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718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绳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绳扣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扣合的绳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因此对于穿着打扮也越来越重视。于琳琅 满目的各式衣服当中,常常装饰有吊饰、绳结及绳扣等各种不同的悬吊饰品,可能配置于衣 服上,也可能缝挂于背包上,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而制造为特殊的用途。然而,在生活上绳扣会造成某些不方便。例如,步行时,衣服上的绳扣常会随着穿 着者轻微地扭动身体而摆荡,这样,如果身边有身高较矮的人或者幼童,可能会不经意甩击 到周遭同伴的脸部或眼睛而造成伤害。另外,如果在逛摆设有琳琅满目商品的商店时,随着 穿着者的衣摆处摆荡的绳扣,可能因为穿着者的不留意,而不小心勾到摆设商品,使商品掉 落,导致必须赔偿金钱。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提供一种不会随处摆荡且能够与衣着呈连接状态的绳扣装置及制造方法, 为本技术领域者所企求的目标。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有感上述缺点的可改善,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提出 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点的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绳扣装置,是利用设置于布料上的一扣合 件,藉此达到将绳扣连接于布料上的目的。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绳扣装置,包括一扣合件,设置于一布料,该扣合件包含一凸柱;以及一绳扣,包含至少一穿孔及一凹槽,该绳扣具有一绳索,适以穿设于该至少一穿 孔,该凹槽相应该凸柱形成;其中,当该凸柱容置于该凹槽时,该绳扣适可与该扣合件扣合。优选地,该扣合件包含一外表面,该凸柱是自该外表面延伸而出。优选地,该凸柱包含二侧壁以及一沟槽,该二侧壁界定该沟槽。其中,各该侧壁分别具有一止扣端,设置于各该侧壁的一外端,当该凸柱容置于该 凹槽时,各该止扣端适可凸出于该凹槽。优选地,该外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凸出部。其中,该绳扣包含一下表面,该下表面相对于该外表面设置,且该下表面具有多个 第二凸出部。优选地,该外表面的所述多个第一凸出部与该下表面的所述多个第二凸出部相互 卡掣。其中,该绳扣具有相对于该下表面的一上表面,该上表面为一非平坦表面。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绳扣装置通过分别设置一相对应形成的凹槽及凸柱于绳扣与扣合件上,使绳扣得以与扣合件扣合。相对于现有技术线圈来 说,本实用新型达到绳扣得以连接固定于布料上的目的,在固定效果上,解决了绳扣摆荡不 定的问题。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 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绳扣装置的前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绳扣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绳扣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绳扣装置的前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绳扣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绳扣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7A为本实用新型绳扣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一);图7B为本实用新型绳扣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二);图7C为本实用新型绳扣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三)。主要组件符号说明2 绳扣装置21 扣合件210 凸柱210a 侧壁210b 沟槽210c 止扣端217 夕卜表面217a第一凸出部22 绳扣220 凹槽222 穿孔223 绳索225 内侧壁226 内表面227 下表面227a第二凸出部228 上表面9 布料91 开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绳扣装置2,绳扣装置2包含一扣合件21及一绳扣22。扣合件21设置于一布料9上,布料9在此通常为衣服、提袋或背包等。其中, 扣合件21包含一凸柱210以及一外表面217,凸柱210是自扣合件21的外表面217延伸而 出,并且扣合件21的凸柱210通常穿过布料9上的一开孔,以更稳固地与布料9连接。在 此需注意,凸柱210穿过布料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扣合件21与布料9可利用其它 不同的接合方式相互接合,在此不作限定。绳扣22包含至少一穿孔222及一凹槽220,且 具有一绳索223,适以穿设于该至少一穿孔222。在此需注意,穿孔22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 际出厂产品而有所变化,通常为一穿孔及二穿孔,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制。凹槽220相应该凸 柱210的轮廓形成。因此,当凸柱210容置于凹槽220时,绳扣22适可与扣合件21扣合, 使绳扣22与布料9呈连接状态。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绳扣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绳扣22具有二穿 孔222,且绳索223的二端适以分别穿设于二穿孔222,而呈一 U字形。其中凸柱210包含 二侧壁210a以及一沟槽210b,二侧壁210a界定了沟槽210b。另外,各侧壁210a分别具有 一止扣端210c,设置于侧壁210a的一外端。本实施例的侧壁210a及止扣端210c为稍微具 有弹性的材料所构成,适可受外力夹挤而轻微弹性变形,其中,二止扣端210c的宽度略大 于凹槽220的宽度。如图所示,若一使用者意欲将绳扣22与扣合件21进行扣合,但由于凸 柱210的二止扣端210c受限于凹槽220的宽度,而稍微阻碍凸柱210进入,因此,在将凸柱 210置入凹槽220时,止扣端210c及侧壁210a适可受外力的作用,而往沟槽210b轻微地弹 性变形,以达到符合凹槽220的宽度,藉此进入凹槽220。当凸柱210完全置入凹槽220后, 止扣端210c适可经由凹槽220而凸出于凹槽220之外,并且扣于绳扣22的一内表面226, 此时外力消失,二侧壁210a回复至变形前的位置。藉此设置,凸柱210与凹槽220将更不 易被轻易分离,从而使扣合件21能对绳扣22提供更佳的稳固能力。其中,绳扣22包含一下表面227,下表面227相对于外表面217设置,且于下表面 227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凸出部227a,类似地,在外表面217上同样形成有多个第一凸出部 217a。当绳扣22与扣合件21扣合后,绳扣22的第二凸出部227a适以与扣合件21第一凸 出部217a相互抵掣,使扣合件21与绳扣22更稳固地卡合,进一步防止绳扣22在遭受一切 向力拉扯后,使绳扣22相对于扣合装置2转动,而产生一角度差的可能。另外,绳扣22更 具有相对于下表面227的一上表面228,且上表面2 为一非平坦表面,通常为一粗糙表面, 或一波浪状表面。藉此,以增加使用者的手指与绳扣22之间的摩擦力,以减少操作时容易 滑落的问题。参考图4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绳扣装置2,其与第一实施例相 异者,为本实施例的绳扣装置2的绳扣22仅包含一穿孔222,且绳扣22的绳索适以穿设于 穿孔222,而其它详细结构相似于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在其它实施态样中,绳 扣装置亦可以改变凹槽及凸柱设置的位置,例如将凹槽改变设置于扣合件上,且绳扣包含 一凸柱,相应凹槽形成,当凸柱容置于凹槽时,绳扣亦适可与扣合件扣合,如此种等同性的 变化亦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中。本实用新型绳扣装置的制造方法,请合并参阅图1至图7C所示,首先执行步骤41, 提供一绳扣22,包含至少一穿孔222以及一凹槽220,其中,凹槽220是由与一下表面227 向上延伸至一内表面226的一内侧壁225所界定。且绳扣22具有一绳索223,适以穿设于 至少一穿孔222,在步骤41中,至少一穿孔222较佳为一穿孔及二穿孔(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但亦可具有其它数量的穿孔,在此并不作限制。在步骤41后,绳扣22的详细形成步骤如下执行步骤411,设置多个第二凸出部 227a在下表面227 ;以及执行步骤413,形成一非平坦表面在相对于下表面227的一上表面 228,以增加使用者的手指与绳扣22之间的摩擦力,以减少操作时容易滑落的问题。随后,执行步骤43。在步骤43中,提供一扣合件21以及一布料9,布料9上形成 有一开孔91,而扣合件21自一外表面217向上延伸形成有一凸柱210,藉由将凸柱210穿 过开孔91,并结合黏合、扣合、夹合或车缝等方式,将扣合件21更稳固地设置于布料9上。在步骤43后,扣合件21的详细形成步骤如下执行步骤431,其中,凸柱210包含 二侧壁210a以及一沟槽210b,且二侧壁210a适以界定沟槽210b。分别设置一止扣端210c 于侧壁210a的一外端,以使凸柱210容置于凹槽220时,各止扣端210c适可凸出于凹槽 220 ;另外,执行步骤433。在步骤433中,分别设置多个第一凸出部217a于外表面。在步骤45中,将凸柱210置入于凹槽220中,以固定绳扣22于扣合件21上,藉 此达到将绳扣22与布料9连结的目的。另外,当绳扣22与扣合件21扣合时,第一凸出部 217a与第二凸出部227a适以相互抵掣,使扣合件21与绳扣22更稳固地卡合,以进一步防 止绳扣22在遭受一切向力拉扯后,使绳扣22相对于扣合装置2转动,而产生一角度差。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 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 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绳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扣合件,设置于一布料,该扣合件包含一凸柱;以及一绳扣,包含至少一穿孔及一凹槽,该绳扣具有一绳索,穿设于该至少一穿孔,该凹槽 相应该凸柱形成; 其中,当该凸柱容置于该凹槽时,该绳扣与该扣合件扣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合件包含一外表面,该凸柱是自 该外表面延伸而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绳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柱包含二侧壁以及一沟槽,该二 侧壁界定该沟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绳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侧壁分别具有一止扣端,设置于 各该侧壁的一外端,当该凸柱容置于该凹槽时,各该止扣端凸出于该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绳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凸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绳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绳扣包含一下表面,该下表面相对 于该外表面设置,且该下表面具有多个第二凸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绳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表面的所述多个第一凸出部与 该下表面的所述多个第二凸出部相互卡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绳扣具有相对于该下表面的一上 表面,该上表面为一非平坦表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绳扣装置,该绳扣装置包括一扣合件,设置于一布料上,该扣合件包含一凸柱;以及一绳扣,包含至少一穿孔及一凹槽,该绳扣具有一绳索,适以穿设于该至少一穿孔,该凹槽相应该凸柱形成;其中,当该凸柱容置于该凹槽时,该绳扣适可与该扣合件扣合。本实用新型的绳扣装置通过分别设置一相对应形成的凹槽及凸柱于绳扣与扣合件上,使绳扣得以与扣合件扣合。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线圈来说,本实用新型达到绳扣得以连接固定于布料上的目的,在固定效果上,解决了绳扣摆荡不定的问题。
文档编号B44C5/00GK201833808SQ20102028119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日
发明者朱国安 申请人: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