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色底部涂料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792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多色底部涂料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印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色底部涂料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在制造商品时,经常会在商品上印有商标以及其它文字,以用来介绍产品的信息。传统打印机虽然体积小,使用灵活,但是使用时对于印刷的材料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在大量印刷时成本较高,传统印刷机出现故障不易检修。而且传统的印刷机使用的印刷物质为油墨或者墨粉,这些物质都对人体有害,像是一些食品以及医药行业中的物质或者器材不可以和其直接接触。这样使得一些印刷任务无法使用传统的印刷机来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印刷刷材料的选用更加灵活,印刷成本低廉便于检修的多色底部涂料印刷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多色底部涂料印刷装置包括两个以上并列连接的印刷单体,所述印刷单体包括并列放置的进料辊、印刷辊,卷装的印刷材料通过输送辊从二者之间压紧通过,所述印刷辊上贴附有印刷模板,所述印刷辊的侧下方装配有上色辊,所述上色辊的下方装配有颜料槽,所述颜料槽内装有待印染的颜料,所述上色辊的周表面在旋转时下部与颜料槽内颜料相接触;所述进料辊的上部设计有初步烘干模块,经过进料辊、印刷辊的印刷材料进入所述初步烘干模块中,所述初步烘干模块上设计有正对所述材料的风力模块,从初步烘干模块输出的印刷材料经输送辊进入下一个印刷单体中。

作为优选,所述印刷单体之间装配有调节模块,印刷单体之间的印刷材料水平传送,所述调节模块包括水平装配在印刷材料上下方的调节杆、底辊,所述调节杆上装配有两个相对印刷材料对称的摩擦套,所述摩擦套可旋转装配在调节杆上;所述调节杆的端部可上下滑动装配在安装块上,所述调节杆端部上方与气缸的伸缩端相装配。当气缸将调节杆向上拉起时,所述摩擦套与印刷材料有一定间隙,当气缸将调节杆向下顶出时,所述摩擦套、底辊将印刷材料压紧。

作为优选,所述印刷单体的上方设计有水平的二次烘干箱,从最后一个印刷单体输出的印刷材料进入所述二次烘干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多色底部涂料印刷装置主要用来对成卷的印刷材料进行大批量印刷加工;所述印刷辊上的印刷模板上设计有凸起的印刷信息,在具体加工时,所述上色辊通过旋转粘附上颜料,然后旋转的上色辊将颜料粘附印刷辊上,当印刷材料从印刷辊以及进料辊之间通过时,颜料被印刷辊上的模板印刷在印刷材料,该装置使用凸版印刷的原理,对印刷的材料以及颜料限制较少,使用更加稳定,同时出现问题时便于检修;而且每个印刷单体印刷一种颜色,色彩更加稳定,多个印刷单体同时进行印刷就可以在印刷材料上印刷出多种的颜色,不同的颜色也可以进行叠加,产生更加丰富的色彩。这种装置的适合大批量的重复印刷,以及一些特殊材料或者原料的批量印刷。

附图说明

图1是多色底部涂料印刷装置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印刷单体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调节模块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调节模块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中实施例所示,该多色底部涂料印刷装置包括两个以上并列连接的印刷单体1,所述印刷单体1包括并列放置的进料辊11、印刷辊12,卷装的印刷材料2通过输送辊从二者之间压紧通过,所述印刷辊12上贴附有印刷模板,所述印刷辊12的侧下方装配有上色辊13,所述上色辊13的下方装配有颜料槽14,所述颜料槽14内装有待印染的颜料,所述上色辊13的周表面在旋转时下部与颜料槽14内颜料相接触;所述进料辊11的上部设计有初步烘干模块15,经过进料辊11、印刷辊12的印刷材料2进入所述初步烘干模块15中,所述初步烘干模块15上设计有正对所述材料的风力模块,从初步烘干模块15输出的印刷材料2经输送辊进入下一个印刷单体1中。

本多色底部涂料印刷装置主要用来对成卷的印刷材料进行大批量印刷加工;所述印刷辊12上的印刷模板上设计有凸起的印刷信息,在具体加工时,所述上色辊13通过旋转粘附上颜料,然后旋转的上色辊131将颜料粘附印刷辊12上,当印刷材料2从印刷辊12以及进料辊11之间通过时,颜料被印刷辊12上的模板印刷在印刷材料2,该装置使用凸版印刷的原理,对印刷的材料以及颜料限制较少,使用更加稳定,同时出现问题时便于检修;而且每个印刷单体1印刷一种颜色,色彩更加稳定,多个印刷单体1同时进行印刷就可以在印刷材料上印刷出多种的颜色,不同的颜色也可以进行叠加,产生更加丰富的色彩。这种装置的适合大批量的重复印刷,以及一些特殊材料或者原料的批量印刷。所述初步烘干模块15可以对已经进行初步印刷的印刷材料2进行烘干操作,使得颜料可以年粘附在烘干材料上。

在具体设计时,所述印刷单体1之间装配有调节模块3,印刷单体1之间的印刷材料2水平传送,所述调节模块3包括水平装配在印刷材料2上下方的调节杆31、底辊32,所述调节杆31上装配有两个相对印刷材料对称的摩擦套33,所述摩擦套33可旋转装配在调节杆31上;所述调节杆31的端部可上下滑动装配在安装块34上,所述调节杆31端部上方与气缸35的伸缩端相装配。当气缸35将调节杆31向上拉起时,所述摩擦套33与印刷材料2有一定间隙,当气缸35将调节杆31向下顶出时,所述摩擦套33、底辊32将印刷材料2压紧。印刷材料在传送时,位置会出现偏移,所述调节杆31两端的安装块34上分别对应安装有所述气缸35,两个气缸35分别通过电气控制阀连接入高压气路,这样通过控制模块就可以分别控制各个气缸35的动作。当两个气缸35都将所述调节杆31向上拉动时时,所述摩擦套33与印刷材料并不接触,这样印刷材料2可以自由的从下面通过,当有一个气缸35将调节杆31的一端向下压时,就会有一个摩擦套33将印刷材料2压紧在底辊32上,这样所述摩擦套33连同调节杆31对所述印刷材料2产生一定的阻尼作用,由于所述摩擦套33作用在印刷材料2的一侧,这样就可以对产生偏向印刷材料2起到一定的纠正作用。

另外该装置在整体布局设计时,如图1所示,所述印刷单体1的上方设计有水平的二次烘干箱4,从最后一个印刷单体1输出的印刷材料2进入所述二次烘干箱4。所述二次烘干箱4设计在全体所述印刷单体1的上部,具有较大的烘干长度,可以将全部印刷完的印刷材料2进行彻底的烘干,并且这种烘干结构全部位于印刷单体1上部,使得装置的整体结构紧凑,空间利用更加合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