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方法

文档序号:264996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实现良好的动图像显示的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具有该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人们开发出了各种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并将其应用于文字处理器、个人计算机的显示部分或电视机中。
图6表示了现有技术中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示例、即,液晶显示装置150的结构。
如图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50由液晶面板105、控制电路110、多个源极驱动器111(这里为4个)、多个栅极驱动器112(这里为3个)、源极侧基板120、栅极侧基板130构成。
栅极驱动器112按照级联方式连接,当某一栅极驱动器的动作结束时,就由该栅极驱动器向其下一级的栅极驱动器112发送用于通知动作结束的动作结束信号,由此,上述下一级的栅极驱动器112开始动作。
由上述图6可知,源极驱动器控制信号和图像数据从控制电路110经由源极侧基板120供给到各源极驱动器111。同样地,栅极驱动器控制信号从控制电路110经由栅极侧基板130供给到各栅极驱动器112。
近年来,市场对液晶显示装置小型化的要求日益强烈,为此,有人开发出摒弃了源极侧基板和栅极侧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下,标记为无基板驱动(substrate-less driving)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公知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平5-297394号公报,1993年11月12日公开)中,揭示了一种通过将已输入驱动器内部的信号输出到下一级的驱动器来实现无基板驱动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市场对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中设置有像素,一旦写入用于显示图像的图像信号,在写入新的图像信号之前,这些像素将持续保持上述已经写入的图像信号。由于人的视线追踪动图像,因此,将在视网膜上产生残像,从而导致显示品质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人提出了下述的脉冲驱动方案,即在一帧内写入图像信号和黑信号(用于使上述像素进行全黑显示(darkdisplay)的图像信号),在进行显示后暂时使画面变黑,从而消除视网膜上的残像。关于脉冲驱动的液晶显示装置,目前有各种技术方案。例如,在公知文献2(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1-60078号公报,2001年3月6日公开)中揭示了这样一种脉冲驱动的液晶显示装置,即在一帧内,同时驱动写入图像信号的栅极驱动器和写入黑信号的栅极驱动器以实现脉冲驱动。
以下进行详细说明。根据公知文献2,首先,由源极驱动器分时输出图像信号和黑信号,对栅极驱动器供给驱动时钟信号,其中,该驱动时钟信号的相位对每一栅极驱动器彼此错开半个周期。例如,对第2栅极驱动器供给的驱动时钟信号的相位和对第1栅极驱动器供给的驱动时钟信号的相位错开半个周期。根据上述结构,从第1栅极驱动器输出扫描信号以写入图像信号,从第2栅极驱动器输出扫描信号以写入黑信号,同时驱动被写入了图像信号的扫描线和被写入了黑信号的扫描线,由此,实现脉冲驱动。
另外,公知文献2还揭示了一种在由于设定图像信号写入期间而导致黑信号写入期间变短的情况下,通过从栅极驱动器输出多个用于写入黑信号的扫描信号来确保黑信号写入期间的技术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在各栅极驱动器中设置切换端子,对该切换端子供给识别信号以使其在多个扫描信号输出和一个扫描信号输出之间进行切换。
如上所述,根据公知文献2,通过错开被提供给各栅极驱动器的驱动时钟信号的相位来实现脉冲驱动。因此,需要向每一栅极驱动器输入控制信号(驱动时钟信号和起动脉冲信号)。换言之,用于进行正常驱动(normal driving)的控制系统和用于进行脉冲驱动的控制系统彼此不同。所以,公知文献2所示结构的问题在于,其不能实现级联连接和无基板驱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进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由多个栅极驱动器共用的控制信号来实施脉冲驱动的栅极驱动器,即,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脉冲驱动且能够实现级联连接和无基板驱动的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以及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方法。
以下,将提供给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的各种信号总称为控制信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栅极驱动器是这样一种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即,具备以所输入的驱动时钟信号的定时对已输入的起动脉冲信号进行移位的移位寄存器,根据该移位寄存器输出的信号对开关元件实施通断控制,其中,该开关元件在导通状态时对被设置在显示装置中的像素提供用于改变上述像素的亮度的图像信号,其特征在于当输入第1起动脉冲信号作为上述起动脉冲信号时,导通上述开关元件,使其对上述像素提供用于显示图像的图像信号;当输入第2起动脉冲信号作为上述起动脉冲信号时,导通上述开关元件,使其对上述像素提供用于使上述像素进行全黑显示的图像信号;上述驱动时钟信号在上述第1起动脉冲信号的有效期间内上升或下降;上述驱动时钟信号在上述第2起动脉冲信号的有效期间内上升或下降的次数为多次。
本发明的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被构成为当分别输入脉冲长度不同的多个起动脉冲信号时,能够对每一起动脉冲信号进行不同的动作。具体而言,导通与上述像素连接的开关元件,以使得当输入第1起动脉冲信号时被设置在显示装置中的像素进行正常显示(显示图像),当输入第2起动脉冲信号时上述像素进行全黑显示。
例如,假设对上述像素分时供给用于显示图像的图像信号和用于使上述像素进行全黑显示的图像信号。当输入上述第1起动脉冲信号时,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可在对上述像素供给用于显示图像的图像信号的期间内导通上述开关元件。由此,如上所速,当输入上述第1起动脉冲信号时,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能够使上述像素进行正常显示。
另一方面,当输入上述第2起动脉冲信号时,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可在对上述像素供给用于使上述像素进行全黑显示的图像信号的期间内导通上述开关元件。由此,如上所述,当输入上述第2起动脉冲信号时,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能够使上述像素进行全黑显示。
因此,通过交替输入上述第1起动脉冲信号和上述第2起动脉冲信号,可以实现交替反复正常显示和全黑显示的脉冲驱动。也就是说,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可利用起动脉冲信号的脉冲长度的差异(无需象上述现有技术那样对每一栅极驱动器输入控制信号)来进行脉冲驱动。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在仅输入上述第1起动脉冲信号时,可只进行正常显示。即,可在脉冲驱动和正常驱动(正常显示)中使用共用的控制信号。
由此,可以取得这样的效果能够提供一种利用由多个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共用的控制信号来实施脉冲驱动的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即,能够进行脉冲驱动且能够实现级联连接和无基板驱动的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脉冲驱动和正常驱动可以使用共用的控制信号,因此,能够得到可较容易地切换脉冲驱动和正常驱动这样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以及控制电路,对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输出第1起动脉冲信号或第2起动脉冲信号和表示(blankingperiod)消隐期间的信号。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上述结构。因此,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仅通过利用起动脉冲信号的脉冲长度差异就能够进行脉冲驱动。另外,脉冲驱动和正常驱动(仅为正常显示)可以使用共用的控制信号。因此,能够得到可较容易地切换脉冲驱动和正常驱动这样的效果。所以,能够提供一种可进行脉冲驱动且能够实现级联连接和无基板驱动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如上所述,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可较容易地切换脉冲驱动和正常驱动。因此,能够比较容易地切换驱动方式,例如,在诸如电视机等的主要进行动图像显示的情况下进行脉冲驱动,在诸如个人计算机等的主要进行静态图像显示的情况进行正常驱动。因此,能够根据不同用途并利用简单的结构来提高显示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方法用于进行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其特征在于在实施仅显示图像的正常驱动时,控制电路仅对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提供第1起动脉冲信号;在实施反复进行图像显示和全黑显示的脉冲驱动时,上述控制电路对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交替提供上述第1起动脉冲信号和第2起动脉冲信号。
根据上述方法,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仅通过利用起动脉冲信号的脉冲长度差异就能够进行脉冲驱动。另外,脉冲驱动和正常驱动(仅为正常显示)可以使用共用的控制信号。所以,能够提供一种可进行脉冲驱动且能够实现级联连接和无基板驱动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在以下的描述中会变得十分明了。此外,以下参照附图来明确本发明的优点。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栅极驱动器的结构示例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在输入一个起动脉冲信号后上述栅极驱动器的各电路的动作时序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在输入另一个起动脉冲信号后上述栅极驱动器的各电路的动作时序的时序图。
图5是表示在由上述栅极驱动器进行脉冲驱动时上述栅极驱动器的动作时序的时序图。
图6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0的结构。如图所示,液晶显示装置20由液晶面板5、控制电路10、多个(这里为4个)源极驱动器11、多个(这里为3个)栅极驱动器(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12构成。
在液晶面板5中设置有多条数据信号线S(仅图示出数据信号线S1和S2)和多条分别与数据信号线S交叉的扫描信号线G(仅图示出扫描信号线G1和G2)。对数据信号线S和扫描信号线G的每一组合设置有像素1,具体而言,在由相邻的两条数据信号线S和相邻的两条扫描信号线G包围的部分中设置有像素1(仅图示出在由数据信号S1、S2和扫描信号线G1、G2包围的部分中配置的像素1a)。
在像素1中设有多个TFT(开关元件)(未图示),其栅极连接扫描信号线G,源极连接数据信号线S,漏极连接像素电极。另外,上述像素电极通过液晶电容连接对置电极。此外,下述“图像信号D”是指用于在像素1中显示图像的图像信号,“黑信号B”是指用于使像素1进行全黑显示的图像信号。在表述图像信号D和黑信号B时,仅将其总称为“图像信号”。
控制电路10向源极驱动器11提供源极驱动器控制信号(驱动时钟信号和起动脉冲信号等)和图像数据13,向栅极驱动器12提供栅极驱动器控制信号(驱动时钟信号CLS、起动脉冲信号GSP和图像定时信号OE等)14。这里,控制电路10提供两种起动脉冲信号GSP。
上述两种起动脉冲信号GSP具有不同的脉冲长度。具体来讲,在上述两种起动脉冲信号GSP中,一种起动脉冲信号GSP(以下,称为“起动脉冲信号GSP1”)(第1起动脉冲信号)具有在其为H(高态)(有效)的H期间内驱动时钟信号CLS上升1次的波长和相位。
另一种起动脉冲信号GSP(以下,称为“起动脉冲信号GSP2”)(第2起动脉冲信号)具有在其为H的期间内驱动时钟信号CLS上升多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次)的波长和相位。另外,起动脉冲信号GSP2并不限于上述信号,只要是在起动脉冲信号GSP2的H期间内驱动时钟信号CLS连续上升多次的信号即可。换而言之,上述两种起动脉冲信号GSP的有效期间为,使栅极驱动器12的移位寄存器21(后述)识别动作开始的期间。
图像定时信号OE是表示从源极驱动器11输出图像信号的定时的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像定时信号OE为L(低态)的L期间内,对液晶面板5的各数据信号线S写入黑信号B。另外,在图像定时信号OE的L期间内,对图像定时信号OE的脉冲宽度进行设定以使得L期间与脉冲驱动的水平消隐期间相同。因此,可以说,图像定时信号OE的L期间是表示消隐期间的信号。
源极驱动器11,根据由控制电路10提供的源极驱动器控制信号13A,以预定的定时从控制电路10提供的图像数据13B中抽样提取1水平期间的图像数据,实施数模转换从而生成图像信号D。另外,从控制电路10向源极驱动器11提供黑信号B作为图像信号13B。进而,根据源极驱动器控制信号13A向各数据信号线S输出经数模转换后的图像信号D和黑信号B。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源极驱动器11在图像定时信号OE的L期间内输出黑信号B,在图像定时信号OE的H期间内输出图像信号D。
栅极驱动器12根据由控制电路10提供的栅极驱动器控制信号14依次选择各扫描信号线G(供给扫描信号(后述的输出信号OG)以导通与各扫描信号线G连接的TFT)。由此,导通多个与所选择的扫描信号线G连接的TFT,并对分别连接该TFT的液晶电容供给由源极驱动器11输出的图像信号。通过反复这样的动作,可以实现图像显示。另外,通过对图像信号进行数模转换所得到的模拟电压被写入像素1,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之表述为“对像素1写入图像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两种起动脉冲信号GSP中的任意一者被输入栅极驱动器12,栅极驱动器12因每一起动脉冲信号GSP进行不同的动作。其结果,能够选择扫描信号线G以实现脉冲驱动。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图2表示栅极驱动器12的结构例。下面,说明栅极驱动器12的结构和动作。现举例说明输出输出信号OG1、OG2作为栅极驱动器12的输出信号OG(扫描信号)的情形。
如图所示,栅极驱动器12由移位寄存器21、NOR电路22、24、26、NAND电路23、倒相器25、电平转换器27构成。
移位寄存器21由D型触发器电路(以下称为DFF)构成,DFF的数量为栅极驱动器12的输出数加一。这里,移位寄存器21由5个DFF构成,即DFF0~DFF4。
GND电平被输入DFF0的输入端子D,由控制电路10供给的两种起动脉冲信号GSP中的任意一者被输入DFF1的输入端子D。对DFF2、DFF3、DFF4的输入端子D分别输入前一级的DFF的输出。例如,对DFF2的输入端子D输入前一级的DFF1的输出。另外,由控制电路10供给的复位信号ACL被输入各DFF的复位(R)输入,由控制电路10供给的驱动时钟信号CLS被输入各DFF的时钟(CK)输入。
当被输入时钟输入的驱动时钟信号CLS上升时,各DFF对输出端子QF输出已经被输入输入端子D的值。因此,对DFF0的输出总是输出GND电平,对DFF1的输出总是输出起动脉冲信号GSP电平。如上所述,对DFF2、DFF3、DFF4的输出分别输出前一级的DFF的输出,从而使移位寄存器进行动作。
DFF0的输出端子Q与DFF2的输出端子Q连接NOR电路22A,DFF1的输出端子Q与DFF3的输出端子Q连接NOR电路22B。DFF4的输出端子Q与DFF2的输出端子Q连接NOR电路22(未图示)。即,NOR电路22分别连接两个DFF的输出端子Q,其中,在该两个DFF之间存在另外一个DFF。
DFF1的输出端子Q连接NAND电路23A,DFF2的输出端子Q连接NAND电路23B,DFF3的输出端子Q连接NAND电路23(未图示)。各NAND电路23分别连接有被输入驱动时钟信号CLS的倒相器25A的输出端子。
NOR电路22A的输出端子和NOR电路24A连接,NOR电路22B的输出端子和NAND电路4B连接。各NOR电路24分别连接有被输入图像定时信号OE的倒相器25B的输出端子。
NOR电路24A的输出端子和NAND电路23A的输出端子连接NOR电路26A,NOR电路24B的输出端子和NAND电路23B的输出端子连接NOR电路26B。
NOR电路26A的输出端子经由电平转换器27A、倒相器25C、倒相器25D连接栅极驱动器12的输出端子O1(输出输出信号OG1的端子)。NOR电路26B的输出端子经由电平转换器27B、倒相器25E、倒相器25F连接栅极驱动器12的输出端子O2(输出输出信号OG2的端子)。
接着,通过图3和图4来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栅极驱动器12的动作。首先,通过图3来说明在向栅极驱动器12输入了起动脉冲信号GSP1后栅极驱动器12的动作。
图3表示在上述情况下栅极驱动器12的各电路的动作时序。图中的信号OEB是倒相器25B的输出信号,图中的信号SFT0~SFT4分别是DFF0~DFF4的输出信号。图中的信号A1、B1、C1、D1分别是NOR电路22A的输出信号、NOR电路24A的输出信号、NOR电路23A的输出信号、NOR电路26A的输出信号。图中的信号A2、B2、C2、D2分别是NOR电路22B的输出信号、NOR电路24B的输出信号、NOR电路23B的输出信号、NOR电路26B的输出信号。
如图3所示,当输入起动脉冲信号GSP1、驱动时钟信号CLS1上升时,移位寄存器21开始动作,仅有DFF1的输出信号SFT1为H电平。此时,DFF0的输出信号SFT0在此前的驱动时钟信号CLS上升之前已经为L电平。其他电路的输出信号如图3所示。另外,如该图所示,移位寄存器21从DFF1开始依次进行信号移位。
接着,当驱动时钟信号CLS1下降时,仅有NAND电路23A的输出信号C1发生变化而成为L电平(如图所示,其他电路的输出信号较之于驱动时钟信号CLS1上升时的状态并没有发生变化)。其结果,NOR电路26A的输出信号D1成为H电平。NOR电路26B的输出信号D2成为L电平。
当驱动时钟信号CLS2上升时,DFF1的输出信号SFT1成为L电平,DFF2的输出信号SFT2则成为H电平。此时,NOR电路22A的输出信号A1为L电平,NAND电路23A的输出信号C1为H电平,NOR电路24A的输出信号B1为H电平。其结果,NOR电路26A的输出信号成为L电平。即,NOR电路26A的输出信号D1的H期间对应于驱动时钟信号CLS1的L期间。
此时,NOR电路26B的输出信号仍是L电平。但是,如图所示,在从驱动时钟信号CLS2下降至驱动时钟信号CLS3上升的期间内,NOR电路26B的输出信号D2为H电平。即,NOR电路26B的输出信号D2的H期间对应于驱动时钟信号CLS2的L期间。
在栅极驱动器12中,由电平转换器27将NOR电路26的输出信号的电平转换为TFT的动作电压,然后,经由2个倒相器25作为栅极驱动器12的输出信号OG输出。即,NOR电路26的输出信号的H期间对应于栅极驱动器12的输出信号的H期间。因此,栅极驱动器12的输出信号的H期间对应于驱动时钟信号CLS的L期间。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输入起动脉冲信号GSP1时,栅极驱动器12依次输出在和驱动时钟信号CLS的L期间相同的期间内成为H电平的输出信号OG(栅极驱动器12的输出信号OG1的H期间对应于驱动时钟信号CLS1的L期间,栅极驱动器12的输出信号OG2的H期间对应于驱动时钟信号CLS2的L期间)。由于驱动时钟信号CLS的L期间与源极驱动器11输出图像信号D的图像定时信号OE的H期间重叠,因此,通过对栅极驱动器12输入起动脉冲信号GSP1,能够将图像信号D写入液晶面板5的像素1中。
如图3所示,前一行图像定时信号OE的期间与输出信号OG的H期间重叠。例如,输出信号OG2的H期间与源极驱动器11输出图像信号的期间重叠,其中,该图像信号用于由输出信号OG1导通的TFT所连接的像素。因此,用于由输出信号OG1导通的TFT所连接的像素的图像信号在瞬间被写入由输出信号OG2导通的TFT所连接的像素。但是,如图所示,由于立即充分地写入了用于由输出信号OG2导通的TFT所连接的像素的图像信号,所以,并不会产生什么问题。
接着,通过图4来说明在对栅极驱动器12输入起动脉冲信号GSP2时栅极驱动器12的动作。
图4表示在上述情况下栅极驱动器12的各电路的动作时序。图中的信号OEB为倒相器25B的输出信号,信号SFT0~SFT3分别为DFF0~DFF3的输出信号。另外,信号A1、信号B1、信号C1、信号D1分别为NOR电路22A的输出信号、NOR电路24A的输出信号、NAND电路23A的输出信号、NAND电路26A的输出信号。信号A2、信号B2、信号C2、信号D2分别为NOR电路22B的输出信号、NOR电路24B的输出信号、NAND电路23B的输出信号、NOR电路26B的输出信号。
如图4所示,当输入起动脉冲信号GSP2、驱动时钟信号CLS11上升时,移位寄存器21开始动作,仅有DFF1的输出SFT1为H电平。此时,DFF0的输出信号SFT0在此前的驱动时钟信号CLS上升之前已经为L电平。其他电路的输出信号成为图4所示的状态。
另外,移位寄存器21从DFF1开始依次进行如图所示的信号移位。如上所述,在起动脉冲信号GSP2的H期间内驱动时钟信号CLS上升2次(这里,包括驱动时钟信号CLS11的上升和驱动时钟信号CLS12的上升),因此,各DFF的输出信号的H期间对应于驱动时钟信号CLS的两个周期。所以,各DFF的输出信号的H期间和前一级DFF的输出信号的H期间及驱动时钟信号CLS的一个周期重叠。
接着,当驱动时钟信号CLS11下降时,仅有NAND电路23A的输出C1发生变化,成为L电平(如图所示,其他电路的输出保持驱动时钟信号CLS11上升时的状态)。其结果,NOR电路26A的输出D1成为H电平。NOR电路26B的输出信号D2成为L电平。
接着,当驱动时钟信号CLS12上升时,DFF1的输出信号SFT1维持H电平,DFF2的输出信号SFT2成为H电平。此时,NOR电路22A的输出信号A1为L电平,NAND电路23A的输出信号C1为H电平,NOR电路24A的输出信号B1为H电平。其结果,NOR电路26A的输出信号D1成为L电平。与上述对栅极驱动器12输入起动脉冲信号GSP1时同样地,NOR电路26A的输出信号D1的H期间对应于驱动时钟信号CLS1的L期间。另外,NOR电路26B的输出信号D2仍为L电平。
此时,如图所示,驱动时钟信号CLS11的L期间与图像定时信号OE的L期间重叠。但是,由于和对栅极驱动器12输入起动脉冲信号GSP1时的情况相同(在各DFF中,仅有一个DFF的输出信号为H电平),所以,图像定时信号OE的L期间根本不会对NOR电路26A的输出信号D1(输出信号OG1的第1信号)造成影响。
在驱动时钟信号CLS12下降以后,如上所述,在各DFF中存在输出信号的H期间相互重叠的DFF。由此,图像定时信号OE的L期间有效,如图所示,输出在和图像定时信号OE的L期间相同的期间内成为H电平的NOR电路26的输出信号、即、栅极驱动器12的输出信号OG。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入起动脉冲信号GSP2后,栅极驱动器12对每一条扫描信号线依次输出两次(其理由为在起动脉冲信号GSP2的H期间内,驱动时钟信号CLS上升两次)在和图像定时信号OE的L期间相同的期间内成为H电平的输出信号OG(输出信号OG1的第1信号除外)。由此,能够将黑信号B写入液晶面板5的像素1中。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栅极驱动器12输入两种起动脉冲信号GSP,栅极驱动器12分别对每一起动脉冲信号GSP进行不同的动作。具体而言,当输入起动脉冲信号GSP1时,栅极驱动器12输出输出信号OG以使得对像素1写入图像信号D(进行正常显示)。另一方面,当输入起动脉冲信号GSP2时,栅极驱动器12输出输出信号OG以使得对像素1写入黑信号B(进行全黑显示)。因此,在交替输入起动脉冲信号GSP1和起动脉冲信号GSP2时,栅极驱动器12进行反复交替正常显示和全黑显示的脉冲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交替输入一次起动脉冲信号GSP1和一次起动脉冲信号GSP2以进行脉冲驱动。但是,例如,也可以交替输入两次起动脉冲信号GSP1和一次起动脉冲信号GSP2以进行脉冲驱动。
也就是说,栅极驱动器12可利用起动脉冲信号GSP的脉冲长度的差异(无需象上述现有技术那样对每一栅极驱动器输入控制信号)来进行脉冲驱动。另外,在仅输入起动脉冲信号GSP1时,栅极驱动器12可只进行正常显示。即,可在脉冲驱动和正常(正常显示)中使用共同的栅极驱动器控制信号14。
由此,各栅极驱动器12之间可实现级联连接,即当某一栅极驱动器的动作结束时,就由该栅极驱动器向其下一级的栅极驱动器发送用于通知动作结束的动作结束信号,上述下一级的栅极驱动器就开始动作。另外,由于不使用基板,所以,能够实现在驱动器之间传送栅极驱动器控制信号14的无基板驱动。因此,如图1所示,控制电路10仅需对第一级栅极驱动器12供给栅极驱动器控制信号14即可。
如上所述,栅极驱动器12能够在脉冲驱动和正常驱动中使用共用的栅极驱动器控制信号,所以,可较容易地切换脉冲驱动和正常驱动。因此,能够比较容易地切换驱动方式,例如,在诸如电视机等的主要进行动图像显示的情况下进行脉冲驱动,在诸如个人计算机等的主要进行静态图像显示的情况下进行正常驱动。因此,能够根据不同用途并利用简单的结构来提高显示品质。
另外,如上所述,在输入起动脉冲信号GSP2后,栅极驱动器12依次输出在和图像定时信号OE的L期间相同的期间内成为H电平的输出信号OG,由此,将黑信号B写入像素1。因此,通过控制图像定时信号OE的L期间的脉冲长度,能够较简单地控制用于对像素1写入黑信号B的输出信号OG的脉冲长度(即,黑信号写入期间)。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起动脉冲信号GSP2的H期间内驱动时钟信号CLS上升两次,所以,对每一扫描信号线输出两次用于对像素1写入黑信号B的输出信号OG。根据上述结构,如果不能对像素1充分写入黑信号B(即,黑信号写入期间不充分),只要改变起动脉冲信号GSP2即可。具体而言,将驱动时钟信号CLS在起动脉冲信号GSP2的H期间内的上升次数设定为多次(2次或以上)即可。在这种情况下的栅极驱动器12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由此,能够对每一扫描信号线输出多次(2次或以上)用于对像素1写入黑信号B的输出信号OG,所以,可以对像素1充分写入黑信号B。另外,如上所述,仅通过变更起动脉冲信号GSP2就能够确保黑信号写入期间。因此,较之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各栅极驱动器中设置切换端子并通过提供识别信号来确保黑信号写入期间的结构(参照公知文献2的记载),能够以较简单的结构来确保黑信号写入期间。
接着,根据图5来说明使用栅极驱动器12进行脉冲驱动的情况。另外,为了便于说明,例如,简化栅极驱动器12的输出数,级联连接三个(第1栅极驱动器~第3栅极驱动器)5输出的栅极驱动器12。
图5表示栅极驱动器12的动作时序。
如图5所示,当输入(对图中的GSP1-1输入)图3所示的允许驱动时钟信号CLS在H期间内上升一次的起动脉冲信号GSP1时,第1栅极驱动器12依次输出输出信号OG1~OG5(图中的OG1_1~OG5_1),从而将图像信号D写入液晶面板5的像素1,其中,输出信号OG1~OG5在图像定时信号OE的L期间内无效,并且在和驱动时钟信号CLS的L期间相同的期间内成为H电平。
接着,根据使第1栅极驱动器12结束动作的驱动时钟信号CLS的前一个驱动时钟信号CLS,从第1栅极驱动器12向第2栅极驱动器12输出(对图中的GSP1_2输入)级联输出(动作结束信号)(起动脉冲信号GSP1的传送),其中,上述第1栅极驱动器12根据起动脉冲信号GSP1进行动作。此时,以起动脉冲信号GSP1的定时输出级联输出,其中,该起动脉冲信号GSP1允许驱动时钟信号CLS在H期间内上升一次。
由此,第2栅极驱动器12开始动作(由于输入了起动脉冲信号GSP1,所以,第2栅极驱动器12进行动作以将图像信号D写入像素1)。另外,如图所示,第2栅极驱动器12也向第3栅极驱动器12输出级联输出从而继续进行动作。
此时(从第1栅极驱动器12对第2栅极驱动器12输出了级联输出时),图4所示的允许驱动时钟信号CLS在H期间内上升两次的起动脉冲信号GSP2被输入(对图中的GSP1-1输入)第1栅极驱动器12,第1栅极驱动器12根据该输入而依次输出输出信号OG1~OG5(图中的OG1_1~OG5_1),从而将黑信号B写入液晶面板5的像素1,其中,输出信号OG1~OG5在图像定时信号OE的L期间内有效,并且在和图像定时信号OE的L期间相同的期间内成为H电平。
在第1栅极驱动器12基于起动脉冲信号GSP2的动作结束前,如上所述,从第1栅极驱动器12向第2栅极驱动器12输出级联输出(起动脉冲信号GSP1的传送),由此,第2栅极驱动器12开始动作(由于输入了允许驱动时钟信号CLS在H期间内上升两次的起动脉冲信号GSP2,所以,第2栅极驱动器12进行动作以将黑信号B写入像素1。
例如,在图5所示的T1期间内,对像素1写入黑信号B的栅极驱动器12(第1栅极驱动器12)的输出信号OG的H期间和对像素1写入图像信号D的栅极驱动器12(第2栅极驱动器12)的输出信号OG的H期间重叠。因此,黑信号B被写入第2栅极驱动器12选择的扫描信号线G所连接的像素1中。但是,由于写入黑信号B之后的图像信号D的写入期间比较长,所以,并不存在什么问题。
另外,例如,在图中的T2期间内,第1栅极驱动器12对像素1写入黑信号B,但是,如上所述,由于输出信号OG1的第1信号在图像定时信号OE的L期间内无效,因此,在和驱动时钟信号CLS的L期间相同的期间内成为H电平的输出信号被输出,从而导致对像素1写入图像信号D。但是,由于输出信号OG1的第2信号使得黑信号B被写入像素1,因此,并不会为人眼所识别。
液晶显示装置20具备上述控制电路10和栅极驱动器12,能够进行脉冲驱动,并且,可实现级联连接以及无基板驱动,另外,根据用途需要,以简单的结构来提高显示的品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两种起动脉冲信号GSP具有允许驱动时钟信号CLS在H期间内上升的脉冲长度和相位,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如果改变栅极驱动器12的电路结构,例如,就能够使两种起动脉冲信号GSP具有允许驱动时钟信号CLS在H期间内下降的脉冲长度和相位。此外,两种起动脉冲信号GSP的有效期间不仅可以是H期间,也可以是L期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时钟信号CLS在起动脉冲信号GSP1的H期间内仅仅上升一次,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如果改变栅极驱动器12的电路结构(具体而言,追加用于根据驱动时钟信号CLS的驱动数来切换移位寄存器21的电路功能的结构即可),例如,就能够使起动脉冲信号GSP允许驱动时钟信号CLS在H期间内上升多次。
即,栅极驱动器12的电路结构并不限于图2所示的结构。只要是能够利用起动脉冲信号GSP的脉冲长度差异进行脉冲驱动的结构即可,在该情况下的各种结构均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优选的是,在输入上述第2起动脉冲信号后,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在向上述开关元件供给用于使上述像素进行全黑显示的图像信号的期间内使上述开关元件导通,并由表示消隐期间的信号的预定期间的脉冲长度来规定上述开关元件的导通期间。
根据上述结构,在输入上述第2起动脉冲信号后上述开关元件的导通期间是由表示上述消隐期间的信号的脉冲长度来规定的。因此,可通过控制表示上述消隐期间的信号的脉冲长度来控制在输入上述第2起动脉冲信号后上述开关元件的导通期间。由此,除上述效果外,还可取得能够较容易地控制使上述像素进行全黑显示的期间这样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优选的是,在输入上述第2起动脉冲信号后上述开关元件的导通次数是由上述驱动时钟信号在上述第2起动脉冲信号的有效期间内上升或下降的次数来规定的。
根据上述结构,在输入上述第2起动脉冲信号后上述开关元件的导通次数是由上述驱动时钟信号在上述第2起动脉冲信号的有效期间内上升或下降的次数来规定的。因此,可通过控制上述第2起动脉冲信号的脉冲长度来控制在输入上述第2起动脉冲信号后上述开关元件的导通次数。由此,除上述效果外,还可取得能够较容易地控制使上述像素进行全黑显示的期间这样的效果。例如,如果在仅仅通过控制表示上述消隐期间的信号的脉冲长度而不能使像素进行充分的全黑显示的情况下采用上述结构,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或实施例仅仅是揭示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的示例,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具体示例,不应对本发明进行狭义的解释,可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之。
权利要求
1.一种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具备以所输入的驱动时钟信号的定时对已输入的起动脉冲信号进行移位的移位寄存器,根据该移位寄存器输出的信号对开关元件实施通断控制,其中,该开关元件在导通状态时对被设置在显示装置中的像素提供用于改变上述像素的亮度的图像信号,该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当输入第1起动脉冲信号作为上述起动脉冲信号时,导通上述开关元件,使其对上述像素提供用于显示图像的图像信号;当输入第2起动脉冲信号作为上述起动脉冲信号时,导通上述开关元件,使其对上述像素提供用于使上述像素进行全黑显示的图像信号;上述驱动时钟信号在上述第1起动脉冲信号的有效期间内上升或下降;上述驱动时钟信号在上述第2起动脉冲信号的有效期间内上升或下降的次数为多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输入上述第2起动脉冲信号时,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在向上述开关元件提供用于使上述像素进行全黑显示的图像信号的期间内使上述开关元件导通,并由表示消隐期间的信号的脉冲长度来规定上述开关元件的导通期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输入上述第2起动脉冲信号时上述开关元件的导通次数是由上述驱动时钟信号在上述第2起动脉冲信号的有效期间内上升或下降的次数来规定的。
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以及控制电路,对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输出第1起动脉冲信号和第2起动脉冲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当输入上述第2起动脉冲信号时,在向开关元件提供用于使像素进行全黑显示的图像信号的期间内使上述开关元件导通,并由表示消隐期间的信号的脉冲长度来规定上述开关元件的导通期间;上述控制电路,除上述第1起动脉冲信号或第2起动脉冲信号之外,还对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输出表示上述消隐期间的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输入上述第2起动脉冲信号时上述开关元件的导通次数是由驱动时钟信号在上述第2起动脉冲信号的有效期间内上升或下降的次数来规定的。
7.一种液晶显示方法,用于进行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其特征在于在实施仅显示图像的正常驱动时,控制电路仅对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提供第1起动脉冲信号;在实施反复进行图像显示和全黑显示的脉冲驱动时,上述控制电路对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交替提供上述第1起动脉冲信号和第2起动脉冲信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扫描信号线驱动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方法。当输入脉冲长度不同的起动脉冲信号中、脉冲长度较短的起动脉冲信号时,栅极驱动器进行动作以使得将图像信号写入像素中,当输入脉冲长度较长的起动脉冲信号时,栅极驱动器进行动作以使得将黑信号写入上述像素中。由此,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能够进行脉冲驱动,而且,可实现级联连接和无基板驱动。
文档编号G09G3/36GK101042480SQ20071008781
公开日2007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0日
发明者小谷尚史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