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滴喷出装置及液体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2252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液滴喷出装置及液体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喷嘴的液滴喷出端形成弯液面后使液滴从弯液面分离并喷出的液滴喷出装置及在该液滴喷出装置内使液体循环的液体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有从罐中向喷出头供给液体并通过喷出头的喷嘴使液滴喷出的液滴喷出装置。在这种的液滴喷出装置中,在喷嘴的液滴喷出端形成弯液面并使液滴从弯液面分离喷出。为了使液滴的喷出稳定,期望在各液滴的喷出后瞬间复原弯液面形状。

因此,提案有例如监视弯液面的压力,在液滴喷出后该压力低于预设的阈值时,以弯液面的压力恢复到阈值的方式补充液体的方法。

不过,根据上述的现有的方法,有在弯液面的压力低于阈值时从喷嘴的液滴喷出端流入有空气并在喷嘴内产生有气泡的危险。这时,即使复原弯液面形状,弯液面的压力也变得不稳定,从而无法使液滴稳定地喷出。

因而,期望开发一种能够防止产生气泡并能够使液滴稳定地喷出的液滴喷出装置及液体循环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滴喷出装置及液体循环装置,其能够防止产生气泡并能够使液滴稳定地喷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涉及的液滴喷出装置,包括液体室,收纳液体并向喷嘴进行供给;驱动部,使液滴从喷嘴的液滴喷出端所形成的弯液面分离并喷出;压力调整部,调整液体室的压力从而调整弯液面的压力;以及控制部,向驱动部发出液滴喷出指令,而且将该液滴喷出指令作为触发来控制压力调整部以使液体室的压力上升到规定压力。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防止在弯液面中产生气泡并能够使液滴稳定地从弯液面分离喷出。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涉及的液滴喷出装置中,所述压力调整部具有向所述液体室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部,所述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液体供给部向所述液体室供给规定量的液体,使所述液体室的压力上升到所述规定压力。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控制部控制液体供给部向所述液体室供给规定量的液体,使所述液体室的压力上升到所述规定压力,能够将弯液面的压力维持在规定压力的范围,从而防止不需要的液滴漏出或吸引气泡的情况发生。

在本发明第三方面涉及的液滴喷出装置中,所述压力调整部具有向所述液体室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部,所述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气体供给部向所述液体室供给规定量的气体,使所述液体室的压力上升到所述规定压力。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控制部控制气体供给部向所述液体室供给规定量的气体,使所述液体室的压力上升到所述规定压力,能够将弯液面的压力维持在规定压力的范围,从而防止不需要的液滴漏出或吸引气泡的情况发生。

在本发明第四方面涉及的液滴喷出装置中,所述规定压力是液滴不从所述喷嘴的所述液滴喷出端所形成的弯液面分离并喷出的压力。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所述规定压力是液滴不从所述喷嘴的所述液滴喷出端所形成的弯液面分离并喷出的压力,能够防止不需要的液滴漏出或者吸引气泡的情况发生。

在本发明第五方面涉及的液滴喷出装置中,所述控制部在从发出液滴喷出指令开始在规定时间后喷出液滴时将所述液体室的压力升压到规定压力。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在从发出液滴喷出指令开始在规定时间后喷出液滴时将所述液体室的压力升压到规定压力,能够防止在喷出液滴时弯液面的压力瞬间过低的问题发生。

本发明第六方面涉及的液体循环装置,使液体向在喷嘴的液滴喷出端形成弯液面并使液滴从该弯液面分离喷出的喷出头进行循环,该液体循环装置,包括:液体室,收纳液体并向所述喷嘴进行供给;压力调整部,调整所述液体室的压力从而调整所述弯液面的压力;以及控制部,发出使液滴从所述弯液面分离喷出的液滴喷出指令,而且将该液滴喷出指令作为触发来控制所述压力调整部以使所述液体室的压力上升到规定压力。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防止在弯液面中产生气泡并能够使液滴稳定地从弯液面分离喷出。

在本发明第七方面涉及的液体循环装置中,所述压力调整部具有向所述液体室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部,所述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液体供给部向所述液体室供给规定量的液体,使所述液体室的压力上升到所述规定压力。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控制部控制液体供给部向所述液体室供给规定量的液体,使所述液体室的压力上升到所述规定压力,能够将弯液面的压力维持在规定压力的范围,从而防止不需要的油墨漏出或吸引气泡的情况发生。

在本发明第八方面涉及的液体循环装置中,所述压力调整部具有向所述液体室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部,所述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气体供给部向所述液体室供给规定量的气体,使所述液体室的压力上升到所述规定压力。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控制部控制气体供给部向所述液体室供给规定量的气体,使所述液体室的压力上升到所述规定压力,能够将弯液面的压力维持在规定压力的范围,从而防止不需要的液滴漏出或吸引气泡的情况发生。

在本发明第九方面涉及的液体循环装置中,所述规定压力是液滴不从所述喷嘴的所述液滴喷出端所形成的弯液面分离并喷出的压力。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所述规定压力是液滴不从所述喷嘴的所述液滴喷出端所形成的弯液面分离并喷出的压力,能够防止不需要的液滴漏出或者吸引气泡的情况发生。

在本发明第十方面涉及的液体循环装置中,所述控制部在从发出液滴喷出指令开始在规定时间后喷出液滴时将所述液体室的压力升压到规定压力。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在从发出液滴喷出指令开始在规定时间后喷出液滴时将所述液体室的压力升压到规定压力,能够防止在喷出液滴时弯液面的压力瞬间过低的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液滴喷出装置及液体循环装置进行说明。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实施例所涉及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喷墨式记录装置所安装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对图3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的功能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6是表示图3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的喷墨式打印头的内部构造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在图6的喷墨式打印头的喷嘴中保留有油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从图7的喷墨式打印头的喷嘴喷出油墨滴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用于对图3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所安装的压力调整机构的构成及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图1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1是用于对实施例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2是与图11的流程图一起对控制动作进行说明的时序图;

图13是省略了本实施例的压力上升控制的现有的油墨滴喷出后的油墨弯液面的压力变化的图表;以及

图14是表示当实施了本实施例的压力上升控制时的油墨滴喷出后的油墨弯液面的压力变化的图表。

附图标记说明

1 喷墨式记录装置 2 喷墨式打印头

3 油墨循环装置 4 喷墨式打印头装置

6 打印头支撑部 7 记录介质移动部

21 喷嘴板 21a 喷嘴孔

31 供给室 32 回收室

33 油墨壳 34 供给泵

35 循环泵 36 压力调整部

51 墨盒 47 第一压力调整部

48 第二压力调整部 25 压力室

28 油墨流路 500 控制基板

510 微型机 Me 油墨弯液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对实施例所涉及的喷墨式记录装置1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适当对构成进行放大、缩小或者省略来示出,以便进行说明,

图1是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侧视图、图2是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平面图。图3及图4是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的立体图、图5是用于对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的功能进行说明的框图。图6是表示喷墨式打印头2的内部构造的截面图。图7及图8是用于对喷墨式打印头2的油墨喷出动作进行说明的动作说明图。图9是用于对压力调整部36的构成及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喷墨式记录装置1包括作为液滴喷出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多个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保存(保有)供给给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的油墨的多个墨盒51、可移动地支撑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的打印头支撑部6、可移动地支撑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移动部7以及保养单元8。

如图3至图5所示,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包括喷墨式打印头2(喷出打印头)及一体地设置在喷墨式打印头2的上部的油墨循环装置3。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的油墨循环装置3是使油墨在喷墨式打印头2中进行循环的液体循环装置的一实施例。

多个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诸如作为液体循环有蓝(氰)油墨、红油墨、黄油墨、黑油墨及白油墨并分别向介质进行喷出,从而形成预期(要求)的图像。另外,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所使用的油墨的颜色或者特性可以有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使用透明光泽油墨、在照射了红外线或紫外线时进行发色的特殊油墨等来替代白油墨。

多个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虽然各个所使用的油墨不同但却是相同的构成。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对以一个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为代表进行说明,并省略对应每个颜色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的说明。

如图6所示,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的喷墨式打印头2包括具有多个喷嘴孔21a的喷嘴板21、与喷嘴板21对置配置而且具有传动装置24的基板22以及与基板22接合的岐管23。

喷嘴板21诸如包括分别具有300个喷嘴孔21a的第一喷嘴列及第二喷嘴列。由喷嘴板21、基板22及岐管23在喷墨式打印头的内部构成规定的油墨流路28。

基板22与喷嘴板21对置接合,并在与喷嘴板21之间形成多个油墨压力室25。基板22在面对各油墨压力室25的部位具有传动装置24。基板22具有配置在相同列的多个油墨压力室25之间的隔壁29。传动装置24与喷嘴孔21a对置配置,并在传动装置24和喷嘴孔21a之间设置有油墨压力室25。

岐管23与基板22的图示上部接合。岐管23具有与油墨循环装置3连通的供给口26a及油墨排出口27a。岐管23在安装在基板22及喷嘴板21中的状态下形成规定的油墨流路28。

油墨流路28从岐管23所形成的供给口26a通过共用流路与和喷嘴孔21a连通的多个油墨压力室25连接,而且从各油墨压力室25通过共用流路与油墨排出口27a连接。

图6至图8所示的传动装置24诸如由层压了压电元件24a和振动板24b的单晶片(Aunimorph)式的压电振动板构成。压电元件24a诸如由PZT(锆钛酸铅)等压电陶瓷材料等构成。振动板24b诸如由SiN(氮化硅)等形成。如图7及图8所示,压电元件24a在图示的上下具有电极24c、电极24d。

当电极24c、24d没有电压时,压电元件24a不变形,所以传动装置24不变形。当传动装置24不变形时,油墨因表面张力而在喷嘴孔21a的液滴喷出端形成有作为油墨I和空气的界面的油墨弯液面Me。通过油墨弯液面Me,油墨压力室25内的油墨I储存(积存)在喷嘴孔21a内。

如图8所示,当电极24c、24d有电压(V)时,则压电元件24a变形从而传动装置24进行变形。因传动装置24的变形,油墨弯液面Me所涉及的压力与空气(大气)压力相比变高(正压),油墨I变成油墨滴ID并从油墨弯液面Me中分离而喷出。另外,负压是与大气压力相比低的压力,正压是大于大气压力的压力。

根据上述构造的喷墨式打印头2,当喷嘴孔21a的油墨弯液面Me所涉及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力(正压)时,油墨I从喷嘴孔21a漏出。另一方面,当油墨弯液面Me所涉及的压力与大气压力相比低(负压)时,油墨I维持油墨弯液面Me并储存在喷嘴孔21a内。

例如,当以油墨I向重力方向(图8所示的下方)进行喷出的方式配置有喷嘴孔21a时,则当油墨压力室25内的压力为大于大气压力(正压侧)时,油墨I就会从喷嘴孔21a漏出。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当油墨压力室25内的压力为小于-4.0kPa时,往往有从喷嘴孔21a吸引气泡的情况。该气泡的混入可能成为产生油墨的喷出不良的原因。

如图5所示,油墨循环装置3包括在内部具有与喷墨式打印头2的供给口26a连通的供给室31及与油墨排出口27a连通的回收室32的油墨壳33。此外,油墨循环装置3具有油墨供给泵34、循环泵35及压力调整部36。压力调整部36包括第一压力调整部47及第二压力调整部48。

油墨壳33包括可保有油墨I并作为向喷墨式打印头2供给油墨I的液体室的供给室31、可保有油墨I并作为回收来自喷墨式打印头2的油墨I的液体室的回收室32及介于回收室32和供给室31之间的共用壁37。油墨壳33对外部空气密闭。

供给室31通过油墨供给管26与喷墨式打印头2的供给口26a连通。供给室31设置有与循环线路41a连通的流入孔31b。此外,供给室31设置有与第一压力调整部47的连通流路107(参照图9)连通的连通孔31c。

回收室32通过油墨返回管27与喷墨式打印头2的油墨排出口27a连通。回收室32设置有通过循环线路41a与供给室31的流入孔31b连通的输送(输液)口32c。回收室32具有与压力调整部36的第二压力调整部48连通的连通孔32d。回收室32通过软管52与墨盒51连接。另外,回收室32的连通孔32d与第二压力调整部48的连通通路109(参照图9)连接。

油墨供给泵34向回收室32供给墨盒51内所保有的油墨。或者油墨供给泵34也可以向供给室31供给油墨。油墨供给泵34诸如是压电泵。本实施例的油墨供给泵34具有粘贴压电元件和金属板的压电振动板,通过弯曲该压电振动板使泵室的容积周期变化。油墨供给泵34根据泵室的容积变化,从墨盒51向回收室32供给油墨I。

此外,油墨循环装置3具有循环部40。如图5所示,循环部40包括从回收室32的输送孔32c到达到供给室31的流入孔31b的循环线路41a、配置在循环线路41a上的循环泵35及过滤器43。

循环泵35诸如具有与上述的供给泵34相同构造。循环泵35从回收室32向供给室31供给油墨I,而且将供给室31的油墨I经过喷墨式打印头2循环给回收室32。作为循环泵35,诸如可以利用软管泵、隔膜泵或者活塞泵等。

过滤器43诸如设置在循环线路41a的循环泵35的循环方向的下游,用于除去混入到油墨I中的异物。作为过滤器43,诸如可以利用聚丙烯、尼龙、聚苯硫醚或者不锈钢等的网状过滤器。

在通过循环部40从回收室32向供给室31循环油墨I的期间在油墨I中的气泡,因浮力而进行上升。通过浮力上升的气泡,向回收室32的液面或者供给室31的液面的上方的空气室进行移动从而从油墨I中被除去。

如图5所示,油墨循环装置3具有计量回收室32的油墨量的第一油墨量传感器44a、计量供给室31的油墨量的第二油墨量传感器44b。第一油墨量传感器44a及第二油墨量传感器44b诸如通过交流电压使压电振动板进行振动从而分别检测传递给回收室32、供给室31的油墨的振动并计量油墨量。油墨量传感器不限定于此,列举有计量回收室32的液面α1、供给室31的液面α2的高度的传感器,例如在回收室32、供给室31的各个室中分别设置有装入磁铁的浮标,并根据浮标的高度计量液面的高度的传感器、通过光反射计量液面的高度的传感器。

油墨循环装置3具有检测回收室32内的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45a和检测供给室31的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45b。第一压力传感器45a及第二压力传感器45b诸如利用半导体压电阻抗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作为电气信号进行输出。半导体压电阻抗压力传感器具有接受来自外部的压力的隔膜(板)、该隔膜的表面所形成的半导体应变片(计),并随着来自外部的压力导致的隔膜的变形,将通过应变片所产生的压电阻抗效果导致的电阻抗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从而检测出压力。

如图9所示,压力调整部36的第一压力调整部47包括与供给室31可连通地连接的气缸101、在气缸101内进行往复动作的活塞103以及使活塞103在图9所示的上下方向(箭头H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并使气缸101的容积进行变化的脉冲电机105。

气缸101具有与供给室31连通的连通流路107。连通流路107的内部设置有对连通流路107进行开闭的第一开闭部108。第一开闭部108具有开闭阀108a、偏置开闭阀108a的弹簧108b。开闭阀108a通过弹簧108b的偏置关闭连通流路107,通过活塞103的压力开放(打开)连通流路107。

第二压力调整部48包括可与回收室32连通的气缸102、气缸102内所配置的活塞104、使活塞104在图9所示的上下方向(箭头H方向)上移动并使气缸102的容积进行变化的脉冲电机106。

气缸102具有与回收室32连通的连通通路109、使气缸102内连通大气(空气)的连通管路110。连通管路110的内部设置有切换回收室32和气缸102内的连通状态的第二开闭部111。第二开闭部111具有第二开闭阀111a、偏置第二开闭阀111a的弹簧111b。第二开闭阀111a通过弹簧111b的偏置关闭与大气的连通管路110,通过活塞104的压力开放连通管路110。

此外,第二压力调整部48当活塞104位于气缸102的下限时,活塞104就会堵塞连接回收室32和气缸102的连通通路109的图示上端。

而且,在第一压力调整部47的气缸101和第二压力调整部48的气缸102之间设置有使气缸101及气缸102始终连通的连通通路112。

压力调整部36使第一压力调整部47的气缸101内的活塞103和第二压力调整部48的气缸102内的活塞104分别在H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通过该活塞103、104的移动,能够使气缸101、102的空气的容积变化、以及控制与大气的连通管路110、连通流路107的开闭。压力调整部36通过根据该空气的容积变化和流路的开闭使回收室32的气体加压或减压,从而对喷墨式打印头2的油墨压力室25进行加压或减压。

在这里,参照图9,对压力调整部36的功能进行说明。

在图9的上部所示的<状态1>中,第二压力调整部48的活塞104配置在大气开放位置,第一压力调整部47的活塞103配置在连通位置。在该状态中,图9中的虚线箭头的通路处于连通,供给室31、回收室32的两方处于大气开放状态(大气压力)。

例如,当在开始使用喷墨式装置时从墨盒51向空的油墨壳33初始充填油墨时,将第一及第二压力调整部47、48的活塞103、104的位置设置为<状态1>。

在图9的中央所示的<状态2>中,第二压力调整部48的活塞104配置在未与大气连通的起始位置,第一压力调整部47的活塞103配置在未打开第一开闭部108而未与供给室31连通的位置。在该状态中,回收室32和第一压力调整部47通过在图9中的虚线箭头的通路连通,且该通路处于密闭状态。

而且,在该状态中,当将第一压力调整部47的活塞103在箭头H方向上进行上下移动时,则对回收室32内部的压力进行增减。也就是说,当使活塞103向图9所示上方进行移动时则气缸101的容积增加从而回收室32内的压力减少。相反,当使第一压力调整部47的活塞103向图9所示下方进行移动时则气缸101的容积减少从而回收室32的压力增加。

在图9的下部所示的<状态3>中,第二压力调整部48的活塞104配置在大气开放位置,第一压力调整部47的活塞103配置在打开第一开闭部108与供给室31连通的连通位置。当为了将回收室32的压力维持为固定而使第一压力调整部47的活塞103在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时,在向上方中活塞103与气缸101的顶棚部碰撞的位置、在向下方中与第一开闭部108接触的位置成为用于压力调整的可移动范围。

根据开始压力调整前的活塞103的位置,当向调整压力的方向进行移动时则会发生有超过可移动范围的情况。这时,使第二压力调整部48的活塞104移动到下限位置,回收室32密闭,第一压力调整部47处于大气开放的状态,并使第一压力调整部47的活塞103移动到与用于调整的方向相反的可移动范围的界限位置。第二压力调整部48通过图9中虚线箭头的通路与大气连通从而供给室31、回收室32的两方均处于密闭状态,所以活塞103的移动不影响两个油墨室的压力。

接着,使第二压力调整部48的活塞104移动到起始位置,如图9<状态2>所示,使回收室32处于密闭状态,并使第一压力调整部47的活塞103向调整的方向移动从而获得规定压力。

如以上所示,第一压力调整部47及第二压力调整部48,通过在气缸101、102内的活塞103、104的动作,可增减回收室32内的压力并对循环流路内的压力进行加压或减压调整。换言之,压力调整部36具有作为向供给室31、回收室32供给空气(气体)的气体供给部的功能,并调整供给室31、回收室32的压力来调整油墨压力室25的压力并调整油墨弯液面Me的压力。

或者,油墨循环装置3通过控制油墨供给泵34补充油墨,也能够调整油墨压力室25的压力并调整油墨弯液面Me的压力。这时,油墨供给泵34具有作为液体供给部的功能。不管怎样,油墨循环装置3将油墨弯液面Me的压力维持在-4.0kPa~大气压力的范围从而防止漏出不需要的油墨或者吸引气泡。

如图2所示,各颜色的墨盒51分别通过软管52与各颜色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的油墨循环装置3连通。墨盒51在重力方向上相对于油墨循环装置3配置在下方。通过这样,墨盒51内的油墨的水头压力与回收室32的设置压力相比被较低地保持。此外,通过这样,能够只在油墨供给泵34进行驱动时将新油墨从墨盒51向回收室32进行供给。

如图1所示,打印头支撑部6包括支撑多个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的滑架61、使滑架61在箭头A方向上往复移动的输送带62及驱动输送带62的滑架电机63。

记录介质移动部7具有吸附固定记录介质S的工作台71。工作台71安装在滑轨装置72上并在箭头B方向(参照图2)上进行往复移动。

保养单元8配置在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的在箭头A方向上的扫描范围内,且配置在工作台71的移动范围的外侧的位置。保养单元8为上方开放的壳体,且可上下(图1箭头C、D方向)移动地被设置。

保养单元8具有橡胶制的刀片(叶片)81及废油墨接受部82。橡胶制的刀片81除去附着在喷墨式打印头2的喷嘴板21上的油墨、灰尘、纸粉等。废油墨接收部82接受通过刀片81除去的废油墨、灰尘、纸粉等。保养单元8通过使刀片81向箭头B方向移动,从而通过刀片81拂拭喷嘴板21的表面。

下面,参照图10所示的框图,对控制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动作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

控制基板500包括控制喷墨式记录装置1整体的微型计算机(微型机)510、驱动油墨循环装置3的驱动电路540、放大电路541、驱动记录介质移动部7的移动部驱动电路542以及驱动喷墨式打印头2的打印头驱动电路543(驱动部)。微型机510具有作为控制部的功能。

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由油墨循环装置3和喷墨式打印头2构成。微型机510具有存储程序或各种数据等的存储器520、采集来自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的油墨循环装置3的输出电压的AD转换部530。

微型机510具有将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45a及第二压力传感器45b检测出的压力值通过AD转换部530进行转换的功能。此外,微型机510为可根据在已设置的任意抽样时间Δt期间所变动的压力变动值ΔP计算出压力变动速度V(ΔP÷Δt)的构成。

控制基板500与电源550、显示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状况的显示装置560、作为输入装置的键盘570连接。控制基板500与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的各种泵的驱动部、各种传感器连接。控制基板500与记录介质移动部7的工作台71、滑轨装置72、保养单元8的驱动部及输送带62的滑架电机63连接。

下面,对基于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液体喷出方法进行说明。

当使喷墨式记录装置1进行最初打印动作时,从各颜色的墨盒51向所对应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的各个喷墨式打印头装置充填所对应的颜色的油墨I。

为了充填油墨I,微型机510将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返回到待机位置,并将保养单元8向箭头D方向(图1)进行上升从而覆盖喷嘴板21。之后,微型机510驱动油墨供给泵34将油墨I从墨盒51输送到回收室32。当在回收室32中油墨I达到输送孔32c时,则微型机510通过压力调整部36调整油墨壳33的供给室31及回收室32的压力并驱动循环泵35。

如上所述,微型机510将多个墨盒51的蓝油墨、红油墨、黄油墨、黑油墨及白油墨分别初始充填到多个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而且,当油墨I到达到回收室32的输送孔32c和供给室31的流入孔31b时,则微型机510完成油墨I的初始充填。

当完成了油墨I的初始充填时,油墨壳33内的压力以维持油墨I从喷墨式打印头2的喷嘴孔21a不漏出且不吸引气泡的程度的负压的方式被调整。根据油墨壳33的负压,喷嘴孔21a在其液滴喷出端维持向油墨压力室25侧洼下(凹下)的形状的油墨弯液面Me。另外,当在完成了油墨I的初始充填的状态下切断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电源550时,油墨壳33也处于密闭状态,喷嘴孔21a内的油墨弯液面Me维持成负压形状从而防止油墨的漏出。

在完成了油墨I的初始充填后,例如当检测出通过键盘570输入指示油墨喷出时,则微型机510控制记录介质移动部7将记录介质S吸附固定在工作台71上并将工作台71在箭头B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此外,微型机510此时将保养单元8向箭头C方向进行移动。而且,微型机510控制滑架电机63将滑架61向记录介质S方向输送,并将多个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在箭头A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

在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沿输送带62在箭头A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期间,喷墨式打印头2的喷嘴板21和记录介质S之间的距离h保持为固定。

而且,在使喷墨式打印头2向与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的同时,在记录介质S上形成图像。喷墨式打印头2与图像形成信号一致从喷嘴板21所设置的喷嘴孔21a喷出油墨滴ID从而在记录介质S上形成图像。

这时,微型机510诸如根据与存储器520所存储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信号,选择地驱动喷墨式打印头2的传动装置24从而从喷嘴孔21a向记录介质S喷出油墨滴ID。此外,这时,微型机510驱动循环泵35。从喷墨式打印头2回流的油墨I经过回收室32、过滤器43及供给室31进行循环并供给给喷墨式打印头2。

喷墨式记录装置1通过对油墨I进行循环来除去混入到油墨I中的气泡、异物从而良好地保持油墨喷出性能。因此,提高基于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的打印画质。

通过来自喷嘴孔21a的油墨滴ID的喷出或者循环泵35的驱动等油墨壳33的压力进行变动。为了将油墨壳33的压力维持在不从喷嘴孔21a漏出油墨或者不从喷嘴孔21a吸引气泡的稳定区,微型机510切换压力调整部36的活塞103、104、油墨供给泵34的驱动来调整油墨壳33内的压力。

接着,参照图11所示的流程图及图12所示的时序(时间)图,对在各喷嘴孔21a中使油墨弯液面Me的形状稳定用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这里,在各颜色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4中,将从喷嘴孔21a不吸引气泡的压力值P的下限值视为Pt1,将从喷嘴孔21a不漏出油墨的压力值P的上限值视为Pt2。

例如,当通过键盘570由操作员输入有打印命令时,则如图11所示,微型机510输出作为液滴喷出指令的“打印许可信号”(Act1)。在图12的时序图中,将“打印许可信号”的输出定时作为t1示出。

当输出有“打印许可信号”时,则微型机510将该信号作为触发(trigger),开始打印图像的展开等开始打印的准备,同时开始压力上升控制(Act2)。在图12中,在开始压力上升控制后,实际上将油墨压力室25被升压的定时作为t2进行了示出。

在该压力上升控制中,微型机510使油墨压力室25的压力至少上升到从喷嘴孔21a不漏出油墨的压力(小于等于上限值Pt2)。此外,在该压力上升控制中,微型机510通过驱动电路540驱动控制第一压力调整部47及第二压力调整部48来使油墨压力室25的压力上升。或者,微型机510通过驱动电路540驱动控制油墨供给泵34从而使油墨压力室25的压力上升。

当开始压力上升控制时,则微型机510基于“打印许可信号”开始油墨滴的喷出动作,并开始打印(ACT3)。在图12中,在与油墨压力室25被升压的定时相同的定时t2开始油墨滴的喷出动作。不过,油墨压力室25的升压的定时只要是在从输出“打印许可信号”(t1)到开始油墨滴的喷出动作(t2)的期间(Δt)就可以。

也就是,在从输出“打印许可信号”开始在经过时间Δt后喷出油墨滴时,油墨压力室25已被升压到规定压力,并抑制喷嘴孔21a的油墨弯液面Me的形状因油墨滴的喷出而进行变化的情况发生。

图13示出省略了Act2的压力上升控制时的现有的油墨滴喷出时的油墨弯液面Me的压力变化,图14示出实施了Act2的压力上升控制时的本实施例的油墨滴喷出时的油墨弯液面Me的压力变化。据此,可知通过在开始油墨滴的喷出动作前使油墨压力室25升压到规定压力,从而能够抑制在油墨滴喷出时的油墨弯液面Me的压力变化。相反,当省略了压力上升控制时(图13),在油墨滴喷出后油墨压力室25紧接着减压到-4kPa左右(程度),从而有在油墨弯液面Me中产生气泡的危险。

在Act3中开始了油墨滴的喷出动作后,微型机510基于第一压力传感器45a所检测出的回收室32的压力值及第二压力传感器45b所检测出的供给室31的压力值,计算出喷嘴孔21a的压力值P(Act4)。

而且,判断该压力值P是否在稳定区,也就是说判断是否满足Pt1≤P≤Pt2(Act5)。当压力值P未满足Pt1≤P≤Pt2时,判断压力值P是否超过稳定区的上限值,也就是说判断是否满足P>Pt2(Act6)。当未满足Pt1≤P≤Pt2(Act5的否)且未满足P>Pt2(Act6的否)时,也就是说当压力值P低于下限值Pt1时,微型机510驱动压力调整部36进行加压调整(Act8)。

另一方面,当满足P>Pt2时(Act6的是),微型机510驱动第一压力调整部47及第二压力调整部48,使油墨壳33内的压力减压从而对油墨压力室进行减压(Act7)。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控制第一压力调整部47、第二压力调整部48及油墨供给泵34在开始油墨滴的喷出动作前使油墨压力室25的压力上升,能够防止在喷出了油墨滴时压力瞬间过低的问题发生。通过这样,能够防止在油墨滴喷出后油墨弯液面Me朝向油墨压力室25较大地凹下的问题发生,并能够防止在油墨弯液面Me内产生有气泡的问题发生从而可稳定的喷出油墨滴。

在本发明中,通过具有油墨循环装置(液体循环装置)3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液滴喷出装置)4的设置,能够防止在弯液面Me中产生气泡并能够使液滴稳定地从弯液面Me分离喷出。

在本发明中,通过压力调整部36具有向供给室(液体室)31或回收室(液体室)32供给油墨I(液体)的液体供给部,微型机(控制部)510通过控制液体供给部向供给室(液体室)31或回收室(液体室)32供给规定量的液体,使供给室(液体室)31或回收室(液体室)32的压力上升到规定压力(液滴不从所述喷嘴的所述液滴喷出端所形成的弯液面分离并喷出的压力),能够将弯液面Me的压力维持在该规定压力的范围,从而防止不需要的油墨液滴漏出或吸引气泡的情况发生。

此外,在本发明中,通过压力调整部36具有向供给室(液体室)31或回收室(液体室)32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部,微型机(控制部)510通过控制气体供给部向供给室(液体室)31或回收室(液体室)32供给规定量的气体,使供给室(液体室)31或回收室(液体室)32的压力上升到上述规定压力,能够将弯液面Me的压力维持在该规定压力的范围,从而防止不需要的油墨液滴漏出或吸引气泡的情况发生。

在本发明中,微型机(控制部)510在从发出油墨液滴喷出指令开始在时间Δt(规定时间)后喷出油墨液滴时将供给室(液体室)31或回收室(液体室)32的压力升压到上述规定压力,能够防止在喷出油墨液滴时弯液面Me的压力瞬间过低的问题发生。

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实施例是作为例子提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该新颖的实施例可以用其他的各种形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该实施例及其变形均被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要旨中,而且,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和其均等的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虽然对使油墨循环并喷出的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喷出除油墨以外的液体的装置。作为喷出除油墨以外的液体的液滴喷出装置,例如有喷出包含用于形成印刷电路板的布线图的导电粒子的液体的装置等。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虽然使油墨压力室25内的油墨I产生压力变化而喷出油墨滴ID,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静电使振动板变形来喷出油墨滴的构造,或者利用加热器等的热能从喷嘴喷出油墨的构造等。

此外,墨盒51的安装位置可任意设置。例如,当将墨盒51配置在与油墨循环装置3相比高的位置上时,墨盒51内的油墨的水头压力与回收室32的设置压力相比变高。当将墨盒51配置在与油墨循环装置3相比高的位置上时,通过利用水头压力差开闭电磁阀,可以从墨盒51向供给室31供给油墨。

而且,压力调整部36的构造不限定于上述的活塞机构,诸如可以利用软管泵或者蛇腹泵等。这时,压力调整部36通过向作为液体室的供给室31、回收室32供给气体,或者使气体从供给室31或者回收室32放出气体来进行增减压力的压力调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