收量有关的信息通过本体侧端子442和端子440写入存储器439中。当存储在存储器439中的墨水回收量超过给定量时,在设在壳体10表面上的通知装置(显示灯等)上,产生促使吸收材料盒441更换的给定通知。
在上述墨水容器436的壳体右前侧下部的拐角处形成凹部,在该凹部的上面设有墨水导入机构443。如图21所示,该墨水导入机构443由从上述凹部的上面向下延伸导入管444、嵌入作为该导入管444的下端的墨水注入口445的橡胶盖446、覆盖在上下方向贯通该橡胶盖446的中心部而作出的导入口的上侧开口的阀447、和向着橡胶盖446给该阀447加力的弹簧448构成。在没有从外部加力的状态下,上述阀447由弹簧448向着橡胶盖446加力,这样,利用阀447使橡胶盖446的导入口的上侧开口成为关闭状态。利用由橡胶以外的材料形成的盖代替橡胶盖446也可以。例如,可以使用塑料制成的盖。墨水导入机构443的结构不是仅限于上述结构。
又如图22所示,墨水排出针449安装在从清洗单元400延伸的管410的前端。该墨水排出针449向上固定,随着安装吸收材料盒441插入墨水导入机构443中。当墨水排出针449插入墨水导入机构443中时,墨水排出针449压着阀447。结果,橡胶盖446的导入口开放,清洗单元400和吸收材料盒441,通过管410和墨水排出针449连通。因此,成为可从清洗单元400向吸收材料盒441回收墨水的状态。
当取出吸收材料盒441时,由于阀447塞住橡胶盖446的导入口,可防止墨水从吸收材料盒441泄漏。
在壳体10的上面设有上述吸收材料盒441相对壳体10内部出入的出入口;和开闭该出入口的盖20(参见图23,图2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打开盖20的状态下,使吸收材料盒441通过上述出入口向下插入壳体10内部,容易安装吸收材料盒441。另外,在打开盖20的状态下,通过向上拉吸收材料盒441,容易取出吸收材料盒441。因此,容易更换吸收材料盒441。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用可更换的吸收材料盒441构成第一墨水回收器,因此可减少第一墨水回收器的尺寸。另外,与只更换吸收体的情况比较,处理性提高。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吸收材料盒441中设置存储器439,在吸收材料盒441本身中具有与吸收材料盒441的墨水回收量有关的信息,因此,即使适当地安装和拆卸吸收材料盒441,也可以经常地把握该吸收材料盒441的墨水回收量。
在吸收材料盒441以外的地方存储与吸收材料盒441的墨水回收量有关的信息也可以。例如,在控制基板600或外部的个人计算机等中存储吸收材料盒441的识别号码和吸收材料盒441的墨水回收量也可以。
另外,不是必需存储与墨水回收量有关的信息,在吸收材料盒441中设置检测墨水回收量的检测装置也可以。例如,实施方式3那样,设置根据吸收体的电阻值,检测墨水回收量的检测装置也可以。另外,设置根据记录头101的清洗次数和墨水箱104的更换次数,检测墨水回收量的检测装置也可以。
当更换吸收材料盒441时,将盒441的整体更换为新的也可以,取出盖437,只更换墨水容器436内的海绵片432也可以。即墨水容器436和盖437也可以再利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是仅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其他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加以组合的实施方式也可以。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本发明在具有上下方向的长度比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长度短的大约为长方体形状的壳体即薄的壳体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中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它具有上下方向长度比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长度短的大致为长方体形状的壳体;设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喷墨式记录头;在所述壳体内部,配置在所述记录头的下侧,支承利用该记录头记录的记录媒体的托架使所述托架在壳体的前后方向移动,以通过所述记录头的下侧位置的移动机构;和在所述的壳体内部,配置在所述托架上方的电源基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它还具有在所述壳体内部,配置在所述托架下侧,收容与由所述托架支承的记录媒体不同的记录媒体的供给用盒;和将收容在所述供给用盒中的记录媒体,输送到利用所述记录头记录的记录位置的搬送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它还具有在所述壳体内部,在壳体左右方向延伸的滑架轴;支承所述滑架轴的两端的底座;在保持所述记录头的同时,可沿着所述滑架轴,在壳体左右方向往复移动,以所述滑架轴的任何一个端部作为原位置的滑架;和在所述壳体内部,在相比于与所述原位置相反侧的底座而位于壳体的左右方向外侧位置上,在与所述滑架轴垂直的方向上竖立的控制基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壳体的背面上形成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壳体的背面的所述突出部以外的部分上设有外部连接端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壳体的背面上形成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壳体的背面的所述突出部以外的部分上设有外部连接端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它还具有在向由所述托架支承的记录媒体记录后,将空气送至该记录媒体的风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它还具有加热由所述风扇送来的空气的热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风扇由所述电源基板的冷却用风扇构成。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控制基板具有在上下方向并列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外部连接端子连接用的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分别在所述控制基板的壳体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上,在上下方向并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面和背面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控制基板的壳体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的外部连接端子连接用的开口。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控制基板具有配置在该控制基板的上部的多个内部连接端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内部连接端子在所述控制基板的壳体左右方向的内侧的面上,在壳体左右方向上向内设置。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供给用盒是,该供给用盒的壳体前后方向长度比所述壳体的侧面的前后方向长度长,所述供给用盒从该壳体侧面的后端还向后方突出,所述壳体的所述突出部覆盖从所述壳体侧面的后端向后方突出的所述供给用盒的后端部。
14.一种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它具有上下方向长度比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长度短的大致为长方体形状的壳体;设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在壳体左右方向延伸的滑架轴;支承所述滑架轴的两端的底座;沿着所述滑架轴,在壳体左右方向往复移动,以所述滑架轴的任何一个端部作为原位置的滑架;安装在所述滑架上的喷墨式记录头;在所述壳体内部,在相比于与所述原位置相反的一侧的底座而位于壳体的左右方向外侧位置上,在与所述滑架轴垂直的方向上竖立的控制基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壳体的背面上形成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壳体的背面的所述突出部以外的部分上设有外部连接端子。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控制基板具有在上下方向并列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外部连接端子连接用的开口。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多个外部连接端了分别在所述控制基板的壳体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上,在上下方向并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面和背面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控制基板的壳体的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的外部连接端子连接用的开口。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控制基板具有配置在该控制基板的上部的多个内部连接端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内部连接端子在所述控制基板的壳体左右方向的内侧的面上,在壳体左右方向上向内设置。
20.如权利要求书15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供给用盒是,该供给用盒的壳体前后方向长度比所述壳体的侧面的前后方向长度长,所述供给用盒从该壳体侧面的后端还向后方突出,所述壳体的所述突出部覆盖从所述壳体侧面的后端向后方突出的所述供给用盒的后端部。
21.一种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它具有上下方向长度比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长度短的大致为长方体形状的壳体;设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喷墨式记录头;在所述壳体内部,配置在所述记录头的下侧,收容利用该记录头记录的记录媒体的供给用盒;和将收容在所述供给用盒中的记录媒体,输送至利用所述记录头记录的记录位置的搬送机构,在所述壳体的背面上形成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壳体的背面的所述突出部以外的部分上设有外部连接端子。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供给用盒是,该供给用盒的壳体前后方向长度比所述壳体的侧面的前后方向长度长,所述供给用盒从该壳体侧面的后端还向后方突出,所述壳体的所述突出部覆盖从所述壳体侧面的后端向后方突出的所述供给用盒的后端部。
23.一种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它具有上下方向长度比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长度短的大致为长方体形状的壳体;设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在壳体左右方向延伸的滑架轴;沿着所述滑架轴,在壳体左右方向往复移动的滑架;安装在所述滑架上的喷墨式记录头;当由所述记录头在记录媒体上记录动作时,将该记录媒体在与所述滑架轴垂直的方向上输送,导向利用该记录头记录的记录位置的搬送机构;设在所述滑架轴的一端侧,清洗所述记录头的墨水的清洗单元;和在所述壳内部,具有设在所述记录媒体的输送路径侧面的墨水容器,将所述清洗单元清洗后的墨水回收在该墨水容器内的第一墨水回收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第一墨水回收器的墨水容器从比位于所述记录位置的记录媒体的记录面低的位置,延伸至比该记录面高的位置。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它还具有与所述记录头相对,支承位于所述记录位置的记录媒体的台板;设在所述台板上,吸收从所述记录头输出的墨水中没有落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的多余的墨水的吸收体;和具有墨水容器,将被所述吸收体吸收的墨水回收在该墨水容器内的第二墨水回收器。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第一和第二墨水回收器的两个墨水容器分别配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壳体左右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它还具有与所述记录头相对,支承位于所述记录位置的记录媒体的台板;设在所述台板上,吸收从所述记录头输出的墨水中没有落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的多余的墨水的吸收体;和连接所述台板和所述清洗单元的墨水流路;所述吸收体吸收的墨水,通过所述墨水流路,由所述清洗单元吸引除去。
28.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第一墨水回收器的墨水容器内部放置吸收墨水的吸收体。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第一墨水回收器的墨水容器内的吸收体相对于该墨水容器可自由更换地收容在其中。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第一墨水回收器的墨水容器内部的吸收体由在该墨水容器内层叠的多个片状吸收材料构成。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它还具有将所述清洗单元清洗后的墨水导入所述第一墨水回收器的墨水容器的上端部的墨水流路。
32.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还具有将所述清洗单元清洗后的墨水导入所述第一墨水回收器的墨水容器的下端部的墨水流路。
33.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还具有将所述清洗单元清洗后的墨水导入所述第一墨水回收器的墨水容器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墨水流路。
34.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第一墨水回收器的墨水容器从比位于所述记录位置的记录媒体的记录面低的位置,延伸至比该记录面高的位置,它还具有将所述清洗单元清洗后的墨水导入所述第一墨水回收器的墨水容器的墨水流路,所述墨水流路对所述第一墨水回收器的墨水容器的连接地方,位于处在所述记录位置的记录媒体的记录面和该墨水容器的最下部之间。
35.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它还具有将所述清洗单元清洗后的墨水导入所述第一墨水回收器的墨水容器的墨水流路。所述墨水流路对所述第一墨水回收器的墨水容器的连接地方,在所述墨水流路对所述清洗单元的连接地方以下的高度位置上。
3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第一墨水回收器构成为相对所述壳体自由装拆。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壳体的上面,形成有使所述第一墨水回收器相对所述壳体内部而出入用的出入口。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壳体的上面,设有开闭所述出入口的盖。
3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第一墨水回收器具有检测该第一墨水回收器的墨水容器内的墨水量的检测装置。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检测装置由具有一对电极而且根据该一对电极间的电阻检测墨水量的电气式传感器构成。
41.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第一墨水回收器具有存储在该第一墨水回收器的墨水容器内回收的墨水量的存储装置。
42.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第一墨水回收器的墨水容器,配置在所述清洗单元的壳体的后方侧。
全文摘要
打印机(1)具有薄的壳体(10)。在该壳体(10)的内部,电源基板(500)配置在支承作为由记录头(101)的记录的记录媒体的盘的盘托架(300)的上方。另外,设有清洗所述记录头(101)的墨水的清洗单元(400)。将回收该清洗单元(400)清洗后的墨水的第一墨水回收器(430)的墨水容器(435),配置在作为利用所述记录头(101)记录的记录媒体的记录纸(50)的输送路径的侧面。
文档编号B41J29/00GK1700992SQ200480000
公开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2日
发明者猪口英彦, 田中正治, 绪方弘之, 金棒健司, 宫园丰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