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流体力学实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8691阅读:713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流体力学实验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箱,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流体力学实验箱。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代大学生所需求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以及科学理论的不断更新替换,轻便简易的实验箱成为了课堂上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流体力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很多现象或概念较难被学习者所认识和理解。同时,目前市面上所出售的流体力学实验设备,往往都因为体积过于庞大导致流体力学这门课程,并不能在课堂上为大家展示各类现象及概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流体力学实验箱,其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以及观察现象方便,可以在课堂上作为辅助教具使用,提供一种能演示出现阶段教材上所涉及的实验内容以及较难懂的实验现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便携式流体力学实验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套筒、下套筒、内箱、卡扣、把手、水泵、流量计、有机玻璃管、显示屏、控制面板、摄像头、支架、压力表、橡胶管、阀门,上套筒与下套筒通过卡扣相连,内箱装于上套筒和下套筒形成的空间内,把手安装在下套筒上,内箱内一侧装有两个支架,两个支架中间装有摄像头,两个支架与有机玻璃管相连,有机玻璃管上装有压力表,有机玻璃管一端通过阀门连接橡胶管,有机玻璃管另一端通过橡胶管与流量计连接,内箱内另一侧依次装有水泵、控制面板和显示器。

优选地,所述上套筒与所述下套筒通过卡扣组成一个外壳。

优选地,所述水泵、流量计、压力表、橡胶管、有机玻璃管、显示屏、控制面板、阀门、摄像头、支架都装在内箱内。

优选地,所述卡扣的形状为弯曲形。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方便于使用者携带或移动;所用液体可循环使用,节能环保;箱内采用的开放式模块设计,可以通过搭接完成多个实验的操作;使用了显示屏,可以通过控制面板实时输入实验数据,从而动态的显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使用了摄像头拍摄实验过程,可以连接到投影设备等。本实用新型可以变成“流动实验室”,从而大大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面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展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流体力学实验箱包括上套筒1、下套筒2、内箱3、卡扣4、把手5、水泵6、流量计7、有机玻璃管8、显示屏10、控制面板9、摄像头11、支架12、压力表13、橡胶管14、阀门15,上套筒1与下套筒2通过卡扣4相连,内箱3装于上套筒1和下套筒2形成的空间内,把手5安装在下套筒2上,内箱3内一侧装有两个支架12,两个支架12中间装有摄像头11,两个支架12与有机玻璃管8相连,有机玻璃管8上装有压力表13,有机玻璃管8一端通过阀门15连接橡胶管14,有机玻璃管8另一端通过橡胶管14与流量计7连接,内箱3内另一侧依次装有水泵6、控制面板9和显示器10。

上套筒1、下套筒2、内箱3都采用耐腐蚀强度高非金属材料,优先选用聚丙烯(PP)材料,这样防止损坏。

所述上套筒与所述下套筒通过卡扣组成一个外壳,这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水泵6、流量计7、压力表13、橡胶管14、有机玻璃管8、显示屏10、控制面板9、阀门15、摄像头11、支架12都装在内箱内,这样进一步节省空间。

卡扣4的形状为弯曲形,这样方便锁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以实现雷诺数测量实验,层流紊流实验现象观察为例,先按下控制面板中绿色开关打开大泵排掉管道中的空气,接着按下控制面板中红色开关打开小泵注入红色示踪液体。有机玻璃管出现液体紊流状态,待状态稳定后读下此状态下流量计测得的示数。调节阀门使液体从紊流向层流过渡,可出现过渡状态,继续调节阀门液体由过渡状态变为层流状态,待状态稳定后读下流量计测得的示数。摄像头拍摄整个实验过程。输入流量计测得的示数,通过单片机计可以算出雷诺数。实验结束后将内箱中的器件收拾放置好,合上内箱放入下套筒中,然后盖上上套筒,最后用卡扣连接上下套筒。把手可以提拿实验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方便于使用者携带或移动;所用液体可循环使用,节能环保;箱内采用的开放式模块设计,可以通过搭接完成多个实验的操作;使用了显示屏,可以通过控制面板实时输入实验数据,从而动态的显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使用了高清摄像头拍摄实验过程,可以连接到投影设备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