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滤光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2175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滤光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滤光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透光孔,壳体的一侧装有驱动马达,驱动马达的驱动轴伸到壳体另一侧,壳体另一侧装有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驱动马达的驱动轴同时与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的一端相固定,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交叉设置,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驱动马达转动时,第一摆杆带动第一滤光片做直线运动,第二摆杆带动第二滤光片做圆周运动,第一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和第二滤光片的滤光部分进行位置互换分别与壳体上的透光孔相配合;第一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和第二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厚度相同;本实用新型能够扩大滤光装置透光孔直径,消除镜头不共焦现象,有利于提高拍摄质量和拍摄范围。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滤光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装在镜头上的新型滤光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监控【技术领域】,为了使摄像机能够全天候拍摄清晰影像,在镜头中需要安装滤光装置,在白天拍摄状态下,通过滤光装置安装的滤光片把波长大于760nm的红外光滤除,在晚上拍摄状态下,切换滤光片位置,不进行滤光,让波长大于760nm的红外光能够进入摄像机的传感器进行成像。传统的滤光装置只安装一张红外滤光片,这样在白天拍摄状态下,有一片滤光片在光路中参加工作,夜晚光路则没有,就会造成日夜拍摄模式不共焦现象出现,影像了摄像机的拍摄质量。
[0003]为了消除日夜拍摄模式不共焦现象的出现,2012年01月04日公开一项专利号为ZL201120203349.7、名称为“带有滤光功能的自动光圈”,其安装的滤光片包括滤光部分、全透光部分和一个连接部分,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和全透光部分厚度相同,滤光片设置在光阑的后面,滤光片的连接部分通过连杆与滤光片驱动马达的驱动轴连接,滤光时滤光片的滤光部分覆盖壳体的透光孔,不滤光时滤光片的全透光部分覆盖壳体的透光孔;这种带有滤光功能的自动光圈装在镜头上时,可以确保日夜拍摄模式光学总长不改变、不失焦,不会出现日夜拍摄模式不共焦的现象。
[0004]但是,这种滤光片由于要包含滤光部分和全透光部分,其长度较长,占用位置大,滤光片在切换位置时,又要确保滤光部分和全透光部分都能与滤光装置的透光孔相配合,因此滤光装置的透光孔直径只能做的较小,在实际产品中,其透光孔的直径很难突破OSmm,而透光孔的直径较小,就会影响进入摄像机传感器光线数量,使得拍摄范围和拍摄质量难于进一步提闻。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滤光装置,其在不增大滤光装置壳体尺寸前提下可以有效扩大滤光装置透光孔直径,消除镜头不共焦现象,有利于提高摄像机的拍摄质量和拍摄范围。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滤光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透光孔,壳体的一侧装有驱动马达,驱动马达的驱动轴伸到壳体的另一侧,壳体的另一侧装有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驱动马达的驱动轴同时与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的一端相固定,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交叉设置,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驱动马达转动时,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同时转动,第一摆杆带动第一滤光片做直线运动,第二摆杆带动第二滤光片做圆周运动,第一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和第二滤光片的滤光部分进行位置互换分别与壳体上的透光孔相配合;第一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和第二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厚度相同。
[0007]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第一滤光片上设有一横向长条形通孔和一竖向长条形通孔,第一摆杆的另一端设置一推动柱与第一滤光片上的横向长条形通孔相配合,第一滤光片上的竖向长条形通孔与所述第一限位柱相配合,第二滤光片的一侧枢接在所述第二限位柱上,第二滤光片上还设有一长条形通孔,第二摆杆的另一端也设置一推动柱与第二滤光片上的长条形通孔相配合。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方便使第一摆杆带动第一滤光片做直线运动,第二摆杆带动第二滤光片做圆周运动,并使第一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和第二滤光片的滤光部分进行准确位置互换。
[0008]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设有两根第一限位柱,两根第一限位柱沿壳体的竖向间隔布置,两根第一限位柱同时与第一滤光片上的竖向长条形通孔相配合。使第一滤光片沿直线运动的轨迹更为准确。
[0009]优选第一滤光片上的滤光部分为方形,第二滤光片上的滤光部分为圆形。以更好使第一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和第二滤光片的滤光部分与壳体上的透光孔相配合。
[0010]优选所述驱动马达为电磁阀式驱动马达。提高切换速度。
[0011]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驱动轴两侧的壳体上设有第三限位柱和第四限位柱,在驱动马达的正反转中,第三限位柱对第一摆杆的转动位置进行限位,第四限位柱对第二摆杆的转动位置进行限位。使得第一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和第二滤光片的滤光部分位置切换更为准确。
[0012]作为一种优选,第一滤光片的滤光部分为红外滤光玻璃,第二滤光片的滤光部分为白玻璃。以适应摄像机进行全天候拍摄。
[0013]作为另一种优选,第一滤光片滤光部分的滤除波长与第二滤光片滤光部分的滤除波长不同。以满足不同拍摄场景的需求。
[0014]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滤光片做直线运动、第二滤光片做圆周运动进行位置切换,使第一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和第二滤光片的滤光部分能够分别与壳体上的透光孔相配合,减少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总占用空间,每个滤光片只包含一种滤光部分,这样就可以尽量扩大第一滤光片滤光部分和第二滤光片滤光部分尺寸,使与第一滤光片滤光部分和第二滤光片滤光部分相配合的滤光装置透光孔直径尽量大,也就是在不增大滤光装置壳体尺寸前提下可有效扩大滤光装置透光孔直径。实际制造中,其透光孔直径可以做到ΦΙΙπιπι以上。
[0015]另一方面,由于第一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和第二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厚度相同,在滤光装置的两种工作状态中,镜头的光学总长是相同,消除了镜头在滤光装置两种工作状态中不共焦现象的出现,特别是第一滤光片的滤光部分为红外滤光玻璃,第二滤光片的滤光部分为白玻璃,就能消除日夜拍摄模式不共焦现象的出现,有利于提高摄像机的拍摄质量和拍摄徂围O
[0016]因此本实用新型能更好的满足大通光镜头,实现镜头白天夜晚共焦,使摄像机能够更好全天候工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0018]图2图1隐藏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且处于第一切换位置的左视图;
[0019]图3是图1处于第一切换位置的左视图;
[0020]图4是图1处于第二切换位置的左视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滤光片主视图;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滤光片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图1至图6所示,一种新型滤光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I上设有透光孔11,壳体I的一侧装有驱动马达2,优选驱动马达2为电磁阀式驱动马达,驱动马达2的驱动轴21伸到壳体I的另一侧,壳体I的另一侧装有第一滤光片3和第二滤光片4,第一滤光片3和第二滤光片4在厚度方向错开设置,驱动马达2的驱动轴21同时与第一摆杆5和第二摆杆6的一端相固定,第一摆杆5和第二摆杆6交叉设置,第一摆杆5和第二摆杆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滤光片3和第二滤光片4,具体连接方式为,在壳体I上设有第一限位柱12和第二限位柱13,第一限位柱12设置为两根,两根第一限位柱12沿壳体I的竖向间隔布置,第一滤光片3上设有一横向长条形通孔31和一竖向长条形通孔32,第一摆杆5的另一端设置一推动柱51与第一滤光片3上的横向长条形通孔31相配合,第一滤光片3上的竖向长条形通孔32同时与两根所述第一限位柱12相配合,第二滤光片4的一侧枢接在所述第二限位柱13上,第二滤光片4上还设有一长条形通孔41,第二摆杆6的另一端设置一推动柱61与第二滤光片4上的长条形通孔41相配合。
[0025]这样当驱动马达2正反转动时,第一摆杆5和第二摆杆6同时转动,第一摆杆5带动第一滤光片3做直线运动,第二摆杆6带动第二滤光片4做圆周运动,第一滤光片3的滤光部分33和第二滤光片4的滤光部分42进行位置互换分别与壳体I上的透光孔11相配八口 ο
[0026]第一滤光片3的滤光部分33和第二滤光片4的滤光部分42厚度相同。
[0027]优选第一滤光片3上的滤光部分33为方形,第二滤光片4上的滤光部分42为圆形。
[0028]第一滤光片3的滤光部分33为红外滤光玻璃,第二滤光片4的滤光部分42为白玻璃。
[0029]第一滤光片3滤光部分33和第二滤光片4滤光部分42也可设置成两种滤除波长不同的滤光玻璃,以适应不同的拍摄需求。
[0030]在驱动马达2的驱动轴21两侧的壳体I上设有第三限位柱14和第四限位柱15,在驱动马达2的正反转中,第三限位柱14对第一摆杆5的转动位置进行限位,第四限位柱15对第二摆杆6的转动位置进行限位。
[003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白天拍摄状态下,驱动马达2带动第一摆杆5和第二摆杆6同时逆时针转动,第一摆杆5带动第一滤光片3向下做直线运动,第二摆杆6带动第二滤光片4做顺时针转动,第一滤光片3的滤光部分33和第二滤光片4的滤光部分42进行位置互换,第一滤光片3的滤光部分33红外滤光玻璃与壳体I上的透光孔11相配合滤除红外光进入摄像机的传感器,防止红外光对拍摄图像的干扰;在晚上拍摄状态下,驱动马达2带动第一摆杆5和第二摆杆6同时顺时针转动,第一摆杆5带动第一滤光片3向上做直线运动,第二摆杆6带动第二滤光片4做逆时针转动,第一滤光片3的滤光部分33和第二滤光片4的滤光部分42进行位置互换,第二滤光片4的滤光部分42白玻璃与壳体I上的透光孔11相配合,不进行滤光,又确保镜头不失焦,让摄像机在晚上的时候能够通过红外光进行拍摄。
[0032]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权利要求作等同的改变都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滤光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透光孔,壳体的一侧装有驱动马达,驱动马达的驱动轴伸到壳体的另一侧,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另一侧装有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驱动马达的驱动轴同时与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的一端相固定,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交叉设置,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驱动马达转动时,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同时转动,第一摆杆带动第一滤光片做直线运动,第二摆杆带动第二滤光片做圆周运动,第一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和第二滤光片的滤光部分进行位置互换分别与壳体上的透光孔相配合;第一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和第二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厚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第一滤光片上设有一横向长条形通孔和一竖向长条形通孔,第一摆杆的另一端设置一推动柱与第一滤光片上的横向长条形通孔相配合,第一滤光片上的竖向长条形通孔与所述第一限位柱相配合,第二滤光片的一侧枢接在所述第二限位柱上,第二滤光片上还设有一长条形通孔,第二摆杆的另一端设置一推动柱与第二滤光片上的长条形通孔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两根第一限位柱,两根第一限位柱沿壳体的竖向间隔布置,两根第一限位柱同时与第一滤光片上的竖向长条形通孔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滤光片上的滤光部分为方形,第二滤光片上的滤光部分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马达为电磁阀式驱动马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轴两侧的壳体上设有第三限位柱和第四限位柱,在驱动马达的正反转中,第三限位柱对第一摆杆的转动位置进行限位,第四限位柱对第二摆杆的转动位置进行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滤光片的滤光部分为红外滤光玻璃,第二滤光片的滤光部分为白玻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滤光片滤光部分的滤除波长与第二滤光片滤光部分的滤除波长不同。
【文档编号】G02B7/00GK204009185SQ201420456446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4日
【发明者】吴富宝, 吴联贵 申请人:厦门力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