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防凝与除雾的油墨凹版印刷方法

文档序号:2487029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能够防凝与除雾的油墨凹版印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过改进的凹版印刷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防凝与除雾 的油墨凹版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 一台通常的凹版印刷机包括有一块铜版附着在外周的铜版 滚筒, 一个与铜版滚筒外表面滚动接触的图案辊,和一个与所述图案辊外表面 滚动接触的可输送油墨的墨斗辊、所述墨斗辊的上油墨装置以及油墨储存装置。 将上油墨装置输送的并附着在图案辊突出部分的油墨注入铜版上作为图案部分 的凹槽内。除去附着在无图案部分的油墨,留在凹槽内的油墨在高压下被传送 到铜版滚筒和印刷版辊之间的纸等印刷基材上,从而完成凹版印刷。该凹版印 刷机由于设置了上油墨装置、墨斗辊以及图案辊,各部件之间均通过滚动的方 式传动,油墨的传递机构复杂,且对各部件的加工要求非常高,各部件之间需 要紧密及精密配合。
醇溶性的油墨常常使用在高速印刷中,由于印刷基材暴露在空气中,与室 温具有相同的温度,而印刷版辊在循环使用中,其温度发生了变化,油墨在生 产过程中,温度亦发生变化,当印刷版辊的接触面和印刷基材以及油墨的温度 不同时,油墨中所使用的化学醇将会产生雾气,因为醇溶性的油墨在高速印刷 过程中,特别是在一些高要求的食品包装印刷场所极易出现印刷品有雾气状, 导致印刷图案轮廓不清晰,图案不精美,达不到好的印刷效果。同时,由于醇
3溶性的油墨与空气长时间接触的部分,容易发生凝结现象,造成油墨的浪费, 而且如果已经凝固的油墨被输送到铜版滚筒上,并压印到印刷基材上,更加会 导致无法印制完整的图案,达不到生产应该有的标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种能够防凝与除雾的 油墨凹版印刷方法,生产的印刷制品质量稳定,效果佳,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 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能够防凝与除雾的油墨凹版印刷方法,其中,包括如下工作歩骤 步骤一将油墨注入油墨储存腔屮,使所述油墨储存腔的油墨上表面没过 凹版印刷板辊的最下端;
步骤二启动电源,开始工作;
步骤三启动油墨循环泵,确保油墨储存腔中的油墨循环流动; 步骤四温度检测探头感受油墨储存腔中的油墨温度信号,并将信号传输 给控制装置;
步骤五控制装置判断是否要启动制冷装置或发热装置;
步骤六制冷装置或发热装置全部或部分开启;
步骤七启动凹版印刷板辊以及印膜版辊,开始印刷工作。
采用本发明的一种能够防凝与除雾的油墨凹版印刷方法,由于设置了温度 检测探头以及制冷装置、发热装置,当温度检测探头探测到的油墨温度和印刷 版辊的接触面以及印刷基材的温度不同时,便会指令制冷装置或发热装置全部
4或部分开启,确保在印刷过程中温度的一致性,避免在一些高要求的食品包装 印刷场所极易出现的印刷品有雾气状的现象,印刷图案轮廓清晰,图案精美, 达到好的印刷效果。同时,又由于设置了循环墨管道,所述循环墨管道中还设 置有油墨循环泵,因此,在整个生产中,油墨始终处于循环的状态,不会产生 凝,縮短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印刷机结构简单合理,可降低加工成 本。


附图1为本发明一种能够防凝与除雾的油墨凹版印刷方法使用的印刷机的整体 结构示意附图2为本发明一种能够防凝与除雾的油墨凹版印刷方法使用的印刷机的油墨
分流板的结构示意附图3为本发明一种能够防凝与除雾的油墨凹版印刷方法使用的印刷机的油墨 分流板的截面形状示意附图4为本发明一种能够防凝与除雾的油墨凹版印刷方法使用的印刷机的电路 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能够防凝与除雾的油墨凹版印刷方法使用一种能够防凝与除 雾的油墨凹版印刷机,可在普通的凹版印刷机基础上改进而成,也可进行全新 设计和开发。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能够防凝与除雾的油墨凹版印刷机,包括有机 体100和控制装置,所述机体100设置有一个开口向上的用于在生产过程中储存油墨的油墨储存腔101,其中,所述凹版印刷机还包括有位于所述油墨储存腔 上方的外周具有与图案形状相一致的凹槽的凹版印刷板辊10以及印膜版辊8, 印刷基材被张紧地位于所述凹版印刷板辊10以及印膜版辊8的中间;所述凹版 印刷板辊8的最下端伸入所述油墨储存腔101的油墨上表面;所述印膜版辊8 位于所述凹版印刷板辊10的上方并与所述凹版印刷板辊10外表面滚动接触;
在所述凹版印刷板辊10和印膜版辊8滚动接触区域的前端,设置有与凹版印刷
板辊10外表面紧密接触的油墨刮刀9;所述油墨储存腔101的腔壁的局部或全
部采用导热材料板体制成,所述油墨储存腔101的腔壁的外侧,设置有一组或 多组制冷装置2以及一组或多组发热装置3。
所述凹版印刷机还包括有循环墨管道,所述循环墨管道位于油墨储存腔101 的外部,所述循环墨管道的入口 5连接油墨储存腔101的底部出墨口,所述循
环墨管道的出口 1位于油墨储存腔101内部偏上方位置;所述循环墨管道中还
设置有油墨循环泵4。
所述油墨储存腔101的内腔中,油墨上表面的下方,固定有一个或多个温 度检测探头6。
所述循环墨管道的入口 5和出口 1与油墨储存腔101的连接处均为两个直 径范围为50—80mm的孔口;油墨循环泵4安装有灭弧装置,所述灭弧装置可采 用电子灭弧器。
所述循环墨管道的入口 5安装有过滤油墨粗碴的网格状滤网,所述循环墨 管道的出口1安装具有油墨防溢出和稳流作用的稳流器。 所述制冷装置2可为一种陶瓷压电制冷片。 所述制冷装置2可为一种半导体制冷装置。
所述制冷装置2可采用冷水机组作为制冷主机,所述冷水机组包括有冷却 塔、压縮机以及载冷剂管道,所述载冷剂管道安装在所述所述油墨储存腔101的腔壁的外侧,用以冷却所述油墨储存腔ioi中的油墨。
所述发热装置3可为一种电加热管。
所述发热装置3可为PTC电加热装置。 如图l、 2、 3所示,所述循环墨管道的出口 l是上方,设置有循环油墨分流 板11,所述循环油墨分流板11遮挡住循环墨管道的出口 1并保留有油墨流出的 间距,所述循环油墨分流板11的截面形状为"门"形,即所述循环油墨分流 板11具有将所述循环墨管道的出口1流出的油墨的方向转变为朝向油墨储存腔 101的转向板111。
所述转向板111的整体形状近似梯形,所述梯形的长底边与油墨储存腔101 的内壁连接,油墨沿梯形的另外三条边的边沿泻出。
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装置可采用单片机或可编程控制器作为控制中心60, 所述控制中心60与温度检测探头6、制冷装置2、发热装置3电气连接,所述 控制装置还包括有可控硅整流变压器12,所述可控硅整流变压器12与控制中心 60电气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有对地导线,对地导线的对地电阻阻值范围 是0. 4—1 Q 。
一种能够防凝与除雾的油墨凹版印刷方法,其中,包括如下工作步骤 步骤一将油墨注入油墨储存腔中,使所述油墨储存腔的油墨上表面没过 凹版印刷板辊的最下端;
步骤二启动电源,开始工作;
步骤三启动油墨循环泵,确保油墨储存腔中的油墨循环流动; 步骤四温度检测探头感受油墨储存腔中的油墨温度信号,并将信号传输 给控制装置;步骤五控制装置判断是否要启动制冷装置或发热装置; 步骤六制冷装置或发热装置全部或部分开启; 步骤七启动凹版印刷板辊以及印膜版辊,开始印刷工作。 所述能够防凝与除雾的油墨凹版印刷方法,还包括如下工作步骤具有油墨
防溢出和稳流作用的稳流器判断油墨注入液面的高低,将信息反馈给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决定是否继续向油墨储存腔虫注油墨。
本发明的主要发明点是将印刷机供墨系统之一的油墨储存腔作了革新改造, 其主要特点是
一、 在油墨储存腔底和槽边安装电子制冷器件作降温系统;
二、 在油墨储存腔底和槽边安装了电子加温器件作升温系统;
三、 在油墨槽油墨与印刷版之间的临界区域安装电子温度检测探头,用于 检测和选择以及调节控制油墨的温度,以此恒定油墨和印刷版印面的 温度,防止因季节性的温度变化造成印刷品出现雾气状;
四、 在油墨槽底部不影响印刷机操作和运转功能的适当位置,开设两个直 径约50—80mm的孔口联接管道和安装具有灭弧装置的油墨循环泵作 油墨循环调节。注吸入端安装滤网格粗碴,输出端安装油墨防溢出 和稳流作用的稳流器为油墨均匀分散给印刷版。四、对地导线的对地 电阻应该为0. 4—1 Q 。
上述所列具体实现方式为非限制性的,对本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来说,在 不偏离本发明范围内,进行的各种改进和变化,均属于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能够防凝与除雾的油墨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作步骤步骤一将油墨注入油墨储存腔中,使所述油墨储存腔的油墨上表面没过凹版印刷板辊的最下端;步骤二启动电源,开始工作;步骤三启动油墨循环泵,确保油墨储存腔中的油墨循环流动;步骤四温度检测探头感受油墨储存腔中的油墨温度信号,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步骤五控制装置判断是否要启动制冷装置或发热装置;步骤六制冷装置或发热装置全部或部分开启;步骤七启动凹版印刷板辊以及印膜版辊,开始印刷工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防凝与除雾的油墨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如下工作步骤具有油墨防溢出和稳流作用的稳流器判断油墨注入 液面的高低,将信息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决定是否继续向油墨储存腔虫 注油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凝与除雾的油墨凹版印刷方法,生产的印刷制品质量稳定,效果佳,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包括如下工作步骤步骤一、将油墨注入油墨储存腔中,使所述油墨储存腔的油墨上表面没过凹版印刷板辊的最下端;步骤二、启动电源,开始工作;步骤三、启动油墨循环泵,确保油墨储存腔中的油墨循环流动;步骤四、温度检测探头感受油墨储存腔中的油墨温度信号,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步骤五、控制装置判断是否要启动制冷装置或发热装置;步骤六、制冷装置或发热装置全部或部分开启;步骤七、启动凹版印刷板辊以及印膜版辊,开始印刷工作。
文档编号B41M1/10GK101665037SQ20091016548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30日
发明者张彬贤 申请人:珠海市乐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