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设备和薄片收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9687发布日期:2018-09-08 00:5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打印设备和用于收容诸如排出的被打印的介质等的薄片的薄片收容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5-189522号公报公开了对从卷筒卷出的薄片进行打印的大尺寸喷墨打印设备。在该打印设备中,一卷薄片被设置于设备的最上段处和设备的后方。此外,打印设备设置有位于比卷筒靠下的位置处的第一接收构件和第二接收构件以接收排出的薄片,并且能够通过将接收构件分别设置成垂下状态或水平状态中的任一状态来接收不同尺寸的薄片。在薄片宽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接收构件,所有第二接收构件均被固定于共同的轴以便以互锁的方式转动,轴通过使用者操作手柄而转动。

由于近来打印模式的多样化,对于能够在设置多个卷筒保持件的同时从期望的卷筒供给薄片的需求不断增长。然而,日本特开2015-189522号公报的打印设备允许设置仅一个卷筒,因此不能完全满足打印模式多样化的需求。如果日本特开2015-189522号公报的设备被修改为能够设置有第二卷筒,则另一卷筒保持件应该设置于现有的卷筒保持件的附近。当采用这种构造时,使用者需要将两个卷筒抬起到高的位置并且需要从设备的背面侧设置卷筒。用于大尺寸打印机的典型卷筒可能会超过10kg,并且如此重的物体的设置操作会给使用者带来巨大的负担。此外,当将重的卷筒设置于高的位置处时,设备的重心位置变高,从而降低了设备的稳定性。

根据日本特开2015-189522号公报的打印设备,为了使多个第二接收构件旋转,使用者应该旋转手柄以使轴旋转。该构造需要对操作手柄施加大的力,从而给使用者造成了负担。此外,由于所有多个第二接收构件均以互锁的方式转动,所以限制了打印之后排出的薄片的接收模式。因此,该打印设备不能完全满足打印模式多样化的需求。

此外,当日本特开2015-189522号公报的打印设备采用将所有薄片收容在限定于收容单元内部的空间中的接收模式时,通过利用薄片的卷曲将薄片收容在收容单元中。因此,薄片在被收容在收容单元中时处于卷曲状态。然而,因为弯曲状态下的薄片体积庞大,所以收容单元可能无法收容多的薄片。另一方面,如果例如薄片的弯曲弱或者如果薄片长时,则因为薄片未充分地卷曲,所以收容单元内的空间可能无法完全地收容薄片。

此外,当日本特开2015-189522号公报的打印设备采用收容长度短的薄片的接收模式时,例如,为了调节待收容的各个薄片的前端位置,通过使限定于收容单元内的空间的底部升高来接收薄片。然而,包括用于使限定于收容单元中的空间的底部升高的底部升高构件的收容机构的尺寸相对大。因此,除非打印设备能够确保用于安装收容机构的空间足够大,否则难以安装这种收容机构。此外,即使收容机构被成功地安装,代替地会减小薄片收容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作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减轻使用者负担的同时满足打印模式多样化需求的打印设备和薄片收容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无论薄片的状态如何均能够将薄片可靠地收容在收容单元中的薄片收容装置,以及提供一种包括该薄片收容装置的打印设备。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使用较小的收容机构调节待收容的各个薄片的前端的位置的薄片收容装置,以及提供一种包括该薄片收容装置的打印设备。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其包括:第一保持件,其被构造成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通过将连续的薄片卷绕成卷筒状而形成的卷筒状薄片;第二保持件,其在重力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持件的下方并且被构造成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通过将连续的薄片卷绕成卷筒状而形成的卷筒状薄片;打印单元,其被构造成对从所述第一保持件和所述第二保持件中的任一者供给的薄片进行打印;排出口,其在重力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持件的上方并且被构造成将由所述打印单元打印的薄片排出;以及接收单元,其在重力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持件和所述第二保持件之间,并且能够建立接收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薄片的前端部的第一状态和不接收该前端部的第二状态。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一种薄片收容装置,其被构造成收容从打印设备排出的薄片,所述打印设备包括:保持件,其被构造成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通过将连续的薄片卷绕成卷筒状而形成的卷筒状薄片;打印单元,其被构造成对从所述保持件供给的薄片进行打印;和排出口,其被构造成将由所述打印单元打印的薄片排出,所述薄片收容装置包括:收容单元,其被构造成收容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薄片;和接收单元,其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排出口和所述收容单元之间的部位处建立接收薄片的前端部的第一状态和不接收薄片的前端部的第二状态,并且在所述第一状态,当进行薄片的排出时,所述接收单元被构造成接收该薄片的前端部,使得正在被排出的该薄片的后续部分垂下进入所述收容单元的收容空间。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一种薄片收容装置,其被构造成收容从打印设备排出的薄片,所述打印设备包括:保持件,其被构造成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通过将连续的薄片卷绕成卷筒状而形成的卷筒状薄片;打印单元,其被构造成对从所述保持件供给的薄片进行打印;和排出口,其被构造成将由所述打印单元打印的薄片排出,所述薄片收容装置包括:收容单元,其被构造成通过使用接收体收容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薄片,并且所述收容单元被构造成能够利用所述接收体改变薄片接收模式;和引导单元,其设置于所述排出口和所述接收体之间,并且被构造成引导薄片的前端并在所述薄片接收模式中的一个薄片接收模式通过与所述接收体接触形成用于接收薄片的前端的抵接部。

本发明实现了一种在减轻使用者负担的同时满足打印模式多样化需求的打印设备和收容装置。

同时,根据本发明,使薄片在利用挡板形成薄片的环状垂下的同时落下,因而使薄片以松弛的折叠状态被收容在收容单元中。因此,能够可靠地将薄片收容在收容单元中。

同时,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使用较小的收容机构调节薄片的前端的位置。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设备的立体图,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设备的侧视图;

图2a是图1a和图1b的除去接收体的打印设备的立体图,图2b是图1a和图1b的除去接收体的打印设备的主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薄片收容装置的第一薄片抵接部的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薄片收容装置的接收体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薄片收容装置的接收体卷取件的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能够应用于接收体卷取件的离合器机构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引导挡板单元的立体图;

图8a和图8b分别是引导挡板单元处于引导挡板单元中的挡板闭合的状态和处于一些挡板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a是用于说明引导挡板单元中的一个挡板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b是用于说明挡板闭合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c是示出滑动板被上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引导挡板单元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1a是根据第一接收模式的打印设备的立体图,图11b是根据第一接收模式的打印设备的侧视图;

图12a是根据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的打印设备的立体图,图12b是根据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侧视图;

图13a是根据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二示例的打印设备的立体图,图13b是根据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二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侧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图13a和图13b的打印设备的接收体折叠件的立体图;

图15是根据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三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侧视图;

图16a是根据第三接收模式的打印设备的立体图,图16b是根据第三接收模式的打印设备的侧视图;

图17a是根据第四接收模式的打印设备的立体图,图17b是根据第四接收模式的打印设备的侧视图;

图18是示出用于确定在根据第四接收模式的打印设备中限定在挡板的上表面和引导件的上表面之间的部分的长度的实验数据的图;

图19a是根据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侧视图,图19b是根据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俯视图,图19c是根据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主视图;

图20a是用于说明在图19a和图19b的打印设备中小于预定宽度的薄片的行为的侧视图,图20b是用于说明在图19a和图19b的打印设备中小于预定宽度的薄片的行为的俯视图;

图21a是根据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二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侧视图,图21b是根据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二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俯视图,图21c是根据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二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主视图;

图22a是根据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三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侧视图,图22b是根据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三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俯视图,图22c是根据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三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主视图;

图23a是根据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三示例的另一打印设备的俯视图,图23b是根据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三示例的另一打印设备的主视图;以及

图24a和图24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打印设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设备10的立体图,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设备10的侧视图。同时,图2a是除去接收体40的打印设备10的立体图,图2b是除去接收体40的打印设备10的主视图。首先,将参照图1a至图2b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设备10的示意性构造。

打印设备10包括主体1、支撑主体1的腿部2以及安装于腿部2的薄片篮3(薄片收容装置)。主体1包括卷筒保持件160和161,各个卷筒保持件160和161均可转动地保持通过将细长薄片(连续的薄片)绕着纸筒缠绕而形成的卷筒(卷筒薄片)。由卷筒保持件160和161保持的卷筒被作为薄片放出并且通过进给机构(未示出)等进给到打印单元5。同时,卷筒保持件161(第二保持件)位于卷筒保持件160(第一保持件)的下方。换言之,卷筒保持件160和161沿上下方向配置。这里,位于下方的卷筒保持件161可以提供使得卷筒保持件161能够卷取从卷筒保持件160供给的并被打印的薄片的功能。

此外,主体1包括打印单元5,打印单元5被构造成对被传送的薄片w进行打印,被传送的薄片w是从容纳在各个卷筒保持件160和161中的卷筒放出并通过传送机构传送的打印介质。这里,在从通过打印单元5打印的点到从排出口1a排出的点的路线上设置有切割器6。被打印的薄片在预定位置处被切割器6切断。此外,主体1包括将被打印的薄片w排出的排出口1a和将被排出的薄片引导到薄片篮3的排出口引导件1b。随着打印动作而被逐渐排出的薄片经过排出口引导件1b,然后由于该薄片的自重而改变其行进方向,并开始向下垂下。这里,卷筒保持件160和161位于排出口1a和排出口引导件1b的下方。以这种方式,使两个卷筒保持件160和161设置在打印设备10的高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位置。

卷筒保持件160和161设置于打印设备10的在排出口1a开口所在侧的正面侧。例如在移开薄片篮3之后,通过打开主体1的壳体能够将卷筒从打印设备的正面侧放置于设置在内部的卷筒保持件160。同时,能够从打印设备的正面侧将卷筒放置于卷筒保持件161。因此,使用者能够在无需移动打印设备的情况下从正面侧进行卷筒的更换,并且相应地减少了与该操作相关的使用者的负担。

此外,主体1包括操作单元4。使用者能够通过操作设置于操作单元4的各种开关来输入诸如薄片尺寸规格等的各种指令以及于在线状态和离线状态之间切换。虽然本实施方式以假设设置有两个卷筒保持件的两级卷筒构造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仅限于该构造,而是还能够应用于包括三个或更多个卷筒保持件的打印设备。这里,如果这种打印设备包括三个或更多个卷筒保持件,则打印设备至少设置有两个卷筒保持件160和161。

薄片篮3被构造成在打印之后收容被切割器6切断的薄片。薄片篮3包括由诸如布和塑料等的薄、平且柔性的材料制成的片状接收体40。该接收体40的一个端部通过使用稍后说明的接收体保持件100保持于前杆20,而该接收体40的另一端部保持于后杆30。换言之,前杆20和后杆30用作用于保持接收体40的两个端部的保持件。具体地,前杆20在从排出口1a观察时的薄片排出方向上的下游侧(远离主体1的那侧)保持接收体40的端部,而后杆30在薄片排出方向上的上游侧(靠近主体1的那侧)保持接收体40的端部。前杆20的两个端通过使用连接件12分别连接到两根侧杆11。侧杆11通过侧杆支撑部61被侧杆角度保持部60保持。各个侧杆角度保持部60安装于相应的腿部2。同时,中间杆121被安装于侧杆11的中间杆定位构件120定位,并且支撑接收体40。换言之,中间杆121是可移动的并且用作支撑接收体40的中间部分的支撑构件。

同时,如图2a和图2b所示,薄片篮3包括多个薄片抵接构件170。多个薄片抵接构件170沿薄片宽度方向(与薄片排出方向交叉(正交)的方向)配置于支撑杆171,支撑杆171与后杆30平行设置。图3是用于说明薄片篮3的第一薄片抵接部的立体图,其是图2a中由点画线包围的部分iii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薄片抵接构件170设置于支撑杆171,支撑杆171与由后杆保持构件31保持的后杆30平行放置。支撑杆171在被支撑杆保持构件172保持的同时布置于侧杆角度保持部60。薄片抵接构件170共同构成用于接收被引导到接收体40的各个被打印的薄片的第一薄片抵接部。这里,上述薄片抵接构件170位于例如比卷筒保持件161靠打印设备的背面侧(后方侧)的位置。具体地,薄片篮3设置有能够以包围位于卷筒保持件161的重力方向下方的区域的方式收容薄片的收容单元。以这种方式,由于能够将卷筒保持件161下方的空间用作收容单元的一部分,所以打印设备10在深度方向(前后方向)上紧凑地形成。

图4是用于说明薄片篮3的接收体保持件100的立体图。各个接收体保持件100均由将接收体40固定到前杆20的固定构件101形成。前杆20具有三个孔20a,并且接收体40在与孔20a相对应的位置处也具有未示出的孔。在接收体40包围前杆20的状态下,固定构件101通过将未示出的销插入前杆20的各个孔20a中以使接收体40不绕着前杆20转动的方式安装,以将接收体40卷起。同时,接收体40被固定在设置有覆盖安装好的固定构件101的接收体余长部102的状态下。根据该构造,能够将接收体40固定到前杆20,并且能够避免在薄片排出时由于被打印的表面与固定构件101直接接触而导致的打印图像污损。

图5是用于说明薄片篮3的接收体卷取件110的立体图,其是前杆20的端部的局部放大图。接收体卷取件110通过卷取接收体40来改变接收体40的长度。接收体卷取件110包括杆接合构件111、转动离合器112、固定离合器113、压缩弹簧116、释放按钮115和壳体114。杆接合构件111不可转动地安装于前杆20,而转动离合器112与杆接合构件111的凸部111a可转动地接合。在与转动离合器112的锯齿状部112a相对的位置处,固定离合器113包括同轴设置的相同的锯齿状部113a。压缩弹簧116朝向固定离合器113对转动离合器112施力。释放按钮115使得转动离合器112能够朝向杆接合构件111压靠压缩弹簧116。使用者能够通过按压释放按钮115使转动离合器112从固定离合器113分离。壳体114以可转动的方式包围杆接合构件111,并以不可转动的方式包围固定离合器113。另外,壳体114在绕着前杆20的中心轴线的转动受到稍后说明的连结构件13的限制的同时固定到侧杆11。同时,如上所述,转动离合器112和固定离合器113共同构成能够应用于接收体卷取件的离合器机构。

图6是用于说明能够应用于接收体卷取件110的离合器机构的图,其是接收体卷取件110的局部截面图。图6示出了固定离合器113的锯齿状部113a与转动离合器112的锯齿状部112a啮合的状态。当前杆20在该状态下沿y方向转动时,转动离合器112的锯齿状部112a抵抗压缩弹簧116而在固定离合器113的锯齿状部113a的锥形面140上爬升。换言之,转动离合器112以解除锯齿状部接合的方式沿远离固定离合器113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卷入通过使用接收体保持件100安装于前杆20的接收体40。同时,因为锯齿状部112a和113a的止动面150彼此啮合,所以前杆20不能沿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换言之,接收体40被锁定在卷入状态。

如上所述,即使当被排出的薄片放置于接收体40时,已经卷入的接收体40也不会由于薄片的重量而再次被卷出。因此,使用者能够在将接收体40的长度调节到期望的长度的同时,使用接收体40来收容被排出的薄片。这里,通过按压释放按钮115使转动离合器112沿远离固定离合器113的方向移动来释放绕着前杆20卷绕的接收体40,能够释放接收体40的卷取锁定。

这里,将沿图5中的箭头y的转动方向定义为卷入方向。代替地,离合器可以被构造成通过改变离合器的锯齿状部的锥形面140和止动面150的结构,能够使接收体沿反方向卷入,同时能够阻止沿y方向的转动。可选地,还能够应用允许沿两个方向卷入的构造。此外,通过改变压缩弹簧的设定值还能够调节操作负荷。此外,接收体卷取件110可以设置于后杆30侧而不是前杆20侧,或者可以设置于前杆20和后杆30两者。

同时,薄片篮3包括引导挡板单元180。现在将参照图7至图10说明引导挡板单元180的细节。注意,为了便于理解引导挡板单元180的构造,省略了部分薄片篮3的构造的图示。图7是用于说明引导挡板单元180的立体图。引导挡板单元180包括多个挡板183、多个引导件184和引导杆182,其中多个挡板183分别可开闭地安装于多个引导件184,引导杆182保持多个引导件184。各个引导件184均具有稍后说明的滑动板186,并且均用作引导各个薄片的前端的引导单元。此外,引导件184还用作支撑相应挡板183的支撑单元(第一支撑单元)。同时,在引导杆182(杆)的两端设置有钩构件181。各个钩构件181均被构造成安装于设置在主体1的两个位置处的孔部1c。因此,引导挡板单元180能够安装于主体1并能够从主体1拆下。

因此,设置于卷筒保持件160和161的卷筒的更换操作是方便的。同时,虽然图7示出了均设置有挡板183的四个引导件184,但是引导件184的数量并非仅限于所示的示例。引导挡板单元180可以根据稍后说明的接收模式包括一个或多个引导件184。

图8a和图8b分别是引导挡板单元180处于引导挡板单元180中的挡板183闭合的状态和处于一些挡板183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注意,挡板183打开的状态表示如下状态(第一状态):形成于引导件184的稍后说明的横向凹部是打开的,并且挡板183位于挡板183能够支撑从排出口1a排出的薄片的前端部(距离前端预定长度的区域)的位置。另一方面,挡板183闭合的状态表示如下状态(第二状态):挡板183覆盖凹部,并且挡板183位于挡板183不能支撑从排出口1a排出的薄片的前端部的位置。

分别供挡板183安装的引导件184沿薄片宽度方向配置。各个挡板183均能够沿箭头u的方向独立且单独地开闭。挡板183和引导件184共同用作接收被打印的薄片的接收单元。稍后将说明接收单元的细节。以这种方式,不再需要如日本特开2015-189522号公报中公开的连接到多个接收构件的手柄构件。根据打印设备10,能够利用比日本特开2015-189522号公报的打印设备所需的力小的力来操作挡板183。

图9a、图9b和图9c是示出引导挡板单元180的一个挡板183和相应的引导件184的放大图。具体地,图9a是用于说明引导挡板单元180中的挡板183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b是用于说明挡板183闭合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c是示出滑动板186被上移的状态的立体图。

引导件184安装于引导杆182,并且形成与设置于卷筒保持件161的卷筒162的外周同心的引导件形状。由于不设置如日本特开2015-189522号公报中公开的手柄构件,所以引导挡板单元180能够位于卷筒保持件160和卷筒保持件161之间,并且位于更靠近卷筒保持件160和161的位置。上述构造能够实现空间节约。另外,由于引导件184能够位于更靠主体1的背面侧的位置。因此,即使在使用卷筒所特有的前端沿靠近主体1的方向卷曲的薄片时,也能够将薄片的前端径直地引导到薄片篮3。换言之,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薄片的前端更可靠地引导到薄片篮3。

在如图9a所示的挡板183打开的状态下,薄片引导件185的前端与主体1接触。以这种方式,薄片引导件185能够起到在薄片排出时,将薄片的前端从主体1侧向引导件184侧传递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如图9b所示的挡板183闭合的状态下,挡板183的前端部183a与主体1接触。因此,在该状态下,挡板183能够起到引导薄片的前端的作用。此外,挡板183的两个表面均设置有突出部(肋)。以这种方式,能够减小挡板183和薄片之间的摩擦阻力,并且还能够减轻挡板183的重量。挡板183重量的减轻使得能够通过施加较小的力操作挡板183。

同时,挡板183的转动中心189位于挡板183的重力方向上的下部。于是,归功于转动中心189,挡板183被设计成当挡板183闭合时挡板183的前端部183a靠近(接触)主体1,并且当挡板183打开时前端部183a从主体1离开。同时,当引导挡板单元180布置于卷筒保持件160和161之间时,转动中心189位于卷筒保持件160上的卷筒的转动中心的下方和卷筒保持件161上的卷筒的转动中心的上方。因此,在打印设备10中,排出口1a、卷筒保持件160上的卷筒的转动中心、挡板183的转动中心189以及卷筒保持件161上的卷筒的转动中心在重力方向上按此顺序配置。换言之,排出口1a、卷筒保持件160上的卷筒的转动中心、挡板183的转动中心189以及卷筒保持件161上的卷筒的转动中心被配置成高度按此顺序降低。此外,挡板183的转动中心189设置在当挡板183闭合时挡板183的前端部183a比转动中心189靠近主体1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造,在用于开闭挡板183的结构中,能够仅通过在转动轴周围设置用于在挡板183打开时进行定位的抵接面来支撑挡板183,从而简化了构造。另一方面,日本特开2015-189522号公报的打印设备中的各个接收构件的转动中心在重力方向上设置于接收构件的上方。因此,当使接收构件处于大致水平状态时,该打印设备需要诸如锁定机构等的复杂结构。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使用于开闭挡板183的结构简化的优点。

通过如上所述地使用于开闭各个挡板183的结构简化,减小了用于接收被排出的薄片的部件的尺寸,并且将引导件184配置于两个卷筒保持件160和161之间的小的空间中。此外,多个挡板183被构造成能够单独且独立地开闭。以这种方式,能够将薄片篮3形成为比日本特开2015-189522号公报的打印设备的介质接收单元简单的结构。同时,卷筒保持件160和161设置于打印设备10的正面侧的高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位置。因此,在打印设备10中相对容易进行卷筒的更换操作,由于降低了重心位置,所以还能够更稳定地安装卷筒。同时,通过改变均设置有挡板183的引导件184的布置位置和数量,能够以分类的方式收容各种尺寸的薄片,稍后将说明其细节。

同时,各个引导件184均包括位于引导件184的下端并且能够在引导件184内上下滑动的滑动板186(滑动构件)。能够以与挡板183相同的方式独立地操作滑动板186。图9a和图9b示出了滑动板186被从引导件184拉下的状态,图9c示出了滑动板186被拉起并放回到引导件184中的状态。滑动板186用于形成薄片的接收单元,稍后将说明其细节。这里,为了能够使挡板183在薄片宽度方向上选择性地变化,引导件184可以被构造成能够在预定位置或期望位置处安装于引导杆182并能够从引导杆182拆下,或者可以被构造成能够沿宽度方向移动。

图10是引导挡板单元180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其示出了挡板183打开的状态。引导件184设置有包括第一限制面184a、第二限制面184b和第三限制面184c的横向凹部(抵接部)。同时,在凹部的上表面(第二限制面184b)的开口附近设置有突起形状的凸部184d(即突起)。与第二限制面184b相对的第三限制面184c被形成为从位于薄片排出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一端向下延伸到位于另一侧的另一端,并且同心地具有与卷筒保持件161相同的曲率。此外,引导件184在凸部184d的前端和位于凸部184d的竖直下方的第三限制面184c(即,凹部的下表面)上的点之间限定有间隙v1。间隙v1被限定为比最大载置数量的薄片的厚度与薄片前端的卷曲量的最大值之和大,或者更具体地,比最大载置数量的薄片的厚度与从处于竖直向下垂下状态的薄片的最下表面到竖直向上以最大量翘曲的薄片前端的距离之和大。

在一个示例中,薄片的前端的卷曲量是大的,并且在绕着通常使用的直径为2英寸(50.8mm)的纸管卷绕的普通纸的情况下,将薄片的最大装载数量设定为100张。每张普通纸的厚度均为0.1mm,当装载有100张普通纸时的厚度等于10mm(=100×0.1)。同时,薄片的前端的卷曲量的最大值(即,从处于竖直向下垂下状态的薄片的最下表面到在开始缠绕薄片时位于靠近纸管的部分处的竖直向上翘曲的薄片前端的距离)等于10mm。因此,在本示例中,间隙v1的长度被设定为等于或大于20mm(=100×0.1+10mm)。同时,第二限制面184b被形成为其在薄片排出方向(即,薄片的排出方向或凹部的深度方向)上的长度比纸管的半径(25.4mm)小。凸部184d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即,从凹部的上表面突出的量)被形成为比期望使用的薄片的最大厚度大。在本示例中,该高度被限定为比普通纸的厚度0.1mm大。

通过将上述接收体卷取件110和引导挡板单元180的各个方面结合能够改变柔性接收体40的使用模式。换言之,当薄片篮3接收到排出的被打印的薄片时,使用者能够选择各种接收模式。因此,接收体40满足打印模式的多样化需求。下面将说明各种接收模式的细节。

(第一接收模式)

图11a是根据第一接收模式的打印设备的立体图,图11b是根据第一接收模式的打印设备的侧视图。在该模式中,中间杆121位于中间杆定位构件120的靠近主体1的那侧。如图11b所示,通过使用中间杆121、前杆20和后杆30,柔性接收体40被保持在“人字”形状,从而共同形成收容单元。此外,接收体卷取件110调节接收体40的长度,以限定滑动板186和接收体40之间的间隙v2。尽管接收体40的长度在该模式中被调节,但是还能够在将接收体40拉伸到最大的状态来确保间隙v2,并由此消除通过中途停止接收体40等来调节接收体40的长度的必要性。同时,挡板183是闭合的。只要间隙v2被成功限定,滑动板186就可以被上移或下移。

接下来,将给出在薄片排出时薄片的行为的说明。从排出口1a排出的被打印的薄片w1的前端通过排出口引导件1b、挡板183、引导件184和滑动板186被引导到薄片抵接构件170(即,第一薄片抵接部)。具体地,薄片w1在其卷曲的前端指向主体1的状态下被引导,并且前端通过与薄片抵接构件170接触而停止。随着在该状态下连续地传送薄片w1,在以中间杆121作为拐点的同时,在远离主体1的那侧形成了薄片w1的环。此后,通过以中间杆121作为拐点使已经被传送预定量然后被切断的薄片反转,并且如薄片w2那样将薄片以其被打印的表面处于面向下的状态放置于接收体40。

第一接收模式是适于尺寸相对较大的薄片(诸如a0纵向)的模式。在该模式中,能够以薄片的被打印的表面处于面向下的状态(面向下薄片排出)放置多张薄片。

(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

图12a是根据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的打印设备的立体图,图12b是根据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侧视图。该模式的打印设备被构造成接收体卷取件110从上述第一接收模式的状态使接收体40卷入,以减小接收体40的长度,从而使接收体40与被下移的滑动板186接触。换言之,接收体40以与滑动板186接触的方式被拉伸。结果,接收体40和滑动板186之间的间隙v2消失。如上所述,接收体40与滑动板186接触,使得接收体40不与设置于卷筒保持件161的卷筒162干涉。以这种方式,形成了第二薄片抵接部190,其将通向薄片抵接构件170的薄片排出路径(收容路径)堵塞,并因此接收被排出的薄片的前端。具体地,通过与接收体40接触,滑动板186用作在接收体40中的通向薄片抵接构件170的薄片收容路径上的中途位置处支撑薄片的前端的支撑单元(第二支撑单元)。此时,滑动板186与接收体40的对应于收容单元的内表面的上表面接触。具体地,收容路径由接收体40的位于中间杆121和后杆30之间的那部分形成,薄片抵接构件170位于收容路径的下端。此外,在本示例中,收容单元由从第二薄片抵接部190到前杆20的结构形成。此外,在本示例中,挡板183也是闭合的。可选地,接收体40可以在滑动板186被上移的状态下与引导件184接触。换言之,滑动板186和接收体40仅需要相对于彼此可拆装。在该背景下,滑动板186可以是固定的,而接收体40可以被配置成长度可调。可选地,滑动板186可以上下移动,而接收体40的长度可以是固定的。

换句话说,各个滑动板186均是能够沿与接收体40接触和分离的方向移动的移动单元。同时,第二薄片抵接部190是形成于接收体40的薄片收容方向上的中途位置处并被构造成支撑薄片的前端部的支撑部。具体地,支撑部被形成为在收容长度短的薄片的情况下能够调节薄片的前端的位置。另一方面,当不形成支撑部时,薄片的前端会向下行进超过引导件184(或滑动板186)。

接下来,将给出在薄片排出时薄片的行为的说明。从排出口1a排出的被打印的薄片w1的前端通过排出口引导件1b、挡板183、引导件184和滑动板186被引导到第二薄片抵接部190。具体地,薄片w1在其卷曲的前端指向主体1的状态下被引导,并且前端通过与第二薄片抵接部190接触而停止。换言之,薄片w1的前端部被第二薄片抵接部190支撑。随着在该状态下连续地传送薄片w1,在以中间杆121作为拐点的同时,在远离主体1的那侧形成了薄片的环,这被图示为从薄片w2向薄片w3的过渡。之后,通过以中间杆121作为拐点使已经被传送预定量然后被切断的薄片反转,并且如薄片w4那样将该薄片以其被打印的表面处于面向下的状态放置于接收体40。换言之,第二薄片抵接部用作支撑薄片的前端的支撑单元,薄片在由支撑单元支撑的同时被排出。可选地,接收体卷取件110可以代替地设置于后杆30,并且接收体40仅需要在绕着前杆20和后杆30中的至少一者卷取时就可以被拉伸。

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是适于比上述第一接收模式中的薄片小的薄片(诸如a1纵向)的模式。在该模式中,能够以薄片的被打印的表面处于面向下的状态(面向下薄片排出)放置多张薄片。

(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二示例)

图13a是根据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二示例的打印设备的立体图,图13b是根据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二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侧视图。同时,图14是用于说明图13a和图13b的打印设备的接收体折叠件的立体图,其是图13a中由点划线包围的部分xiv的放大图。这里,将给出与上述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不同的特征的说明。

本示例的打印设备被构造成柔性接收体40能够折叠并且长度可调。如图14所示,本示例的接收体40包括设置于接收体40的端部处的多个孔40a,使得孔40a中的每个孔40a均能够分别安装到设置于各个侧杆11的前端的各个连结构件13的卡合件(未示出)。以这种方式,能够使接收体40折叠以调节其长度,并能够使接收体40与引导件184和滑动板186中的任一者接触。注意,调节接收体40的长度的方法不限于本示例。例如,接收体40可以包括诸如钩环紧固件等的能够建立面面安装或分离的部件。可选地,接收体折叠件可以代替地设置于后杆30,并且接收体40仅需要在以折叠状态安装于前杆20和后杆30中的至少一者时就可以被拉伸。

在薄片排出时薄片的行为与上述第一示例中的相同。根据本示例,能够从上述第一示例中省略接收体卷取件110,并因此能够简化设备的构造。

(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三示例)

图15是根据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三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侧视图。这里,将给出与上述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不同的特征的说明。本示例的打印设备被构造成图3所示的各个后杆保持构件31的位置能够朝向主体1的背面移动。还能够通过使后杆保持构件31朝向主体1的背面移动来使安装有接收体40的后杆30移动。接收体40被以这种方式拉动。结果,与在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中减小接收体40的长度的情况相同,接收体40能够以与滑动板186接触的方式被拉伸。

可选地,接收体40可以通过以中间杆121作为拐点以与滑动板186接触的方式被拉伸,其中通过使用中间杆定位构件120能够移动中间杆121。

在薄片排出时薄片的行为与上述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中相同。根据本示例,能够从上述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中省略接收体卷取件110,因而与上述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二示例相同简化了设备的构造。同时,本示例的构造可以与根据上述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的打印设备组合。

如上所述,根据该接收模式,能够通过使用较小的收容机构来调节薄片的前端的位置,并能够实现还能够收容长度短的薄片的收容模式。

(第三接收模式)

图16a是根据第三接收模式的打印设备的立体图,图16b是根据第三接收模式的打印设备的侧视图。与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相比,该模式的打印设备被构造成挡板183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如图16b所示,各个挡板183的前端部183a均位于中间杆121附近,从而堵塞通向第二薄片抵接部190的薄片排出路径。中间杆121用作能够通过接收体40支撑薄片的支撑构件。另外,薄片接收单元(收容单元)与处于打开状态的挡板183以及被从前杆20拉伸到中间杆121的接收体40一起形成“倒v字形”。具体地,处于打开状态的挡板183的上表面和被拉伸的接收体40的上表面形成“倒v字形”。另外,如稍后所述,被拉伸的接收体40用作支撑放置于薄片接收单元的薄片的后端侧的支撑单元。

接下来,将给出在薄片排出时薄片的行为的说明。从排出口1a排出的被打印的薄片w1的前端被排出口引导件1b、薄片引导件185和引导件184引导,从而抵靠并停止在引导件184的凹部处。具体地,各个引导件184的凹部均接收薄片w1的前端并限制薄片w1的前端的位置。然后,随着在薄片w1的前端被凹部限制的状态下连续地传送薄片w1,薄片w1的前端部在被挡板183支撑的同时排出。因此,如薄片w2那样,通过以中间杆121作为拐点在远离主体1的那侧形成了薄片的环。此后,通过以中间杆121作为拐点使已经被传送预定量然后被切断的薄片反转,并且如薄片w3那样将该薄片以其被打印的表面处于面向下的状态放置。换言之,被从前杆20拉伸到中间杆121的接收体40用作支撑薄片w3的后端侧的支撑单元。该模式适用于比上述第一接收模式和第二接收模式中的薄片小的薄片(例如a1横向和a2横向)。在该模式中,能够以薄片的被打印的表面处于面向下的状态(面向下薄片排出)放置多张薄片。

接下来,再次参照图10,将给出在排出前端强烈向内卷曲的薄片时的行为的说明。在薄片向内卷曲的情况下,当薄片的前端部与引导件184的凹部抵接时,促进沿远离主体1的方向卷起的力会由于卷曲而作用于薄片的前端。因此,如果在该状态下连续地传送薄片,则薄片开始从前端卷起。然而,在引导件184的凹部的上表面的开口附近设置有指向下方的突起形状的凸部184d。因此,薄片的前端部在进入凹部之后被卡在突起形状的凸部184d,并与突起形状的凸部184d接合。薄片在其前端部与突起形状的凸部184d接合的状态下从排出口1a排出。因此,能够抑制薄片的前端卷起。另一方面,日本特开2015-189522号公报的打印设备中的各个接收构件均不设置有用于抑制卷起的突起形状的凸部。因此,在排出前端强烈向内卷曲的薄片时,该打印设备可能导致放置或收容不良。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能够放置和收容前端强烈向内卷曲的薄片。

同时,上述间隙v1的长度被限定为比最大载置数量的薄片的厚度与薄片前端的卷曲量的最大值之和大。薄片前端的卷曲量的最大值等于从处于竖直向下垂下状态的薄片的最下表面到竖直向上以最大量翘曲的薄片前端的距离。以这种方式,即使当放置前端均强烈卷曲的最大数量的薄片时,也能够放置和收容薄片,而不会导致薄片的前端在各个引导件184的入口(间隙v1)处阻塞。

同时,如前所述,各个引导件184均被形成为第二限制面184b的薄片排出方向上的长度比纸管的半径小。具体地,使凹部的上表面的深度方向上的长度比卷绕有未使用的薄片的卷筒的内径小。同时,凸部184d的高度(即,从凹部的上表面突出的量)被形成为比期望使用的薄片的最大厚度大。以这种方式,由于薄片的前端在超过卷曲的中心线之前被可靠地卡在凸部184d,所以即使在放置前端强烈向内卷曲的薄片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薄片卷起。

此外,例如,如图8a所示,沿薄片宽度方向布置有均包括卷曲限制机构(凹部)的多个引导件184和多个挡板183。凹部分别与多个挡板对应地设置。同时,由于薄片前端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具有特别强烈的卷曲,所以引导件184可以分别布置在与薄片前端的两侧部相对应的位置处,以可靠地限制两侧部处的卷曲。换言之,用作卷曲限制机构的凹部可以至少设置在与期望使用的薄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对应的两个位置处。同时,引导件184可拆装地设置。

(第四接收模式)

图17a是根据第四接收模式的打印设备的立体图,图17b是根据第四接收模式的打印设备的侧视图。注意,为了便于理解,在图17a中省略了中间杆定位构件120中的一个中间杆定位构件120的图示。

与第三接收模式相比,根据第四接收模式的打印设备被构造成中间杆121被移动靠近前杆20。结果,柔性接收体40由于其自重而变松并弯曲,从而形成能够接收薄片整体的袋状。由此,收容单元被形成为袋状。具体地,在薄片篮3中,一端部固定到前杆20、另一端部通过中间杆121固定到后杆30的接收体40由于其自重而弯曲,位于最下方的最低点p2在后杆30的下方。同时,由于中间杆121被移向前杆20,所以由接收体40限定的空间在深度方向(前后方向)上形成得较宽。注意,在该模式中,挡板183处于打开并突出到排出口1a和由柔性接收体40形成的收容单元之间的空间的状态。换言之,收容单元被设计成包含在重力方向上位于处于打开状态的挡板183下方的区域。因此,收容单元中的薄片收容空间形成于挡板183下方。

接下来,将给出在薄片排出时薄片的行为的说明。与上述第三接收模式相同,从排出口1a排出的被打印的薄片w1的前端被排出口引导件1b和薄片引导件185引导,因而抵接并停止在引导件184的凹部中的第一限制面184a处。然后,随着在薄片w1的前端被凹部限制的状态下连续地传送薄片w1,薄片w1在被挡板183支撑的同时被引导。因此,如薄片w2那样,以挡板183的前端部183a作为拐点竖直向下地形成了薄片的环,并且在形成了环的状态下薄片的后续部分垂下进入收容空间。此时,从前端部183a垂下的环不与诸如接收体40等的其它部件接触。此后,在保持环的状态的同时已经被传送预定量然后被切断的薄片如薄片w3那样落入袋状接收体40中,并处于松弛的折叠状态。

这里重要的是,被切断之前的薄片的包括前端的前端部位于引导件184和挡板183的位置处,并且被切断之后的薄片被收容并放置于接收体40。被切断之前的薄片的后端被主体1保持。因此,薄片的重心位于比挡板183的前端部183a靠近主体1的位置。因此,处于通过以前端部183a作为拐点并形成为环的竖直向下垂下状态的薄片被防止落下,并且薄片的前端部位于引导件184和挡板183的位置处。此后,当薄片被切断时,薄片的后端不再被主体1保持,并且薄片的重心转移到比挡板183的前端部183a远离主体1的位置。因此,薄片由于其自重而从形成为环的薄片的中腹部附近落入接收体40,并在保持环状的同时以松弛的折叠状态被收容。

在该情况下,因为如果各个挡板183均向下倾斜,则薄片的重心在薄片形成环时易于沿远离主体1的方向移动,并且薄片可能会在被切断之前落到接收体40上,所以各个挡板183的上表面(支撑薄片的前端部的支撑面)均优选为水平的或者随着远离主体1和排出口1a而向上倾斜。考虑到与其它模式的一致性,本示例采用各个挡板183的上表面均向挡板183的前端向上倾斜的形状。

如上所述,在薄片篮3中,中间杆121被朝向前杆20移动,并且被形成为袋状的接收体40的收容单元位于如下范围中:该范围包括位于挡板183的重力方向上的下方的区域。因此,能够形成从挡板183的前端部183a向下垂下的环,而不会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另一方面,根据日本特开2015-189522号公报的打印设备,例如,第一接收构件和第二接收构件被设置在大致水平的状态,通过使位于第二接收构件的前方侧的臂部和第一接收构件的前端部之间的薄片构件(与接收体相对应)松弛而形成收容单元。因此,根据日本特开2015-189522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在被第二接收构件支撑时排出的薄片有时可能会在收容单元中形成环,但该环与臂部和薄片构件接触。于是,被切断的薄片会由于卷曲等而滚下来并收容在收容单元中。就这一点而言,如果例如薄片具有低的刚性或者具有弱的卷曲,则薄片可能不会卷起。此时收容单元不能收容该薄片。另一方面,在薄片篮3中,环以垂下的方式形成在前端部183a处,而不会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因此,当薄片被切断时,薄片在保持其环状的同时落下,然后因环状的利用而松弛地被折叠并收容。为此,如果连续地收容薄片,则薄片会以松弛的折叠状态被放置。以这种方式,与日本特开2015-189522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相比,薄片篮3能够实现收容单元的高度方向上的空间的有效利用、收容更多的薄片并且无论薄片的长度或卷曲程度如何均更可靠地将薄片收容在收容单元中。注意,假设第四接收模式主要应用于常用于画图、海报等的诸如a0和b0的标准尺寸的普通纸和铜版纸(coatedpaper)。然而,该模式的应用并非仅限于这些标准尺寸。同时,该模式还能够同时收容两种或更多种尺寸的薄片。

这里,图18示出了关于根据各个挡板183的倾斜角度以及位于挡板183和引导件184上的薄片的长度而变化的薄片的落下状态的实验结果。在图18中,长度lp表示从相应引导件184的凹部到相应挡板183的前端部183a的长度。同时,长度l表示从被形成于引导件184中的凹部限制的薄片的前端到经过前端部183a垂下的环的下端p1的长度。同时,各个挡板183的倾角θ均被校准为当挡板183水平延伸时为“0°”,并且表示挡板183的上表面向上倾斜的角度。同时,长度y表示各个前端部183a和前杆20之间的深度方向(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即从收容单元的上方侧前端部到前端部183a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注意,长度lp、l和y以及倾角θ示出在图17b中。

当长度lp比1/4l小时,被切断之前的薄片的重心位于比挡板183的前端部183a远离主体1的位置,由此位于挡板183和引导件184上的薄片会在被切断之前落入收容单元。因此,长度lp优选为长度l的1/4倍以上。这能够使被切断之前的薄片的重心位于比前端部183a靠近主体1的位置。

此外,长度lp优选比长度y小。这里,如果长度y小于被卷筒容纳的纸管的外径(即,卷筒的内径),则薄片会由于薄片的卷曲等而容易被排出到收容单元外部。因此,长度y优选设定为比被卷筒容纳的纸管的外径大。这能够将被形成为环状的薄片收容于接收体40,而不会从收容单元掉落。

在该第四接收模式中,当接收体40被形成为袋状时,优选的是使接收体40的最低点p2位于比从前端部183a垂下的环的下端p1靠近主体1(后方侧)的位置。可选地,最低点p2可以位于比下端p1远离主体1(前方侧)的位置。换言之,基于最低点p2和下端p1之间的位置关系,优选的是使接收体40的内表面、即收容单元的内表面在位于下端p1的重力方向下方的部位处倾斜。因此,在保持环状的同时被切断并落下的薄片在有效地利用环状的同时通过使用由接收体40形成的倾斜面而被松弛地折叠。

(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

图19a是根据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侧视图,图19b是根据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俯视图,图19c是根据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主视图。注意,为了便于理解位于接收体40后方的部件的构造,在图19c的主视图中省略了接收体40的图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设备中,使用者从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的状态并根据待排出的薄片的尺寸,进行使各个滑动板186上下移动的操作。具体地,如图19c所示,多个滑动板186a至186d中的位于右端的滑动板186d被上移。因此,能够局部地打开第二薄片抵接部190并能够将比预定宽度小的薄片传送到由薄片抵接构件170形成的第一薄片抵接部。

接下来,将给出在薄片排出时薄片的行为的说明。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用于限定当从排出口1a排出薄片时作为基准位置的薄片基准端(基准位置)设定为薄片宽度方向上的右侧。如上所述,使用者根据待排出的薄片的尺寸,从薄片宽度方向上的右侧开始进行使至少一个滑动板186上下移动的操作。在图19c中,右侧的第一滑动板186d被上移,而从右侧起的第二滑动板186c、第三滑动板186b和第四滑动板186a被下移。换言之,与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同样,被下移的滑动板186a至186c和接收体40共同形成第二薄片抵接部190。

在该状态下,当如图19b所示比预定宽度大的薄片w1(例如a1纵向或更大)被排出时,与第二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相同,薄片的前端抵接第二薄片抵接部190。随着在该状态下连续地传送薄片w1,薄片w1通过以中间杆121作为拐点而被反转,并且薄片w1以其被打印的表面处于面向下放置的状态被收容。在本示例中,薄片的前端和第二薄片抵接部190之间的接触位置比第二接收模式中的小。因此,增大了在收容时使薄片倾斜的力。尽管如此,中间杆定位构件120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并且能够最小化使薄片倾斜的力。

同时,如图20a和图20b所示,当比预定宽度小的薄片w2(诸如a2纵向或更小)被排出时,薄片w2经过形成于接收体40和被上移的滑动板186d之间的空隙。此外,薄片与位于主体1下方的薄片抵接构件170抵接并且放置于接收体40。因此,本示例的打印设备能够利用简单的使用者操作将薄片按不同尺寸分类并收容。

尽管以上已经在将薄片基准端设定为薄片宽度方向上的右侧的情况下说明了本示例,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该构造。例如,如果薄片基准端被设定为薄片宽度方向左侧,则使用者可以从薄片宽度方向上的左侧开始进行使至少一个滑动板186上下移动的操作。如果薄片基准端被设定为薄片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则使用者可以从薄片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开始进行使至少一个滑动板186上下移动的操作。同时,尽管通过使滑动板186与接收体40在收容路径上的中途位置处接触形成了第二薄片抵接部190,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该构造。例如,可以在中途位置处设置与接收体40可拆装的构件,并且该构件可以根据需要被安装于接收体40,使得该构件限制并支撑薄片的前端。

同时,如上所述,本示例被构造成通过进行使滑动板186上下移动的操作将薄片按不同尺寸分类并收容。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该构造。具体地,可以根据待排出的薄片的尺寸而打开或闭合挡板183、或者移除可拆装地设置的引导件184。更确切地说,当收容上述薄片w1和w2时,具有滑动板186a至186c的引导件184的挡板183被设定为打开状态,并且具有滑动板186d的引导件184的挡板183被设定为闭合状态。可选地,使滑动板186a至186c下移以与接收体40接触,并且移除具有滑动板186d的引导件184。

(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二示例)

图21a是根据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二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侧视图,图21b是根据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二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俯视图,图21c是根据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二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主视图。注意,为了便于理解位于接收体40后方的部件的构造,在图21c的主视图中省略了接收体40的图示。下面,将给出本示例的打印设备和根据上述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的打印设备之间的不同特征的说明。如图21b和图21c所示,本示例的打印设备可拆装地设置有单个引导件184。引导件184的安装位置位于比预定宽度大的薄片w1(诸如a1纵向或更大)的宽度的内侧(图21b和图21c中的纸面的右侧),并且位于比预定宽度小的薄片w2(诸如a2纵向或更小)的宽度的外侧(图21b和图21c中的纸面的左侧)。此外,由于引导件184与引导杆182可拆装,所以使用者能够根据薄片的尺寸改变安装位置。

本示例的在薄片排出时薄片的行为与上述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的行为同样。在本示例中,引导件184被构造成是可拆装的。代替地,引导件184可以被构造成能够沿薄片宽度方向移动,以允许使用者根据薄片的尺寸移动引导件184。

(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三示例)

图22a是根据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三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侧视图,图22b是根据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三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俯视图,图22c是根据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三示例的打印设备的主视图。注意,为了便于理解位于接收体40后方的部件的构造,在图22c的主视图中省略了接收体40的图示。下面,将给出本示例的打印设备和根据上述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的打印设备之间的不同特征的说明。如图22b和图22c所示,本示例的打印设备设置有两个引导件184e和184f。引导件184e设置于比预定宽度大的薄片w1(诸如a1纵向或更大)的宽度的内侧(图22b和图22c中的纸面的右侧),并且设置于比预定宽度小的薄片w2(诸如a2纵向或更小)的宽度的外侧(图22b和图22c中的纸面的左侧)。同时,引导件184f设置于比预定宽度小的薄片w2(诸如a2纵向或更小)的薄片宽度方向中央部wc的右侧。比预定宽度大的薄片w1(诸如a1纵向或更大)的前端与两个引导件184e和184f接触。然后,与上述第五接收模式的第一示例相同,薄片通过以中间杆121作为拐点向外侧(远离主体1的那侧)鼓出。当薄片被切断时,薄片以其被打印的表面面向下放置的状态被反转并收容。另一方面,比预定宽度小的薄片w2(诸如a2纵向或更小)不具有对于以中间杆121作为拐点鼓出而言足够的长度,并且不会与左侧的引导件184e接触。因此,该薄片的前端仅与右侧的引导件184f接触。这里,引导件184f位于薄片的薄片宽度方向中央部wc的右侧。因此,薄片在由于其自重而围绕作为中心的与引导件184f的接触点沿一个方向(图22b中的顺时针方向)滚动的同时落下,并被收容在位于主体1下方的接收体40上。这里,如图23a和图23b所示,引导件184f可以被设置于比预定宽度小的薄片w2的薄片宽度方向中央部wc的左侧。在这种情况下,与引导件184f接触的薄片w2在围绕接触点沿另一方向(图23a中的逆时针方向)滚动的同时落下。

如上所述,在第五接收模式中,根据薄片的宽度来安装或移动一个或更多个引导件184,其中挡板183和滑动板186能够彼此独立地操作。以这种方式,与根据日本特开2015-189522号公报的打印设备相比,打印设备10能够按照更多种类的尺寸对薄片进行分类和收容,其中在该日本特开2015-189522号公报中,与挡板183具有相同功能的第二接收构件被构造成彼此互锁。

注意,本示例说明了引导件184e和184f被构造成可拆装的情况。代替地,当引导件184e和184f被构造成可移动时,允许使用者根据薄片的尺寸移动引导件184f。同时,虽然在本示例中设置有两个引导件184e和184f,但是本发明并非仅限于该构造。例如,可以设置一个引导件184或者三个或更多个引导件184,只要这种构造能够阻挡大的薄片通过并使薄片与引导件接触然后反转并收容薄片,而允许比预定宽度小的薄片通过。

已经通过使用一体化有薄片收容装置的打印设备说明了上述示例中的各个示例。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该构造。例如,如图24a和图24b所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打印设备200可以利用与主体201可拆装的分体薄片篮203来替换薄片篮3。在该打印设备200中,用于收容和放置薄片的机构与上述示例中的相同。同时,薄片篮203被独立于主体201的基座单元204保持。基座单元204可以包括轮205,使得在这种情况下薄片篮203能够容易移动。同时,能够在不移除收容在薄片篮203中的薄片的情况下,将薄片篮203与主体201分离。通过将薄片篮203与主体201分离有助于设置于卷筒保持件160和161的卷筒162的更换操作。

打印设备10中的薄片篮3可以被构造成不仅收容从打印设备排出的薄片,而且还收容从诸如图像扫描设备等的各种薄片处理设备排出的薄片。同时,打印设备10还可以使用除了从卷筒中卷出的薄片以外的薄片。此外,尽管挡板183被构造成是可旋转的,但是本发明并非仅限于该构造。具体地,各个挡板183均仅需要具有如下构造:能够被改变成位于可以支撑从排出口1a排出的薄片的前端部的位置或者位于挡板183不支撑薄片的前端部的位置。更确切地说,各个挡板183均可以在支撑薄片的前端部的位置和不支撑该前端部的位置之间滑动。此时,各个挡板183均独立操作并且可移动地设置于相应的引导件184。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收容排出的被打印的薄片的薄片收容装置,并且提供一种包括该薄片收容装置的打印设备。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些修改及其等同物的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