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613823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形成在由障壁所分隔的放电室内部的荧光体层和多个电极。
通过多个电极将驱动信号供给到放电室。
当供给到放电室的高频率电压致使放电时,填充在放电室中的放电气体产生真空紫外线,其由此导致形成在障壁之间的荧光体发射光,由此产生可见光。
因可见光导致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屏幕上显示出图像。
图1A和1B示出了相关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如图1A中所示,相关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包括电极,例如扫描电极Y。
扫描电极Y连接到外部驱动器110。外部驱动器110向扫描电极Y供给驱动信号。
例如,驱动器110向扫描电极Y1、扫描电极Y2、...、扫描电极Ya、...、扫描电极Yb-1、以及扫描电极Yb供给驱动信号。
如图1B中所示,使多个扫描电极Y在驱动器110与扫描电极Y的连接点处弯曲预定的角度,并且形成在一个侧向上。多个扫描电极Y平行布置。
当如图1B所示布置多个扫描电极Y时,在扫描电极Y的弯曲点130和140处,扫描电极Y之间出现电短路。
例如,在弯曲点130处,在扫描电极Y1、Y2和Y3之间可出现电短路。在弯曲点140处,在扫描电极Yb-2、Yb-1和Yb之间可出现电短路。

发明内容
在总体方面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形成在第一基板上的介电层、形成在介电层上的保护层、面对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以及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障壁,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其中显示图像的第一区域以及其中不显示图像的第二区域、以及形成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的多个电极,其中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在第二区域内具有第一弯曲点和第二弯曲点并且使在第二区域内第一弯曲点之间的距离不同于第二弯曲点之间的距离,其中保护层、障壁以及介电层具有等于或小于1000PPM(百万分率)的Pb含量。
在另一方面,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形成在第一基板上的介电层、形成在介电层上的保护层、面对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以及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障壁,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其中显示图像的第一区域以及其中不显示图像的第二区域、以及形成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的多个电极,其中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在第二区域内具有第一弯曲部分和第二弯曲部分并且使第一弯曲部分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以及使第二弯曲部分之间的距离基本上恒定或逐渐减小,其中保护层、障壁以及介电层具有等于或小于1000PPM(百万分率)的Pb含量。
在另外一个方面,一种包括基板、形成在基板上的多个电极、保护层和介电层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保护层或介电层的至少之一的Pb含量等于或小于1000PPM,基板包括其中显示图像的第一区域和其中不显示图像的第二区域,该多个电极形成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形成第一部分,使得第一区域内的第一部分被形成为在朝向第二区域内的第二部分的第一方向上延伸,在第二区域内在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形成第二部分,使得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形成第一角度,并且在从第一部分向第三部分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在不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在第二区域内形成第三部分,使得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之间形成第二角度。
根据包括附图的下面描述和权利要求书,另外的特征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本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将附图包括在内是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将其结合在本说明书中且构成其一部分。
图1A和1B示出相关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图2A和2B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结构;图3示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极结构;图4示出第二区域内的电极结构;图5示出在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黑色层的配置;图6A至6C示出取决于驱动器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电极的置放;图7示出处于不同弯曲点的电极的结构;图8示出如此电极结构,其中一电极的第二部分的长度和第一角度不同于另一电极的第二部分的长度和第一角度;图9示出进一步包括另一部分的电极的结构;图10示出以不同方向所形成的电极的结构;图11示出如此结构,其中相继布置多个扫描电极对和多个维持电极对;图12A和12B示出黑色层和如此电极结构,其中在基板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相继布置两个扫描电极和两个维持电极;图13示出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基板的第一区域内的电极结构;图14A和14B示出凸起部分的另一结构;图15示出供给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信号的实例;以及图16A至16D示出用于在子场中供给不同重置信号的方法。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及驱动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形成在第一基板上的介电层、形成在介电层上的保护层、面对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以及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障壁,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其中显示图像的第一区域以及其中不显示图像的第二区域、以及形成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的多个电极,其中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在第二区域内具有第一弯曲点和第二弯曲点并且使在第二区域内第一弯曲点之间的距离不同于第二弯曲点之间的距离,其中保护层、障壁以及介电层具有等于或小于1000PPM(百万分率)的Pb含量。
在第二区域内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二弯曲点之间的距离可大于在第一区域内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之间的距离。
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可在第二区域内具有第三弯曲点。
该多个电极中的每个可包括透明电极。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形成在第一基板上的介电层、形成在介电层上的保护层、面对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以及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障壁,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其中显示图像的第一区域以及其中不显示图像的第二区域、以及形成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的多个电极,其中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在第二区域内具有第一弯曲部分和第二弯曲部分并且使第一弯曲部分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以及使第二弯曲部分之间的距离基本上恒定或逐渐减小,其中保护层、障壁以及介电层具有等于或小于1000PPM的Pb含量。
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可包括在第二区域内的第三弯曲部分,以及第三弯曲部分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恒定。
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中的第二弯曲部分之间的距离可大于在第一区域内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中的电极之间的距离。
在第一区域内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中的电极之间的距离与在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中第二弯曲部分之间的距离的比值范围可从1∶3到1∶8。
在第一区域内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的截面宽度与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中第一弯曲部分的截面宽度的比值范围可从1∶1.5到1∶2.5。
在第一区域内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中的每个电极的截面宽度与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中的第二弯曲部分的截面宽度的比值范围可从1∶1.5到1∶2.5。
在一种包括基板、形成在基板上的多个电极、保护层和介电层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保护层或介电层的至少之一的Pb含量等于或小于1000PPM,基板包括其中显示图像的第一区域和其中不显示图像的第二区域,该多个电极形成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形成第一部分,使得第一区域内的第一部分被形成为在朝向第二区域内的第二部分的第一方向上延伸,在第二区域内在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形成第二部分,使得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形成第一角度,并且在从第一部分向第三部分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在不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在第二区域内形成第三部分,使得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之间形成第二角度。
该多个电极可包括多个电极对,其中在每个电极对中的电极之间的距离小于每个电极对之间的距离。可如此形成第一角度,使得电极对中的第二部分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并且可如此形成第二角度,使得电极对中的第三部分之间的距离基本上恒定或逐渐减小。
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可包括在第二区域内的第四部分,并且可将第四部分形成在基本上等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
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可包括在第二区域内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可形成在基板和黑色层之间,黑色层的宽度基本上等于或小于第一电极的宽度。
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可包括在第二区域内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黑色层可形成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黑色层的宽度可基本上等于第二电极的宽度。
第一电极可由具有导电性的透明材料形成,并且第二电极可由具有导电性的不透明材料形成。
在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二区域内的第一部分的长度可不同于在除了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以外的其余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二区域内的第一部分的长度。
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二部分的长度可不同于除了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以外的其余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二部分的长度。
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一角度可不同于除了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以外的其余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一角度。
多个电极中的每个可包括彼此平行布置的多个扫描电极对和多个维持电极对。每个扫描电极对中的电极之间的距离和每个维持电极对中的电极之间的距离可小于扫描电极对和维持电极对之间的距离。
此后,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示范性实施例。
图2A和2B示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结构。
参考图2A,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接合的前面板200和后面板210。前面板200包括其上形成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的前基板201。后面板210包括后基板211,在其上形成寻址电极213以与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相交。
通过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发生放电室的放电。将用于保持放电室放电的驱动信号供给到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
上介电层204形成在前基板201的上部以覆盖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其中在前基板201上形成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
上介电层204限制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的放电电流并且提供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之间的绝缘。
保护层205形成在上介电层204的上表面,以便利于放电条件。通过在上介电层204的上表面上沉积诸如MgO的材料,可形成保护层205。
形成在后基板211上的寻址电极213用来向放电室供给数据信号。
下介电层215形成在后基板21的上部以覆盖寻址电极213,其中在后基板211上形成寻址电极213。下介电层215提供寻址电极213的绝缘。
条形或阱形障壁212形成在下介电层215的上部以形成放电空间(即,放电室)。因而,在前基板201和后基板211之间形成红色(R)放电室、绿色(G)放电室或蓝色(B)放电室。
将由障壁212所分隔的放电室填充预定放电气体。
在由障壁212所分隔的放电室内部形成荧光体层214,其用于在产生放电时发射可见光以进行图像显示。例如,可形成红色(R)荧光体层、绿色(G)荧光体层或蓝色(B)荧光体层。
将驱动信号供给到具有上述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扫描电极202、维持电极203或寻址电极213的至少之一,使得在由障壁212所分隔的放电室内部发生放电。
填充在放电室中的放电气体产生真空紫外线。将真空紫外线施加到在放电室内部所形成的荧光体层214。
真空紫外线在荧光体层214中产生可见光。将可见光通过其上形成上介电层204的前基板201发射到外面,并且因此显示前基板201的外部表面的图像。
扫描电极202、维持电极203或寻址电极213的至少之一可包括多个层。
如图2B所示,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层。例如,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电极202a和203a以及第二电极202b和203b。
虽然在图2B中对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电极202a和203a以及第二电极202b和203b的实例给出了说明,但是寻址电极213可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需要考虑第一电极202a和203a以及第二电极202b和203b的光透射率和导电性以将在放电室内所产生的光发射到外部并且确保驱动效率。因而,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的第一电极202a和203a可由透明材料形成。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的第二电极202b和203b可由具有导电性的不透明材料形成。
例如,第一电极202a和203a可由透明材料如铟锡氧化物(ITO)材料形成。第二电极202b和203b可由具有导电性的不透明材料如Ag形成。
由于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的第一电极202a和203a由透明材料形成,所以将在放电室内部所产生的可见光高效地发射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外面。
由于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的第二电极202b和203b由具有导电性的不透明材料形成,所以第二电极202b和203b防止由具有低导电性的第一电极202a和203a所导致的驱动效率降低。换句话说,第二电极202b和203b补偿第一电极202a和203a的低导电性。
扫描电极202的宽度和维持电极203的宽度中的每一个宽度的范围可从70μm到250μm。当扫描电极202的宽度和维持电极203的宽度处于上述范围内时,则容易制造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并且有效地防止短路和提高能量效率。
当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的Pb含量等于或小于1000PPM(百万分率)以及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中的每个的宽度范围是从70μm到250μm时,则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效率得到改善且故障减少。
在图2A和2B中仅示出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实例。因此,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并不局限于图2A和2B中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结构。
例如,上介电层204和下介电层215中的每一个以单层的形式形成在图2A和2B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然而,上介电层204和下介电层215的至少之一可包括多个层。
用于吸收外部光的黑色层(未示出)可形成在障壁212上,以防止由障壁212所导致的外部光的反射。
扫描电极202、维持电极203、寻址电极213、介电层204和215、障壁212、荧光体层214、保护层205或密封材料的至少之一的Pb含量可等于或小于1000PPM。
密封材料位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边缘,并且用于接合前基板和后基板。
基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的所有部件的Pb含量可等于或小于1000PPM。
当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包括大于1000PPM的大量Pb时,大量Pb可负面地影响主体。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的Pb含量的减小可改变面板电容。面板电容的变化可导致错误的放电。因而,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宽度、电极形状、波形等可以防止错误的放电。
图3示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极结构。
如图3中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其中显示图像的第一区域和其中不显示图像的第二区域。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上形成基板上的多个电极。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包括第一部分d1、第二部分d2和第三部分d3。
例如,该多个电极中的Y1电极、Y2电极和Y3电极的每个可包括第一部分d1、第二部分d2和第三部分d3。第一部分d1形成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使得第一区域内的第一部分d1被形成为在朝向第二区域内的第二部分d2的第一方向上延伸。在第二区域内在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形成第二部分d2,使得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形成第一角度θ1,且在从第一部分d1朝向第三部分d3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在不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在第二区域内形成第三部分d3,使得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之间形成第二角度θ2。
此外,该多个电极中的Yb-2电极、Yb-1电极和Yb电极的每个可包括第一部分d1’、第二部分d2’和第三部分d3’。第一部分d1’形成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使得第一区域内的第一部分d1’形成在朝向第二区域内的第二部分d2’的第一方向上。在第二区域内在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四方向上形成第二部分d2’,使得在第一方向和第四方向之间形成第一角度θ1’,且在从第一部分d1’朝向第三部分d3’的第四方向上延伸。
第二部分d2’以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四方向形成在第二区域内,使得第一方向与第四方向之间的角度等于第一角度θ1’。第三部分d3’以不同于第一和第四方向的第五方向形成在第二区域内,使得在第一方向d1和第三方向d3之间形成第二角度θ2’。
在基板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所形成的多个电极中,第一角度θ1和θ1’不同于第二角度θ2和θ2’,使得第二方向和第四方向不同于第三方向和第五方向。
不像图3那样,当在第一区域内将Y2电极形成为较Y3电极更靠近Y1电极时,可如此形成第二区域内的第一角度,使得两个相邻Y1和Y2电极的第二部分之间的距离W2逐渐变宽,且可如此形成第二区域的第二角度,使得两个相邻Y1和Y2电极的第三部分之间的距离W3可逐渐减小。
该多个电极的两个相邻Y1和Y2电极中的第二部分之间的距离W2和第三部分之间的距离W3可大于第一区域内的两个相邻Y1和Y2电极之间的距离W1。这将随后参考图12加以详细说明。
在电极的弯曲点310和320处,可以足够地确保该多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因而,防止了电极之间的电短路。
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可进一步包括第二区域内的第四部分d4和d4’。
第四部分d4和d4’形成在基本上等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
因而,容易地将用于向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供给驱动信号的驱动器的电极线连接到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基板上的电极线。
虽然在图3中对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该多个电极的Y电极(即扫描电极)的实例给出了说明,但是可以与扫描电极相同的方式形成维持电极Z和寻址电极X。
图4示出第二区域内的电极结构。
如图4中所示,等离子体显示基板的基板201包括其中显示图像的第一区域420和其中不显示图像的第二区域410。
第一区域420基本上起到图像显示的作用。第二区域410起到将驱动器430连接到电极(例如扫描电极)而非图像显示的作用。
在第二区域410中,扫描电极Y的至少之一,如图3中所示,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如此形成扫描电极,使得第一部分朝向第一方向,第二部分朝向第二方向且第三部分朝向第三方向。
如图3中所示,第二区域包括第一部分d1的一部分、第二部分d2和第三部分d3。
当第二区域410内的扫描电极的至少之一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时,防止了扫描电极之间的电短路并且扫描电极和驱动器430的连接变得容易。
第二区域410内的该多个电极可包括由具有导电性的透明材料所形成的第一电极,或者由具有导电性的不透明材料所形成的第二电极。
当第二区域410内的该多个电极仅包括第一电极时,可将第一电极布置在基板201和黑色层之间。黑色层的宽度可等于或小于第一电极的宽度。
当该多个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时,可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黑色层,并且黑色层的宽度可基本上等于或第二电极的宽度。
参考图5将详细说明如此配置,其中该多个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黑色层。
图5示出如此配置,其中在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黑色层。
如图5中所示,在基板201上形成第一电极202a和203a,在第一电极202a和203a上形成黑色层500和510,以及在黑色层500和510上形成第二电极202b和203b。
黑色层500或510的至少之一可包括在基板201的第二区域内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第一电极的宽度WITO可大于第二电极的宽度WBUS和黑色层的宽度WBLK。第二电极的宽度WBUS可基本上等于黑色层的宽度WBLK。
黑色层500或510的至少之一的形状近似地与扫描电极Y的形状或维持电极Z的形状相同。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布置可取决于驱动器。
图6A至6C示出取决于驱动器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布置。
下面将在图6A至6C中对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多个电极的扫描电极Y的实例给出说明。
如图6A中所示,连接到驱动器600的该多个扫描电极的至少之一(例如,Y1和Y2电极)包括第一部分d1、第二部分d2和第三部分d3。第一部分d1以第一方向形成在第一区域内。第二部分d2以第二方向形成在第二区域内,使得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所形成的第一角度θ1大于0°且等于或小于90°。第三部分d3以第三方向形成在第二区域内,使得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之间所形成的第二角度θ2小于0°且等于或大于-90°。将包括第一部分d1、第二部分d2和第三部分d3的扫描电极定义为类型1。
此外,除连接到驱动器600的该多个扫描电极的至少之一以外的其余电极的至少之一(例如,Yb-1和Yb电极)包括第一部分d1’、第二部分d2’和第三部分d3’。第一部分d1’以第一方向形成在第一区域内。第二部分d2’以第四方向形成在第二区域内,使得第一方向与第四方向之间所形成的第一角度θ1’小于0°且等于或大于-90°。第三部分d3’以第五方向形成在第二区域内,使得第一方向与第五方向之间所形成的第二角度θ2’大于0°且等于或小于90°。将包括第一部分d1’、第二部分d2’和第三部分d3’的扫描电极定义为类型2。
在图6A中,类型1和类型2的扫描电极Y连接到驱动器600。
如图6B中所示,连接到驱动器610的多个扫描电极不包括类型2的扫描电极(例如,如图6A中的Yb-1和Yb电极)。例如,Y1和Y2电极是类型1,并且Yb电极不弯曲且具有直线形状。
如图6C中所示,连接到驱动器620的多个扫描电极具有图6B中所示的类型。连接到驱动器630的该多个扫描电极不包括类型1的扫描电极(例如,如图6A中的Y1和Y2电极)。例如,Ya+1电极不弯曲且具有直线形状,以及Yb-1和Yb电极为类型2。
如上所述,取决于驱动器可将电极以各种形式布置。
图7示出处于不同弯曲点处的电极结构。
下面将在图7中对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多个电极的扫描电极Y的实例给出说明。
如图7中所示,在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二区域内所形成的第一部分的长度可不同于在除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以外的其余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二区域内所形成的第一部分的长度。
更具体地,Y1、Y2、Y3和Y4电极中的每个包括形成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部分、形成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部分、形成在第三方向上的第三部分、以及形成在第四方向上的第四部分。
Y1电极的第一部分d1延伸到第二区域的点P1,第二部分d2从点P1延伸到点P2,第三部分d3从点P2延伸,以及第四部分d4跟随第三部分d3。
第二区域内Y1电极的第一部分d1的长度等于Ld1。
Y2电极的第一部分d1’延伸到第二区域的点P2,第二部分d2’从点P2延伸到点P3,第三部分d3’从点P3延伸,以及第四部分d4’跟随第三部分d3’。
第二区域内Y2电极的第一部分d1’的长度等于Ld1’。
以与Y1和Y2电极相同的方式,在第二区域内的Y3电极的第一部分d1″的长度等于Ld1″。
当形成在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二区域内的第一部分的长度不同于形成在除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以外的其余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二区域内的第一部分的长度时,则足够地确保了扫描电极之间的距离,使得有效地防止扫描电极之间的电短路。
图8示出如此电极结构,其中一电极的第二部分的长度和第一角度与另一电极的第二部分的长度和第一角度不同。
下面将在图8中对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多个电极的扫描电极Y的实例给出说明。
如图8中所示,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一角度可不同于除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以外的其余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一角度。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二部分的长度可不同于除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以外的其余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二部分的长度。
例如,Y1电极的第二部分在第二方向上从点P1延伸到点P2,以及Y1电极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第一角度等于Q1。Y1电极的第二部分的高度和长度分别等于h1和Ld2。Y2电极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第一角度等于Q2,其不同于Y1电极的第一角度Q1。Y2电极的第二部分的高度和长度等于h2和Ld2’,其分别不同于Y1电极的第二部分的高度h1和长度Ld2。
以与Y1和Y2电极相同的方式,Y3和Y4电极的每个的第二部分的长度和第一角度可不同于Y1电极的第二部分的长度和第一角度。
由于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二部分的长度和第一角度不同于除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以外的其余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二部分的长度和第一角度,所以足够地确保了该多个电极之间的距离,使得有效地防止了电极之间的电短路。
在图8中对第一角度大于0°且等于或小于90°的实例给出了说明。然而,第一角度可小于0°并且可等于或大于-90°。
图9示出进一步包括另一部分的电极的结构。
下面,在图9中就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多个电极的扫描电极Y实例加以说明。
如图9中所示,除了第一部分d1、第二部分d2、第三部分d3和第四部分d4以外,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还包括第五部分d5和第六部分d6。因而,多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得到更加足够地确保,使得更高效地防止电极之间的电短路。
图10示出以不同方向所形成的电极的结构。
下面将在图10中对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多个电极的扫描电极Y的实例给出说明。
如图10中所示,可以软曲线的形式形成该多个扫描电极Y的每一个的第二部分d2和第二部分d3。
如上所述,可以非直线而是软曲线的形式形成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二部分d2和第二部分d3。
优选地,相继布置两个扫描电极或相继布置两个维持电极。此外,优选地,相继布置两个扫描电极和两个维持电极。
图11示出如此结构,其中相继布置多个扫描电极对和多个维持电极对。
该多个电极可包括多个电极对。在每个电极对中的电极之间的距离可小于每个电极对之间的距离。
例如,该多个电极可包括多个扫描电极对(Yn-1和Yn)以及多个维持电极对(Zn和Zn+1)。
在扫描电极对中的扫描电极Yn-1和Yn之间的距离或在维持电极对中的维持电极Zn和Zn+1之间的距离可小于扫描电极对和维持电极对之间的距离。
扫描电极对和维持电极对之间的距离是扫描电极Yn和维持电极Zn之间的距离。
更具体地,平行于横向障壁212n,相继布置与寻址电极线相交的扫描电极线202n-1和202n,且其彼此相邻。平行于横向障壁212n+1相继布置与寻址电极线相交的维持电极线203n和203+1,且其彼此相邻。
标号1100n-1、1100n和1100n+1分别表示放电室。
换句话说,在两个放电室1100n-1和1100n内部,扫描电极的布置次序和维持电极的布置次序彼此相反。
如图11中所示,黑色层可形成在第一区域内的扫描电极对Yn-1和Yn之间以及维持电极对Zn和Zn+1之间。
例如,黑色层500n形成在扫描电极对Yn-1和Yn之间以及黑色层510n形成在维持电极对Zn和Zn+1之间。
更具体地,黑色层500n形成在两个扫描电极Yn-1和Yn的第一电极202an-1和202an与第二电极202bn-1和202bn之间,以覆盖第二电极202bn-1和202bn。黑色层510n形成在两个维持电极Zn和Zn+1的第一电极203an和203an+1与第二电极203bn和203bn+1之间,以覆盖第二电极203bn和203bn+1。
由于形成黑色层以覆盖第二电极,所以黑色层防止由第二电极所导致的外部光的反射以及由障壁所导致的外部光的反射,由此进一步改善对比度。
图11中的黑色层500n和510n可由与图5中的黑色层500和510的材料相同的材料而形成。此外,图11中的黑色层500n和510n可由不同于图5中的黑色层500和510的材料而形成。
当如图11中所示,在基板上形成扫描电极对和维持电极对时,在基板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的电极布置可变化。
图12A和12B示出黑色层和如此结构,其中扫描电极对和维持电极对形成在基板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
如图12A中所示,在包括其中显示图像的第一区域和其中不显示图像的第二区域的基板上,形成多个电极。
该多个电极包括多个电极对。每个电极对中的电极之间的距离小于每个电极对之间的距离。
例如,扫描电极Yn-1和Yn彼此相邻成对形成以及维持电极Zn和Zn+1彼此相邻成对形成。
黑色层500n形成在第一区域和部分第二区域内的相邻扫描电极Yn-1和Yn之间,以及黑色层510n形成在第一区域和部分第二区域内的相邻维持电极Zn和Zn+1之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至少扫描电极对Yn-1和Yn的每一个在第二区域内的第一弯曲点P1和第二弯曲点P2处弯曲。在第二区域内的扫描电极对Yn-1和Yn的第一弯曲点P1之间的距离WBP1基本上等于第一区域内的扫描电极对Yn-1和Yn之间的距离WY。在第二区域内的扫描电极对Yn-1和Yn的第二弯曲点P2之间的距离WBP2不同于第一区域内的扫描电极对Yn-1和Yn之间的距离WY。
距离WBP2可大于距离WY。
因而,电极之间的距离在其中不显示图像的第二区域内可相对变宽,且因此防止了电极之间的电短路。
此外,如图12B中所示,扫描电极对Yn-1和Yn的每个在第二区域内的第三弯曲点P3处弯曲。在第二区域内的扫描电极对Yn-1和Yn的第三弯曲点P3之间的距离WBP3可大于第一区域内的扫描电极对Yn-1和Yn之间的距离WY。
因而,电极之间的距离在其中不显示图像的第二区域内可相对变宽,且因此防止了电极之间的电短路。
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区域内的多个电极可包括具有导电性的透明电极或具有导电性的不透明电极中的至少一个。
如图12A中所示,扫描电极对Yn-1和Yn的每个包括第一弯曲部分d2_Yn-1和d2_Yn以及第二弯曲部分d3_Yn-1和d3_Yn。
第一弯曲部分d2_Yn-1和d2_Yn之间的距离WB1逐渐增大,以及第二弯曲部分d3_Yn-1和d3_Yn之间的距离WB2基本上恒定或逐渐减小。
此外,扫描电极Yn+1和Yn+2的第二弯曲部分d3_Yn+1和d3_Yn+2之间的距离WB2’可增大。
如图12B中所示,扫描电极对Yn-1和Yn的每个可包括第三弯曲部分d4_Yn-1和d4_Yn。第三弯曲部分d4_Yn-1和d4_Yn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恒定。
因而,容易地将驱动器的电极线连接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极线。
在第二区域内的扫描电极对Yn-1和Yn的第二弯曲部分d3_Yn-1和d3_Yn之间的距离WB2可大于在第一区域内的扫描电极对Yn-1和Yn之间的距离WY。
因而,在第二区域内电极之间的距离可相对变宽,由此防止了电极之间的电短路。
第一区域内相邻电极之间的距离WY与第二区域内相邻电极的第二弯曲部分之间的距离WB2的比值范围从1∶3到1∶8。
当距离WY与距离WB2的比值等于或大于1∶3时,第二弯曲部分之间的距离得到足够确保,由此防止了电极之间的电短路。
当距离WY与距离WB2的比值等于或小于1∶8时,第二弯曲部分之间的距离得到足够确保,由此防止了电极之间的电短路。此外,容易地将驱动器的电极线连接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极线。
在第一区域内的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的截面宽度与至少一个电极的第一弯曲部分的截面宽度的比值范围可从1∶1.5到1∶2.5。
例如,扫描电极Yn的截面宽度Wd1与扫描电极Yn的第一弯曲部分d2_Yn的截面宽度Wd2的比值范围可从1∶1.5到1∶2.5。
当截面宽度Wd1与截面宽度Wd2的比值等于或大于1∶1.5时,在第二区域内的扫描电极Yn的宽度大于在第一区域内的扫描电极Yn的宽度,由此适当地保持了第二区域内扫描电极Yn的导电性。
当截面宽度Wd1与截面宽度Wd2的比值等于或小于1∶2.5时,适当地保持了第二区域内电极之间的距离。
此外,在第一区域内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的截面宽度与至少一个电极的第二弯曲部分的截面宽度的比值范围可从1∶1.5到1∶2.5。
例如,扫描电极Yn的截面宽度Wd1与扫描电极Yn的第二弯曲部分d3_Yn的截面宽度Wd3的比值范围可从1∶1.5到1∶2.5。
当如图12A和12B所示形成该多个电极时,电极的总长度变长,使得电极的总电感可增大。
然而,总电感的增大可降低驱动效率。为了防止驱动效率的降低,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内所形成的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可包括凸起部分,其在放电室内部的放电室中央处凸起。
参考图13将详细描述凸起部分。
图13示出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基板的第一区域内的电极结构。
如图13中所示,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基板的第一区域内所形成的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可进一步包括凸起部分,其朝向放电室内部的放电室中央处凸起。
凸起部分包括主体部和头部。主体部的截面宽度等于第一宽度,以及头部的截面宽度等于第二宽度,其小于第一宽度。
更具体地,扫描电极Yn和维持电极Zn的每个进一步包括凸起部分,其包括头部1320和1340以及主体部1310和1330。
头部1320和1340的第一宽度W1、W1’大于主体部1310和1330的第二宽度W2、W2’。
扫描电极Yn和维持电极Zn的每个的结构与图11中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每个的结构相同。因而,图13中的扫描电极Yn和维持电极Zn的每个包括第一电极202an和203an、第二电极202bn和203bn、以及形成在第一电极202an和203an与第二电极202bn和203bn之间的黑色层500n、510n。
凸起部分可由与第一电极202an和203an的材料相同的材料而形成。扫描电极Yn和维持电极Zn的第一电极202an和203an可朝向放电室1100n的中央处凸起。
优选地,如图2A所示,放电室1100n由条形或阱形障壁(未示出)分隔。
当朝向放电室1100n的中央处形成凸起部分时,由扫描电极Yn和维持电极Zn所产生的维持放电的点火电压降低,且驱动效率提高。
凸起部分的第一宽度W1和W1’或第二宽度W2和W2’中的至少一个可逐渐增大。
例如,如图13中所示,随着凸起部分的主体部1310和1330进入放电室1100n内的放电室1100n的中央处,凸起部分的第二宽度W2和W2’逐渐增大且凸起部分的第一宽度W1和W1’基本上恒定。
图14A和14B示出凸起部分的另一结构。
如图14A和14B中所示,凸起部分的头部包括连接到主体部的第一头部1320a和1340a、以及连接到第一头部1320a和1340a的第二头部1320b和1340b。凸起部分的主体部包括连接到形成在第一区域内的扫描电极Yn和维持电极Zn上的第一主体部1310a和1330a,以及连接到头部1310a和1330a的第二主体部1310b和1330b。
第二头部1320b和1340b的截面宽度W1和W1’可大于第一头部1320a和1340a的截面宽度W2和W2’。第二主体部1310b和1330b的截面宽度W3和W3’可大于第一主体部1310a和1330a的截面宽度W4和W4’。
第一头部1320a和1340a、第二头部1320b和1340b、第一主体部1310a和1330a或第二主体部1310b和1330b的至少之一随着其进入放电室1100n内部的放电室1100n中央处而具有逐渐增大的宽度。
例如,如图14A中所示,第一头部1320a和1340a的截面宽度W2和W2’与第一主体部1310a和1330a的截面宽度W4和W4’随着其进入放电室1100n内部的放电室1100n中央处而逐渐增大。
此外,如图14B中所示,仅第二主体部1310b和1330b可具有逐渐增大的截面宽度W3和W3’。
当将上述电极结构应用到如此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时,则获得更有效的结果,其中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部件如障壁、荧光体层、介电层、保护层的至少之一的Pb含量等于或小于1000PPM。
当上述结构的电极形成在基板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且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Pb含量在上述范围之内时,供给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信号可适当地变化。
参考图15和图16A至16D,下面将详细描述供给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信号。
图15示出供给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信号的实例。
如图15中所示,在重置时段的设置上(Set-Up)时段期间,可同时将具有逐渐上升电压的设置上信号(设置上)供给到所有的扫描电极Y。
设置上信号(设置上)在放电室内部产生微弱的暗放电(即,设置上放电)。这导致在放电室内部累积预定量的壁电荷。
在重置时段的设置下(Set-Down)时段期间,可将从低于设置上信号(设置上)峰电压的正电压逐渐下降的设置下信号(设置下)供给到扫描电极Y。
结果,在放电室内发生微弱的擦除放电(即,设置下放电),由此擦除通过设置上放电而累积在放电室内部的壁电荷的一部分。在放电室内部剩余的壁电荷是如此均匀,以致可以稳定地执行寻址放电。
虽然在图15中对重置信号包括在重置时段期间所供给的设置上信号和设置下信号的实例给出了说明,但是在重置时段之前可供给另一信号。
例如,在重置时段之前的预重置时段期间,可将具有逐渐下降电压的另一设置下信号供给到扫描电极Y以及可将保持在正电压的信号供给到维持电极Z。
在包括设置上时段和设置下时段的重置时段之后的寻址时段期间,可将扫描参考电压VSC和从扫描参考电压VSC下降的扫描信号(扫描)供给到扫描电极Y。
扫描信号(扫描)可下降直至负扫描电压-Vy。
扫描驱动器(未示出)将扫描信号(扫描)供给到扫描电极Y。
当向扫描电极Y供给扫描信号(扫描)时,可向寻址电极X供给与扫描信号(扫描)同步的数据信号(数据)。
数据驱动器(未示出)向寻址电极X供给数据信号(数据)。
此外,在寻址时段期间,可将维持偏置电压Vzb供给到维持电极Z以防止产生由维持电极Z的干扰所导致的错误放电。
维持驱动器(未示出)将维持偏置电压Vzb供给到维持电极Z。
当将扫描信号(扫描)与数据信号(数据)之间的电压差添加到在重置时段期间所产生的壁电压时,在数据信号(数据)被供给的放电室内部发生寻址放电。
在通过执行寻址放电而选择的放电室内部形成壁电荷,使得当施加维持电压Vs时发生放电。
在寻址时段之后的维持时段期间,将维持信号(SUS)施加到扫描电极Y或维持电极Z。
扫描驱动器或维持驱动器的至少之一将维持信号(SUS)供给到扫描电极Y或维持电极Z。
当将在通过执行寻址放电而选择的放电室内的壁电压添加到维持信号(SUS)的维持电压Vs时,每当供给维持信号(SUS)时,则在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产生维持放电,即显示放电。因而,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显示图像。
虽然对将维持信号(SUS)交替地供给到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的实例给出了说明,但是可将另一类型的维持信号供给到扫描电极Y或者维持电极Z。
例如,可将另一类型的维持信号供给到仅仅扫描电极Y。
更具体地,其中可将包括正维持电压+Vs和负维持电压-Vs的另一类型的维持信号供给到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一,以及可将地电平电压供给到其余电极。
当基于由此所驱动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全部组件,Pb含量等于或小于1000PPM时,存在驱动特性不稳定的较大可能性。
更具体地,由于Pb具有相对低的熔点且易于铸模成型,所以已经将Pb广泛地用于制造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此外,金属材料Pb具有相对低的电容。
因而,当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相对大量的Pb时,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总电容相对低。
由于大量Pb负面地影响主体,所以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Pb含量限制成等于或小于1000PPM。
当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Pb含量等于或小于1000PPM时,等离子体面板的电容相对高。
然而,当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容高时,驱动特性不稳定。这导致图像清晰度下降。
为了防止图像清晰度的下降,在第一子场的第一重置时段期间,将用于对放电室初始化的第一重置信号供给到该多个电极。然后,在第二子场的第二重置时段期间,将第二重置信号供给到该多个电极,其中第二重置信号包括具有逐渐上升电压的设置上信号、具有逐渐下降电压的设置下信号、或保持在第一电压的偏置信号的至少之一。
随后将参考图16A至16D对此加以描述。
一个帧可包括第一子场和第二子场。第一子场可以是一个帧的多个子场的至少之一。第二子场可以是除了一个帧的该多个子场的第一子场以外的其余子场的至少之一。
换句话说,通过在子场的重置时段中的每个重置时段期间供给不同的信号,解决了由电容增大所导致的不稳定驱动特性。
图16A至16D示出用于在子场中供给不同重置信号的方法。
如图16A至16D所示,在第二子场的第二重置时段期间供给到扫描电极Y的第二重置信号可包括设置上信号或设置下信号。可替换地,第二重置信号可以是保持在第一电压的偏置信号。
举一个实例,参考图16A,在一个帧的多个子场的第一子场的第一重置时段期间,将包括第一设置上信号的第一重置信号供给到扫描电极Y,以及在第二子场的第二重置时段期间将保持在第一电压的第二重置信号的偏置信号供给到扫描电极Y。
第一电压V1可基本上等于在第二子场的第二寻址时段期间供给到扫描电极Y的扫描参考电压Vsc。
优选地其中供给第一重置信号的第一子场是如此子场,其具有帧的多个子场的最低灰度级权重。
虽然在图16A中对仅在第一子场中供给重置信号的实例给出了说明,但是可以分别在第一子场和第二子场中供给重置信号,并且可以在除了第一和第二子场之外的其余子场中供给保持在第一电压的第二重置信号的偏置信号。
当仅在帧的多个子场的给定子场中供给重置信号以及在其余子场中供给重置信号的偏置信号时,可将维持信号设置成图16B中的类型,其中图16B示出了图16A的第二子场的第二维持时段的细节。
如图16B中所示,在第二子场的第二维持时段期间,可将多个维持信号(SUSY1至SUSY4以及SUSZ1至SUSZ4)供给到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供给到扫描电极Y的多个第二维持信号(SUSY1至SUSY4)的第一维持信号(SUSY1)可大部分地与供给到维持电极Z的多个维持信号(SUSZ1至SUSZ4)的第一维持信号(SUSZ1)重叠。
因此,当供给第一维持信号(SUSY1和SUSZ1)时,不产生维持放电,或虽然产生维持放电,但是维持放电在强度上相对微弱。
第一维持信号(SUSY1和SUSZ1)如上彼此重叠的原因在于由于仅在帧的多个子场的至少之一中供给重置信号并且不在其余子场中供给重置信号,所以不稳定的维持放电的可能性大。
更具体地,当不供给重置信号使得在放电室内壁电荷保持在不稳定的状态时,具有相对高电压的维持信号的直接供给产生过强的维持放电,使得在放电室内壁电荷保持在更不稳定的状态。此外,产生过弱的维持放电,使得后继维持放电的强度可能微弱。
由于第一维持信号(SUSY1和SUSZ1)彼此重叠使得在放电室内壁电荷保持在稳定的状态,所以防止了产生过强的维持放电或后继维持放电的强度下降。
首先将第二维持信号供给到维持电极Z。换句话说,在供给了第一维持信号(SUSY1和SUSZ1)之后,将第二维持信号(SUSZ2)供给到维持电极Z然后将第二维持信号(SUSY2)供给到扫描电极Y。
与供给到扫描电极Y相比,当将第二维持信号(SUSZ2)较快地供给到维持电极Z时,可将最后一个维持信号(图16B中的SUSY4)供给到扫描电极Y。
因此,各种变化是可能的,即在一个子场的维持时段与下一子场的寻址时段之间,可将另一信号供给到扫描电极Y。
接下来参考图16C,与16A不同,在第一子场中供给第一驱动信号,并且在第二子场中供给第二驱动信号。当在第二子场的第二重置时段期间供给第二重置信号时,其中第二重置信号为保持在基本上等于扫描参考电压的第一电压的偏置信号,则在第一子场中供给到扫描电极Y的多个维持信号中的最后一个维持信号的下降斜度可基本上等于在设置下时段期间供给到扫描电极Y的设置下信号的下降斜度,其中第一子场是早于第二子场的子场。
在早于第二子场SF2的子场SF1中供给到扫描电极Y的多个维持信号中的最后一个维持信号的下降斜度基本上等于设置下信号的下降斜度的原因在于在第二子场的第二寻址时段期间产生更稳定的寻址放电,即通过利用在早于第二子场SF2的子场中所供给的多个维持信号中的最后一个维持信号,适当地擦除一些壁电荷,因为在第二子场的第二重置时段期间基本上不供给用于适当地擦除放电室内的一些壁电荷的信号。
图16C的情况可像图16B一样加以变化。上面对此已经描述得足够详细,故将省略进一步的描述。
接下来参考图16D,在第一子场的第一重置时段期间供给包括设置上信号和设置下信号的第一重置信号,以及在第二子场的第二重置时段期间供给包括设置下信号的第二重置信号。
在不供给包括设置上信号的重置信号的子场中,可以仅仅供给设置下信号,并且在放电室内壁电荷保持在稳定状态。
在第二子场的第二重置时段期间供给到扫描电极Y的第二重置信号可包括设置上信号或设置下信号。
图16D的情况可像图16B一样加以变化。上面对此已经描述得足够详细,故将省略进一步的描述。
除了几个实现以外,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各种实现。
例如,在不同的子场中,设置上信号的上升斜度可彼此相同且设置上信号的最大电压可彼此不同,或设置下信号的下降斜度可彼此相同且设置下信号的最小电压可彼此不同,由此改变不同子场的重置时段的持续时间。此外,重置信号可保持在预定电压一段相对长的时间,从而改变不同子场的重置时段的持续时间。
其它实现处于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上述实施例和优点仅是示范性的且并不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教导可以容易地应用到其它类型的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并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许多可替换方案、修改和改变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在权利要求中,装置加功能的语句旨在覆盖在此描述为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并且不仅是结构等效物还是等效结构。此外,除非在权利要求的限定中对术语“装置”明确地加以阐述,否则这样的限定并不旨在依照35 USC 112(6)加以解释。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介电层、形成在所述介电层上的保护层、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以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障壁,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其中显示图像的第一区域以及其中不显示图像的第二区域;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内的多个电极,其中所述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在所述第二区域内具有第一弯曲点和第二弯曲点,并且在所述第二区域内使所述第一弯曲点之间的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弯曲点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保护层、所述障壁以及所述介电层具有等于或小于1000PPM(百万分率)的Pb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第二区域内所述多个电极的所述至少之一的第二弯曲点之间的距离长于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多个电极的所述至少之一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电极的所述至少之一在所述第二区域内具有第三弯曲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个包括透明电极。
5.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介电层、形成在所述介电层上的保护层、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以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障壁,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其中显示图像的第一区域以及其中不显示图像的第二区域;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内的多个电极,其中所述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在所述第二区域内具有第一弯曲部分和第二弯曲部分,并且使所述第一弯曲部分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以及使所述第二弯曲部分之间的距离基本上恒定或逐渐减小,其中所述保护层、所述障壁以及所述介电层具有等于或小于1000PPM的Pb含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电极的所述至少之一包括在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第三弯曲部分,以及所述第三弯曲部分之间的距离基本上恒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多个电极的所述至少之一中的第二弯曲部分之间的距离大于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多个电极的所述至少之一中的电极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多个电极的所述至少之一中的电极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多个电极的所述至少之一中的第二弯曲部分之间的距离的比值范围从1∶3到1∶8。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多个电极的所述至少之一的截面宽度与所述多个电极的所述至少之一中的第一弯曲部分的截面宽度的比值范围从1∶1.5到1∶2.5。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多个电极的所述至少之一中的每个电极的截面宽度与所述多个电极的所述至少之一中的第二弯曲部分的截面宽度的比值范围从1∶1.5到1∶2.5。
1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电极、保护层和介电层,其中所述保护层或所述介电层的至少之一的Pb含量等于或小于1000PPM,所述基板包括其中显示图像的第一区域以及其中不显示图像的第二区域,所述多个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内,所述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内形成所述第一部分,使得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第一部分被形成为在朝向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部分以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二区域内,使得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形成第一角度,且其在从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所述第三部分以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二区域内,使得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之间形成第二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电极包括多个电极对,其中每个电极对中的电极之间的距离小于每个电极对之间的距离,以及如此形成第一角度,使得电极对中的第二部分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以及如此形成第二角度,使得电极对中的第三部分之间的距离基本上恒定或逐渐减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包括在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第四部分,以及所述第四部分形成在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包括在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一电极形成在所述基板和黑色层之间,所述黑色层的宽度基本上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包括在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所述黑色层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以及所述黑色层的宽度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宽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由具有导电性的透明材料而形成,以及第二电极由具有导电性的不透明材料而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二区域内的第一部分的长度不同于除所述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以外的其余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二区域内的第一部分的长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二部分的长度不同于除所述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以外的其余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二部分的长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一角度不同于除所述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以外的其余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第一角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个包括彼此平行布置的多个扫描电极对和多个维持电极对,以及每个扫描电极对中的电极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维持电极对中的电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扫描电极对和所述维持电极对之间的距离。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其中显示图像的第一区域和其中不显示图像的第二区域,以及形成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的多个电极。该多个电极的至少之一在第二区域内具有第一弯曲点和第二弯曲点。在第二区域内第一弯曲点之间的距离不同于第二弯曲点之间的距离。包括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保护层、障壁和介电层具有等于或小于1000PPM(百万分率)的Pb含量。
文档编号G09G3/288GK101075523SQ20061016236
公开日2007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5日
发明者梁钟文, 黄斗勇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