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5212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ー种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与触控面板,其中触控面板可内建于显示面板中或外贴于显示面板上。目前,触控面板依照其感测方式的不同而大致上区分为电阻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光学式触控面板、声波式触控面板以及电磁式触控面板。由于电容式触控 面板具有反应时间快、可靠度佳以及耐用度高等优点,因此,电容式触控面板已被广泛地使用于电子产品中。随着电子装置轻薄化的发展,大多会对显示面板或是触控面板作基板薄化程序。然而,传统触控显示面板的线路会外露于显示面板的基板上,此些外露的线路在基板薄化的过程中容易遭到强酸的侵蚀,而使得触控显示面板内的触控元件无法运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可以解决传统触控显示面板于基板薄化程序容易对触控面板的线路造成损坏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像素阵列、第二基板、显示介质层、第三基板、第一触控电极层、第二触控电极层以及偏光片。第一基板上具有所述像素阵列。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向设置。显示介质层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三基板与第二基板相对向设置,其中第三基板上具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第二触控电极层位于第二基板与第一触控电极层之间。偏光片位于第一触控电极层与第二触控电极层之间。更包括一胶材层,位于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以及该偏光片之间。该胶材层包括一光学胶材,其全面性地覆盖该第一触控电极层或是该偏光片。更包括一胶材层,位于该偏光片以及该第二触控电极层之间。该胶材层设置于该偏光片以及该第二触控电极层之间的ー边缘区域中。该胶材层、该偏光片以及该第二触控电极层之间具有一空气间隙。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像素阵列、第二基板、显示介质层、第三基板、第一触控电极层、第二触控电极层以及偏光片。第一基板上具有所述像素阵列。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向设置。显示介质层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三基板与第二基板相对向设置,其中第三基板上具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第二触控电极层位于第二基板与显不介质层之间。偏光片位于第一触控电极层与第二基板之间。更包括一胶材层,位于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以及该偏光片之间。该胶材层包括一光学胶材,其全面性地覆盖该第一触控电极层或是该偏光片。更包括一胶材层,位于该偏光片以及该第二基板之间。该胶材层设置于该偏光片以及该第二基板之间的ー边缘区域中。该胶材层、该偏光片以及该第二基板之间具有一空气间隙。
更包括一平坦层,其中该平坦层位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与该显示介质之间。基于上述,本发明的ー实施例是将第一触控电极层制作于第三基板上,且将第二触控电极层制作于第二基板的外部。換言之,本实施例是对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进行薄化程序之后再将第二触控电极层制作于第二基板上,因此可以避免第一 /第二触控电极层的线路受到基板薄化程序的损害。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I是根据本发明ー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I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ー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ー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ー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7以及图8是根据本发明数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 :第三基板102a:第一触控电极层102b :第二触控电极层103,103a:胶材层104 :偏光片105 :第二基板106 :显示介质层107 :第一基板107a :像素阵列110:平坦层AR:空气间隙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是根据本发明ー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I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立体示意图。请同时參照图I以及图2,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07、像素阵列107a、第二基板105、显不介质层106、第三基板101、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以及偏光片104。根据本实施例,所述触控显示面板更进一歩包括胶材层103。第一基板107上具有所述像素阵列107a。第一基板107的材质可为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或是不透光/反射材料(例如导电材料、金属、晶圆、陶瓷、或其它可适用的材料)、或是其它可适用的材料。像素阵列107a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以及与所述扫描线以及数据线电性连接的多个像素结构(未绘示)。根据ー实施例,上述的每ー个像素结构包括至少ー主动元件以及与所述主动元件电性连接的像素电极。上述的像素阵列中的像素结构中的元件设计与显示面板的种类有夫。举例来说,倘若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是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那么像素结构包括薄膜晶体管、储存电容器以及与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的像素电极。倘若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是具有触控功能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那么像素结构包括开关薄膜晶体管、驱动薄膜晶体管、储存电容器以及与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连接的像素电极(亦可称为阴极或阳极)。第二基板105与第一基板107相对向设置。根据本实施例,第二基板105的材质可为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或是其它可适用的材料。在此,第一基板107可为透光基板或是不透光基板且第二基板105是透 明基板,或是第一基板107与第二基板105两者皆为透明基板。显不介质层106位于第一基板107与第二基板105之间。显不介质层106包括液晶显示介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介质、电泳显示介质、电湿润显示介质或是其他合适的显示介质。承上所述,显示介质层106与第二基板105之间可进一歩包括设置有电极层(未绘示)及/或彩色滤光层(未绘示),其主要与显示面板的种类有夫。举例来说,倘若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是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那么显示介质层106与第二基板105之间可进一歩包括设置有电极层及彩色滤光层。倘若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是具有触控功能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那么显示介质层106与第二基板105之间可进一歩包括设置有电极层(又可称为阳极或阴极)。另外,位于显示介质层106上方的第二基板105是作为显示介质层106的保护板。第三基板101与第二基板105相对向设置,其中第三基板101上具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根据本实施例,第三基板101的材质可为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或是其它可适用的材料。第三基板101又可称为覆盖基板(cover lens)。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位于第二基板105与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之间。承上所述,位于第三基板101上的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以及位于第二基板105与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之间的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包括Y方向的触控串列以及X方向的触控串列。举例来说,如图2所不,位于第三基板101上的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为多个延伸Y方向延伸的触控电极图案,且位于第二基板105与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之间的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为多个延伸X方向延伸的触控电极图案。藉由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以及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的设计可以判断使用者的触控位置。值得ー提的是,本发明不限制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以及第ニ触控电极层102b的电极图案需如图2所示。根据其他实施例,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以及第ニ触控电极层102b的电极图案还可以是其他种形式。偏光片104位于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与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之间。倘若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是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那么偏光片104是用来与液晶显示介质层106搭配以达影像显示之用。倘若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是具有触控功能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那么偏光片104可提供抗反射性质以提高影像显示品质。胶材层103是设置于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以及偏光片104之间,以使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与偏光片104之间透过胶材层103而粘着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胶材层103包括光学胶材,且胶材层103是全面性地覆盖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或是偏光片104。更详细来说,因胶材层103是全面性地覆盖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或是偏光片104,因此胶材层103的材质的选用通常会考量到光学上的透光性。承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是形成在第三基板101的表面上且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是设置于第二基板105的表面上。因此,本实施例可以先将第一基板107以及第二基板105进行薄化程序之后,再将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形成于第二基板105上,之后再将形成有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的第三基板101与形成有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的第二基板105组立在一起以形成触控显示面板。換言之,本实施例是在第一基板107与第二基板105的薄化程序之后才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且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是直接形成第三基板101上,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以及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不会受到基板薄化程序的损坏,且又能达到触控显示面板薄化的目的。图3是根据本发明ー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3的实施例与图I的实施例相似,因此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符号表示,且不在重复说明。本实施例与图I的实施例不相同之处在于,胶材层103a是位于偏光片104与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之间。特别是,胶材层103a是设置于偏光片104以及第ニ触控电极层102b之间的边缘区域中。換言之,胶材层103a并非全面性的覆盖住偏光片104或是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在本实施例中,胶材层103a具有框状图案,其围绕在偏光片104或是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的边缘区域,并且暴露出偏光片104或是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的中央区域。在此,所述边缘区域是对应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且中央区域是对应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承上所述,由于胶材层103a是设置于偏光片104以及第ニ触控电极层102b之间的边缘区域,因此胶材层103a、偏光片104以及第ニ触控电极层102b之间具有空气间隙AR。换言之,胶材层103a是围绕在偏光片104或是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的边缘区域(非显示区),而胶材层103a内部的空气间隙AR则是对应于中央区域(显示区)。由于本实施例的胶材层103a是围绕在偏光片104或是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的边缘区域(非显示区),因此胶材层103a可以选用非光学性质的胶材,以降低胶材所需的成本费用。图4是根据本发明ー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立体示意图。请同时參照图4以及图5,本实施例与上述图I及图2的实施例相似,因此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符号表示,且不在重复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是位于第二基板105与显不介质层106之间,且偏光片104是位于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与第二基板105之间。承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是形成在第三基板101的表面上且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是设置于第二基板105与显示介质层106之间。因此,本实施例是先将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形成在第一基板107以及第二基板105之间之后,再对第一基板107以及第二基板105进行薄化程序。由于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被密封于第一基板107以及第ニ基板105之间,因此基板薄化程序不会对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造成伤害。之后再将形成有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的第三基板101与第二基板105组立在一起以形成触控显示面板。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层102a以及第ニ触控电极层102b都不会受到基板薄化程序的损坏,且又能达到触控显示面板薄化的目的。图6是根据本发明ー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6的实施例与图4的实施例相似,因此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符号表示,且不在重复说明。在本实施例中,胶材、层103a是位于偏光片104与第二基板105之间。特别是,胶材层103a是设置于偏光片104与第二基板105之间的边缘区域中。換言之,胶材层103a并非全面性的覆盖住偏光片104或是第二基板105。在本实施例中,胶材层103a具有框状图案,其围绕在偏光片104或是第ニ基板105的边缘区域,并且暴露出偏光片104或是第二基板105的中央区域。在此,所述边缘区域是对应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且中央区域是对应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承上所述,由于胶材层103a是设置于偏光片104以及第二基板105之间的边缘区域,因此胶材层103a、偏光片104以及第二基板105之间具有空气间隙AR。換言之,胶材层103a是围绕在偏光片104或是第二基板105的边缘区域(非显示区),而胶材层103a内部的空气间隙AR则是对应于中央区域(显示区)。由于本实施例的胶材层103a是围绕在偏光片104或是第二基板105的边缘区域(非显示区),因此胶材层103a可以选用非光学性 质的胶材,以降低胶材所需的成本费用。图7是根据本发明数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7的实施例与图4的实施例相似,因此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符号表示,且不在重复说明。本实施例与图4的实施例不相同之处在于,触控显示面板更包括平坦层110,其中平坦层110位于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与显示介质106之间。一般来说,倘若触控显示面板为具有触控功能的有机电机发光显示面板,那么因像素阵列107a(薄膜晶体管电路层)以及显示介质层106(有机电致发光层)图案的关系将使得其表面为非平坦的表面。因此,本实施例在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与显示介质106之间设置平坦层110可以使得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形成在平坦的平坦层110表面上,并可利用作为102b线路间的绝缘之用。图8是根据本发明数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8的实施例与图6的实施例相似,因此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符号表示,且不在重复说明。本实施例与图6的实施例不相同之处在于,触控显示面板更包括平坦层110,其中平坦层110位于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与显示介质106之间。一般来说,倘若触控显示面板为具有触控功能的有机电机发光显示面板,那么因像素阵列107a(薄膜晶体管电路层)以及显示介质层106(有机电致发光层)图案的关系将使得其表面为非平坦的表面。因此,本实施例在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与显示介质106之间设置平坦层110可以使得第二触控电极层102b形成在平坦的平坦层110表面上,并可利用作为102b线路间的绝缘之用。综上所述,本发明的ー实施例是将第一触控电极层制作于第三基板上,且将第二触控电极层制作于第二基板的外部。換言之,本实施例是对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进行薄化程序之后再将第二触控电极层制作于第二基板上,因此可以避免第一 /第二触控电极层的线路受到基板薄化程序的损害。另外,本发明的另ー实施例是将第一触控电极层制作于第三基板上,且第二触控电极层是在制作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由于第二触控电极层是在制作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因此于进行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进行薄化程序时不会对第二触控电极层造成伤害。当于基板薄化程序无成之后,才将具有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第三基板与第二基板组在一起,因此第一 /第二触控电极层的线路都不会受到基板薄化程序的损害。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 求书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显不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该第一基板上具有一像素阵列; 一第二基板,其与该第一基板相对向设置; ー显不介质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一第三基板,其与该第二基板相对向设置,其中该第三基板上具有一第一触控电极层; 一第二触控电极层,位于该第二基板与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之间; 一偏光片,位于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之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胶材层,位于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以及该偏光片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胶材层包括一光学胶材,其全面性地覆盖该第一触控电极层或是该偏光片。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胶材层,位于该偏光片以及该第二触控电极层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胶材层设置于该偏光片以及该第二触控电极层之间的ー边缘区域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胶材层、该偏光片以及该第二触控电极层之间具有一空气间隙。
7.一种触控显不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该第一基板上具有一像素阵列; 一第二基板,其与该第一基板相对向设置; ー显不介质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一第三基板,其与该第二基板相对向设置,其中该第三基板上具有一第一触控电极层; 一第二触控电极层,位于该第二基板与该显不介质层之间; 一偏光片,位于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胶材层,位于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以及该偏光片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胶材层包括一光学胶材,其全面性地覆盖该第一触控电极层或是该偏光片。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胶材层,位于该偏光片以及该第二基板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胶材层设置于该偏光片以及该第ニ基板的间的ー边缘区域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胶材层、该偏光片以及该第二基板之间具有一空气间隙。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平坦层,其中该平坦层位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与该显示介质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像素阵列、第二基板、显示介质层、第三基板、第一触控电极层、第二触控电极层以及偏光片。第一基板上具有所述像素阵列。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向设置。显示介质层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三基板与第二基板相对向设置,其中第三基板上具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第二触控电极层位于第二基板与第一触控电极层之间。偏光片位于第一触控电极层与第二触控电极层之间。
文档编号G02F1/133GK102645772SQ201210109789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0日
发明者施立伟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