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9601发布日期:2018-06-28 02:3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通过从记录部向记录介质(例如打印用纸张)喷出墨水来进行打印。

图1至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已有的喷墨打印机1的一个示例。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以使用者使用喷墨打印机时所处的位置为基准,将喷墨打印机面向使用者的方向定义为“前”、与此相对的方向定义为“后”,而将使用者的左手侧定义为“左”,使用者的右手侧为“右”。因此,附图中的D1方向即为左右方向,D2方向即为前后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喷墨打印机1包括打印机本体10、墨容纳单元20、以及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的上方的第一盖体40。

打印机本体10在内部可以容纳有记录部等构件。第一盖体40在内部可以设置有扫描器(未示出)。

第一盖体40绕第一枢转轴线AX1可枢转地连接至打印机本体10,从而在覆盖打印机本体10的顶部和墨容纳单元20的顶部的一部分的第一盖体关闭位置P11(图1)和露出打印机本体10的顶部和墨容纳单元20的顶部的第一盖体打开位置P12(图3)之间可枢转。

如图1至图3所示,墨容纳单元20固定地安装在打印机本体10的靠右前侧位置,并且容纳有待供应至打印机本体10的墨水。

墨容纳单元20包括:框架部25、设置在框架部25中的多个墨容纳部21、可枢转地连接至框架部25的塞盖部25c、以及覆盖塞盖部25c的第二盖体25a。

如图1至图3所示,墨容纳单元20包括容纳具有相同或不同颜色的墨水的五个墨容纳部21。每个墨容纳部21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本体(未示出)、以及设置于储墨本体的顶部并且与储墨本体的内部连通以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墨部21b。

框架部25用于固定多个墨容纳部21并作为其外部包装。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框架部25大致呈立方体。注墨部21b穿过框架部25的顶部向上突伸出来,以供墨水注入到储墨本体中。

五个塞盖部25c构造为各自绕第三枢转轴线AX3可枢转地连接到框架部25,从而在密封相应的注墨部21b的塞盖部关闭位置P31(图2)和露出相应的注墨部21b的塞盖部打开位置P32(图3)之间可枢转。更具体地,五个塞盖部25c均构造为细长形的盖体,一端延伸靠近第三枢转轴线AX3,另一端远离第三枢转轴线AX3并且设置有密封部25d,以密封相应的注墨部21b。

第二盖体25a构造为绕第二枢转轴线AX2可枢转地连接至框架部25,从而在覆盖塞盖部25c的第二盖体关闭位置P21(图1)与露出塞盖部25c的第二盖体打开位置P22(图3)之间枢转。如此,当塞盖部25c位于塞盖部关闭位置P31时,位于第二盖体关闭位置P21的第二盖体25a能够覆盖各个塞盖部25c,而当第二盖体25a位于第二盖体打开位置P22时,塞盖部25c能够在塞盖部关闭位置P31(图2)和露出相应的注墨部21b的塞盖部打开位置P32(图3)之间可枢转。

在使用的过程中,当使用者试图通过向下关闭第一盖体40而自然关闭第二盖体25a并自然关闭塞盖部25c时,可能存在即使第一盖体40已经处于第一盖体关闭位置P11并且第二盖体25a也处于第二盖体关闭位置P21,但五个塞盖部25c仍并没有正常关闭,而处于塞盖部关闭位置P31之外的位置的可能性。

具体地,参见图1可知,由于第一盖体40仅覆盖第二盖体25a的一小部分,相应地,也就是说第一盖体40仅能够对多个塞盖部25c中的位于第二盖体25a下方的塞盖部25c施加直接的压力,而不能对所有的塞盖部25c施加直接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第一盖体40处于第一盖体关闭位置P11,也不能确保所有的塞盖部25c均处于正常的塞盖部关闭位置P31,所以不能保证所有的塞盖部25c的密封部25d都能够密封相应的注墨部21b。这样,如果部分塞盖部25c的密封部25d没有密封相应的注墨部21b,一方面,会使得相应的墨容纳部21中的墨水挥发出来或者变质,因此不能形成使用者所期待的高质量的图像;而另一方面,会使得外界杂物(例如灰尘、碎屑等)从未被密封的注墨部21b进入相应的墨容纳部21中,影响墨水质量,不能形成使用者所期待的高质量的图像。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喷墨打印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本体、第一盖体以及墨容纳单元。所述第一盖体设置在所述打印机本体的上方,所述第一盖体在覆盖所述打印机本体的顶部的第一关闭位置与露出所述打印机本体的顶部的第一打开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打印机本体。所述墨容纳单元包括框架部、多个墨容纳部、多个塞盖部以及第二盖体。所述多个墨容纳部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框架部中,并且包括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墨部。所述多个塞盖部各自包括用于密封相应的所述注墨部的密封部。所述多个塞盖部各自在所述密封部密封相应的所述注墨部的第二关闭位置和露出相应的所述注墨部的第二打开位置之间绕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框架部。所述第二盖体在覆盖所述多个塞盖部的第三关闭位置与露出所述多个塞盖部的第三打开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框架部。其中,所述第二盖体设置有抵接件,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所述第三关闭位置时,所述抵接件抵接所述多个塞盖部。其中,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所述第一关闭位置并且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所述第三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盖体抵接所述第二盖体,并且所述多个塞盖部中的每一个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第一盖体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

以此方式,在使用者操作喷墨打印机时,当使用者将第一盖体从第一盖体打开位置枢转到第一盖体关闭位置时,第一盖体会从上方压靠第二盖体和塞盖部,由于多个塞盖部中的每一个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部分或全部落入第一盖体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因此,在关闭第一盖体的时候,第一盖体能够从上方通过第二盖体向多个塞盖部中的每一个施加直接压力,如此确保了第一盖体提供的压力能够自然关闭第二盖体和多个塞盖部中的每一个,以提供良好的密封效果,也可以防止外界杂物(例如灰尘、碎屑等)进入墨容纳部中,从而确保了墨水质量。

可选地,所述抵接件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塞盖部中的每一个沿竖直方向的投影的重叠区域内。

以此方式,在关闭第一盖体的时候,第一盖体从上方通过第二盖体的多个抵接件向多个塞盖部中的每一个施加直接压力,进一步提供良好的密封效果,防止外界杂物进入墨容纳部中,从而确保了墨水质量。

可选地,所述抵接件为多个,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所述第三关闭位置时,每个所述抵接件构造为抵接相应的所述塞盖部。将抵接件设置为多个,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可选地,所述抵接件最远离所述枢转轴线(AX3)的端部与所述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枢转轴线与所述密封部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以此方式,当将第一盖体从第一盖体打开位置枢转到第一盖体关闭位置时,位于第二盖体上的抵接件在第二方向上抵接密封部的过中心位置,因此可以进一步确保密封部紧密地密封在墨容纳部的注墨部上。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所述第一关闭位置时,所述密封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第一盖体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

以此方式,在关闭第一盖体的时候,第一盖体能够从上方通过第二盖体向塞盖部的密封部施加直接压力,如此确保了第一盖体提供的压力能够使密封部可靠地密封墨容纳部的注墨部,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效果,也可以防止外界杂物进入墨容纳部中,从而确保了墨水质量。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所述第一关闭位置时,所述密封部的中心位置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入所述第一盖体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

以此方式,在关闭第一盖体的时候,第一盖体能够从上方通过第二盖体向塞盖部的密封部的过中心位置施加直接压力,如此确保了第一盖体提供的压力能够使密封部可靠地密封墨容纳部的注墨部,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效果,也可以防止外界杂物进入墨容纳部中,从而确保了墨水质量。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所述第一关闭位置并且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所述第三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盖体完全覆盖所述第二盖体的顶面。以此方式,可以使得喷墨打印机具有更具吸引力的外观。

可选地,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位于水平面内的第二方向上平齐。以此方式,可以使得喷墨打印机具有更具简洁完整的外观。

可选地,所述多个墨容纳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五。以此方式,可以提供更多颜色的记录功能。

可选地,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平齐。以此方式,可以使得喷墨打印机具有更具简洁完整的外观。

可选地,所述第一盖体包括扫描器。以此方式,喷墨打印机还可以具有扫描仪的功能。

可选地,所述注墨部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注墨部分隔成用于向所述墨容纳部注入墨水的第一部分和用于将空气从所述墨容纳部排出的第二部分。

以此方式,可以便于使用者操作,并且防止在注墨过程中墨水由于过量而溢出

可选地,所述密封部包括凹部,当所述塞盖部处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时,所述注墨部容纳在所述凹部中。

以此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部密封注墨部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一种已有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第一盖体处于第一盖体关闭位置,塞盖部处于塞盖部关闭位置,第二盖体处于第二盖体关闭位置;

图2是图1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第一盖体处于部分打开位置,塞盖部处于塞盖部关闭位置,第二盖体处于第二盖体打开位置;

图3是图1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第一盖体处于第一盖体打开位置,塞盖部处于塞盖部打开位置,第二盖体处于第二盖体打开位置;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第一盖体处于第一盖体关闭位置,塞盖部处于塞盖部关闭位置,第二盖体处于第二盖体关闭位置;

图5是图4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第一盖体处于部分打开位置,塞盖部处于塞盖部关闭位置,第二盖体处于第二盖体关闭位置;

图6是图4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第一盖体处于部分打开位置,塞盖部处于塞盖部关闭位置,第二盖体处于第二盖体打开位置;

图7是图4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第一盖体处于第一盖体打开位置,塞盖部处于塞盖部打开位置,第二盖体处于第二盖体打开位置;

图8是图7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墨容纳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4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0是图4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第一盖体处于第一盖体关闭位置,塞盖部处于塞盖部关闭位置,第二盖体处于第二盖体关闭位置;

图12是图11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第一盖体处于部分打开位置,塞盖部处于塞盖部关闭位置,第二盖体处于第二盖体打开位置;

图13是图11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第一盖体处于第一盖体打开位置,塞盖部处于塞盖部打开位置,第二盖体处于第二盖体打开位置;

图14是图11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局部主视示意图;

图15是图11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局部截面示意图;以及

图16是图11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墨容纳单元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墨打印机除了具有打印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图像扫描仪功能、传真功能、复印机功能等各种功能。作为打印功能,可以具有在记录介质的双面记录图像的双面图像记录功能。当然,对于是否具有打印功能以外的功能是任意的。

下面将结合图4至图16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

第一实施方式

图4至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0的示意图。如图4至图7所示,喷墨打印机100包括:打印机本体110、墨容纳单元120、以及第一盖体140。下面将结合图4至图10详细描述喷墨打印机100的各个部件。

如图4至图7所示,打印机本体110可以大体上呈长方体形状。打印机本体110可以设置有用于提供记录介质的供纸部(未示出)、用于排出记录介质的排纸部(未示出)等。打印机本体110中可以设置有例如由多个喷嘴形成的记录部,以从记录部向记录介质喷射墨水。

第一盖体140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10的上方。可选地,第一盖体140在内部可以设置有扫描器(未示出),以使得喷墨打印机100还可以具有扫描仪的功能。第一盖体140在覆盖打印机本体110的顶部的第一盖体关闭位置P11(即第一关闭位置,图4)和露出打印机本体110的顶部的第一盖体打开位置P12(即第一打开位置,图7)之间绕第一枢转轴线AX1可枢转地连接至打印机本体110。可以理解,第一盖体140可以处于第一盖体关闭位置P11和第一盖体打开位置P12之间的部分打开位置(图5和图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枢转轴线AX1平行于第一方向D1(即左右方向)。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枢转轴线AX1也可以不平行于第一方向D1。

更具体地,如图4至图7所示,第一盖体140可以为大体上呈长方形的扁平构件。第一盖体140的尺寸(包括沿第一方向D1(即左右方向)的尺寸和沿第二方向D2(即前后方向)的尺寸)被构造为能够完全覆盖打印机本体110的顶部并且至少部分地覆盖接下来将要详细描述的墨容纳单元120的顶部。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盖体140沿第一方向D1(即左右方向)的尺寸和沿第二方向D2(即前后方向)的尺寸均被构造为能够完全覆盖打印机本体110的顶部以及部分地覆盖墨容纳单元120的顶部。下文将详述。

墨容纳单元120用于容纳墨水并且根据需要和/或期望向打印机本体110供应墨水。如图4至图7所示,墨容纳单元120可以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10的右侧,并且在第二方向D2(即前后方向)上相对于打印机本体110向前突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墨容纳单元120也可以相对于打印机本体110以其他朝向或方位设置。墨容纳单元120可以可拆卸地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10。例如,墨容纳单元120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等任何合适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10,以便于运输喷墨打印机100、以及维修和更换打印机本体110和/或墨容纳单元120。墨容纳单元120也可以固定地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10。

如图4至图8所示,墨容纳单元120包括:多个墨容纳部121、容纳多个墨容纳部121的框架部125、第二盖体125a、以及多个塞盖部125c。

在本实施方式中,墨容纳单元120可以包括五个墨容纳部121,分别用于容纳不同颜色(例如黑色、红色、绿色等)的墨水,也可以用于容纳相同颜色(例如黑色)的墨水。五个墨容纳部121可以沿第一方向D1(即左右方向)设置在框架部125的内部空间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框架部125的内部也可以容纳其他数量的多个墨容纳部121。优选地,框架部125的内部可以容纳的墨容纳部121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五个,以能够提供更多颜色的记录功能。多个墨容纳部121也可以沿不同于第一方向D1的其他方向(例如第二方向D2,即前后方向)设置。多个墨容纳部121可以一体地设置,也可以分体地设置。

每个墨容纳部121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本体(未示出)、以及设置于储墨本体并且与储墨本体的内部连通以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墨部121b。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注墨部121b可以设置在相应的墨容纳部121的顶部,并且构造为从储墨本体向上突出的中空圆柱体部件,其具有圆形开口,以便于将墨水从墨容纳部121的顶部注入注墨部121b。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将注墨部121b设置在便于将墨水注入的任何合适的位置处,例如前侧壁,也可以设置其具有椭圆形、方形或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的开口。

框架部125可以大体呈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用于容纳多个墨容纳部121的内部空间,用于容纳或支撑多个墨容纳部121并作为其外部包装。在本实施方式中,注墨部121b穿过框架部125的顶部向上突伸出来,以供墨水注入到储墨本体中。

可选地,注墨部121b可以是气液置换用供墨部。具体地,如图8所示,注墨部121b可以设置有分隔件121c。分隔件121c可以将注墨部121b分隔成两个部分,即排气部分和注液部分。注液部分可用于向墨容纳部121注入墨水,排气部分可以用于将空气从墨容纳部121排出。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件121c可以是沿注墨部121b的圆形开口的直径方向设置的隔膜部件。当注墨时,使用者将墨瓶(未示出)倒立并插接于注墨部121b中。此时,由于注墨部121b通过分隔件121c被分为排气部分和注液部分,通过气液置换,墨瓶中的墨水可通过注墨部121b的注液部分自动流入墨容纳部121的储墨本体中,同时,与之相对应地,墨容纳部121的储墨本体中的空气通过排气部分自动排出至墨瓶中,直至注入墨容纳部121的储墨本体的墨水达到最大储墨量。此时气液置换停止,注墨停止,用户可以将墨瓶拿开。这样,便于使用者操作,并且防止在注墨过程中墨水由于过量而溢出。

多个塞盖部125c各自绕第三枢转轴线AX3可枢转地连接到框架部125,从而在密封相应的注墨部121b的塞盖部关闭位置P31(即第二关闭位置,图6)和露出相应的注墨部121b的塞盖部打开位置P32(即第二打开位置,图7)之间枢转。第三枢转轴线AX3可以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AX1,也可以与第一枢转轴线AX1成预定角度。更具体地,多个塞盖部125c均构造为细长形的盖体,一端延伸靠近第三枢转轴线AX3,另一端远离第三枢转轴线AX3。多个塞盖部125c各自设置有密封部125d,以密封相应的注墨部121b。当多个塞盖部125c位于塞盖部关闭位置P31时,多个塞盖部125c上的相应的密封部125d密封相应的注墨部121b。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密封部125d包括凹部125f。当塞盖部125c位于塞盖部关闭位置P31时,注墨部121b能够伸入并容纳在凹部125f中,从而密封部125d能够密封注墨部121b,以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将密封部125d构造为其他形式,例如密封部125d也可以是插入注墨部121b的圆形开口中的实心圆柱体部件,只要密封部125d的形状与相应的注墨部121b的形状相匹配即可。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塞盖部125c的数量为五个。但是,塞盖部125c的数量也可以为不多于墨容纳部121的数量,以同时密封相邻的多个注墨部121b。

第二盖体125a构造为绕第二枢转轴线AX2可枢转地连接至框架部125,从而在覆盖多个塞盖部125c的第二盖体关闭位置P21(即第三关闭位置,图4和图5)和露出多个塞盖部125c的第二盖体打开位置P22(即第三打开位置,图6)之间可枢转。第二枢转轴线AX2可以与第一枢转轴线AX1和第三枢转轴线AX3中的任何一者平行或者成预定角度。如此,当塞盖部125c位于塞盖部关闭位置P31时,位于第二盖体关闭位置P21的第二盖体125a能够覆盖各个塞盖部125c,而当第二盖体125a位于第二盖体打开位置P22时,塞盖部125c能够在密封相应的注墨部121b的塞盖部关闭位置P31(图6)和露出相应的注墨部121b的塞盖部打开位置P32之间枢转。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盖体125a在内侧面设置有抵接件125e,如图9所示,由此,当第二盖体125a处于第二盖体关闭位置P31时,抵接件125e可以在多个抵接位置处抵接多个塞盖部125c。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件125e的数量为五个,每个抵接件125e抵接相应的塞盖部125c。但是,抵接件125e的数量也可以为不多于墨容纳部121的数量,以同时抵接相邻的多个塞盖部125c。当抵接件125e的数量为一个时,那么可以理解,该抵接件125e应该延伸并跨越于多个塞盖部125c的上方,由此同时抵接多个塞盖部125c。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第二盖体125a构造成,当第一盖体140处于第一盖体关闭位置P11并且第二盖体125a也处于第二盖体关闭位置P21时,第一盖体140抵接第二盖体125a。多个塞盖部125c中的每一个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部分或全部落入第一盖体140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

具体地,如图9所示,第一盖体140在第一方向D1(即左右方向)上覆盖位于左侧的四个塞盖部125c的全部,并且覆盖最右侧的塞盖部125c的一部分。即位于左侧的四个塞盖部125c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完全落入第一盖体140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而位于最右侧的塞盖部125c沿竖直方向的投影的一部分落入第一盖体140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当然,第一盖体140也可以被构造为在第一方向D1上完全覆盖所有塞盖部125c,即所有塞盖部125c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全部落入第一盖体140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

如此,在使用者操作喷墨打印机100时,当使用者将第一盖体140从第一盖体打开位置P12枢转到第一盖体关闭位置P11时,第一盖体140会从上方压靠第二盖体125a和塞盖部125c,由于多个塞盖部125c中的每一个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部分或全部落入第一盖体140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因此,在关闭第一盖体140的时候,第一盖体140能够从上方通过第二盖体125a向多个塞盖部125c中的每一个施加直接压力,如此确保了第一盖体140提供的压力能够自然关闭第二盖体125a和多个塞盖部125c中的每一个,以提供良好的密封效果,也可以防止外界杂物(例如灰尘、碎屑等)进入墨容纳部121中,从而确保了墨水质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一盖体140处于第一盖体关闭位置P11(此时第二盖体125a处于第二盖体关闭位置P21)时,塞盖部125c的密封部125d沿竖直方向的投影的一部分落入第一盖体140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更优选地,塞盖部125c的密封部125d的至少中心位置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入第一盖体140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更优选地,塞盖部125c的密封部125d的全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入第一盖体140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具体地,如图9所示,在第一方向D1(即左右方向)上,塞盖部125c的密封部125d沿竖直方向的投影的一部分或全部落入第一盖体140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如图10所示,在第二方向D2(即前后方向)上,塞盖部125c的密封部125d沿竖直方向的投影的一部分或全部落入第一盖体140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也即第一盖体140覆盖密封部125d的一部分甚至全部。如此,在使用者操作喷墨打印机100时,当使用者将第一盖体140从第一盖体打开位置P12枢转到第一盖体关闭位置P11时,由于第一盖体140与塞盖部125c的密封部125d存在上述投影关系,因此,在关闭第一盖体140的时候,第一盖体140能够从上方通过第二盖体125a向塞盖部125c的密封部125d施加直接压力,如此确保了第一盖体140提供的压力能够使密封部125d可靠地密封墨容纳部121的注墨部121b,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效果,也可以防止外界杂物进入墨容纳部中,从而确保了墨水质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第一盖体140还覆盖了每个抵接件125e的全部或者部分。更具体地来说,每个抵接件125e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部分或全部落入第一盖体140与塞盖部125c中的每一个沿竖直方向的投影的重叠区域内。这样,当第一盖体140处于第一盖体关闭位置P11时(此时第二盖体125a也处于第二盖体关闭位置P21),由于如上所述的抵接件125e与第一盖体140与塞盖部125c中的每一个的投影关系,因此,在关闭第一盖体140的时候,第一盖体140从上方通过第二盖体125a的多个抵接件125e向多个塞盖部125c中的每一个施加直接压力,进一步提供良好的密封效果,防止外界杂物进入墨容纳部中,从而确保了墨水质量。

当然,第一盖体140也可以不覆盖所有的抵接件125e,例如,最右侧的抵接件125e也可以位于第一盖体140与塞盖部125c中的每一个沿竖直方向的投影的重叠区域之外,即使如此,由于第一盖体140与所有塞盖部125c存在直接的投影对应关系,第一盖体140仍然能够起到向塞盖部125c中的每一个施加直接压力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第二方向D2上,抵接件125e的最远离第三枢转轴线AX3的端部与第三枢转轴线AX3之间的距离d2大于或等于密封部125d的中心位置与第三枢转轴线AX3之间的距离d1。如此,当将第一盖体140从第一盖体打开位置P12枢转到第一盖体关闭位置P11时,位于第二盖体125a上的抵接件125e在第二方向D2上抵接密封部125d的过中心位置,因此可以进一步确保密封部125d紧密地密封在墨容纳部121的注墨部121b上。

第二实施方式

图11至图1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200的示意图。

喷墨打印机200包括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0具有大致相同的构造和功能的打印机本体210、以及墨容纳单元220。墨容纳单元220包括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120具有大致相同的构造和功能的框架部225、第二盖体225a、多个墨容纳部221以及多个塞盖部225c。在此,相似功能的结构被赋予相似的附图标记,并且为了叙述简洁,仅对与区别特征相关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2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0的区别主要在于喷墨打印机200的第一盖体240完全覆盖了墨容纳单元220顶部。

如图11至图13以及图14至图16所示,第一盖体240为设置在打印机本体210的上方的扁平部件,并且在覆盖打印机本体210的顶部的第一盖体关闭位置P11(即第一关闭位置,图11)和露出打印机本体210的顶部的第一盖体打开位置P12(即,第一打开位置,图13)之间绕第一枢转轴线AX1可枢转地连接至打印机本体210。

第一盖体240的尺寸(包括沿第一方向D1(即左右方向)的尺寸和沿第二方向D2(即前后方向)的尺寸)被构造为能够完全覆盖打印机本体210的顶部并且完全覆盖墨容纳单元220的顶部,以使得喷墨打印机200具有更具吸引力的外观。

优选地是,第一盖体240的边缘与墨容纳单元220的第二盖体225a的边缘平齐。具体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第一方向D1(即左右方向)上,第一盖体240的右侧边缘与第二盖体225a的右侧边缘平齐。如图16所示,在第二方向D2(即前后方向)上,第一盖体240的前侧边缘与第二盖体225a的前侧边缘平齐,这样能够使得喷墨打印机200具有更具简洁完整的外观。当然,在第一方向D1(即左右方向)上,第一盖体240的右侧边缘也可以位于第二盖体225a的右侧边缘的右侧。在第二方向D2(即前后方向)上,第一盖体240的前侧边缘也可以位于第二盖体225a的前侧。

下面将结合图11至图16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盖体225a、塞盖部225c以及抵接件225e的位置和配合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1至图13所示,多个塞盖部225c构造成能够各自绕第三枢转轴线AX3可枢转地连接到框架部225,从而在密封相应的注墨部221b的塞盖部关闭位置P31(即第二关闭位置,图11)和露出相应的注墨部221b的塞盖部打开位置P32(即第二打开位置,图13)之间枢转。

同时,第二盖体225a构造成能够在覆盖多个塞盖部225c的第二盖体关闭位置P21(即第三关闭位置,图11)和露出多个塞盖部225c的第二盖体打开位置P22(即第三打开位置,图12)之间绕第二枢转轴线AX2可枢转地连接至框架部225。

另外,第二盖体225a的内侧面设置有抵接件225e。如图15所示,当第二盖体225a处于第二盖体关闭位置P21并且塞盖部225c处于塞盖部关闭位置P31时,抵接件225e在多个抵接位置处抵接多个塞盖部225c。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第二盖体225a构造成,当第一盖体240处于第一盖体关闭位置P11并且第二盖体225a也处于第二盖体关闭位置P21时,第一盖体240能够全部覆盖并且抵接第二盖体225a。多个塞盖部225c中的每一个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全部落入第一盖体240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具体地,如图15所示,第一盖体240在第一方向D1(即左右方向)上覆盖每一个塞盖部225c的全部。如此,在使用者操作喷墨打印机200时,当使用者将第一盖体240从第一盖体打开位置P12枢转到第一盖体关闭位置P11时,第一盖体240会从上方压靠第二盖体225a和全部的塞盖部225c,由于多个塞盖部225c中的每一个与第一盖体240存在上述投影关系,因此,在关闭第一盖体240时,第一盖体240能够从上方通过第二盖体125a向多个塞盖部225c中的每一个施加直接压力,如此确保了第一盖体240提供的压力能够自然关闭第二盖体225a和多个塞盖部225c中的每一个,以提供良好的密封效果,也可以防止外界杂物进入墨容纳部221中,从而确保了墨水质量。

虽然第一盖体240、第二盖体225a和塞盖部225c的对应关系是对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而言更关键的因素,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塞盖部225c的密封部225d和抵接件225e与第一盖体240、第二盖体225a的对应关系也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

具体地,如图15和16所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盖体240完全覆盖了墨容纳单元220的顶部(包括第二盖体225a的顶面),密封部225d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会全部落入第一盖体240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此外,第一盖体240也会覆盖所有的抵接件225e。也就是说,抵接件225e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完全落入了第一盖体240与塞盖部225c中的每一个沿竖直方向的投影的重叠区域内,如图15所示。这样,第一盖体240从上方通过多个抵接件225e压靠多个塞盖部225c中的每一个塞盖部225c的密封部225d,以最终提供最优的密封效果,也可以防止外界杂物进入墨容纳部中,从而确保了墨水质量。

为了更好地密封注墨部221b,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在第二方向D2上,抵接件225e最远离第三枢转轴线AX3的端部与第三枢转轴线AX3之间的距离d2大于或等于密封部225d的中心位置与第三枢转轴线AX3之间的距离d1。如此,当将第一盖体240从第一盖体打开位置P12枢转到第一盖体关闭位置P11时,位于第二盖体225a上的抵接件225e在第二方向D2上抵接密封部225d的过中心位置,因此可以进一步确保密封部225d紧密地密封在墨容纳部221的注墨部221b上。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