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及其滤光切换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100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成像装置及其滤光切换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像装置及其滤光切换模组。该成像装置包括成像模组、滤光切换模组及光线感测控制模组,该底座包括底板及形成于该底板上的侧板,该底板具有容纳腔,该侧板围成有通光孔,该通光孔与该容纳腔相通,该滤光元件设置在该底板的该容纳腔内,该滤光元件包括电致变色玻璃及外接线路,在滤光切换模组中设有控制滤光切换的光线感测控制模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滤光切换模组。本发明成像装置及其滤光切换模组能自动检测光线强弱并通过电路控制电致变玻璃切换,而免除操作者手动控制。
【专利说明】成像装置及其滤光切换模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成像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适应不同光线强度条件下拍摄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拍摄设备中,为?两足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拍摄的需求,拍摄设备中都会设置一滤光片切换器。该滤光片切换器可以使拍摄设备进行白天拍摄模式以及夜间拍摄模式之间的切换。所述滤光片切换器一般包括一用于白天拍摄模式的可见光玻璃片以及一用于夜间拍摄模式的红外光玻璃片。所述滤光片切换器一般置于拍摄设备的镜头与影像感测器之间,在光线充足时,该滤光片切换器将所述可见光通片设置于所述镜头及影像感测器的光路之间,此时拍摄设备可以拍摄正常的彩色图像;在光线较为昏暗时,所述滤光片切换器切换所述红外光通片至镜头与影像感测器之间,此时拍摄设备可以拍摄黑白图像。
[0003]现有的成像装置为了顺利切换两块不同的玻璃片,需要设置一个活动的滤光切换模组,并为两片玻璃设计足够活动切换的空间,占用的空间大,导致滤光切换模组的体积大,另外,由于该滤光切换模组通过滑槽和导柱配合进行滑动切换,长时间使用之后结构老化,影响滑动效果、响应动作变慢,或者会有滑动定位不准的情况发生,则会让镜头对准的两片不同玻璃之间的位置,不能起到正常的滤光切换的作用,影响了正常拍摄地进行。另外现有的成像装置,只是在成像模组上安装了一个手动的滤光切换模组,该滤光切换模组需要通过人为判断光线情况之后手动启动来切换滤光元件,而且需要另外耗费成像装置中配置的电池电量运作。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电致变玻璃完成滤光切换的滤光切换模组,和采用来该滤光切换模组的成像装置,该滤光切换模组采用一块电致变玻璃完成正常透过光线和过滤红外光线两种功能。
[0005]本发明所涉及的成像装置,其包括成像模组、滤光切换模组及光线感测控制模组,该滤光切换模组位于该成像模组上,该滤光切换模组包括底座与滤光元件,该底座包括底板及形成于该底板上的侧板,该底板具有容纳腔,该侧板围成有通光孔,该通光孔与该容纳腔相通,该滤光元件设置在该底板的该容纳腔内,该滤光元件包括电致变色玻璃及外接线路,该电致变色玻璃位于该通光孔的一侧,该外接线路与该电致变色玻璃电连接,该光线感测控制模组包括太阳能转化单元与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连接于该太阳能转化单元与外接该滤光元件的该外接线路之间,该太阳能转化单元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该控制单元根据该太阳能转化单元所产生的电能大小来控制该太阳能转化单元与该外接线路之间是否接通。
[0006]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成像模组与滤光切换模组,该滤光切换模组位于该成像模组上,该滤光切换模组包括底座与滤光元件,该底座包括底板及形成于该底板上的侧板,该底板具有容纳腔,该侧板围成有通光孔,该通光孔与该容纳腔相通,该滤光元件设置在该底板的该容纳腔内,该滤光元件包括电致变色玻璃及外接线路,该电致变色玻璃位于该通光孔的一侧,该外接线路与该电致变色玻璃电连接。
[0007]更进一步地,该成像装置还包括光线感测控制模组,该光线感测控制模组与该滤光元件电连接。
[0008]该光线感测控制模组包括太阳能转化单元与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连接于该太阳能转化单元与外接该滤光元件的该外接线路之间,该太阳能转化单元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该控制单元根据该太阳能转化单元所产生的电能大小来控制该太阳能转化单元与该外接线路之间的线路开关。
[0009]一种成像装置的滤光切换模组,其包括底座与滤光元件,该底座包括底板及形成于该底板上的侧板,该底板具有容纳腔,该侧板围成有通光孔,该通光孔与该容纳腔相通,该滤光元件设置在该底板的该容纳腔内,该滤光元件包括电致变色玻璃及外接线路,该电致变色玻璃位于该通光孔的一侧,该外接线路与该电致变色玻璃电连接。
[0010]该底板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三侧面相对,该第二侧面与该第四侧面相对,该容纳腔呈长方体形且穿透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三侧面。该第二侧面与该第四侧面上分别形成有凸出固定部。
[0011]该电致变色玻璃具有封装框架,该封装框架位于该电致变色玻璃的周边。
[0012]该封装框架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弹性,该封装框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该容纳腔的高度。
[0013]从该底座到该侧板方向,该电致变色玻璃依次包括透明基底、第一透明导体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第二透明导体层及保护层。
[0014]本发明成像装置包含的滤光切换模组,该滤光切换模组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切换于透过可见光/红外光通片两种状态,以利拍摄顺利进行,而滤光切换模组中的电致变玻璃在电路控制下,实现透光状态切换,在成像装置中还设有光线感测控制模组,能自动检测光线强弱并通过电路控制电致变玻璃切换,而免除操作者手动控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滤光切换模组第一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发明滤光切换模组的滤光元件结构图;
[0017]图3是本发明滤光切换模组的底座结构图;
[0018]图4是本发明光线感测模组与外接线路连接框图;
[0019]图5是本发明滤光切换模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
[0020]其中:10、成像装置;12,22、滤光切换模组;121,221、底座;1211、底板;1211’、容纳腔;1212、侧板;1212’、通光孔;1213、第一侧面;1214、第二侧面;1215、第三侧面;1216、第四侧面;1217、凸出固定部;122,222、滤光元件;1221,2221、电致变玻璃;1221’、封装框架;1222,2222、外接线路;13、光线感测控制模组;131、太阳能转化单元;132、控制单元;14,24、镜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及滤光切换模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2]实施例1:请参看附图1,其中展示的成像装置10,包括成像模组、滤光切换模组12及光线感测控制模组13,该滤光切换模组12位于该成像模组上,在滤光切换模组12之上的成像装置10的镜头14,该滤光切换模组12包括底座121与滤光元件122,该底座121包括底板1211及形成于该底板1211上的侧板1212,该底板1211具有容纳腔1211’,该侧板1212围成有通光孔1212’,该通光孔1212’与该容纳腔1211’相通,该滤光元件122设置在该底板1211的该容纳腔1211’内,该滤光元件122包括电致变色玻璃1221及外接线路1222,该电致变色玻璃1221位于该通光孔1212’的一侧,该外接线路1222与该电致变色玻璃1221电连接,该光线感测控制模组13包括太阳能转化单元131与控制单元132,该控制单元132连接于该太阳能转化单元131与外接该滤光元件122的该外接线路1222之间,该太阳能转化单元131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该控制单元132根据该太阳能转化单元131所产生的电能大小来控制该太阳能转化单元131与该外接线路1222之间是否接通。
[0023]在太阳能转化单元131中含有光硅电池,通过吸收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此时该滤光元件122通过太阳能转换单元131供电,在该控制单元132中设有电能传感器,通过监测该太阳能转化单元131中产生的电流大小产生脉冲电流控制该外接线路1222的通断,在该控制单元132中针对光线充足/光线不足情况下产生的不同的电流/电压值设置预设值,一旦达到该控制单元132变化值域,则控制该外接线路1222接通/断开,而外接线路1222的状态能改变该电致变玻璃1221透光性能。
[0024]安装在成像装置10中的滤光切换模组12,其包括底座121与滤光元件122,该滤光元件122包括电致变色玻璃1221及外接线路1222,该外接线1222与该电致变色玻璃1221电连接。所谓的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sm)技术是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材料的光学性能发生连续可逆变化的现象,直观地表现为材料的颜色和透明度发生可逆变化的过程。利用这种电致变色节能窗,可以在几乎所有与舒适节能有关的波段上实现光热的分波段自动调控。在紫外波段,可将对人体与物体有害的紫外线全面反射或吸收;在可见光波段具有适当的透过率,以保证室内适量柔和的自然采光;在对人体温暖寒冷感觉最为敏感的太阳光红外波段,可实现大幅度自动调控,以获得最大的舒适度与较高的节能效果,而该技术在成像装置10的滤光切换模组12中的作用是将电致变玻璃1221在变换于透过可见光通片和红外光通片两种状态。
[0025]该滤光切换模组中的该底座121包括底板1211及形成于该底板1211上的侧板1212,该底板1211具有容纳腔1211’,该侧板1212围成有通光孔1212’,该通光孔1212’与该容纳腔1211’相通,该底板具有第一侧面1213、第二侧面1214、第三侧面1215及第四侧面1216,该第一侧面1213与该第三侧面1215相对,该第二侧面1214与该第四侧面1216相对,该容纳腔1211’呈长方体形且穿透该第一侧面1213与该第三侧面1215。该第二侧面1214与该第四侧面1216上分别形成有凸出固定部1217。在第二侧面1214与第四侧面1215上的凸出固定部1217通过连接件与滤光元件122连接固定,在滤光元件122上具有与凸出固定部1217相适配的连接部。
[0026]该电致变色玻璃1221具有封装框架1221’,该封装框架1221’位于该电致变色玻璃1221的周边,从该底座121到该侧板1212方向,该电致变色玻璃1221依次包括透明基底1223、第一透明导体层1224、电致变色层1225、电解质层1226、离子存储层1227、第二透明导体层1228及保护层1229,封装框架1221’把完整的电致变玻璃封装成为一个集合体,实现通过电子来切换玻璃透光性能的效果。
[0027]该封装框架1221’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弹性,该封装框架122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该容纳腔1211’的高度。该封装框架对准容纳腔1211’位置,镜头14外部光线从通光孔穿过容纳腔,射入到滤光元件处,带有弹性的封装框架1221’稳定安装好电致变玻璃,并将其固定在容纳腔中。。
[0028]实施例2: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该成像装置,其包括成像模组21与滤光切换模组22,该滤光切换模组22位于该成像模组21上,在该滤光切换模组之上的是成像装置20的镜头24,该滤光切换模组包括底座221与滤光元件222,该滤光元件包括电致变色玻璃2221及外接线路2222,该外接线路2222与该电致变色玻璃2221电连接。控制该外接线路2222与该电致变玻璃2221之间电连接回路通断的是一个控制开关,通过开/关该控制开关,来启动电致变玻璃2221的不同状态变换,此时该滤光元件通过配置的电池进行供电。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成像模组、滤光切换模组及光线感测控制模组,该滤光切换模组位于该成像模组上,该滤光切换模组包括底座与滤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括底板及形成于该底板上的侧板,该底板具有容纳腔,该侧板围成有通光孔,该通光孔与该容纳腔相通,该滤光元件设置在该底板的该容纳腔内,该滤光元件包括电致变色玻璃及外接线路,该电致变色玻璃位于该通光孔的一侧,该外接线路与该电致变色玻璃电连接,该光线感测控制模组包括太阳能转化单元与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连接于该太阳能转化单元与外接该滤光元件的该外接线路之间,该太阳能转化单元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该控制单元根据该太阳能转化单元所产生的电能大小来控制该太阳能转化单元与该外接线路之间是否接通。
2.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成像模组与滤光切换模组,该滤光切换模组位于该成像模组上,该滤光切换模组包括底座与滤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括底板及形成于该底板上的侧板,该底板具有容纳腔,该侧板围成有通光孔,该通光孔与该容纳腔相通,该滤光元件设置在该底板的该容纳腔内,该滤光元件包括电致变色玻璃及外接线路,该电致变色玻璃位于该通光孔的一侧,该外接线路与该电致变色玻璃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装置还包括光线感测控制模组,该光线感测控制模组与该滤光元件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线感测控制模组包括太阳能转化单元与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连接于该太阳能转化单元与外接该滤光元件的该外接线路之间,该太阳能转化单元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该控制单元根据该太阳能转化单元所产生的电能大小来控制该太阳能转化单元与该外接线路之间的线路开关。
5.一种成像装置的滤光切换模组,其包括底座与滤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括底板及形成于该底板上的侧板,该底板具有容纳腔,该侧板围成有通光孔,该通光孔与该容纳腔相通,该滤光元件设置在该底板的该容纳腔内,该滤光元件包括电致变色玻璃及外接线路,该电致变色玻璃位于该通光孔的一侧,该外接线路与该电致变色玻璃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的滤光切换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三侧面相对,该第二侧面与该第四侧面相对,该容纳腔呈长方体形且穿透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三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的滤光切换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电致变色玻璃具有封装框架,该封装框架位于该电致变色玻璃的周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装置的滤光切换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封装框架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弹性,该封装框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该容纳腔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的滤光切换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侧面与该第四侧面上分别形成有凸出固定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的滤光切换模组,其特征在于:从该底座到该侧板方向,该电致变色玻璃依次包括透明基底、第一透明导体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第二透明导体层及保护层。
【文档编号】G02F1/153GK104280982SQ201310290336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1日
【发明者】文霞 申请人:文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