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机喷头余墨分色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7086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印花机喷头余墨分色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花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印花机喷头余墨分色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印花纺织品的年产量约为50 ~ 60 亿m2 左右,其中染料印花布占70% 左右。在普通染料印花中,染料的水解与浪费是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污染物主要来源之一,同时存在使用即时性等问题,纺织品印花技术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尤其是数码喷墨印花技术,代表着纺织印花的先进技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数码喷墨印花技术的应用前景良好,但是,数码喷墨印花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墨水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为了防止墨水堵头,一般数码喷墨印花机往往每打印2-10 米布需要清洗喷头一次,传统的废墨回收装置将四种颜色的墨水直接排到下面的托盘(或桶)里,混在一起,没办法回收再利用,只能直接排入污水池;传统的清洗装置是如针筒式的清水冲洗,用水量大, 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全自动控制、清理效果好的印花机喷头余墨分色回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印花机喷头余墨分色回收装置,它包括有长方形的回收架,回收架上安装有多组回收组件,回收架长度方向一侧的两端设有水平伸缩气缸,水平伸缩气缸安装在连接板底部,连接板顶部与垂直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垂直升降气缸的缸体安装在喷头架一侧,喷头架另一侧安装有喷头机构;所述的回收组件包括有回收座、吸墨头、回收瓶,其中,回收座安装在回收架上,回收座上设有上下贯穿的回收孔,回收孔上部扩展形成上大下小的梯形活塞区,活动区内活动嵌装有活塞,回收孔下部内腔壁上设有内螺纹,回收瓶顶部设有连接套筒,该套筒上部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啮合固定;回收瓶下部扩展呈圆锥形,其较小的一端与套筒连接;吸墨头呈U形,其底部设有吸墨管,吸墨管下部穿过活塞延伸至回收瓶内腔下部;吸墨管一侧的活塞上设有吸气管,吸气管一端延伸至回收瓶内腔上部,另一端与吸风机构连接。

所述的回收座底部设有滑槽,并通过该滑槽活动安装在回收架上。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方案后,原始状态的回收组件位于喷头机构一侧的上方,当喷头使用一段时间后,垂直升降气缸带动回收组件下降,再通过水平伸缩气缸将回收组件送至喷头下方并使吸墨头贴在喷头底部,吸风机构运转通过吸气管将回收瓶内的空气吸出使瓶内形成负压,在负压形成时通过吸墨管进气,在吸墨管进气的同时吸墨头将喷头上的残墨吸入吸墨管并使其进入回收瓶。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简单、全自动控制、清理效果好,可以将残墨有效收集和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的气缸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印花机喷头余墨分色回收装置包括有长方形的回收架11,所述的回收座1底部设有滑槽,并通过该滑槽活动安装在回收架11上,回收架11上安装有多组回收组件,回收架11长度方向一侧的两端设有水平伸缩气缸12,水平伸缩气缸12安装在连接板13底部,连接板13顶部与垂直升降气缸14的活塞杆相连接,垂直升降气缸14的缸体安装在喷头架15一侧,喷头架15另一侧安装有喷头机构16;所述的回收组件包括有回收座1、吸墨头4、回收瓶8,其中,回收座1安装在回收架11上,回收座1上设有上下贯穿的回收孔2,回收孔2上部扩展形成上大下小的梯形活塞区,活动区内活动嵌装有活塞3,回收孔2下部内腔壁上设有内螺纹,回收瓶8顶部设有连接套筒,该套筒上部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啮合固定;回收瓶8下部扩展呈圆锥形,其较小的一端与套筒连接;吸墨头4呈U形,其底部设有吸墨管5,吸墨管5下部穿过活塞3延伸至回收瓶8内腔下部;吸墨管5一侧的活塞3上设有吸气管6,吸气管6一端延伸至回收瓶8内腔上部,另一端与吸风机构连接。本实施例在原始状态的回收组件位于喷头机构一侧的上方,当喷头使用一段时间后,垂直升降气缸带动回收组件下降,再通过水平伸缩气缸将回收组件送至喷头下方并使吸墨头贴在喷头底部,吸风机构运转通过吸气管将回收瓶内的空气吸出使瓶内形成负压,在负压形成时通过吸墨管进气,在吸墨管进气的同时吸墨头将喷头上的残墨吸入吸墨管并使其进入回收瓶。采用本实施例后的结构简单、全自动控制、清理效果好,可以将残墨有效收集和循环利用。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