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打印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5285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打印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对在衬纸(剥离纸)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粘贴了标签的标签纸张(记录介质)进行输送并在标签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而言,公知有在标签纸张的输送中,利用传感器对衬纸与标签的间隙进行检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如专利文献1的打印装置那样,对于对衬纸与标签的间隙进行检测的部件而言,基于检测出的间隙来对标签间隔(粘贴有标签的间隔)进行检测,有的装置基于检测出的标签间隔,对是否产生未设置正确种类的标签纸张、标签纸张的输送未正常地进行等错误进行辨别。通常,打印装置在辨别为产生错误的情况下,存在无法正常地执行打印的可能性,因此停止打印。

另外,以往,对于对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打印了黑标的标记纸张进行输送并在标记纸张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而言,公知有在标记纸张的输送中,通过传感器,对标记与标记的间隔亦即标记间隔进行检测。对于这样的打印装置而言,有的装置基于检测出的标记间,对是否产生未设置正确的种类的标记纸张、未正常地进行标记纸张的输送等错误进行辨别。打印装置在辨别为产生了错误的情况下,存在无法正常地执行打印的可能性,因此停止打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38484号公报

此处,一张标签纸张的标签间隔是规定长度且固定,另外,一张标记纸张的标记间隔是规定长度且固定。然而,对于标签纸张或者标记纸张而言,存在通过制造业者或者用户,增补使用同种的纸张的情况,在进行了增补的情况下,有时与增补的部分对应的标签间隔或者标记间隔大于规定长度。对于上述的以往的打印装置而言,在进行了增补的纸张成为处理对象的情况下,一律辨别为错误,停止打印。然而,需要即使在进行了纸张的增补的情况下,由于基于打印装置的打印也能够继续正常地执行,因此进行对应的处理,欲抑制不必要地打印停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针对能够输送标签纸张或者标记纸张的打印装置,能够执行与输送进行了增补的纸张的情况对应的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打印装置具备:将以规定间隔设置有被检测部的纸张沿输送方向输送的输送辊、和在通过上述输送辊输送的上述纸张进行打印的打印头,在基于上述输送辊的上述纸张的输送中,检测上述纸张的被检测部,计算上述被检测部的间隔,在计算出小于规定长度的上述间隔的情况下,辨别为错误而执行错误处理,在计算出大于上述规定长度的上述间隔时,将之前计算出的上述间隔与规定长度进行比较,在之前计算出的上述间隔与上述规定长度相同的情况下,不辨别为上述错误,在之前计算出的上述间隔大于上述规定长度的情况下,辨别为上述错误而执行错误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针对能够输送标签纸张或者标记纸张的打印装置,能够执行与对进行了增补的纸张进行输送的情况对应的处理。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纸张是在衬纸粘贴有多个标签的标签纸,检测上述标签的上述输送方向的一侧的标签端部作为上述被检测部,计算标签的间隔作为上述间隔。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针对能够输送标签纸张或者标记纸张的打印装置,能够执行与对进行了增补的纸张进行输送的情况对应的处理。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根据基于操作开关的操作的指示或基于来自外部装置的控制指令的指示设定上述规定长度,或者通过规定的处理检测上述标签间隔或上述标记间隔,将检测出的上述标签间隔或上述标记间隔设定为上述规定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能够设定适当的值的规定长度。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打印头设置于上述传感器的上述输送方向的下游,通过上述输送辊将上述标签纸张或者上述标记纸张沿上述输送方向输送且通过上述打印头进行打印,另外,利用上述传感器光学地对上述标记或者上述衬纸的上述标签的端部进行检测,由此对上述标签间隔或者上述标记间隔进行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基于打印头的打印中,能够准确地检测标签间隔或者标记间隔。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输送辊,将以规定间隔设置有被检测部的纸张沿输送方向输送;打印头,在通过上述输送辊输送的上述纸张进行打印;传感器,设置于上述输送路径;以及控制部,在基于上述输送辊的上述纸张的输送中控制上述传感器,检测上述被检测部,基于检测来计算上述纸张的上述被检测部的间隔,在计算出小于规定长度的上述间隔的情况下,辨别为错误而执行错误处理,在计算出大于上述规定长度的上述间隔时,将之前计算出的上述间隔与上述规定长度进行比较,在之前计算出的上述间隔与上述规定长度相同的情况下,不辨别为上述错误,在之前计算出的上述间隔大于上述规定长度的情况下,辨别为上述错误而执行错误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针对能够输送标签纸张或者标记纸张的打印装置,能够执行与对进行了增补的纸张进行输送的情况对应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图。

图2是表示纸张的图。

图3是表示主机、喷墨打印机的功能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主机、喷墨打印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喷墨打印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增补的说明的图。

图7是表示喷墨打印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5(打印装置)的打印机构的结构的图。

喷墨打印机5是使输送辊10旋转而将纸张14沿输送方向YJ1输送,相对于被输送的纸张14从行喷墨头12(打印头)将墨排出,从而在纸张14打印图像的行式的喷墨式打印机。

图2是示意性的表示喷墨打印机5所使用的纸张14的图。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5而言,作为纸张14,至少使用图2(A)、图2(B)、图2(C)以及图2(D)所示的记录介质的任一个。对于任何记录介质而言,通过后述的黑标传感器47、间隙传感器48以及切口部传感器49的任一个传感器被检测的被检测部均以规定的间隔设置。

图2(A)是表示喷墨打印机5所使用的纸张14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A)所示的纸张14是长条状的片材,且是在背面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打印了作为被检测部的黑标BM的标记纸张。图2(A)的纸张14是表面中的除去了空白(margin)的区域形成点从而打印图像的区域。

图2(B)是表示纸张14的其它的例子的图。图2(B)所示的纸张14是在长条状的衬纸的表面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粘贴了标签S的标签纸张。标签S是封印纸,且用户能够沿着框从衬纸揭下。各标签S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是固定的,粘贴有各标签S的间隔也是固定的。图2(B)所示的纸张14与各标签S对应的区域是形成点而打印图像的区域。此外,在图2(B)所示的纸张14中,粘贴了标签中的输送方向的一方的端部(Sa)相当于被检测部。

图2(C)是表示纸张14的其它例子的图。在图2(C)所示的纸张14的表面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粘贴有标签S,在背面以与粘贴标签S的间隔相同的间隔打印作为被检测部的黑标BM。即,图2(C)的例子的纸张14是以规定间隔打印了黑标BM(标记)的标记纸张,另外是在衬纸以规定间隔粘贴了标签S的标签纸张。

图2(D)是表示纸张14的其它例子的图。在图2(D)所示的纸张14的表面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粘贴了标签S的标签纸张。在纸张14的背面不打印黑标BM。图2(D)所示的纸张14在邻接的标签S与标签S之间,沿纸张14的短边方向,两个切口部K1(被检测部)对置设置。另外,对于图2(D)的例子的纸张14而言,设置有将对置设置的两个切口部K1连结的打孔线K2,用户能够通过打孔线K2将纸张14简易地切断。

以上,作为喷墨打印机5所使用的纸张14,例示出四张纸张14,但喷墨打印机5所使用的纸张14不局限于例示的纸张。

在喷墨打印机5设置有纸张14的情况下,被设置的纸张14的长边方向与输送方向YJ1对应。而且,喷墨打印机5一边将纸张14朝输送方向YJ1输送,一边在标签S打印图像。

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5是具备上游头单元17和下游头单元18的行式喷墨式打印机。

在上游头单元17,上游侧顶部打印头17T、上游侧左打印头17L以及上游侧右打印头17R的三个打印头以锯齿状配置。

同样,在下游头单元18,下游侧顶部打印头18T、下游侧左打印头18L、以及下游侧右打印头18R三个打印头以锯齿状配置。

在上游侧顶部打印头17T设置有黑色喷嘴列20、以及配置于该黑色喷嘴列20的下游的青色喷嘴列21。

黑色喷嘴列20是将墨作为微小的墨粒排出的喷嘴孔(未图示)沿与输送方向YJ1相交的方向亦即喷嘴列方向YJ2延伸的喷嘴列。墨从黑色(K)的墨盒(未图示)供给黑色喷嘴列20。上游侧顶部打印头17T例如对使用压电元件构成的致动器进行驱动,将墨朝向纸张14压出,从规定的喷嘴孔排出微小的墨粒。

青色喷嘴列21与黑色喷嘴列20相同是喷嘴孔沿喷嘴列方向YJ2延伸的喷嘴列,并从青色(C)的墨盒(未图示)供给墨。

上游侧右打印头17R以及上游侧左打印头17L是与上游侧顶部打印头17T相同的结构,并分别具备黑色喷嘴列20以及配置于该黑色喷嘴列20的下游的青色喷嘴列21。

在下游侧顶部打印头18T设置有洋红色喷嘴列22以及配置于该洋红色喷嘴列22的下游的黄色喷嘴列23。

洋红色喷嘴列22与黑色喷嘴列20相同是喷嘴孔沿喷嘴列方向YJ2延伸的喷嘴列,从洋红色(M)的墨盒(未图示)供给墨。

黄色喷嘴列23与黑色喷嘴列20相同是喷嘴孔沿喷嘴列方向YJ2延伸的喷嘴列,从黄色(Y)的墨盒(未图示)供给墨。

下游侧右打印头18R以及下游侧左打印头18L是与下游侧顶部打印头18T相同的结构,分别具备洋红色喷嘴列22以及配置于该洋红色喷嘴列22的下游的黄色喷嘴列23。

此外,图1中为了方便说明,明示出各打印头以及打印头所具备的喷嘴列,实际上是从构成喷嘴列的喷嘴孔朝向垂直下方排出墨的结构,且为了实现该结构而配置有各部件。

喷墨打印机5在纸张14排出墨而形成点,通过该点的组合,打印图像。以下,使用在纸张14形成某一个点的情况下的基本的动作图1进行说明。

纸张14存在于图1所示的位置,将在该纸张14上的位置P1形成规定的色的点的情况作为例子进行说明。规定的色通过黑色(K)、青色(C)、洋红色(M)以及黄色(Y)的墨分别以每规定量排出来表现。图1中,位置P2是在形成于上游侧顶部打印头17T的黑色喷嘴列20中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位置P1通过的位置。位置P3、位置P4以及位置P5也同样。

喷墨打印机5在纸张14形成点期间,以大致固定速度将纸张14朝向输送方向YJ1输送。而且,从图1所示的状态朝纸张14的输送方向YJ1的输送正在进行,在纸张14上的位置P1到达与位置P2对应的位置的时机,从与位置P2对应的喷嘴排出规定量的黑色(K)的墨。同样,在纸张14上的位置P1到达位置P3的时机,从与位置P3对应的喷嘴排出规定量的青色(C)的墨,在纸张14上的位置P1到达位置P4的时机,从与位置P4对应的喷嘴排出规定量的洋红色(M)的墨,在纸张14上的位置P1到达位置P5的时机,从与位置P5对应的喷嘴排出规定量的黄色(Y)的墨。

这样,在纸张14上的位置P1,黑色(K)、青色(C)、洋红色(M)以及黄色(Y)的墨分别以每规定量排出,在位置P1形成规定的色的点。

换言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5而言,在图像的打印的处理中,行喷墨头12是其位置固定的状态,纸张14相对于该固定的行喷墨头12相对地以固定速度移动,并且从行喷墨头12适当地排出墨而形成点,从而打印出图像。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8的功能的结构的图。

如图3所示,打印系统8具备喷墨打印机5、和能够与该喷墨打印机5连接且控制喷墨打印机5的主机1(控制装置)。

如图3所示,喷墨打印机5具备:控制部40、打印部41、输送部42、输入部43、显示部44、存储部45、通信部46、黑标传感器47、间隙传感器48以及切口部传感器49。

控制部40具备CPU、ROM、RAM、其它集成电路等,CPU读出并执行控制程序等,通过硬件和软件控制喷墨打印机5。

打印部41具备:行喷墨头12、驱动行喷墨头12的驱动电路、以及其它的关于朝纸张14的打印的结构,通过控制部40的控制,在纸张14打印图像。

输送部42具备:上述的输送辊10、使输送辊10旋转的输送马达421、驱动输送马达421的马达驱动器、以及其它的关于纸张14的输送的结构,通过控制部40的控制,输送纸张14。控制部40对马达驱动器进行控制,驱动输送马达421,使输送辊10旋转,从而输送纸张14。输送马达421是步进马达,控制部40通过步数管理输送量。

输入部43具备设置于喷墨打印机5的操作开关,对相对于操作开关的操作进行检测,输送至控制部40。控制部40基于来自输入部43的输入,执行与针对操作开关的操作对应的处理。

显示部44具备多个LED,并通过控制部40的控制,以规定的方式使这些LED点亮或熄灭,从而报告喷墨打印机5的状态、有无错误的产生。此外,显示部44也可以是具备液晶显示面板等显示面板的结构。

存储部45具备EEPROM、硬盘等非易失性存储器,并能够改写各种数据而存储。

通信部46通过控制部40的控制在与主机1之间进行根据规定的协议的通信。

黑标传感器47是在喷墨打印机5设置标记纸张作为纸张14并输送标记纸张的情况下,设置于打印于该标记纸张的黑标BM所通过的位置的反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如图1所示,黑标传感器47在输送纸张14的输送路径L中,设置于比行喷墨头12更靠输送方向YJ1的上游侧。黑标传感器47根据在与设置有该传感器的位置对应的位置是否存在黑标BM,将不同的值的检测值输送至控制部40。

控制部40基于从黑标传感器47输入的检测值,对在设置了该传感器的位置存在或者不存在黑标BM进行检测。特别是,控制部40在纸张14(标记纸张)的输送中,基于从黑标传感器47输入的检测值,对邻接打印的黑标BM的间隔亦即标记间隔进行计算。若详述,则如图2(A)所示,控制部40在纸张14(标记纸张)的输送中,在检测出一个黑标BM的输送方向YJ1侧的前端BMa后,对在检测出与该一个黑标BM的输送方向YJ1的相反方向邻接打印的下一个黑标BM的前端BMa之前所需要的输送马达421的步数进行计测,基于步数对该一个黑标BM与下一个黑标BM的标记间隔进行计算。控制部40在纸张14(标记纸张)的输送中,继续进行将黑标BM的前端BMa的检出作为触发的标记间隔的计算。

间隙传感器48是在喷墨打印机5设置并输送上述的标签纸张的情况下,设置于粘贴于衬纸的标签S所通过的位置的透射式的光学式传感器。如图1所示,间隙传感器48设置于输送纸张14的输送路径L中比行喷墨头12更靠输送方向YJ1的上游侧。间隙传感器48根据在与设置了该传感器的位置对应的位置是否存在标签S,将不同的值的检测值输出至控制部40。若详述,则如图2(B)所示,在标签纸张中,对于粘贴了标签S的位置(例如,图2(B)的位置P22)与未粘贴标签S的位置(例如,图2(B)的位置P21)而言,间隙传感器48所具备的发光部发出的光的透过率不同。因此,根据在与设置了间隙传感器48的位置对应的位置是否存在标签S,该传感器的受光部接受的光的强度变化。即,根据间隙传感器48的受光部接受的光的强度的变化,该传感器输出至控制部40的检测值变化。

特别是,控制部40在纸张14(标签纸张)的输送中,基于从间隙传感器48输入的检测值,对邻接粘贴的标签S的间隔亦即标签间隔进行计算。若详述,则如图2(B)所示,控制部40在纸张14(标签纸张)的输送中,在检测出一个标签S的输送方向YJ1的一方侧的前端Sa后,对在检测出与该一个标签S的输送方向YJ1的相反方向邻接粘贴的下一个标签S的前端Sa之前所需要的输送马达421的步数进行计测,基于步数对该一个标签S与该下一个标签S的标签间隔进行计算。控制部40在纸张14(标签纸张)的输送中,继续进行将标签S的前端Sa的检测作为触发的标签间隔的计算。

切口部传感器49如图2(D)的例子的纸张14那样,是在将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设置了切口部K1的纸张14(以下,称为“切口部纸张”。)设置于喷墨打印机5并输送的情况下,在设置于纸张14的切口部K1(对置的两个切口部K1中的一方的切口部K1即可。)所通过的位置设置的透射式的光学式传感器。如图1所示,切口部传感器49在输送纸张14的输送路径L中,设置于行喷墨头12的输送方向YJ1的上游侧。切口部传感器49根据在与设置了该传感器的位置对应的位置是否存在切口部K1,将不同的值的检测值输出至控制部40。

控制部40基于从切口部传感器49输入的检测值,对在设置了该传感器的位置存在或者不存在切口部K1进行检测。特别是,控制部40在纸张14(切口部纸张)的输送中,基于从切口部传感器49输入的检测值,针对邻接的切口部K1、对设置了各切口部K1的间隔进行检测,由此对设置了各标签的标签间隔进行检测。若详述,则如图2(D)所示,控制部40在纸张14(切口部纸张)的输送中,在检测出一个切口部K1后,对在检测出与该1的切口部K1的输送方向YJ1的相反方向邻接设置的下一个切口部K1之前所需要的输送马达421的步数进行计测,基于步数对该一个切口部K1与该下一个切口部K1的间隔进行计算。本实施方式中切口部K1的间隔与对应的标签S的标签间隔相同,因此这里检测出的切口部K1的间隔相当于标签间隔。控制部40在纸张14(切口部纸张)的输送中,继续进行将切口部K1的检测作为触发的标签间隔的计算。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5而言,能够切换使用黑标传感器47、间隙传感器48以及切口部传感器49中的哪一个传感器。用户通过规定的方法,根据设置于喷墨打印机5的纸张14的种类,切换使用的传感器。

如图3所示,主机1具备主机控制部60、主机输入部61、主机显示部62、主机存储部63以及主机通信部64。主机控制部60具备CPU等,控制主机1。主机输入部61与各种输入设备、操作开关等操作机构连接,对相对于操作机构的操作进行检测,输出至主机控制部60。主机显示部62具备显示面板等显示机构,通过主机控制部60的控制,在显示机构显示信息。主机存储部63存储各种数据。主机通信部64通过主机控制部60的控制根据规定的通信规格与喷墨打印机5进行通信。

然而,如上述那样,喷墨打印机5使用标签S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粘贴的标签纸张(参照图2(B)、图2(C)、图2(D)。)。而且,喷墨打印机5通过主机1的控制在多个标签S连续打印图像。以下,将打印于一个标签S的图像作为标签图像进行说明。

以下,根据主机1的控制,对喷墨打印机5在多个标签S连续地打印标签图像时的主机1以及喷墨打印机5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在多个标签S连续打印图像时的主机1以及喷墨打印机5的动作的流程图。图4(A)示出主机1的动作,图4(B)示出喷墨打印机5的动作。

如图4(A)所示,在标签S打印标签图像的情况下,主机1的主机控制部60生成连续打印基本信息,发送至喷墨打印机5(步骤SA1)。

连续打印基本信息是喷墨打印机5在标签S连续打印标签图像的连续打印所需要的信息。连续打印基本信息包括显示出连续打印标签图像的标签S的数量的信息。

主机控制部60基于输入至应用程序提供的用户接口的信息,生成连续打印基本信息。

如图4(B)所示,喷墨打印机5的控制部40接收连续打印基本信息(步骤SB1),将接收的连续打印基本信息存储于规定的存储区域(步骤SB2)。

如图4(A)所示,在发送了连续打印基本信息后,主机1的主机控制部60将打印于一个标签S的标签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至喷墨打印机5(步骤SA2),针对在连续打印中打印于标签S的标签图像的全部,对图像数据的发送是否结束进行辨别(步骤SA3)。主机控制部60在连续打印中打印的全部的图像数据的发送未结束的情况下,使处理步骤返回步骤SA2,在连续打印中打印的全部的图像数据的发送结束的情况下,使处理结束。

这样,主机1发送连续打印中打印于标签S的标签图像的图像数据。

如图4(B)所示,喷墨打印机5的控制部40对是否接收了步骤SA2中主机1发送的图像数据进行监视(步骤SB3)。

在接收了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控制部40将接收的图像数据存储于未图示的接收缓冲器(步骤SB4),使处理步骤朝步骤SB3返回。

这样,喷墨打印机5接收打印于标签S的标签图像的图像数据,按照接收标签图像的图像数据的顺序,存储于接收缓冲器。

控制部40基于存储于接收缓冲器的图像数据,执行标签图像朝多个标签S的连续打印。

图5是表示喷墨打印机5基于存储于接收缓冲器的图像数据在多个标签S进行打印标签图像的连续打印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开始了标签图像的打印的流程的喷墨打印机5的控制部40控制输送部42,开始纸张14朝输送方向YJ1的输送(步骤SC1)。控制部40在开始了纸张14的输送后,加速直至纸张14的输送速度成为规定的速度。控制部40将输送速度维持为规定的速度并且执行纸张14的输送。如上述那样,图像朝纸张14的打印(标签图像朝标签S的打印)在输送速度维持为规定的速度的状态下将纸张14沿输送方向YJ1输送,并且执行。

另外,控制部40在纸张14的输送中,基于从黑标传感器47、间隙传感器48或者切口部传感器49的任一个传感器输入的检测值,执行黑标BM、标签S的前端Sa或纸张14的位置的调整、打印的开始位置的管理等。

在开始了纸张14的输送后,控制部40从接收缓冲器读出图像数据(步骤SC2)。该步骤SC2中读出的图像数据是读出未结束的图像数据中的最早的时机储存于接收缓冲器的图像数据。

接下来,控制部40基于读出的图像数据,控制打印部41,在对应的标签S打印标签图像(步骤SC3)。

接下来,控制部40基于连续打印基本信息,对连续打印中标签图像向打印的全部的标签S的打印是否结束进行辨别(步骤SC4)。

在标签图像向连续打印中打印出的全部的标签S的打印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C4:否),控制部40使处理步骤向步骤SC2返回。

另一方面,在标签图像向连续打印中打印的全部的标签S的打印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C4:是),控制部40控制输送部42,将纸张14朝输送方向YJ1的输送停止(步骤SC5)结束处理。

然而,喷墨打印机5有时设置进而了增补的纸张14。增补是指同种的纸张14通过基于胶带的粘合之外的方法而连接。

图6(A)示出未进行增补的图2(B)的例子的纸张14(标签纸张)。图6(B)示出进行了增补的图2(B)的例子的纸张14(标签纸张)。

图6(B)中,针对纸张14,在增补位置P61,将同种的纸张14连接进行增补。该情况下,粘贴于与增补位置P61邻接的位置的标签的标签间隔大于图6(A)所示的纸张14的本来的标签间隔(未进行增补的情况下的标签间隔)。

这样,针对纸张14,在进行了增补的情况下,与进行了增补的部分对应的标签间隔(纸张14是标记纸张的情况下,标记间隔)大于纸张14的本来的标签间隔(纸张14是标记纸张的情况下,标记间隔)。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5根据存在设置进而了增补的纸张14的可能性,在纸张14的输送中,执行以下的处理。

图7是表示纸张14的输送中执行喷墨打印机5的处理的流程图。

此外,图7的流程图的说明中,在喷墨打印机5设置图2(B)的例子的纸张14(标签纸张),作为传感器使用间隙传感器48。

喷墨打印机5例如在图5的流程图的步骤SC1开始纸张14的输送后,直至步骤SC5中停止输送期间,执行图7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

如图7所示,在纸张14的输送中,喷墨打印机5的控制部40基于从间隙传感器48输入的检测值,监视是否检测出标签S的前端Sa(步骤SD1)。

控制部40在检测出标签S的前端Sa的情况下(步骤SD1),从上一检测出的标签S的前端Sa直至步骤SD1检测出新的前端Sa为止,对纸张14的输送所需要的输送马达421(步进马达)的步数进行计测从而计算标签间隔(步骤SD2)。控制部40通过步骤SD2检测出的步数相当于标签间隔。此外,控制部40在纸张14的输送中,对从检测出一个前端Sa直至检测位于与该一个前端Sa的输送方向YJ1相反方向的下一个前端Sa期间的步数进行计测。

接下来,控制部40对通过步骤SD2计算出的标签间隔是否小于作为设置于喷墨打印机5的纸张14的标签间隔而预先设定的设定标签间隔(规定长度)的值进行辨别(步骤SD3)。

该设定标签间隔是用户预先设定的值。

如上述那样,喷墨打印机5具备对相对于设置于喷墨打印机5的操作开关的操作进行检测并向控制部40输出的输入部43。本实施方式中用户对操作开关进行操作,指定与设置于喷墨打印机5的纸张14的种类对应的适当的值。控制部40基于输入部43的输入获得用户指定的值,将该值作为设定标签间隔保持。

本实施方式中,用户对打印机的操作开关进行操作,在喷墨打印机5保持设定标签间隔,但设定标签间隔也可以基于从主机1等与喷墨打印机5连接的装置接收的控制指令来设定。该情况下,输入至生成控制指令的装置的信息只要是控制指令的生成所需要的信息即可。

另外,喷墨打印机5也可以在设置了纸张14的时机,将纸张14与规定的距离对应地输送,将基于该输送中检测出的标签前端Sa、黑标BM计算出的标签间隔作为设定标签间隔来保持。

在通过任一个方法设定了设定标签间隔的情况下,设定标签间隔是示出在喷墨打印机5实际设置的纸张14的标签间隔的值。

控制部40在步骤SD3中,在辨别为步骤SD2所计算出的标签间隔小于设定标签间隔的情况下(步骤SD3:是),辨别为产生了错误,作为错误处理将纸张14的输送以及图像朝纸张14的打印停止(步骤SD4)而结束处理。

此外,上述步骤SD3中,与步骤SD2所计算出的标签间隔的值比较的设定标签间隔的值是考虑了设定标签间隔在标签间隔的计算时所产生的误差等的反映了空白(margin)的值。

在步骤SD3中,作为辨别为计算出的标签间隔小于设定标签间隔的状态,假定有以下的两个状态。第一个是关于纸张14的输送产生某个错误,计算出比以关于输送的错误为起因而设定的设定标签间隔短的标签间隔的状态。第二个是用户作为纸张14的标签间隔而识别的值与设置于喷墨打印机5的纸张14的标签间隔有不同,且输送有比设定了的设定标签间隔短的标签间隔的纸张14的状态。无论哪一个状态,均无法正常地打印图像,因此步骤SD4中,控制部40辨别为产生了错误,作为错误处理将纸张14的输送以及图像向纸张14的打印停止。

控制部40在步骤SD3中,辨别为步骤SD2所计算出的标签间隔不小于设定了的设定标签间隔的情况下(步骤SD3:否),对步骤SD2所计算出的标签间隔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设定标签间隔进行辨别(步骤SD5)。

此外,在步骤SD5中,与步骤SD2所计算出的标签间隔的值比较的设定标签间隔的值是在设定标签间隔考虑了标签间隔的计算时所产生的误差等的反映了空白的值。

控制部40在步骤SD5中,辨别为步骤SD2所计算出的标签间隔不大于设定了的设定标签间隔的情况下(步骤SD5:否),换言之,在辨别为计算出的标签间隔与设定了的设定标签间隔相同的情况下,使处理步骤向步骤SD1返回。因为在步骤SD2所计算出的标签间隔与设定标签间隔相同的情况下,推断为未产生错误。此外,在步骤SD3以及步骤SD5中,与步骤SD2所计算出的标签间隔的值比较的设定标签间隔的值是在设定标签间隔反映了空白的值,因此计算出的标签间隔的值处于在设定标签间隔反映了空白的值的范围内时,判断为计算出的标签间隔与设定标签间隔相同。

另一方面,控制部40在步骤SD5中,在辨别为步骤SD2所计算出的标签间隔大于设定了的设定标签间隔的情况下(步骤SD5:是),对通过在最近执行的步骤SD2的处理的上一进行的步骤SD2的处理计算出的标签间隔是否大于设定标签间隔进行辨别(步骤SD6)。即,在步骤SD6中,控制部40对是否连续两次计算出比设定标签间隔(规定长度)长的标签间隔进行辨别。此外,控制部40在每次通过步骤SD2的处理计算标签间隔时,将计算出的标签间隔存储于规定的存储区域。

控制部40在步骤SD6,在辨别为通过在最近执行的步骤SD2的处理的上一进行的步骤SD2的处理计算出的标签间隔大于设定标签间隔的情况下(步骤SD6:是),换言之,在两次连续计算出比设定标签间隔长的标签间隔的情况下,辨别为产生了错误,作为错误处理将纸张14的输送以及图像朝纸张14的打印停止(步骤SD7)而结束处理。作为辨别为计算出的标签间隔两次连续比设定了的设定标签间隔长的状态,假定有以下的两个状态。第一个是关于纸张14的输送产生某个错误,以错误为起因而两次连续计算出比设定了的设定标签间隔长的标签间隔的状态。第二个是用户作为纸张14的标签间隔而识别的值与设置于喷墨打印机5的纸张14标签间隔不同,且标签间隔比设定了的设定标签间隔长的纸张14在喷墨打印机5被输送的状态。无论哪一个状态,均无法正常地打印图像,因此在步骤SD7中,控制部40辨别为产生了错误,作为错误处理将纸张14的输送以及图像朝纸张14的打印停止。

另一方面,控制部40在辨别为在最近执行的步骤SD2的处理的上一进行的步骤SD2的处理所计算出的标签间隔不大于设定标签间隔的情况下(步骤SD6:否),使处理步骤向步骤SD1返回。其结果,在未两次连续地计算出比设定标签间隔长的标签间隔的情况下即、即使计算出比设定标签间隔长的标签间隔(步骤SD5:是)而之前计算出的标签间隔与设定标签间隔相同的情况下(步骤SD5:否),纸张14的输送以及朝纸张14的打印不会停止,纸张14的输送、向纸张14的打印的处理继续执行。

本实施方式中,喷墨打印机5在比设定标签间隔长的标签间隔不连续而是被单独地计算出的情况下,进行设置的纸张14是进行了增补的标签纸张的情况下的控制。即,进行了增补的标签纸张具有大于不与增补位置对应的本来的标签间隔,并与增补位置(参照图6。)对应的标签间隔。即,控制部40在检测出与增补位置邻接的标签,计算出比设定标签间隔长的标签间隔。辨别为计算出的标签间隔大于设定标签间隔在以关于输送的错误、设定标签间隔与设置的纸张14的标签间隔的不同为起因的情况下,连续计算出辨别为比设定标签间隔长的标签间隔。因此,推断出,通过步骤SD6的辨别,计算出的标签间隔大于设定标签间隔这样的辨别结果是以检测出与增补位置邻接的标签为起因的。该情况下,图像向纸张14的打印能够继续正常地执行,因此辨别为产生了错误,而不会进行停止纸张14的输送、向纸张14的打印的处理,而是继续执行纸张14的输送以及朝纸张14的打印。由此,抑制不必要地打印停止,能够提高处理效率以及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此外,在图7的流程图中,对输送标签纸张的情况下的喷墨打印机5的动作进行了说明,但在输送标记纸张的情况下,预先设定与设定标签间隔相当的设定标记间隔(规定长度),执行相同的处理。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5(打印装置)具备:输送部42,其将在衬纸以规定间隔粘贴了标签S的标签纸张沿输送方向YJ1输送;和行喷墨头12(打印头),其在通过输送部42输送的标签纸张打印。而且,喷墨打印机5在基于输送部42的标签纸张的输送中,通过设置于输送路径L的传感器,检测标签前端Sa,对标签纸张中邻接的标签S粘贴的间隔亦即标签间隔进行计算。喷墨打印机5在计算出小于设定标签间隔(规定长度)的标签间隔的情况下辨别为错误而使处理结束。喷墨打印机5在计算出大于设定标签间隔的标签间隔时,且判断为之前计算出的标签间隔为设定标签间隔的情况下,不辨别为错误而继续进行处理。在计算出大于设定标签间隔的标签间隔时,且判断为之前计算出的标签间隔大于设定标签间隔的情况下,辨别为错误而使处理结束。

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在通过进行了增补而在基于检测计算出大于设定标签间隔的标签间隔的情况下,不必要地停止打印而使处理效率降低。即,根据上述结构,针对输送标签纸张并进行打印的喷墨打印机5,能够执行与输送进行了增补的纸张14的情况对应的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墨打印机5根据基于操作开关的操作的指示或根据基于来自外部装置的控制指令的指示设定标签间隔,或者通过规定的处理计算标签间隔,将计算出的标签间隔作为设定标签间隔而设定。

根据该结构,能够设定适当的值的设定标签间隔。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喷墨打印机5,行喷墨头12(打印头)设置于传感器的输送方向YJ1的下游。喷墨打印机5一边通过输送部42将标签纸张或者标记纸张沿输送方向YJ1输送,一边通过行喷墨头12进行打印,另外利用传感器对光学的衬纸的标签S的前端Sa(端部)进行检测,由此计算标签间隔或者标记间隔。

根据该结构,喷墨打印机5在图像向纸张14的打印以及伴随着图像的打印的纸张14的输送中,能够准确地检测标签间隔以及标记间隔。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毕竟只示出本发明的一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任意变形以及应用。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作为步进马达的输送马达421的步数计算标签间隔或者标记间隔,但计算标签间隔或者标记间隔的方法不局限于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方法。例如,在输送马达421为无刷DC马达等步进马达以外的马达的情况下,控制部40也可以是通过旋转编码器检测输送辊16的旋转,基于旋转编码器的检测计算标签间隔的结构。

另外,行喷墨头12的结构不局限于图1所例示的结构,可以是任意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其它的方式的行式头例如行式热敏头。

另外,使用附图进行了说明的各功能模块通过硬件和软件能够任意地实现,不是暗示特定的硬件结构。

附图标记的说明

1...主机(外部装置);5...喷墨打印机(打印装置);12...行喷墨头(打印头);14...纸张(标签纸张、标记纸张);40...控制部;42...输送部;S...标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