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5739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
背景技术
由于诸如微型化、纤薄外形以及低能耗的优点,液晶显示器已经被广泛用于各种应用领域。液晶显示器已被用于笔记本个人电脑、办公自动化设备、音频/视频设备、室内或户外布告板等。透射式液晶显示器控制施加至液晶层的电场并调节背光单元发出的光以在屏幕上显示图像。背光单元被分为直下(direct)型背光单元和侧下(edge)型背光单元。直下型背光单元具有如下结构多个光源被安置在导光板下方以使光直接进入液晶面板的前表面。侧下型背光单元具有如下结构多个光源被安排为面向导光板的一侧,且多个光学片被安排在液晶面板和导光板之间。在侧下型背光单兀中,当光源向导光板的一侧照射时,导光板将从光源发出的线性光或点状光转换为平面光,且使平面光进入液晶面板的前表面。背光单元包括导向结构,该导向结构根据由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振动或冲击引起的导光板或扩散板的膨胀、收缩或移位来引导导光板或扩散板。导光板或扩散板的导向结构由针状突出结构实现,该针状突出结构能够插入导光板或扩散板的边缘处形成的凹槽中。通常,导向结构从构成下框的罩底突出。韩国专利申请公开No. 10-2011-0059955(2011年6月8日)和10-2005-0121047 (2004年7月7日)中公开了作为已知的填隙针(caukingpin)或导针的突出结构。由于填隙针一般由与罩底相同的金属材料制成并与罩底一体成形,因此提高了罩底的制造成本。也就是说,填隙针使得罩底的成本较高。如果将罩底的厚度形成得较薄从而解决成本问题,则填隙针很容易弯曲。由于填隙针与导光板或扩散板点接触,所以罩底必须具有足够数量的填隙针以便稳定地对导光板或扩散板进行引导。然而,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填隙针反光。所以,存在如下的问题由填隙针反射的光被显示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屏幕上,从而降低了图像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单元,用于当导光板或扩散板由于诸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振动、冲击等外部因素而发生移位或变形时,防止导光板或扩散板因吸收外力或对导光板或扩散板施加的冲击而发生变形或移位。本发明的附加特征及优点将在以下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部分根据本说明书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获知。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将通过在本书面描述及其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了获得这些优点或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所实现的以及广泛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包括用于发光的光源;多个光学片,所述多个光学片被布置于所述光源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被布置于所述光源和所述多个光学片之间,用于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转换为平面光,并使所述平面光进入所述多个光学片;罩底,所述罩底被布置在所述导光板下方;以及引导保持部,所述引导保持部被固定于所述罩底的边缘以在所述导光板的周边处保持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和各侧面。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包括用于发光的光源;多个光学片,所述多个光学片被布置于所述光源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扩散板,所述扩散板被布置于所述光源和所述多个光学片之间,并扩散来自所述光源的光,以将扩散光照射到所述多个光学片;罩底,所述罩底被布置在所述导光板下方;以及引导保持部,所述引导保持部被固定于所述罩底的边缘以在所述导光板的周边处保持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和各侧面。所述引导保持部包括面向所述扩散板的周边的下表面的基块和从所述基块延伸出以与所述扩散板的一侧相对的至少一个侧壁。所述弓I导保持部由塑料基材料制成。所述至少一个侧壁包括通过缝隙彼此分开的多个侧壁。所述弓I导保持部具有黑色或灰色调的颜色。所述基块包括螺钉导孔、第一凸台(boss)导孔和第二凸台导孔,其中,所述罩底包括从所述罩底突出以面向所述第一凸台导孔和第二凸台导孔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罩底还包括面向所述螺钉导孔的螺纹孔,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分别被插入所述第一凸台导孔和第二凸台导孔,并且,螺钉通过所述螺钉导孔被插入所述螺纹孔。所述引导保持部包括从所述引导保持部的下表面突出的凸台,所述罩底包括使所述凸台可插入的孔,并且所述引导保持部的所述凸台被插入所述罩底的所述孔中。所述引导保持部包括从所述引导保持部的下表面突出的挂钩,所述罩底包括使所述挂钩可插入的孔,并且所述引导保持部的所述挂钩被插入所述罩底的所述孔中。所述弓I导保持部通过双面胶与所述罩底接合。在本发明中,具有L字符截面形状并由塑料基材料制成的引导保持部以最少数量被固定于罩底,并保持导光板或扩散板。因而,可以从罩底去除填隙针,从而能够使罩底结构简单并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因为引导保持部能够吸收由于诸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振动、冲击等的外不因素而导致的来自导光板或扩散板的外力或冲击,所以可以防止导光板变形或移位。此外,由于引导保持部具有很暗的颜色,如黑色或灰色调的颜色,所以可以使从引导保持部折射到导光板的光最小化。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结合到本申请中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实现,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罩底、引导保持部和导光板的截面图;图3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罩底和引导保持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罩底、引导保持部和导光板彼此组装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布置在液晶显示器的四个位置上的引导 保持部的图;图6是示出罩底、引导保持部和导光板彼此组装的组装状态的平面图;图7是沿图6的1-1’线所取的截面图,其示出罩底和导光板的组装结构的一个示 例;图8是沿图6的1-1’线所取的截面图,其示出罩底和导光板的组装结构的另一示 例;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引导保持部的截面图;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引导保持部的截面图;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以及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的引导保持部GH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各种实施方式的示例进行详细描述。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 标号用以标注相同的元件。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PNL和布 置于液晶显示面板PNL下方的侧下型背光单元。液晶显示面板PNL包括上玻璃基板和下玻璃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该液晶层能够以 任意液晶模式实现。侧下型背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光源LS、导光板LGP和多个光学片0PS,并经由导光 板LGP和光学片0PS将从光源LS发射的线性或点状光转换为平面光以将平面光照射在液 晶显示面板PNL上。光源LS包括发光二极管(LED)、CCFL (冷阴极荧光灯)、EEFL (外置电极荧光灯)等 中的至少一种。将光源LS布置为面向导光板LGP的一侧(或者光入射面),并且,光源LS将 线性光或点状光照射到导光板LGP的该侧。导光板LGP是由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 透明塑料形成的板构件,用以将从光源发出的线性光或点状光转换为平面光。光学片0PS 包括至少一个棱镜片和至少一个扩散片以对来自导光板的平面光进行扩散,并以基本正交 的方向向液晶显不面板PNL的光入射面衍射该扩散光。液晶显示面板PNL和侧下型背光单元与引导面板GP、罩底CB、壳顶(case top)(未 示出)以及引导保持部GH组装起来以实现液晶模块LCM。引导面板GP支撑液晶显不面板PNL的下表面的一部分和侧表面以在液晶显不面 板PNL和光学片0PS之间恒定地维持一定空间。引导面板GP由诸如聚碳酸酯(PC)的塑料 基材料形成,其可以通过模具形成。壳顶包围引导面板GP的各侧面和罩底CB,并通过诸如 螺钉固定方法或无螺钉固定方法的固定方法被固定于引导面板GP和罩底CB。壳顶和罩底 CB可以由诸如EGI (电解镀锌板)、SUS (不锈钢)、铝锌合金镀层(例如SGLC)、氧化铝涂层钢 板(例如ALC0STA)、锡涂层钢板(例如SPTE)等的金属板构件形成。
反射板REF被布置在罩底CB和导光板LGP之间,以通过反射来自导光板LGP的光来提高入射到液晶显示面板PNL的光入射效率。反射板REF与罩底CB接合。与导光板LGP相似,引导保持部GH由塑料基材料形成。例如,塑料基材料可以包括可以通过模具形成的聚碳酸酯(PC)。引导保持部GH取代具有简单结构的填隙针来保持导光板LGP。如图2和图3所示,在罩底CB内部周边处通过螺钉SCR和凸台22a和22b将引导保持部GH固定于罩底CB。引导保持部GH具有L字符截面形状,并在导光板LGP的周边处保持导光板LGP的下表面和各侧面以防止导光板LGP周边脱落(hanging down)。由于引导保持部GH与导光板LGP相似由塑料基材料制成,所以当产生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振动或冲击时,引导保持部GH与导光板LGP相似地膨胀及收缩。具体地说,由于引导保持部GH由塑料基材料制成,该材料比金属材料更软并能更好地吸收外力或冲击,所以当导光板LGP由于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振动或冲击而膨胀、收缩或移位时,引导保持部GH可以抑制从导光板LGP传递来的外力或冲击,并且可以降低噪声。因此,引导保持部GH抑制导光板LGP的移位和脱落现象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可靠性。面向导光板LGP的整个引导保持部GH或引导保持部GH的一部分具有黑色或灰色调的颜色,以使得由引导保持部GH反射的光可以最小化。如图2到图4所示,引导保持部GH具有L字符截面形状,并包括基块10以及从基块10在Z轴方向垂直延伸的第一到第三侧壁16、18a和18b。基块10包括第一凸台导孔14a和第二凸台导孔14b,以及螺钉导孔14c,并支撑导光板LGP的下部。罩底CB包括与引导保持部GH的螺钉导孔14c相对应的螺纹孔20、在分别与凸台导孔14a和14b相对应的位置处从罩底CB突出的凸台22a和22b。螺钉SCR通过引导保持部GH的螺钉导孔14c被插入罩底CB螺纹孔20中以将引导保持部GH沿着z轴固定到罩底CB。罩底CB的凸台22a和22b被插入引导保持部GH的凸台导孔14a和14b以防止引导保持部GH在由X轴和y轴形成的罩底CB平面上沿着Θ方向旋转。引导保持部GH的侧壁16、18a和18b被布置为面向导光板LGP的一侧,以防止导光板LGP在由X轴和y轴形成的平面上沿着y轴而移动。在引导保持部GH的侧壁16、18a 和18b之间形成缝隙SI和S2。侧壁16、18a和18b通过缝隙SI和S2彼此分开。在导光板LGP的周边内形成凹槽30以容纳引导保持部GH的侧壁16、18a和18b。如图5所示,在引导保持部GH的侧壁18a和18b中的任一个与导光板LGP的凹槽30之间形成第一间隙Λ gl,在引导保持部GH的侧壁18a和18b中的另一个与导光板LGP的凹槽30之间形成第二间隙Ag2。可以将第一间隙Agl设置为约O. 2mm,可以将第二间隙Λ g2设置为约2. 0mm。可以将侧壁16、18a和18b之间的各缝隙SI和S2的宽度设置为约2. Omm或2. Omm以上。缝隙SI和S2以及间隙Agl和Λ g2形成了引导保持部GB的侧壁16、18a、18b与导光板LGP之间的空间,以在导光板LGP由于诸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振动或冲击的外部因素而膨胀、收缩或移位时,吸收从导光板LGP施加到引导保持部GH的外力和冲击。引导保持部GH被形成为通过引导保持部GH和导光板LGP之间的线接触或面接触来增加弓I导保持部GH和导光板LGP之间的接触面积。引导保持部GH也由能够吸收来自导光板LGP的外力的材料形成。因此,如图3和图5所示,即使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导光板LGP的四个位置处形成引导保持部GH,也可以获得等同于十二个填隙针的效果。当受到来自导光板LGP的力时,常规的填隙针必须具有至少3mm的厚度才能阻止填隙针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将填隙针所插入的导光板LGP的凹槽的深度设置为与填隙针的直径相近的尺寸。由于引导保持部GH与导光板LGP接触的接触面积较大并且引导保持部GH由能够吸收来自导光板LGP的外力和冲击的材料制成,所以即使引导保持部GH的数量少于填隙针的数量,本发明的引导保持部GH也不会弯曲或者与导光板LGP分离。而且,由于形成引导保持部GH由能够吸收来自导光板LGP的外力和冲击的材料形成并且具有能够在大面积内保持导光板LGP的各侧面和下表面的结构,所以可以使引导保持部GH的侧壁16a、18a和18b的厚度较薄。因此,如图5所示,导光板LGP的容纳引导保持部GH的侧壁
16、18a和18b的凹槽的深度dl可以变小。图6是示出罩底、引导保持部和导光板彼此组装的状态的平面图。图7是沿图6的1-1’线所取的截面图,其示出罩底和导光板的组装结构的一个示例。图8是沿图6的1-1’线所取的截面图,其示出罩底和导光板的组装结构的另一示例。参照图7,可以将从罩底CB的下表面突出的凸台22插入引导保持部GH的凸台导孔14a中。参照图8,可以将从罩底CB的下表面突出的凸台19插入穿过罩底CB的孔24中。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引导保持部GH的截面图,并且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引导保持部的截面图。引导保持部GH能够在没有任何螺钉的情况下与罩底CB组装。例如,参照图9,在引导保持部GH的下表面上形成挂钩HK,并在罩底CB内形成孔以面向挂钩HK。通过将引导保持部GH的挂钩HK挂在罩底CB的孔的周边上,将引导保持部GH与罩底CB组装。参照图10,引导保持部GH能够通过双面胶DTAPE与罩底CB相接合。如上所述,如图2到图5所示,引导保持部GH能够通过凸台和螺钉与罩底CB组装。另选地,引导保持部通过凸台与罩底组装,然后,如图6到图10所示,引导保持部GH通过双面胶DTAPE或挂钩HK被固定于罩底CB。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图12是示出图11中所示的引导保持部GH的截面图。参照图11和图12,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PNL和布置于液晶显示面板PNL下方的直下型背光单元。直下型背光单元具有扩散板DIF、布置在扩散板DIF下方的多个光源LS、布置在扩散板DIF上方的多个光学片0PS。直下型背光单元通过扩散板DIF和光学片OPS将来自光源LS的光转换为平面光,并将平面光照射到液晶显示面板PNL上。扩散板DIF是由诸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透明塑料材料形成的板构件,其中散布着多个珠子。扩散板DIF的珠子散射来自光源LS的光并扩散散射后的光。光学片OPS包括至少一个棱镜片和至少一个扩散片以对来自扩散板DIF的光进行扩散。光学片OPS也以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PNL的光入射面的方向衍射光的前进通路。液晶显示面板PNL和直下型背光单元与引导面板GP、罩底CB、壳顶(未示出)以及引导保持部GH组装起来以实现液晶模块LCM。引导面板GP在液晶显示面板PNL的周边处支撑包括液晶显示面板PNL的各侧面和下表面的边缘。引导面板GP支撑液晶显不面板PNL并在液晶显不面板PNL和光学片OPS之间恒定地维持一定空间。壳顶包围引导面板GP的各侧面和罩底CB,并通过诸如螺钉固定方法或无螺钉固定方法的固定方法被固定于引导面板GP和罩底CB。将反射板REF布置在罩底CB和扩散板DIF之间以反射来自光源LS和扩散板DIF的光,从而提高入射到液晶显示面板PNL的入射光的效率。反射板REF与罩底CB接合。引导保持部GH与扩散板DIF相似,由塑料基材料制成。例如,塑料材料包括能够通过模具形成的聚碳酸酯(PC)。引导保持部GH保持扩散板DIF。引导保持部GH可以通过螺钉SCR和凸台被固定到罩底CB。另选地,如图9和图10所示,引导保持部GH可以通过挂钩HK或双面胶DTAPE被固定到罩底CB。引导保持部GH具有L字符截面形状,并在扩散板DIF的周边处保持扩散板DIF的下表面和各侧面,从而防止扩散板DIF的周边脱落。引导保持部GH与扩散板DIF相似地膨胀或收缩。具体地说,由于引导保持部GH由塑料基材料制成,该材料比金属材料更软并能更好地吸收外力或冲击,所以当导光板LGP由于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振动或冲击而膨胀、收缩或移位时,引导保持部GH可以抑制从导光板LGP传递来的外力或冲击,并且可以降低噪声。因此,引导保持部GH抑制导光板LGP的移位和脱落现象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可靠性。面向扩散板DIF的整个引导保持部GH或引导保持部GH的一部分具有黑色或灰色调的颜色以使得反射光最小化。图12的引导保持部GH通过如图8和图9所示的无螺钉方法与罩底CB组装。图12的引导保持部GH可以通过如图2到图5所示的凸台和螺钉与罩底CB组装。另选地,可以通过利用凸台将引导保持部GH与罩底CB联接(couple),然后如图6到图10所示,利用双面胶或挂钩HK将引导保持部GH固定到罩底CB,从而将图12的引导保持部GH与罩底CB组装。虽然已参照多个示出的示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应被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设计出的很多其它调整和变化也都落入本发明的原理范围。更具体地说,在本说明书、附图以及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组成部分和/或组合设置的设置方式上的多种变化和调整是可能的。除了组成部分和/或设置方式上的多种变化和调整,另选的应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也将是显而易见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包括光源,该光源用于发光;多个光学片,所述多个光学片被布置于所述光源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被布置于所述光源和所述多个光学片之间,用于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转换为平面光,并使所述平面光进入所述多个光学片;罩底,所述罩底被布置在所述导光板下方;以及引导保持部,所述引导保持部被固定于所述罩底的边缘以在所述导光板的周边处保持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和各侧面,其中,所述引导保持部包括面向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下表面的基块和从所述基块延伸出以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相对的至少一个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引导保持部由塑料基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侧壁包括通过缝隙彼此分开的多个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引导保持部具有黑色或灰色调的颜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基块包括螺钉导孔、第一凸台导孔和第二凸台导孔,其中,所述罩底包括从所述罩底突出以面向所述第一凸台导孔和所述第二凸台导孔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以及面向所述螺钉导孔的螺纹孔,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分别被插入所述第一凸台导孔和所述第二凸台导孔,并且,螺钉通过所述螺钉导孔被插入所述螺纹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引导保持部包括从所述引导保持部的下表面突出的凸台,所述罩底包括所述凸台可插入的孔,并且所述引导保持部的所述凸台被插入所述罩底的所述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引导保持部包括从所述引导保持部的下表面突出的挂钩,所述罩底包括所述挂钩可插入的孔,并且所述引导保持部的所述挂钩被插入所述罩底的所述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引导保持部通过双面胶与所述罩底接入口 ο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包括光源,该光源用于发光;多个光学片,所述多个光学片被布置于所述光源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扩散板,所述扩散板被布置于所述光源和所述多个光学片之间,并扩散来自所述光源的光以将扩散光照射到所述多个光学片;罩底,所述罩底被布置在所述导光板下方;以及引导保持部,所述引导保持部被固定于所述罩底的边缘以在所述导光板的周边处保持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和各侧面,其中,所述引导保持部包括面向所述扩散板的周边的下表面的基块和从所述基块延伸出以与所述扩散板的一侧相对的至少一个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引导保持部由塑料基材料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侧壁包括通过缝隙彼此分开的多个侧壁。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引导保持部具有黑色或灰色调的颜色。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基块包括螺钉导孔、第一凸台导孔和第二凸台导孔,其中,所述罩底包括从所述罩底突出以面向所述第一凸台导孔和所述第二凸台导孔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以及面向所述螺钉导孔的螺纹孔,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分别被插入所述第一凸台导孔和所述第二凸台导孔,并且,螺钉通过所述螺钉导孔被插入所述螺纹孔。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引导保持部包括从所述引导保持部的下表面突出的凸台,所述罩底包括所述凸台可插入的孔,并且所述引导保持部的所述凸台被插入所述罩底的所述孔。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引导保持部包括从所述引导保持部的下表面突出的挂钩,所述罩底包括所述挂钩可插入的孔,并且所述引导保持部的所述挂钩被插入所述罩底的所述孔。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引导保持部通过双面胶与所述罩底接口 ο
全文摘要
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以防止导光板或扩散板变形或移位。该背光单元包括光源;多个光学片,所述多个光学片被布置于所述光源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被布置于所述光源和所述多个光学片之间;罩底,所述罩底被布置在所述导光板下方;以及引导保持部,所述引导保持部被固定于所述罩底的边缘以在所述导光板的周边处保持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和各侧面,其中,所述引导保持部包括面向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下表面的基块和从所述基块延伸出以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相对的至少一个侧壁。
文档编号G02B6/00GK102998842SQ20121014454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5日
发明者陆心根, 朴东榒, 郑海龙 申请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