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吸附式字符喷印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7355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静电吸附式字符喷印生产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字符喷印生产线,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静电吸附式字符喷印生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字符喷印生产线的需求日益增大。

当一个带有静电的物体靠近另一个不带静电的物体时,由于静电感应,没有静电的物体内部靠近带静电物体的一边会集聚与带电物体所携带电荷相反极性的电荷,由于异性电荷互相吸引,就会表现出“静电吸附”现象。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620036983.9”的专利中采用了静电发生器使印刷品附带静电从而吸附在不带静电的印刷台上,促使印刷品与印刷台产生静电效应,提高印刷质量。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使印刷品吸附在印刷台,但是当薄膜材料本身可能会存在一些褶皱和卷曲时,静电发生器使得薄膜贴合在印刷台上后,静电效应产生的印刷品与印刷台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并不足以使得褶皱消失,这样没能很好地解决印刷质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祛除印刷品褶皱的静电吸附式字符喷印生产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静电吸附式字符喷印生产线,包括喷印机、运输带和静电产生器,所述静电产生器前设置有刷辊,所述刷辊包括固定在运输带两侧的支撑部,所述刷辊包括与支撑部转动连接的辊套,所述辊套与运输带之间形成可供印刷品通过的间隙,所述刷辊前设置有第一静电消除器,所述刷辊后设置有吸除印刷品表面微尘的第一吸尘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堆放的软性印刷品一起运到生产线时,软性印刷品之间会互相摩擦从而产生静电,因此将软性印刷品放在运输带上后,软性印刷品会吸附在运输带上,软性印刷品与运输带之间会有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会阻碍刷辊推平印刷品上的皱褶,同时微尘也会吸附在印刷品上。静电消除器电离空气来制造大量正负离子,正负离子落在印刷品上,印刷品与运输带上的正负电荷互相抵消,从而使得两者之间的静电消失,印刷品便不再与运输带紧密贴合,印刷品上的微尘也不再紧密贴合印刷品。印刷品跟随运输带经过第一静电消除器后便会经过刷辊,刷辊的辊套会阻碍印刷品上的褶皱跟随印刷品向前运动,印刷品跟表面粗糙的运输带之间会有较大的摩擦力,摩擦力从而对刷辊产生反作用力,相互作用之下,印刷品上的褶皱便会被辊套推平。平整的印刷品继续跟随运输带向前运动,刷辊上会存在一些杂质,同时空气中也会存在杂质,这些杂质会影响喷印,印刷品经过第一吸尘部时,印刷品表面的微尘会被第一吸尘部吸走。印刷品经过刷辊推平后,部分软性印刷品变形较大,刷辊推平后,印刷品还是会有一点皱褶反弹,此时再经过静电产生器,使得印刷品重新与运输带紧密贴合,这样就可以再次祛除褶皱了。

作为优选,所述辊套内设置有与支撑部可拆卸连接的辊轴,所述辊套可以绕辊轴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辊套在推平印刷品上的皱褶时也会将印刷品上的微尘带走一部分,工作时间一长,会导致辊套上沾满微尘,印刷品上的微尘无法再被辊套带走,同时辊套上的微尘也会掉落在印刷品上,影响印刷质量。将辊套设置为可拆卸形式,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将辊套从支撑部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

作为优选,所述喷印机后设置有第二静电消除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印刷品经过静电产生器的作用后便会带有静电从而与运输带相互吸引,当需要将喷印完成的印刷品从运输带上取出时就比较麻烦,因此在印刷品经过喷印后,就需要将印刷品上的静电消除,因此在喷印机后设置有消除印刷品表面静电的第二静电消除器,可以有效消除静电。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静电消除器后设置有吸除印刷品表面微尘的第二吸尘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印刷机喷印过程中,印刷品与运输带之间存在的静电会吸引空气中的微尘,微尘会增大印刷品之间的摩擦,导致印刷品之间容易产生静电,静电会使印刷品之间相互吸引,使用者想分离印刷品时就会比较麻烦,因此设置第二吸尘部可以将印刷品上的微尘再次清除,达到减少静电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静电消除器背离喷印机的一侧设置有与运输带运动方向平行的挡板,所述挡板设置有与运输带连接的支撑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印刷品在喷印之前需要跟随运输带经过第一静电消除器、刷辊和静电产生器等,因此需要在印刷品放入运输带之前就需要调整好位置来保证喷印机喷印字符在印刷品正确的位置上。在第一静电消除器背离喷印机的一侧设置有与运输带运动方向平行的挡板,将印刷品放在运输带上后,将印刷品底部与挡板靠拢,使得印刷品与挡板平行,从而保证印刷品与运输带平行,从而保证印刷品稳定完成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体包括与挡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和与运输带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与第一支撑杆配合的卡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各种印刷品的规格不会一样,因此需要喷印的位置也会不同,这时运输带上设置的挡板就无法起到继续帮助使用者准确放置印刷品。使用者可以通过松开卡箍来调节第一支撑杆的位置,由于第一支撑杆与挡板固定连接,因此挡板的位置也会跟随第一支撑杆做出改变,使用者将挡板位置调整到正确位置后利用卡箍再将第一支撑杆固定,即可完成了挡板的位置调整。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底部设置有与运输带表面贴合的密封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避免挡板阻碍运输带的运动,设置在运输带侧方的挡板不能与运输带接触,因此较薄的印刷品可能会穿过挡板底部与运输带之间的缝隙,这样会导致印刷品无法较好定位。在挡板底部增设具有弹性的密封垫,可以封闭挡板与运输带之间的缝隙,同时也不会阻碍运输带的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静电消除器外侧设置有向上倾斜的薄板,所述薄板末端与静电消除器边缘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静电消除器外侧设置薄板,使用者利用薄板压住卷曲较大的地方,可以引导软性印刷品方便地塞入缝隙。

作为优选,所述运输带设置有均匀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运输带上设置通孔,可以使印刷品底部处于透气状态,褶皱内的空气与外界连通,因此辊套可以更轻松地推平褶皱。

作为优选,所述运输带上表面均匀设置有长条状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印刷品上的褶皱如果位于印刷品中部时,褶皱内空气密封,辊套对褶皱作用的力会向褶皱四周的印刷品分散,辊套很难将其推平,因此在运输带上设置有长条形凹槽,可以使印刷品底部处于透气状态,褶皱内的空气与外界连通,因此辊套可以更轻松地推平褶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静电吸附式字符喷印生产线解决了印刷品褶皱的技术问题,同时还具有去除印刷品微尘和保证喷印位置准确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用于表现卡箍与挡板关系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用于表现刷辊结构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静电吸附式字符喷印生产线;120、床体;2、喷印机;3、运输带;4、静电产生器;5、刷辊;51、支撑部;52、辊套;53、辊轴;6、第一静电消除器;7、第一吸尘部;8、第二静电消除器;9、第二吸尘部;10、挡板;11、支撑体;101、第一支撑杆;102、第二支撑杆;103、卡箍;104、密封垫;12、薄板;13、通孔;14、长条状凹槽;301、转动电机;111、滑槽;112、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静电吸附式字符喷印生产线1,包括床体120、喷印机2和静电产生器4。床体120上设置有运输带3,运输带3上均匀设置有通孔13,运输带3内设置有配合的转动电机301,喷印机2与床体120边缘连接,喷印机2同时放置在运输带3中部上方,喷印机2可以在印刷品上喷印使用者预定的字符。

如图2所示,运输带3右端设置有与床体120平行的挡板10,挡板10设置有与运输带连接的支撑体11,支撑体11包括第一支撑杆101、卡箍103和第二支撑杆102,挡板10背部与第一支撑杆101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101通过卡箍103与第二支撑杆102连接,第二支撑杆102固定连接在床体120上,卡箍103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制成,卡箍103设置有可供第一支撑杆101和第二支撑杆102滑移的滑槽111,卡箍末端设置有与滑槽配合的紧固件112,紧固件112可以通过控制滑槽111的孔径大小来限定第一支撑杆101和第二支撑杆102在滑槽111内的自由度。挡板10底部设置有与运输带3上表面接触的密封垫104。如图1所示,挡板10左侧设置有第一静电消除器6,第一静电消除器6采用申请号为“201520625742.3”的专利中公开的静电消除装置,静电消除装置6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将第一静电消除器6的两端固定在运输带3两侧的床体120上,使得第一静电消除器6垂直于运输带3运动方向,第一静电消除器6与运输带3直接形成可供印刷品通过的间隙,当印刷品通过间隙时,第一静电消除器6就会电离空气来产生大量正负离子将印刷品上的正负电荷中和掉,从而使得印刷品本身的静电消失。如图3所示,第一静电消除器6顶端右侧固定设置有向上倾斜的弧形绝缘薄板12。

如图3所示,在第一静电消除器6左侧平行设置有刷辊5,刷辊5包括支撑部51、辊套52和辊轴53,用于支撑辊轴53与辊套52的支撑部51固定设置在床身120的两侧,支撑部51之间可拆卸连接辊轴53,辊轴53两侧与支撑部51通过紧固螺栓达到紧固的效果,辊轴53上套设有辊套52,辊套52可以绕辊轴53转动,辊套52表面沿辊套轴线方向阵列设置有刷毛,辊套52与运输带3之间存在供印刷品通过的间隙。在刷辊5左侧设置有第一吸尘部7,第一吸尘部7采用申请号为“201521111175.6”的专利中公开的印刷前的吸尘器,吸尘器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第一吸尘部7的吸气口设置在运输带3上方,与运输带之间产生足够印刷品通过的间隙,当印刷品经过第一吸尘部7时,第一吸尘部7会通过不断抽走吸气口内的空气,使得第一吸尘部7处气压较小,因此印刷品上的灰尘会跟随印刷品处的空气向气压较低处的第一吸尘部7处移动。在第一吸尘部7左侧设置有静电产生器4,静电产生器4采用申请号为“201520625696.7”的专利中公开的静电产生器4,静电产生器4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静电产生器4两侧固定在床体120上同时与第一吸尘部7平行放置,静电产生器4与运输带3之间设置有供印刷品通过的间隙,当印刷品经过静电产生器4时,静电产生器4会对印刷品释放大量正负电荷,使得带电荷的印刷品与不带电的运输带3之间产生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如图1所示,喷印机2位于静电产生器4左侧,喷印机2下方固定在床体120上,在喷印机2左方设置有第二静电消除器8,第二静电消除采用申请号为“201520625742.3”的专利中公开的静电消除装置,静电消除装置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第二静电消除器8两端固定在运输带3两侧的床体120,第二静电消除器8与运输带3运动方向垂直,第二静电消除器8与运输带3直接形成可供印刷品通过的间隙,当印刷品通过间隙时,第二静电消除器8就会电离空气来产生大量正负离子将印刷品上的正负电荷中和掉,从而使得印刷品本身的静电消失,第二静电消除器8的左侧还平行设置有第二吸尘部9,第二吸尘部9采用申请号为“201521111175.6”的专利中公开的印刷前的吸尘器,吸尘器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由于印刷品之前经过静电产生器4时重新带有静电,因此会吸附微尘,当印刷品经过第二吸尘部9时,第二吸尘部9会将印刷品在运输过程中吸附的微尘吸走。

使用过程:首先确定即将加工的印刷品,调整挡板10位置来配合印刷品的尺寸,将卡箍103松开后,通过调整第一支撑杆101的位置来调整挡板10的位置,将挡板10位置调整好后,利用卡箍103重新将第一支撑杆101与第二支撑杆102固定连接。此时将静电吸附式字符喷印生产线1的电源连接好后即可开始工作,运输带3内的转动电机301便带动运输带3逆时针转动,使得运输带3上表面向左侧移动。将印刷品底端贴合着挡板10后放置在运输带3上,如果有印刷品出现较大卷曲的,将印刷品再贴着薄板12放置在运输带3上。印刷品跟随运输带3向静电吸附式字符喷印生产线1左侧运动,印刷品经过第一静电消除器6与运输带3之间的缝隙时,印刷品本身的静电便会被第一静电消除器6电离空气获得的正负离子中和消除,此时印刷品便容易变形。印刷品继续跟随运输带3向左侧运动,印刷品在经过刷辊5时,刷辊5上的辊套52会将印刷品上的褶皱等推平,由于运输带3上设置有通孔13,印刷品上褶皱内的空气会通过通孔13与外界连通,所以印刷品上的褶皱很容易推平,此时印刷品即达到平铺状态。印刷品继续移动到第一吸尘部7下方,印刷品上带有的微尘便会被第一吸尘部7吸走。印刷品经过静电产生器4时,印刷品受到静电产生器4的影响而带有大量电荷,印刷品会与运输带3产生静电效应,因此印刷品和运输带3之间会产生相互吸引力,使得印刷品紧紧吸附在运输带3上面。紧紧吸附在运输带3上的印刷品继续向前移动到喷印机2下方,此时喷印机2上的红外传感器便会感应到印刷品,喷印机2便会开始喷印,喷印完成后,印刷品便被运输带3送到第二静电消除器8处。第二静电消除器8产生大量正负离子在印刷品表面,从而使得印刷品不再与运输带3存在静电效应,印刷品便不会与运输带3紧紧吸附。印刷品继续向前运动到第二吸尘部9下方,运输过程中,印刷品吸引的微尘便会被第二吸尘部9吸走,此时,印刷品便完成了加工。

实施例2:一种静电吸附式字符喷印生产线1,包括床体120、喷印机2和静电产生器4。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运输带3上设置有长条状凹槽14。印刷品放置在运输带3上时,印刷品与运输带3贴合的一面不会处于密封状态,印刷品上褶皱内的空气会与外界连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