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418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板以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技术背景由于液晶显示器面板的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而,为达到显示效果,需给液晶显示 器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如背光系统,其作用在于向液晶显示器面板供应亮度充分且分布 均匀的面光源。现有技术的背光系统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反射板、扩散板与棱镜板组成。该光源可设 置在导光板一侧或两相对侧并将光束发射至该导光板。该导光板的作用在于引导光束传输方 向,使光束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均匀出射,反射板相对该导光板的底面设置,以将由导光板底 面出射的光束再次反射入该导光板内,提高光束的利用率。扩散板与棱镜板相对导光板的出 光面依次设置,以使由导光板出射的光束分布更加均匀,进而提高液晶显示器面板的亮度与 均匀性。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工作电压低、发光亮度高、响应速度快、寿命长的优点,使其广泛 应用在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显示器的背光模组中。但是,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具较 强的光学指向性,即出射光具有一定的发散角度,当其直接射入背光模组的导光板时,使得 导光板入光面一侧易出现光学暗区,且与发光二极管相对的位置易出现光柱,不易获得较佳 的入光均匀度。请参阅图1与图2,分别是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平面示意图与立体示意图。该背光模 组10包括光源12及导光板13,导光板13包括一入光面131, 一与入光面131相连的出光面132 ,及一与出光面132相对的底面133。光源12相对导光板13的入光面131设置,该光源12为若 干发光二极管,该若干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束由导光板13的入光面131进入导光板13后,在 导光板13内发生反射。该导光板13引导光源12发出光束的传输方向,并将其转换成平面光从 导光板13的出光面132出射。但是,由于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具有一定发散角,使得导光板 13的入光面131—侧出现光学暗区15及光柱16,该光学暗区15主要分布在二相邻发光二极管 之间,该光柱16分布在导光板13正对着发光二极管的位置,影响背光模组10的亮度及出光均 匀性。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使光线均匀出射的导光板,以及发光亮度均匀的背光模组 发明内容以下,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可通过对入射光进行有效调控使得光线均匀出射的导光板, 以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一种导光板,其包括一个入光面, 一个与入光面相交的出光面及一个与出光面相对的底 面。所述入光面包括至少一个贯通出光面与底面的第一凹槽作为第一光接收区域,以及至少 一个贯通出光面与底面的第二凹槽作为第二光接收区域。一种具有上述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其包括至少两个光源,所述导光板入光面的第一光接 收区域及第二光接收区域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光源。所述实施例的导光板具有以下特点由于入光面形成有不同结构的至少两个光接收区域 ,这样可实现对相同光源发出的光线产生不同的导引和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种从导光板出射 的光线,实现导光板的多功能导光效果。所述具有上述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具有两种发光特点第一,当单独在第一光接收区域设 置光源时,从光源发出的光线由入光面的第一光接收区域进入导光板,并由出光面上与第一 光接收区域对应的出光区域导出,由于第一光接收区域和与其对应的出光区域的结构特点使 得经导光板导出的光线具有一定特性,如一定的亮度、均匀度、视角范围等特点。第二,单 独在第二光接收区域设置光源时,从光源发出的光线由入光面的第二光接收区域进入导光板 ,并由出光面上与第二光接收区域对应的出光区域导出,由于第二光接收区域和与其对应的 出光区域的结构特点使得经导光板导出的光线光具有另一特性,如一定的亮度、均匀度、视 角范围等特点。


图1为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的导光板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方案第三实施例的导光板的平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方案第四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平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方案第五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平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方案第六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的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进行具 体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200,其包括一入光面210, 一 出光面220, 一底面230及多个侧面240。所述入光面210用来接收光源发出的光线,所述出光 面220与入光面210相交,所述底面230与出光面220相对,所述多个侧面240用以连结入光面 210、出光面220及底面230,以形成导光板200整体结构。本实施例中,出光面220与入光面 210相邻且垂直相交,底面230与出光面220平行相对设置。所述入光面210形成有至少两个光接收区域,以使同种光源发出的光线依照两种不同的 发散角度进入导光板200,并且使得导光板200产生两种不同的出射光,从而实现导光板200 的多功能导光效果。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00的入光面210包括一个第一光接收区域和一个第 二光接收区域,所述第一光接收区域为第一凹槽211,所述第二光接收区域为第二凹槽212。 第一凹槽211与出光面220及底面230相贯通,且第二凹槽212也与出光面220及底面230相贯通 。所述入光面210中,第一凹槽211与第二凹槽212可以相邻设置,也可以间隔一平面213设置第一凹槽211的纵向延伸方向(g卩,从导光板200的底面230向出光面220的垂直延伸方向 ,或者从出光面220向底面230的垂直延伸方向)与入光面210的纵向延伸方向(g卩,从底面 230向出光面220的垂直延伸方向,或者从出光面220向底面230的垂直延伸方向)相平行或一 致。所述第一凹槽211及第二凹槽212沿其纵向延伸方向在底面230或出光面220上的投影可以 为U形、V形、弧形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11为U形结构,第二凹槽 212为V形槽,且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12间隔一个平面213形成在导光板200的入光面210 上。所述V形第二凹槽212中,V形槽的顶角小于等于140度且大于零度,本实施例中V形槽的 顶角为100度。所述出光面220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微棱镜阵列221和至少一个第二微棱镜阵列222, 第一微棱镜阵列221和第一凹槽211相对应设置,同时第二微棱镜阵列222和第二凹槽212相对 应设置。由于本实施例中入光面210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211和一个第二凹槽212,且第一 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12间隔一个平面213形成在导光板200的入光面210上,为此,出光面 220上设置一个第一微棱镜阵列221和一个第二微棱镜阵列222,且第一微棱镜阵列221和第二 微棱镜阵列222之间设置一个平面223。所述第一微棱镜阵列221与第二微棱镜阵列222分别垂 直于入光面210。第一微棱镜阵列221和第二微棱镜阵列222分别由相同结构尺寸的微棱镜平 行且相同间隔地排列组成,其中,组成第一微棱镜阵列221的第一微棱镜的结构与组成第二 微棱镜阵列222的第二微棱镜的结构不同。所述组成第一微棱镜阵列221的第一微棱镜和组成第二微棱镜阵列222的第二微棱镜可以 分别为凹槽或凸块,第一微棱镜与第二微棱镜的具体结构根据其各自对应的第一微棱镜和第 二微棱镜的结构而定。本实施例中,第一微棱镜阵列221为与第一凹槽211相同结构的三棱柱 阵列,且第一微棱镜阵列221中每个三棱柱的顶角为100度。第二微棱镜阵列222为与第二凹 槽212相同结构的V形槽,且第二微棱镜阵列222中每个V形槽的顶角为100度。如图5所示,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的导光板300与第一实施例的导光板200结构大体相 同。所述导光板300的入光面310形成有交替排布的多个第一凹槽311和多个第二凹槽312,即 ,所述每个第一凹槽311的两相邻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二凹槽312,且每个第二凹槽312的两相 邻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凹槽311。每个第一凹槽311贯通出光面和与其相对的底面,每个第二 凹槽312同样贯通出光面和与其相对的底面。第一凹槽311和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凹槽211结 构、尺寸相同,且第二凹槽312和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凹槽212结构、尺寸相同。本实施例中 ,导光板300的入光面310包括两个第一凹槽311和两个第二凹槽312,且所述第一凹槽311和 第二凹槽312交替排布,g卩,第一凹槽311、第二凹槽312、第一凹槽311、第二凹槽312依次 排布形成入光面310。出光面320上形成有交替排布的多个第一微棱镜阵列321和多个第二微棱镜阵列322,所 述每个第一微棱镜阵列321的两相邻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二微棱镜阵列322,且每个第二微棱镜 阵列322的两相邻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微棱镜阵列321。出光面320上的第一微棱镜阵列321和 入光面310上的第一微棱镜阵列311相对应设置,且第二微棱镜阵列322和入光面310上的第二 微棱镜阵列312相对应设置。第一微棱镜阵列321和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微棱镜阵列221结构 、尺寸相同,且第二微棱镜阵列322和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微棱镜阵列222结构、尺寸相同。 本实施例中,出光面320包括两个第一微棱镜阵列321和两个第二微棱镜阵列322,且所述第 一微棱镜阵列321和第二微棱镜阵列322交替排布,g卩,第一微棱镜阵列321、第二微棱镜阵 列322、第一微棱镜阵列321、第二微棱镜阵列322依次排布形成出光面320。如图6所示,本技术方案第三实施例的导光板400与第二实施例的导光板300结构大体相 同。所述所述导光板400的入光面410形成有交替排布的多个第一凹槽411和多个第二凹槽 412, g卩,所述每个第一凹槽411的两相邻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二凹槽412,且每个第二凹槽412 的两相邻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凹槽411。每个第一凹槽411贯通出光面和与其相对的底面,每 个第二凹槽412同样贯通出光面和与其相对的底面。入光面410的多个第一凹槽411中进一步设置有多个微棱镜413,具体为至少一个微棱镜 413设置于第一凹槽411的表面。所述微棱镜413可以为凹槽结构,也可以为凸块结构,以凸 块结构为例具体说明微棱镜413的特点,g卩,在第一凹槽411的表面设置多个三棱柱,优选地 ,所述多个三棱柱均匀分布于第一凹槽411的表面。可以理解的,根据实际需要第二凹槽 412中也可以进一步设置多个微棱镜,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所述入光面410上的第一凹槽411的尺寸和形状以将入射光的亮度视角限定在140度的范 围内为准,最好限定在100度的范围内。多个三棱柱形微棱镜413均匀的分布在第一凹槽411 表面, 一方面可以配合第一凹槽411更好的将入射光的亮度视角限定在140度(包括140度)的 范围内,或最好限定在100度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入射光亮度均匀的分布在上述 140度或100度的视角范围内。对于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实施例中的导光板,由于入光面形成有不同结构的至少两个 光接收区域,这样可实现对相同光源发出的光线产生不同的导引和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种从 导光板出射的光线,实现导光板的多功能导光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导光板配合同种光 源可以形成具有至少两种发光特点的背光模组。如图7所示,本技术方案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第一实施例中导光板200的背光模组 500。所述背光模组500包括一个导光板200及至少两个光源510。所述每一个光接收区域对应 设置一个光源510。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500具有两个接收区域,g卩,第一凹槽211、第二 凹槽212。因此,背光模组500包括两个光源510,其中,第一凹槽211、第二凹槽212分别对 应设置一个光源510。所述光源510具有一个发光表面511,所述光源510与光接收区域相对应 设置,S卩,其中一个光源510的发光表面511面向第一凹槽211设置,另一个光源510的发光表 面511面向第二凹槽212设置。该至少两个光源510可以为同一种光源,也可以为不同种光源如图8所示,本技术方案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第二实施例中导光板300的背光模组 600。所述背光模组600包括一个导光板300及多个光源610。所述导光板300的每一个光接收 区域对应设置一个光源610。本实施例中,导光板300具有四个光接收区域,g卩,两个第一凹 槽311和两个第二凹槽312。因此,背光模组600包括四个光源610,且每一个光源610对应一 个光接收区域设置。每一个光源610具有一个发光表面611,且所述发光表面611与入光面 310的光接收区域对应设置。该至少两个光源610可以为同一种光源,也可以为不同种光源。如图9所示,本技术方案第六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第三实施例中导光板400的背光模组 700。所述背光模组700包括一个导光板400及多个光源710。所述导光板400的每一个光接收 区域对应设置一个光源710。本实施例中,导光板400具有四个光接收区域,g卩,两个带微棱 镜结构的第一凹槽411和两个第二凹槽412。因此,背光模组700包括四个光源710,且每一个 光源710对应一个光接收区域设置。每一个光源710具有一个发光表面711,且所述发光表面 711与入光面410的光接收区域对应设置。该至少两个光源710可以为同一种光源,也可以为 不同种光源。上述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具有两种发光特点第一,当单独在第一光接收区域设置光源时 ,从光源发出的光线由入光面的第一光接收区域进入导光板,并由出光面上与第一光接收区 域对应的出光区域导出,由于第一光接收区域和与其对应的出光区域的结构特点使得经导光 板导出的光线具有一定特性,如一定的亮度、均匀度、视角范围等特点。第二,单独在第二 光接收区域设置光源时,从光源发出的光线由入光面的第二光接收区域进入导光板,并由出 光面上与第二光接收区域对应的出光区域导出,由于第二光接收区域和与其对应的出光区域 的结构特点使得经导光板导出的光线光具有另一特性,如一定的亮度、均匀度、视角范围等 特点。此外,当背光模组具有多个不同结构的光接收区域对,可以配合同种或不同种光源产生 多种不同特性的光线,这样可以使得导光板具有多个不同的导光特点,同时可以使得相应的 背光模组具有多种发光性能。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 思做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导光板,其包括一个入光面,一个与入光面相交的出光面及一个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包括至少一个贯通出光面与底面的第一凹槽作为第一光接收区域,以及至少一个贯通出光面与底面的第二凹槽作为第二光接收区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板,其包括一个入光面,一个与入光面相交的出光面及一个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所述入光面包括至少一个贯通出光面与底面的第一凹槽作为第一光接收区域,以及至少一个贯通出光面与底面的第二凹槽作为第二光接收区域。由于入光面形成有不同结构的至少两个光接收区域,这样可实现对相同光源发出的光线产生不同的导引和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种从导光板出射的光线,实现导光板的多功能导光效果。
文档编号G02B6/00GK101210976SQ20061020138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5日
发明者黎瑞雍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