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阀控供墨的喷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01356发布日期:2021-06-11 19:18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虹吸阀控供墨的喷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虹吸阀控供墨的喷码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电式或热发泡式喷头的供墨原理有虹吸原理,为了适应更多的工况,墨盒或储墨容器内的最高液面比喷孔所处位置高许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墨盒或储墨容器内的最高液面若高于所有的喷孔所在高度,液体会过多地溢出喷孔,喷头不断溢出液体,无法正常喷墨。

为此,现有的技术会将储墨空间设置成密闭的,通过增加合适负压,来抵消墨水的部分重力,使墨水不会不断的溢出喷孔,当液位的高度不断变化时,所增加的合适负压值就需要根据液位差不断的做出调整,负压值的准确性和调整的同步性存在很大难度。当负压值过大时,墨水会供应不上,喷印出现断点;当负压值过小时,墨水会不断溢出喷孔,造成无法喷印。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虹吸阀控供墨的喷码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喷码机通过负压控制虹吸供墨方式下的油墨,其负压值的准确性和调整同步性存在很大难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虹吸阀控供墨的喷码机,包括喷头、墨路系统、电磁阀、供墨通道及控制系统;

所述墨路系统包括墨盒,所述墨盒内盛放油墨,墨盒内的油墨的液面高于喷头的喷孔;所述供墨通道的一端口与墨盒的出墨口连接,供墨通道的另一端口与喷头的进墨口连接;虹吸作用下的油墨通过供墨通道进入喷头内;

所述电磁阀设置于供墨通道处,用于导通或阻断供墨通道;

所述控制系统与喷头及电磁阀电连接,用于控制电磁阀打开或闭合、喷头开始或停止喷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plc可编程控制器;或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电磁阀为油用电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供墨通道包括第一油管及第二油管;所述第一油管的一端与墨盒的出墨口连接,第一油管的另一端与电磁阀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油管的一端与电磁阀的出口连接,第二油管的另一端与喷头的进墨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供墨通道呈u形,且供墨通道与墨盒的出墨口连接的一端口,高于供墨通道与喷头的进墨口连接的一端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墨盒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墨盒内油墨的液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喷头为压电式喷头或热发泡式喷头。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虹吸阀控供墨的喷码机,在供墨通道设置电磁阀,并使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在需要进行喷码作业时,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打开,以导通供墨通道,墨盒内的油墨输向供墨通道内,并在虹吸作用下,将油墨持续地通过供墨通道输送至喷头内;在向喷头输送的墨量达到所需墨量的时候,控制系统可以控制电磁阀关闭,以阻断供墨通道,墨盒内的油墨无法再继续输至喷头内,此时流过电磁阀的墨量和此次喷印所需的墨量相当,达到供墨平衡,喷头能正常作业,喷印效果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虹吸阀控供墨的喷码机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喷头;

100、喷孔;

2、墨路系统;

3、电磁阀;

4、第一油管;

5、第二油管;

6、控制系统;

7、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虹吸阀控供墨的喷码机,用于向产品喷印所需标码,其结构的设置使得供墨方式为依靠虹吸原理供墨,而在虹吸原理的供墨方式下,能在简洁可靠的方式下保证出墨量和所需墨量达到平衡,使喷码作业正常进行,喷码效果佳。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虹吸阀控供墨的喷码机包括喷头1、墨路系统2、电磁阀3、供墨通道及控制系统6;所述喷头1为喷码作业的直接执行机构,喷头1设置若干喷孔100,一个喷孔100对应一个像素点,油墨从喷孔100喷至产品处,若干喷孔100内的部分喷孔100同时喷出油墨至产品处,可以形成对应的图案、字符;所述喷头1可以为压电式喷头1或热发泡式喷头1;所述墨路系统2用于容纳油墨,并为喷头1提供油墨;所述供墨通道为墨路系统2向喷头1提供油墨的通道,通过供墨通道可以将墨路系统2所容纳的油墨输送给喷头1;所述电磁阀3用于导通或阻断供墨通道,使油墨能通过供墨通道,以及使油墨无法通过供墨通道;所述控制系统6用于控制电磁阀3的开启或关闭,以及用于控制喷头1完成喷码作业。

所述墨路系统2包括墨盒,墨盒内盛放油墨。墨盒可以开设有进墨口,在墨盒内的墨用完时,可以通过墨盒的进墨口向墨盒内补充油墨,在无需补充油墨的时候,墨盒的进墨口可以是设置塞子,或是设置阀门;墨盒还开设有出墨口,墨盒内的油墨从墨盒的出墨口输出墨盒外。

由于需采用虹吸原理供墨,因此,墨盒内所盛放的油墨的液面需高于喷头1的喷孔100设置,具体地,可以是直接将墨盒所处位置高于喷头1所处位置,这样则可以保证墨盒内的油墨的液面始终高于喷头1的喷孔100,墨盒内所有的油墨均能在虹吸作用下输送至喷头1内。

所述供墨通道的一端口与墨盒的出墨口连接,供墨通道的另一端口与喷头1的进墨口连接,虹吸作用下的油墨通过供墨通道进入喷头1内。所述供墨通道可以设置成u形,且供墨通道与墨盒的出墨口连接的一端口,高于供墨通道与喷头1的进墨口连接的一端口,此时供墨通道可以为软管,其外部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u形通道,所述软管穿于u形通道内,则可以保持u形状态,也可以是所述供墨通道为硬质管,硬质管呈u形。

所述电磁阀3设置于供墨通道处,以导通或阻断供墨通道,具体地,所述电磁阀3可以为专门用于控制油液流体流过的油用电磁阀。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供墨通道可以是包括第一油管4及第二油管5,此时则可以是第二油管5设置成u形,所述第一油管4的一端与墨盒的出墨口连接,第一油管4的另一端与电磁阀3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油管5的一端与电磁阀3的出口连接,第二油管5的另一端与喷头1的进墨口连接。在电磁阀3关闭时,油墨无法进入第二油管5内,在电磁阀3开启时,第一油管4和第二油管5之间导通,油墨由墨盒进入第一油管4内,再从电磁阀3的进口穿过电磁阀3,接着从电磁阀3的出口进入第二油管5内,最后从第二油管5输送至喷头1内。

所述控制系统6与喷头1、及电磁阀3电连接,以控制电磁阀3打开或闭合、喷头1开始或停止喷码。控制系统6可以是通过电线7与喷头1、电磁阀3电连接,具体地,所述控制系统6为喷码机的主机,所述控制系统6包括plc可编程控制器;或所述控制系统6包括单片机,这样则不仅可以控制电磁阀3的开启和关闭,还可以通过控制系统6来控制电磁阀3的开启时间,以及开启次数。

通过电磁阀3和控制系统6的配合,来调节油墨输送量,具体地,未喷码时,电磁阀3处于关闭状态,供墨通道是被阻断的,油墨不会输送至喷孔100内,更不会溢出到喷孔100外;在需要喷码时,控制系统6控制电磁阀3开启,由于墨盒内的油墨的液面的所处位置高于喷头1的喷孔100所处的高度,墨路系统2内的墨水就会不断地通过供墨通道流至喷头1内。

若喷头1内油墨过多,油墨就会过多地溢出到喷孔100外,此问题则可以通过控制系统6控制电磁阀3的通断时间和通电频率来解决,具体地,喷印产品的时候,每个喷印产品所喷印的标码所包含的像素点会已知,每个喷孔100的出墨量也会已知的,用户能提前获知喷印单个产品所需要的油墨总量,从而能得知单个产品所需要的喷印时间,事先将这些数据输入至控制系统6内,再根据液位差的高度,控制系统6在喷印时间段内控制电磁阀3的通断时长和通断次数,来实现墨路系统2的电磁阀3间歇式控制,使流过电磁阀3的墨量和喷印单个产品所需要的墨量相当,达到供墨的平衡,使喷头1能正常工作,且这种方式实现简洁且可靠。

为了直接可获知油墨流量,可以还包括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设置于供墨通道内,且电磁阀3、流量计顺着油墨输送的方向依次设置;流量计与控制系统6电连接。通过流量计直接获取油墨的流量,在油墨的流量达到所需量时,则控制电磁阀3关闭。

为了获取墨盒内油墨的液位,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墨盒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控制系统6电连接;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墨盒内油墨的液位,再将墨盒内油墨的液位数据输送给控制系统6,为控制系统6提供液位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