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卷材打印机的介质反转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9219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续卷材打印机的介质反转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喷 墨打印机,尤其涉及在基本连续的卷材上的相变油墨印刷。背景技 术通常,喷墨打印机器或打印机包括至少一个打印头,其将液体油墨滴或喷流喷到 记录或图像形成介质上。相变喷墨打印机采用相变油墨,其在室温下是固相,但是在高温下 转变为液相。该熔融的油墨然后可由打印头直接喷射到打印介质上,直接喷在图像接收衬 底上,或以间接地方式,先间接喷在中间成像构件上,然后将图像转移到图像接收衬底。一 旦将油墨喷射到该图像接收衬底上,该油墨滴快速凝固以形成图像。在直接印刷和胶印两种体系结构中,图像都可形成在介质页或介质卷材上。在卷 材打印机中,介质的连续供应源(通常提供在介质辊子中)安装在受马达驱动的辊子上。该 介质卷材未扎紧的末端通过对着该打印机的打印头的印刷区域。在该印刷区域之外,该介 质卷材被机械结构抓紧并拖拽,从而该介质卷材的一部分连续移动通过该印刷区域。张力 杆或辊子可设在该移动卷材的输入路径上以消除该卷材上的松弛部分,从而其保持张力但 不会破裂。一些直接标记,连续卷材打印机构造为在卷材的两面打印图像,也称作双面打印。 为了能够在连续卷材上进行双面打印,卷材传输系统可构造为在该卷材的一侧打印并引导 卷材向后通过反转系统,其反转或翻转该卷材从而相反的面面向该印刷区域。为了反转该 卷材用以双面打印,一些已知的系统采用固定的旋转杆,其在打印一面(例如,单面)之后 反转该卷材,并且横向偏移该卷材以将该卷材引导至该双面卷材路径的入口用以打印另一 面(双面),上面所有步骤不需要主动对准。通常设置努力使得该卷材随着其进入和离开该 旋转杆保持对齐。使该出口旋转杆可调节可有效改变该卷材的横向对准。然而,调节该出 口旋转杆的位置改变了该卷材路径长度,其如上面所提到的会影响卷材张力而导致卷材失 控、卷材损坏或破裂。在其他已知系统,还是用具有手动调节边缘指示的偏置辊子以横向对 准该返回路径卷材,但是已知其会生成散开的纸屑和纤维,它们会污染该打印头,因此导致 图像质量和打印头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用于直接标记的连续卷材输送系统。该系统包括基本连续卷材的源,该 卷材具有第一表面和与该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该系统还包括卷材传输系统,其具有 第一和第二卷材路径,每个路径构造为在工艺方向上同时并排将该连续卷材的不同部分从 该卷材传输系统的第一端输送到第二端,该不同的部分共面并且在横跨工艺方向上彼此横 向隔开预定距离。该卷材传输系统包括返回路径,用以将在该第一卷材路径上的卷材部分 从该第二端引导至该第一端并至该第二卷材路径上。该第一卷材路径接收来自该源的连续 卷材,该连续卷材的第一表面面向印刷方向。反转系统沿该返回路径设在出口和入口之间。 该反转系统包括第一旋转杆,设置为接收在第一平面中、在第一方向移动的基本连续卷材, 该连续卷材的第一表面面向印刷方向,以及设置为在平行于该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中、在 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引导该连续卷材,该连续卷材的第二表面面向该印刷方向。 第二旋转杆设置为接收来自该第一旋转杆的该连续卷材,并在平行于该第一平面的第三平面中、在对着该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中引导该连续卷材,该第一表面面向该印刷方向。第 三旋转杆设置为接收来自该第二旋转杆的该连续卷材,并在平行于该第一平面的第四表面 中、在该第一方向引导该连续卷材,该第二表面面向该印刷方向。该第二和该第三旋转杆每 个支撑为沿平行于该第二和第三方向的轴平移,并彼此连接以在平移时保持沿该轴的、该 第二和第三旋转杆之间的预定距离。传感器构造为生成指示该连续卷材离开该第三旋转杆 的横向位置的信号。驱动器可操作地连接到该第二和该第三旋转杆的至少一个,并构造为 基于该信号沿该轴调节该第三旋转杆的位置。在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 种直接标记、连续卷材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包括基本连 续卷材的源,该卷材具有第一表面和对着该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该成像装置还包括卷材 传输系统,具有第一和第二卷材路径,该路径每个在工艺方向上同时并排将该连续卷材的 不同部分从该卷材传输系统的第一端输送到第二端,该不同的部分共面并且在横跨工艺方 向上彼此横向隔开预定距离。该卷材传输系统包括返回路径,用以将在该第一卷材路径上 的卷材部分从该第二端引导至该第一端并至该第二卷材路径上。该第一卷材路径接收来自 该源的连续卷材,该连续卷材的第一表面面向印刷方向。打印系统位于沿该第一和该第二 卷材路径,并构造为在面向该印刷方向的该第一和该第二卷材路径移动的连续卷材的表面 上沉积标记材料。反转系统沿该返回路径设在出口和入口之间。该反转系统包括第一旋转 杆,设置为接收在第一平面中、在第一方向移动的基本连续卷材,该连续卷材的第一表面面 向印刷方向,以及设置为在平行于该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中、在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 方向引导该连续卷材,该连续卷材的第二表面面向该印刷方向。第二旋转杆设置为接收来 自该第一旋转杆的该连续卷材,并在平行于该第一平面的第三平面中、在对着该第二方向 的第三方向中引导该连续卷材,该第一表面面向该印刷方向。第三旋转杆设置为接收来自 该第二旋转杆的该连续卷材,并在平行于该第一平面的第四表面中、在该第一方向引导该 连续卷材,该第二表面面向该印刷方向。该第二和该第三旋转杆每个支撑为沿平行于该第 二和第三方向的轴平移,并彼此连接以在平移时保持沿该轴的、该第二和第三旋转杆之间 的预定距离。传感器构造为生成指示离开该第三旋转杆的该连续卷材的横向位置的信号。 驱动器可操作地连接到该第二和该第三旋转杆的至少一个,并构造为基于该信号沿该轴调 节该第三旋转杆的位置。


图1是直接至卷材、连续卷材的相变油墨打印机的简化 正视图。图2是图1的该直接至卷材、连续卷材的相变油墨打印机的仰视图。图3是与图 1的成像装置一起使用的反转系统的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这里所用的,该术语“成像设备”通常指用来将图像施加到印刷介质的装置。“印 刷介质”可以是纸、塑料的实体页或其他适用于图像的实体印刷介质衬底,不管是预先切好 的或卷材输送的。该成像设备可包括许多其它部件,如修整机、送纸装置等,并且可以实现 为复印机、打印机或多功能机。“打印任务”或“文档”一般是一组相关的页面,通常从一组 原始打印任务页面或电子文档页图像拷贝来的一组或多组修订好的拷贝,来自特定用户或 以其他方式相关。图像通常包括电子形式的信息,其待由标记引擎渲染在印刷介质上,并可 包括文本、图表、图像等。图1是连续卷材打印机的简化正视图。卷材供应源和输送系统构造为提供非常长 的(即,基本连续的)、来自退纸架10的“衬底”(纸、塑料或其他可打印材料)卷材W。该 卷材W根据需要可以是未卷绕的,并由各种马达(未示)沿卷材路径推进。当该卷材移动通过该路径时,一组辊子12控制该卷材的张力。如下面所解释的,图1的成像装置是双面打印机,意思是其能够打印该连续卷材 的两面。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双面打印,该卷材传输系统(以及如下所解释的 打印系统)是双宽度(或双路径)输送系统,其构造为沿该卷材路径同时输送两个卷材长 度。因而,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沿该卷材路径输送和引导该卷材的辊子至少是该卷材的两倍 以容纳两个卷材长度。如图1和2所示,该卷材传输系统的第一侧14构造为输送该卷材WS 的一部分,其中该卷材的表面之一(即,单表面16)面向将在打印工作台的打印头上打印的 方向,这里也称为印刷方向。该卷材传输系统的第二侧18构造为输送该卷材一部分,其中 该卷材的相对的表面(即,双表面20)面向该印刷方向。为了这个公开的目的,该卷材传输 系统的该第一或单侧14和该第二或双侧18也可分别称作第一或单卷材路径和第二或双卷 材路径。该卷材传输系统的双卷材路径包括入口辊子26和出口辊子28。该卷材传输系统构造为沿该单14和双18卷材路径同时输送该卷材,并至少在该 印刷区域中保持该卷材的横向定位不变,从而可精确对准形成在该卷材上的图像。可采用 任何合适的、沿该双路径卷材传输系统的卷材对准或定位方法。例如,如本领域所公知的, 边缘传感器可用来检测该卷材的边缘,以及用于修正或补偿该卷材的位置与所期望位置偏 离的合适机构可用来在沿该双卷材路径的一个或多个位置调节该卷材的横向位置,以确保 至少在该印刷区域中该卷材恒定和精确的定位和/或间隔。如图1和2所示,该双路径卷材传输系统的该单卷材14路径构造为接收来自该退 纸架10的连续卷材,该卷材的单表面16面向该印刷方向。该卷材传输系统的该双卷材路 径18构造为接收来自返回路径24的连续卷材,该返回路径将在该单卷材路径14上移动的 连续卷材从位于该打印系统后面的出口 28引导返回该双卷材路径的入口 12。如下面所解 释的,反转系统100设在该返回路径上,该系统构造为反转该连续卷材从而与该卷材的单 表面相对的表面(即,该双表面)当在该卷材传输系统的入口进入该双卷材路径时面向该 印刷方向。另外,该反转系统构造为自动横向对准该卷材,从而其精确进入该双卷材路径。尽管没有在图1中说明,沿该卷材传输系统的该双路径可提供预热器18,其将该 卷材加热至最初预定的温度。该预热器18可以靠接触、辐射、传导或对流加热以将该卷材 W加热到目标预热温度,其在一个实际实施方式中,是在大约30°C至大约70°C的范围。该单和双卷材路径引导各自的卷材W通过打印工作台或系统,包括一系列打印头 22,每个打印头实际上延伸跨过该卷材路径的双宽度。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成像装置是直 接标记装置,其中打印头构造为将标记材料直接(即,不使用中间或偏移构件)设在面向该 印刷方向的卷材表面上,例如,沿该单卷材路径移动的卷材的单表面和/或沿该双卷材路 径移动的该卷材的双表面。然而,在可选的实施方式,成像装置可构造为间接标记成像装 置,如现有技术所公知的。众所周知,设置在卷材上重叠区域的四原色图像的每个组合形成 全色图像,基于发送到每个打印头的图像数据。在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每种原色可 提供多个打印头22 ;该打印头每个可形成为单个线性阵列;可在位于沿该工艺方向不同位 置的多个不同的打印头中分离每种颜色的打印头的功能;或该打印头或其位置可移动地安 装在横过该工艺方向P的方向CP,如为了专色应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标记材料包括“相变油墨”,意思是该油墨在室温下基本是 固体,而当开始喷射到该卷材W上时基本上是液体。当前,普通的相变油墨通常加热到大约100°C至140°c以熔化该固体油墨用于喷射到卷材W上。大体而言,该液体油墨一碰到该卷 材W就快速冷却。然而,也可以是,该标记材料为任何合适类型的标记材料,如水性墨、基于 蜡的墨、色粉、可UV固化油墨等。
与每个打印头22相关联的是背衬构件26,通常是杆或辊子的形式,其布置为在卷 材W的另一侧基本对着该打印头。每个背衬构件用来定位卷材W,从而使该打印头和该卷材 之间的间隙保持在已知的、恒定的距离。每个背衬构件可控制为使得该卷材的邻近部分到 达预定的“油墨接收”温度,在一个实际实施方式中为大约40°c至大约60°C。在各种可能 的实施方式中,每个背衬构件可包括加热元件、用于液体流过的腔等;或者,该“构件”的形 式可以是对着或靠近该卷材W的一部分的空气或其他气体流。该预热器加上保持特定目标 温度的背衬构件26的组合作用有效地将在打印区域中的该卷材W保持在大约40°C至70°C 的预定温度范围。在该打印区域之后、沿该双卷材路径W是一个或多个“中间加热器” 30。中间加 热器30使用接触、辐射、传导和/或对流加热以将该卷材W加热到目标温度。该中间加热 器30将设在该卷材上的油墨加热到适于在该卷材上的油墨通过该散布器40时所需要的属 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中间加热器的目标温度的有用范围是大约35°C至大约80°C。该 中间加热器30具有将油墨和衬底温度平衡在彼此的大约15°C内。较低的油墨温度提供较 小的线散布,而较高的油墨温度导致透印(可从该印刷品的另一侧看到图像)。该中间加热 器30将衬底和油墨温度调节至高于该散布器的温度0°C至20°C,其将在下面描述。接着该中间加热器30、沿该卷材W的双路径的是“散布器”40,其将预定的压力以 及在某些实现中将热量施加到该卷材W。该散布器40的功能是将实际上独立的油墨滴弄到 卷材W上并且利用压力(以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有热量)将它们涂抹开以形成连续的 层,从而充满相邻墨滴间的空隙以及图像实体变得均勻。除了散布该油墨,该散布器40还 可通过增加油墨层内聚力和/或增加油墨_卷材粘附而提高图像持久性。该散布器40包 括辊子,如图像侧辊42和压力辊44,其向该卷材W施加热量和压力。任意一个辊子可包括 加热元件以将该卷材W加热到大约35°C至大约80°C范围的温度。在一个实际实施方式中,该散布器40中的辊子温度保持在大约55°C ;通常,较低 的辊子温度导致较小的线散布,而较高的温度使得色彩不完美。高于大约57°C的辊子温 度使得油墨偏离该辊子。在一个实际实施方式中,该辊隙压力设在每侧大约500至大约 2000psi lbs的范围。较低辊隙压力导致较小的线散布,而较高的会降低压力辊寿命。该散布器40还可包括与图像侧辊42相关联的清洁/润滑工作台48,适于清洁和 /或将某些润滑剂或其他材料的层施加到该辊子表面。这样的工作台用润滑剂如粘度大约 10-200厘泊的氨基硅油涂覆该散布器辊子表面。只需要少量的油,并且卷材W携带的油每 张A4纸只有大约l-10mg。在一个可能实施方式中,该中间加热器30和散布器40可组合在 一个单元内,同时相对于卷材W同一部分施以它们各自的功能。在通过该散布器40之后,将沿该单卷材路径14移动的卷材在出口 28引导到至该 反转系统100的返回路径24上,在该系统中反转该卷材并且该双卷材路径18上横向对准 该入口。该散布器之后,该双卷材路径18引导该打印的卷材至卷绕器50,其卷绕该卷材。 或者,该卷材可引导至任意数量的其他合适的完成装置,如用于将该卷材切成页的切割机, 和用于装订这些切割页的装订机。
如所提到的,在采用如上所述的双卷材路径的连续卷材打印机上双面打印所面临的困难是一致性和横向(横跨工艺方向)卷材对准。单面卷材出现的任何对准变化会导致 双面对准的累积误差。例如,如上所述的成像装置的挑战是驱动辊子形成辊隙(以产生卷 材驱动和张力),其将该双面或卷材的魔比斯环限制为固定的长度。在打印时该卷材的任何 横向对准误差很可能改变通过该返回路径和反转系统的所需的卷材路径,由此变化影响该 路径长度和卷材张力(这会导致卷材松弛或破裂)。某些已有系统采用固定的旋转杆,其在打印一侧(例如,单面侧)之后反转卷材, 并且横向偏移该卷材以将该卷材引导至该双卷材路径的入口用以在另一侧(双面侧)打 印,全部过程没有主动对准。通常的设置努力使得该卷材在进入和离开该旋转杆时保持对 准。使出口旋转杆可调节可有效改变该卷材的横向对准。然而,调节该出口旋转杆的位置改 变了该卷材路径长度,其如上所述的会影响卷材张力而导致卷材失控、卷材损坏或破裂。在 其他已知的系统中,具有手动调节边缘的偏置辊子也已经用来横向对准该返回路径卷材, 但是已知其生成松散的纸屑和纤维,会污染打印头,因此降低图像质量和打印头寿命。作为对上述已知反转和对准系统或方法的替代方案,本公开提出使用采用一系列 旋转杆的反转/对准系统,这些旋转杆定向为正确地反转和偏移连续卷材,并使用控制系 统、传感器、马达、驱动器和直线滑轨来提供对出口旋转杆(和卷材)的位置控制。与上游 惰辊的联接和平衡提供横向位置控制以确保恒定的卷材路径长度并保持卷材张力。图3示出反转/对准系统100的实施方式,其可用于图1的成像装置以反转和对 准该卷材用以双面打印。如图3所述,该反转/对准系统100包括第一 90度旋转杆(也称 作入口旋转杆)54、第二旋转杆58和第三90度旋转杆(也称作出口旋转杆)60。该入口旋 转杆54设置为接收沿返回路径24在第一方向A移动(通常向后朝向图1所示的卷材传输 系统的入口 26)的连续卷材W,该卷材的单表面18面向下。该入口旋转杆54相对进入的卷 材倾斜45度,以在该卷材进入该入口辊子处,在垂直于该第一方向A的第二方向B和基本 平行于该卷材平面的平面中引导该卷材。该卷材在这个点反转,从而该单表面面向上。该 第二旋转杆58设置为接收来自该第一旋转杆54的连续卷材W,并在该卷材进入该第二旋 转杆时、在与该第二方向B相反的第三方向C和平行于该卷材平面的平面中引导该连续卷 材。该出口旋转杆60设置为接收来自该第二旋转杆58的连续卷材,该卷材的单表面面向 下。该出口旋转杆60相对该进入的卷材倾斜45度,以将该卷材在该第一方向A朝向至该 卷材传输系统(图1)的该入口 26。该卷材的单表面在这个位置面向上,从而当该卷材输送 到该双卷材路径上时,该双表面20面向该印刷方向,以在印刷工作台上印刷。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入口 54和出口旋转杆60包括本领域已知的气垫类型的旋 转杆,其中引导空气在轴向通过这些杆并通过沿该轴的多个孔。或者,该入口 54和出口旋 转杆60可包括惰辊。在图3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旋转杆58包括惰辊,但是可使用任何合 适类型的旋转杆。在运行过程中,随着驱动器和散布器辊隙缩回,该卷材穿过该打印机卷材路径、沿 该返回路径并通过该反转/对准系统100。该卷材顺序经由旋转杆54、58、60通过该反转。 一旦穿过,施加张力以消除该卷材的任何松弛、皱折等。该卷材驱动啮合和吸引张力,如该 控制系统和介质属性所要求的。例如,图1的成像装置可在策略辊子上通过辊子编码器(未 示)使用速率控制和通过测压单元(未示)使用张力修整以测量卷材张力。
该出口旋转杆60沿该轴D的位置控制该卷材输入该双卷材路径时的横向位置。为 了能够调节该卷材离开该出口旋转杆60的横向位置,支撑该出口旋转杆60用以沿该轴D 平移。在图3的实施方式中,该入口旋转杆54、第二旋转杆58和出口旋转杆60由框架52 支撑。为了能够平移,该出口旋转杆60支撑在子框架62上,其由该框架52平移支撑用以 沿该D轴移动。可以任何方式进行平移。例如,该出口旋转杆60的子框架62可通过直线 滑轨68由该框架52支撑。然而,任何合适的装置或方法可用于使得该出口旋转杆能够沿 该D轴平移。使用具有可操作耦合于马达84的直线驱动轴80的驱动器可赋予该子框架62和 出口旋转杆60沿该D轴的直线移动。使用传感器64可对该出口旋转杆60的位置进行调 节,传感器构造为检测该卷材W离开该出口旋转杆60时的横向位置。可采用任何合适的传 感器。传感器64生成指示该卷材位置的输出,该输出可由控制器32读取或接收。控制器 32可操作地耦合该驱动器的马达84,并构造为驱动该马达84以使得直线驱动轴80基于该 传感器64的输出而移动。该驱动轴80的移动赋予出口旋转杆60直线运动,该出口旋转杆 60安装于直线滑轨68上的子框架62。 为了能够调节该卷材的横向位置(例如,该卷材的横向对准)而不改变该成像装 置中卷材环的总长度(其会影响卷材张力而导致卷材失控、卷材损伤或破裂),支撑该第二 旋转杆58用以沿该D轴与出口旋转杆60 —起平移。例如,第二旋转杆58可支撑在子框架 56上,其由该框架52平移支撑用以沿该D轴移动。可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平移,如通过 直线滑轨6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出口旋转杆60的子框架62和第二旋转杆58的子框架 56使用线缆72连接在一起,线缆从该第二旋转杆58的子框架56朝向出口旋转杆60的子 框架62延伸,在其远端具有滑块70。连接线缆74 一端锚定于该出口旋转杆子框架62,并 且穿过具有180度的包裹的滑块70。该线缆74的另一端然后连接到如反转系统框架52的 表面。当该出口旋转杆子框架62由直线驱动器80移动时,该线缆74经由该滑块70将 力传导至该第二旋转杆子框架56。该第二旋转杆子框架56可使用例如平衡伸展弹簧78偏 移远离该出口旋转杆子框架62以将该线缆拽紧。在这个构造中,该出口旋转杆60在方向 B或C任一个的任何横向移动将恰好是该第二旋转杆58位移的一半。该第二旋转杆58具 有180度的卷材包裹,产生没有改变的卷材路径长度。这个新颖的方面确保可在卷材对准 过程中保持恒定的卷材张力,并能够对任何对准误差校正和/或补偿。上述的反转系统100使得可实时调节该双卷材位置。该系统可能出于任何原因而 要求卷材对准调节。在打印系统的例子中,对准调节的原因的例子包括卷材轨迹误差(由 于辊子磨损、静电、环境条件、纸(衬底)重量变化)、卷材辊子作用(翘曲、卷曲、边缘和厚 度变化)或通过将卷材和图像面板移出下面的差喷流(空间允许)而被遮住而错过喷头的 视线(正如直接标记喷墨打印)。该反转系统还具有较小的设计包装,允许双面打印或完结 的卷材的反转和主动对准具有最小的占地。另外,该系统还在下游需要严格对准的区域补 偿卷材轨迹误差。例如打印机可使用纸边缘传感器和/或在成像区域使用单侧图像传感器 以确定卷材和单侧图像位置,以及确保该卷材没有歪斜或依循其离开时的位置。控制器、软 件和系统存储器可用于基于介质类型或其他参数得知和存储最佳对准位置,由此在按压开 始时最大化有用输出和最小化浪费的输出。额外的对准传感器可安装在上游以得知卷材轨迹并在该卷材到达该出口旋转杆全长时补偿。这可通过在上述的该出口传感器之前去除误差而提供改进的对准,以及提供为了任何原因实时调节横向卷材位置的能力。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连续卷材成像装置的连续卷材输送系统包括基本连续卷材的源,该卷材具有第一表面和与该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卷材传输系统,其具有第一和第二卷材路径,所述路径每个构造为在工艺方向上同时 并排将该连续卷材的不同部分从该卷材传输系统的第一端输送到第二端,该不同的部分共 面并且在横跨工艺方向上彼此横向隔开预定距离,该卷材传输系统包括返回路径,用以将 在该第一卷材路径上的卷材部分从该第二端引导至该第一端并至该第二卷材路径上,该第 一卷材路径接收来自该源的连续卷材,该连续卷材的第一表面面向印刷方向;沿该返回路径设在出口和入口之间的反转系统,该反转系统包括第一旋转杆,设置为接收在第一平面中、在第一方向朝向该第一端移动的基本连续卷 材,该连续卷材的第一表面面向印刷方向,以及设置为在平行于该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中、 在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引导该连续卷材,该连续卷材的第二表面面向该印刷方 向;第二旋转杆,设置为接收来自该第一旋转杆的该连续卷材,并在平行于该第一平面 的第三平面中、在对着该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引导该连续卷材,该第一表面面向该印刷方 向;第三旋转杆,设置为接收来自该第二旋转杆的该连续卷材,并在平行于该第一平面的 第四表面中、在该第一方向引导该连续卷材,该第二表面面向该印刷方向,该第二和该第三 旋转杆每个支撑为沿平行于该第二和第三方向的轴平移,并彼此连接以在平移时保持沿该 轴的、该第二和第三旋转杆之间的预定距离;传感器,构造为生成指示该连续卷材离开该第三旋转杆的横向位置的信号;和驱动器,可操作地连接到该第二和该第三旋转杆的至少一个,并构造为基于该信号沿 该轴调节该第三旋转杆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该第二旋转杆被该连续卷材180度包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框架,其支撑该第一、第二和第三旋转杆,该框架包括引导槽,其可操作连接该第二和 第三旋转杆,用以使得该第二和第三旋转杆能够平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滑块,可操作连接该第二旋转杆;和连接线缆,围绕该滑块并且一端连接于该第三旋转杆而另一端连接该框架。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连续卷材成像装置的连续卷材反转系统包括第一旋转杆,设置为接收在第一方向移动的基本连续卷材,其中第一表面面向印刷方向,以及设置为翻转该卷材并在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引导该卷材。第二旋转杆设置为接收来自该第一旋转杆的连续卷材以翻转该卷材并在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引导该卷材。第三旋转杆设置为接收来自该第二旋转杆的连续卷材以翻转该卷材并在该第一方向引导该卷材,其中该卷材的第二表面面向该印刷方向。该第二和该第三旋转杆连接在一起并受到支撑以沿轴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轴平移。传感器构造为生成指示离开该第三旋转杆的连续卷材的横向位置的信号。驱动器可操作连接至该第二和该第三旋转杆的至少一个以基于该信号调节该第三旋转杆沿该轴的位置。
文档编号B41J13/02GK102029809SQ2010102908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6日
发明者马修·瑞安·麦克劳克林 申请人:施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