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498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设备由于具有重量轻,机身薄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如图1所示,一般液 晶显示设备的构造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前壳1和后壳(为清楚显示,图1中省略了后壳),在 该前壳1和后壳之间安装有显示模块。显示模块的显示区域的图像能够通过前壳1中的显 示口 11进行显示。从图1可看出,显示模块包括有液晶面板2,液晶面板2 —般由阵列基板和彩膜基 板对盒而成,在对盒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滴注有液晶。通常将液晶面板的全部区域 划分为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显示区域一般位于液晶面板2的中央部位,在显示区域中 制作有一系列用于显示图像的结构,如栅线、数据线、薄膜晶体管以及彩膜等;非显示区域 一般位于液晶面板2的边缘部位,在非显示区域一般制作有驱动电路,如驱动栅线的移位 寄存器等。其中该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即为显示模块的显示区域。除液晶面板2之外,显示模块还包括各种光学膜片3,如扩散膜、增亮模等。光学膜 片3和液晶面板2 —起组装在塑胶边框4中,然后塑胶边框4再和导光板5 —起被压设在 背板7上。其中,导光板5用于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扩散,以将线光源或点光源转化成面 光源。在导光板5和背板7之间还可以设置反射膜6,用于对投射到其上的光线进行反射, 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但是对目前的液晶显示设备而言,其前壳1 一般为黑色的。如图2所述,该前壳1 使得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外具有边框,影响了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的扩大,或者 是全屏显示。此外,除了该前壳1的影响外,液晶面板2自身所具有的显示区域也对液晶显 示设备显示区域的扩大或者全屏显示产生限制,使得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难以扩大, 更难以达到不具有边框的全屏显示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设备,以扩大该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区 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包括前壳,所述前壳内设有液晶面板,所述前壳为透明前壳, 且所述前壳与所述液晶面板相正对的表面的边缘处设有光线扩散面,所述光线扩散面的至 少一部分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重叠。其中,所述光线扩散面可以为倾斜的弧形曲面或平面。举例而言,所述弧形曲面具有使光线扩散到整个所述光线扩散面的弧度。举例而言,所述光线扩散面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部分具有使 光线扩散到整个所述光线扩散面的尺寸大小。[0012]为进一步的提高扩散效果,所述光线扩散面上设有反射网点。所述光线扩散面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部分中的反射网点的 分布密度大于所述光线扩散面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不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中的中 的反射网点的分布密度;和/或,所述光线扩散面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重 叠部分中的反射网点的大小大于所述光线扩散面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不相重叠的 未重叠部分中的反射网点的大小。或者,为进一步的提高扩散效果,所述光线扩散面上设有凹凸不平的微结构。所述光线扩散面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部分中的微结构的分 布密度大于所述光线扩散面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不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中的微结 构的分布密度;和/或,所述光线扩散面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部分中 的微结构的大小大于所述光线扩散面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不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 中的微结构的大小。此外,正对所述光线扩散面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不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设 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与所述光线扩散面之间具有预定间隔。所述遮挡板与所述光线扩散面相对的表面上设有光线反射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设备,由于所述前壳与所述液晶面板相正对的 表面的边缘处设有光线扩散面,且所述光线扩散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 域重叠,因此从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发出的光线能够到达所述光线扩散面,所述光线 扩散面对该到达的光线进行扩散以扩大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并使扩散后的光线通过 透明的前壳射出,从而使得所述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得到扩大,甚至能够达到全屏显
7J\ ο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液晶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图;图5为对图3所示液晶显示设备的一种改进的示意图;图6为对图3所示液晶显示设备的另一种改进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前壳,11-显示口,12-光线扩散面,13-反射网点,14-微结构,2-液晶面板, 3-光学膜片,4-塑胶边框,5-导光板,6-发射膜,7-背板,8-遮挡板,81-光线反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液晶显示设备进行详细描述。[0029]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 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 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设备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液 晶显示设备包括前壳1,前壳1内设有液晶面板2,前壳1为透明前壳,且前壳1与液晶面板 2相正对的表面的边缘处设有光线扩散面12,光线扩散面12的至少一部分与液晶面板2的 显示区域重叠。在图1中,箭头起始点A左侧的区域为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箭头起始点 A右侧的区域为液晶面板2的非显示区域。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设备,由于前壳1与液晶面板2相正对的表面的边缘处设 有光线扩散面12,且光线扩散面12的至少一部分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重叠,因此从液 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发出的光线能够到达光线扩散面12,光线扩散面12对该到达的光线进 行扩散以扩大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并使扩散后的光线通过透明的前壳1射出,从而使得 所述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得到扩大,甚至能够达到全屏显示。如图4所示,为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设备实施例中将显示区域扩大到全屏显示时 的显示效果示意图。在图3中,液晶面板2的下方还设有各种光学膜片3,如扩散膜、增亮模等。光学膜 片3和液晶面板2 —起组装在塑胶边框4中,然后塑胶边框4再和导光板5 —起被压设在 背板7上。其中,导光板5用于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扩散,以将线光源或点光源转化成面 光源。在导光板5和背板7之间还可以设置反射膜6,用于对投射到其上的光线进行反射, 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光线扩散面12与前壳1的下表面的交线表示为B,当交线 B位于箭头起始点A的左侧时,表明光线扩散面12的至少一部分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 重叠。需要注意,图3仅显示了所述液晶显示设备的右半部分结构,所述液晶显示设备的左 半部分结构与该右半部分结构对称性地相同。同样地,所述液晶显示设备的上半部分和下 半部分也都具有类似的结构。这样,可以使所述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在上下左右四个 方向上都有所扩展,从而进一步地使所述液晶显示设备达到全屏显示(即图4所示的显示 区域周围不具有边框的显示效果)。为了使光线扩散面12具有光线扩散效果,可以将光线扩散面12设置为倾斜的弧 形曲面。如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设备实施例中,就是将该光线扩散面12设置为倾斜的弧形 曲面。在图3中,当液晶面板3的显示区域发出的光线到达该弧形曲面时,该弧形曲面对光 线进行散射,从而达到扩散光线的效果。或者,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光线扩散面12设置为倾斜的平 面。但一般而言,该倾斜的平面对光线的扩散效果不如上述倾斜的弧形曲面对光线的扩散 效果。当将光线扩散面2设置为倾斜的弧形曲面时,该弧形曲面的弧度可以根据想要达 到的显示区域的扩大效果进行选择。一般而言,弧形曲面的弧度越大(即弧形曲面越趋近 于平面),所述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的扩大效果越好。因此举例而言,可以设置该弧形 曲面具有使光线扩散到整个光线扩散面2的弧度。但是需要注意避免将该弧形曲面的弧度 设置得过大,否则弧形曲面对光线的扩散效果将会降低,例如当该弧形曲面趋近于平面时对光线的扩散效果明显降低。另一方面,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部分的大小也可 以根据想要达到的显示区域的扩大效果进行选择。一般而言,所述重叠部分越大,投射到光 线扩散面12上的光线越多,所述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的扩大效果越好。因此举例而 言,可以设置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部分具有使光线扩散到 整个光线扩散面12的尺寸大小。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可以将作为光线扩散面12的弧形曲面的弧度设置 得较大一些,并同时将所述重叠部分的尺寸也设置得较大一些,从而使所述显示设备的显 示区域具有最好的扩大效果。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将作为光线扩散面12的弧形曲面的弧度 设置得较大一些的同时,可以允许将所述重叠部分的尺寸设置得较小一些,这样可以达到 所要求的显示区域的扩大效果。或者,在将所述重叠部分的尺寸设置得较大一些的同时,可 以允许将作为光线扩散面12的弧形曲面的弧度设置得较小一些,这样也可以达到所要求 的显示区域的扩大效果。如图5所示,为进一步地提高扩散效果,在光线扩散面12上设有反射网点13。反 射网点13能够对射向该反射网点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使射向光线扩散面12上的所述重 叠部分的光线向光线扩散面12上的其余部分(包括未重叠部分)分配,扩大了所述液晶显 示设备的显示区域。其中为了清楚地显示,在图5中对反射网点13的尺寸进行了放大。也 就是说,图5中反射网点13的大小并不代表其真实比例。在图5中,可以使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部分中的 反射网点13的分布密度大于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不相重叠的未重叠部 分中的反射网点13的分布密度,这样可以使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相重 叠的重叠部分对光线的反射强度大于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不相重叠的 未重叠部分对光线的反射强度。因此射向光线扩散面12上的重叠部分的光线更容易受到 反射作用而向光线扩散面12上的未重叠部分扩散,进而扩大所述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区 域,甚至使所述液晶显示设备达到全屏显示的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 相重叠的重叠部分中的反射网点13的大小大于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不 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中的反射网点13的大小,这样可以使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 显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部分对光线的反射面积大于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 域不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对光线的反射面积。因此射向光线扩散面12上的重叠部分的光 线更容易受到反射作用而向光线扩散面12上的未重叠部分扩散,进而扩大所述液晶显示 设备的显示区域,甚至使所述液晶显示设备达到全屏显示的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可以同时使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 相重叠的重叠部分中的反射网点13的分布密度大于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 域不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中的反射网点的分布密度,并使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 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部分中的反射网点13的大小大于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 区域不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中的反射网点13的大小。或者,可以仅使光线扩散面12与液 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部分中的反射网点13的分布密度大于光线扩散面12与 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不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中的反射网点的分布密度。再或者,可以仅使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部分中的反射网点13的大小大于 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不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中的反射网点13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图5中的前壳1为透明前壳,因此在光线扩散面12上设置的 反射网点13可以通过透明的前壳1而显示出来,从而影响所述液晶显示设备的外观。为此, 可以将反射网点13排列成特定的形状以增强所述液晶显示设备外观效果。例如,可以将反 射网点13排列成各种不同事物的形状,如动植物形状、星月形状等。如图6所示,为进一步地提高扩散效果,可以在光线扩散面12上设有凹凸不平的 微结构14。微结构14能够对射向该微结构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使射向光线扩散面12上 的所述重叠部分的光线向光线扩散面12上的其余部分(包括未重叠区域)分配,扩大了所 述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其中为了清楚地显示,在图6中对微结构14的尺寸进行了放 大。也就是说,图6中微结构14的大小并不代表其真实比例。在图6中,可以使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部分中的 微结构14的分布密度大于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不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 中的微结构14的分布密度,这样可以使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 重叠部分对光线的反射强度大于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不相重叠的未重 叠部分对光线的反射强度。因此射向光线扩散面12上的重叠部分的光线更容易受到反射 作用而向光线扩散面12上的未重叠部分扩散,进而扩大所述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甚 至使所述液晶显示设备达到全屏显示的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 相重叠的重叠部分中的微结构14的大小大于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不相 重叠的未重叠部分中的微结构14的大小,这样可以使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 区域相重叠的重叠部分对光线的反射面积大于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不 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对光线的反射面积。因此射向光线扩散面12上的重叠部分的光线更 容易受到反射作用而向光线扩散面12上的未重叠部分扩散,进而扩大所述液晶显示设备 的显示区域,甚至使所述液晶显示设备达到全屏显示的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可以同时使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 相重叠的重叠部分中的微结构14的分布密度大于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 不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中的微结构14的分布密度,并使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 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部分中的微结构14的大小大于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 域不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中的微结构14的大小。或者,可以仅使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 板2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部分中的微结构14的分布密度大于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 板2的显示区域不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中的微结构14的分布密度。再或者,可以仅使光线 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部分中的微结构14的大小大于光线扩散 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不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中的微结构14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图6中的前壳1为透明前壳,因此在光线扩散面12上设置的 微结构14可以通过透明的前壳1而显示出来,从而影响所述液晶显示设备的外观。为此, 可以将微结构14排列成特定的形状以增强所述液晶显示设备外观效果。例如,可以将微结 构14排列成各种不同事物的形状,如动植物形状、星月形状等。此外,参考图3、图5或图6可知,正对光线扩散面12与液晶面板2的显示区域不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设有遮挡板8,遮挡板8与光线扩散面12之间具有预定间隔。由于所 述液晶显示设备的前壳1为透明前壳,因此透过该透明前壳1可以看到所述液晶显示设备 的内部结构,这会影响所述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外观。设置遮挡板8后能够避免通过透明 前壳1看到所述显示设备的内部结构,提高所述显示设备的外观效果。其中遮挡板8和光 线扩散面12之间的间隔为允许光线从光线扩散面12上的重叠部分向光线扩散面12上的 未重叠部分扩散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在遮挡板8与光线扩散面12相对的表面上设有光线反射层81,光线反射层81能 够对射向遮挡板8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提高所述液晶显示区域的扩大效果,并提高光线 的利用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 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包括前壳,所述前壳内设有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为 透明前壳,且所述前壳与所述液晶面板相正对的表面的边缘处设有光线扩散面,所述光线 扩散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扩散面为倾斜的弧形 曲面或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曲面具有使光线扩散 到整个所述光线扩散面的弧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扩散面与所述液晶面 板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部分具有使光线扩散到整个所述光线扩散面的尺寸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扩散面上 设有反射网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扩散面与所述液晶面 板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部分中的反射网点的分布密度大于所述光线扩散面与所述液 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不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中的反射网点的分布密度;和/或,所述光线扩散面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部分中的反射网点的大小 大于所述光线扩散面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不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中的反射网点的 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扩散面上 设有凹凸不平的微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扩散面与所述液晶面 板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部分中的微结构的分布密度大于所述光线扩散面与所述液晶 面板的显示区域不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中的微结构的分布密度;和/或,所述光线扩散面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部分中的微结构的大小大 于所述光线扩散面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不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中的微结构的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正对所述光线扩散面与所述液 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不相重叠的未重叠部分设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与所述光线扩散面之间 具有预定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板与所述光线扩散面 相对的表面上设有光线反射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设备,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为扩大该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而设计。所述液晶显示设备,包括前壳,所述前壳内设有液晶面板,所述前壳为透明前壳,且所述前壳的与所述液晶面板相正对的表面的边缘处设有光线扩散面,所述光线扩散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重叠。本实用新型可用于进行显示。
文档编号G02F1/13GK201926847SQ20112002909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7日
发明者牛恩民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