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组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435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精密组立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立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进行精密组立工作的精密组立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光学厂在进行如图1所示的镜头组装工作时,一般是利用人工手持吸嘴将数镜片2及数压环3分别置入一镜筒1内,惟,由于人工组装不但易因人为疏失而造成组装错误,且生产速度慢,因此,即有业者利用自动化组装系统来进行镜头的组装工作,然而,由于自动化机具本身往往即存在有组装上的尺寸误差,且每一片镜片或压环实际上也可能在高度上具有微小的差异,因此,当利用自动化组装系统将镜片或压环组入镜筒时,若无法将这些误差吸收,往往即会导致组装不良的问题,据此,本案申请人便提出一种可改善上述问题的精密组立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依实际的误差情形进行弹性调整而完成精密组立工作的精密组立系统。
本发明精密组立系统,包含一座体、一馈缩单元、一缓冲单元,及一吸取单元。该座体是可沿一第一轴向往复移动。该馈缩单元是可移动地装设于该座体上,而可沿该第一轴向在一初始位置与一馈缩位置之间相对于该座体移动。该缓冲单元是沿该第一轴向装设于该座体与该馈缩单元之间,而可迫使该馈缩单元从该馈缩位置复位至该初始位置。该吸取单元是装设于该馈缩单元上,并具有一沿该第一轴向设置的吸嘴。
借此,本发明可配合实际上的高度误差与偏移误差进行弹性调整,而将误差消除,且可确实地将镜片或压环吸取与组入镜筒内。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镜头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精密组立系统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配置示意图;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局部侧视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馈缩单元移动至一馈缩位置;图6是一类似图5的视图,说明该馈缩单元复位至一初始位置;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局部侧视示意图,说明该馈缩单元移动至该馈缩位置;图8是一类似图7的视图,说明该馈缩单元复位至该初始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
参阅图2、3、4,本发明精密组立系统的较佳实施例,是可将数压环100或数镜片300从一托盘200上移动至组入一镜筒400内,在本实施例中,是以所述压环100的组入作说明,该精密组立系统包含一支架10、四位移吸收单元20、四座体30、四馈缩单元40、四缓冲单元50、四吸取单元60、四调整螺丝70、四调整螺帽71、一治具80,及一导正装置90。由于每一组位移吸收单元20、座体30、馈缩单元40、缓冲单元50、吸取单元60、调整螺丝70、调整螺帽71彼此间的连接关系均为相同,因此,以下将以其中一组作说明。
该支架10是可转动并可沿一第一轴向Z往复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10是被一四相位凸轮(图未示)驱动,而可间歇转动及间歇升降移动,且该支架10具有四可分别供所述位移吸收单元20装设的臂部11,此外,因图2的配置示意图并非以俯视角度绘制,所以只显示出三个臂部11。
该位移吸收单元20是装设于该支架10的臂部11与该座体30之间。该位移吸收单元20包括一装设于该臂部11上的固接部21、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固接部21上的第一轴向调整部22,及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第一轴向调整部22上的第二轴向调整部23。该第一轴向调整部22可沿一第二轴向X相对于该固接部21移动,该第二轴向调整部23可沿一第三轴向Y相对于该第一轴向调整部22移动。
该座体30是装设于该第二轴向调整部23上,而可随该支架10转动及沿该第一轴向Z往复移动。该座体30具有一固设于该第二轴向调整部23上的顶壁31、一沿该第一轴向Z相反于该顶壁31的底壁32、一连接于该顶、底壁31、32之间的侧壁33、一设置于该顶壁31上且相反于该侧壁33的导正壁34、二沿该第一轴向Z设置于该顶、底壁31、32之间的轴杆35,及一设置于该导正壁34上且沿该第一轴向Z可朝向该治具80的第一导正部36。该第一导正部36并包括二沿该第一轴向Z间隔设置于该导正壁34上的第一导正孔361。
该馈缩单元40具有一装设于该顶、底壁31、32之间的本体41,及二装设于该本体41上并分别与所述轴杆35套接的线性轴承42。因此,该馈缩单元40是可移动地装设于该座体30上,而可沿该第一轴向Z在一初始位置(见图6、8)与一馈缩位置(见图5、7)之间相对于该座体30移动。
该缓冲单元50是沿该第一轴向Z装设于该座体30与该馈缩单元40之间,而可迫使该馈缩单元40从该馈缩位置(见图5、7)复位至该初始位置(见图6、8),在本实施例中,该缓冲单元50是为一沿该第一轴向Z装设于该座体30的顶壁31与该馈缩单元40的本体41之间的压缩弹簧。
该吸取单元60是装设于该馈缩单元40上,并具有一装设于该馈缩单元40的本体41上的气压转接头61、一装设于该本体41上并与该气压转接头61连通的吸嘴固定头62,及一沿该第一轴向Z装设于该吸嘴固定头62上的吸嘴63。该吸嘴63可吸取或释放所述压环100。
该调整螺丝70是螺设于该座体30的底壁32上,该锁紧螺帽71是螺设于该调整螺丝70上。该调整螺丝70的顶端是抵接于该馈缩单元40的本体41的底面上,当该锁紧螺帽71被松释后,转动该调整螺丝70即可沿该第一轴向Z调整该本体41相对于该底壁32的高度。
该治具80是沿该第一轴向Z相对于该座体30设置于一承盘82上,该治具80可将该镜筒400夹置定位,并具有一沿该第一轴向Z朝向该座体30的第二导正部81。该第二导正部81包括二沿该第一轴向Z间隔设置的第二导正杆811。
该导正装置90是可沿该第一轴向Z往复移动(见图7、8),并具有一基座91、一位移架92、一沿该第一轴向Z设置于该位移架92上并朝向该第一导正部36的第三导正部93、一沿该第一轴向Z设置于该位移架92上并朝向该第二导正部81的第四导正部94,及一装设于该基座91与该位移架92之间的位移吸收单元95。该第三导正部93包括二沿该第一轴向Z间隔设置而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正孔361套接的第三导正杆931,该第四导正部95包括二沿该第一轴向Z间隔设置而可分别与所述第二导正杆811套接的第四导正孔941。该位移吸收单元95是类似于该位移吸收单元20,并包括一装设于该基座91上的固接部951、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固接部951上的第一轴向调整部952,及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第一轴向调整部952上的第二轴向调整部953,该第一轴向调整部952也是可沿该第二轴向X相对于该固接部951移动,该第二轴向调整部953也是可沿该第三轴向Y相对于该第一轴向调整部952移动,该位移架92是装设于该第二轴向调整部953上。如图7所示,当该导正装置90沿该第一轴向Z移动至所述第四导正孔941与所述第二导正杆811接合时,该支架10也是同步带动该座体30沿该第一轴向Z移动至所述第一导正孔361与所述第三导正杆931接合。
借此,如图5所示,当该支架10带动其中一组移吸收单元20、座体30、馈缩单元40、缓冲单元50与吸取单元60,沿该第一轴向Z下移至该吸嘴63抵压该压环100时,该馈缩单元40即可依实际上的高度误差而相对该座体30移动至该馈缩位置,而使该吸嘴63可确实地吸住该压环100,接着,如图6所示,当该支架10沿该第一轴向Z反向上移,而使该压环100脱离该托盘200时,该缓冲单元50即可迫使该馈缩单元40从该馈缩位置复位至该初始位置。
此后,如图7所示,当该支架10将该组移吸收单元20、座体30、馈缩单元40、缓冲单元50、吸取单元60与该压环100转动至该治具80上方时,该导正装置90即可沿该第一轴向Z下移至所述第四导正孔941与所述第二导正杆811接合,同时,该支架10也可同步带动该座体30沿该第一轴向Z下移至所述第一导正孔361与所述第三导正杆931接合,在此过程中,由于该位移架92可借该位移吸收单元95相对于该基座91移动,及由于该座体30也可借该位移吸收单元20相对于该支架10移动,因此,该治具80、该位移架92与该吸嘴63三者可同步互相对正,如此,该馈缩单元40不但可依实际上的高度误差相对该座体30移动至该馈缩位置,而使该吸嘴63确实地将该压环100组入该镜筒400内,更可使该压环100在组入该镜筒400前精准地对正该镜筒400,最后,如图8所示,当该支架10沿该第一轴向Z反向上移,而使该吸嘴63脱离该压环100时,该缓冲单元50即可迫使该馈缩单元40从该馈缩位置复位至该初始位置。
经由以上的说明,可再将本发明的优点归纳如下一、当该吸取单元60下移至吸取该压环100或下移至将该压环100组入该镜筒400时,本发明的馈缩单元40与吸取单元60均可相对该座体30移动至该馈缩位置(见图5、7),如此,除了可将机具组装后的高度误差与每一片压环100的不同高度差异吸收外,更可借该缓冲单元50所产生的弹性恢复力迫使该吸嘴63确实地吸住该压环100或确实地将该压环100组入该镜筒400内。
二、本发明的位移架92可借该位移吸收单元95相对于该基座91移动,同时本发明的座体30也可借该位移吸收单元20相对于该支架10移动,因此,当该导正装置90与该支架10同步下移至所述第四导正孔941与所述第二导正杆811接合及所述第一导正孔361与所述第三导正杆931接合时,该治具80、该位移架92与该吸嘴63三者即可同步互相对正,而将机具组装后的偏移误差吸收掉,进而使该压环100可在精准地对正该镜筒400的状态下组入该镜筒400。
三、本发明借由转动该调整螺丝70即可沿该第一轴向Z调整该本体41相对于该底壁32的高度,如此,在进行镜头组装工作之前,即可先借由该调整螺丝70来微调该馈缩单元40与该吸取单元60相对于其它组件的高度,以初步消除机具组装后的高度误差。
归纳上述,本发明的精密组立系统,不但可配合实际上的高度误差与偏移误差进行进行弹性调整,而将误差消除,更可确实地将压环吸取与组入,所以确实能达到发明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精密组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精密组立系统包含一座体,是可沿一第一轴向往复移动;一馈缩单元,是可移动地装设于该座体上,而可沿该第一轴向在一初始位置与一馈缩位置之间相对于该座体移动;一缓冲单元,是沿该第一轴向装设于该座体与该馈缩单元之间,而可迫使该馈缩单元从该馈缩位置复位至该初始位置;及一吸取单元,是装设于该馈缩单元上,并具有一沿该第一轴向设置的吸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组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具有一顶壁、一沿该第一轴向相反于该顶壁的底壁、一连接于该顶、底壁之间的侧壁,及二沿该第一轴向设置于该顶、底壁之间的轴杆,该馈缩单元具有一装设于该顶、底壁之间的本体,及二装设于该本体上并分别与所述轴杆套接的线性轴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精密组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单元是为一压缩弹簧,并沿该第一轴向装设于该座体的顶壁与该馈缩单元的本体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精密组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吸取单元更具有一装设于该馈缩单元的本体上的气压转接头,及一装设于该本体上并与该气压转接头连通的吸嘴固定头,该吸嘴是装设于该吸嘴固定头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精密组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精密组立系统更包含一螺设于该座体的底壁上的调整螺丝,及一螺设于该调整螺丝上的锁紧螺帽,该调整螺丝的顶端是抵接于该馈缩单元的本体的底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组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精密组立系统更包含一沿该第一轴向相对于该座体设置的治具,及一可沿该第一轴向往复移动的导正装置,该座体具有一沿该第一轴向朝向该治具的第一导正部,该治具有一沿该第一轴向朝向该座体的第二导正部,该导正装置具有一沿该第一轴向朝向该第一导正部的第三导正部,及一沿该第一轴向朝向该第二导正部的第四导正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精密组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座体更具有一顶壁、一沿该第一轴向相反于该顶壁的底壁、一连接于该顶、底壁之间的侧壁,及一设置于该顶壁上且相反于该侧壁的导正壁,该第一导正部是设置于该导正壁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精密组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第一导正部包括二沿该第一轴向设置于该导正壁上的第一导正孔,该治具的第二导正部包括二沿该第一轴向设置的第二导正杆,该导正装置的第三导正部包括二沿该第一轴向设置而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正孔套接的第三导正杆,该导正装置的第四导正部包括二沿该第一轴向设置而可分别与所述第二导正杆套接的第四导正孔。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精密组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重置定心系统更包含一可转动并可沿该第一轴向往复移动的支架,及一装设于该支架与该座体之间的位移吸收单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精密组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位移吸收单元包括一装设于该支架上的固接部、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固接部上的第一轴向调整部,及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第一轴向调整部上的第二轴向调整部,该第一轴向调整部可沿一第二轴向相对于该固接部移动,该第二轴向调整部可沿一第三轴向相对于该第一轴向调整部移动,该座体是装设于该第二轴向调整部上。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精密组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导正装置更具有一可沿该第一轴向往复移动的基座、一位移架,及一装设于该基座与该位移架之间的位移吸收单元,该第三、四导正部是沿该第一轴向设置于该位移架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精密组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位移吸收单元包括一装设于该基座上的固接部、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固接部上的第一轴向调整部,及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第一轴向调整部上的第二轴向调整部,该第一轴向调整部可沿一第二轴向相对于该固接部移动,该第二轴向调整部可沿一第三轴向相对于该第一轴向调整部移动,该位移架是装设于该第二轴向调整部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在提供一种精密组立系统,包含一可沿一第一轴向往复移动的座体、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座体上的馈缩单元、一沿该第一轴向装设于该座体与该馈缩单元之间的缓冲单元、一装设于该馈缩单元上的吸取单元,该馈缩单元可沿该第一轴向在一初始位置与一馈缩位置之间相对于该座体移动,该缓冲单元可迫使该馈缩单元从该馈缩位置复位至该初始位置,该吸取单元具有一沿该第一轴向设置的吸嘴。
文档编号G02B7/00GK1869752SQ20051007200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4日
发明者詹益隆 申请人: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