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865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及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导光元件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产业及相关电子产业日益发达,智能手机(smart phone)、笔记本电脑(notebook)及数位化显示装置无不朝向更便利、多功能且美观的方向发展。在使用这些产品时,显示荧幕是不可或缺的界面,其中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已成为显示荧幕的主流。由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本身并不发光,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必须设置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以获得显示画面时所需光线。

在传统的组装方式中,一般是将背光模块及液晶面板组装成液晶显示模块(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LCM),再将液晶显示模块胶合至壳体并组合线路与零组件,然后将壳体组装于背盖而完成液晶显示装置。由于背光模块及液晶面板需通过背板与胶框构件而组装成液晶显示模块,并利用位于背光模块背面的背盖作为显示装置的外观件,且背盖需设置卡合结构才能与壳体相卡合。在上述配置与组装方式之下,过多的构件不利于显示装置的整体尺寸缩减及窄边框设计,且会增加制造成本。

“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具有较小的整体尺寸,有利于窄边框设计,且可节省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及显示面板。背光模块包括框体、导光元件及光源。导光元件连接于框体且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及背面,其中背面与出光面相对且为显示装置的外观面。光源配置于框体内且对位于入光面。显示面板连接于框体,其中出光面朝向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元件包括导光板及反射层。出光面形成于导光板面向显示面板的表面,入光面连接且垂直于出光面,反射层叠置于导光板而构成背面。光源适于发出光束。光束适于透过入光面进入导光元件内,并被反射层反射而往出光面传递。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元件还包括装饰层,反射层叠置于装饰层与导光板之间,且装饰层与反射层共同构成背面。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框体具有后表面,后表面与导光元件的背面共平面。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元件具有至少一第一侧面,至少一第一侧面连接于背面与出光面之间且为显示装置的外观面。框体具有至少一第二侧面,至少一第一侧面与至少一第二侧面共平面。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块还包括光学膜片组。光学膜片组配置于导光元件的出光面,光学膜片组与框体在导光元件的出光方向上不重叠。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元件的材质包括玻璃。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元件包括导光板 及导光结构。出光面形成于导光板面向显示面板的表面。入光面形成于导光结构。导光结构连接于导光板。框体遮蔽光源、入光面及至少部分的导光结构。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结构具有反射面。反射面倾斜于出光面,入光面平行于出光面。光源适于发出光束。光束适于透过入光面进入导光结构,并被反射面反射而沿平行于出光面的方向进入导光板。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结构与导光板为一体成型。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结构通过光学胶而胶合于导光板。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框体的内缘具有连接部。导光元件及显示面板分别连接于连接部的相对两侧。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前面板。前面板连接于框体,显示面板位于前面板与导光元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前面板为触控面板或透明盖板。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前面板、框体与导光元件构成容置空间,至少一电子元件位于容置空间内。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前面板为前框,前框暴露部分的显示面板。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模块适用于显示装置。背光模块包括框体、导光元件及光源。导光元件连接于框体且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及背面,其中背面与出光面相对且为显示装置的外观面。光源配置于框体内且对位于入光面。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元件包括导光板及反射层。出光面形成于导光板,入光面连接且垂直于出光面,反射层叠置于导光板而构成背面。光源适于发出光束。光束适于透过入光面进入导光元件内,并被反射层反射而往出光面传递。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元件还包括装饰层,反射层叠置于装饰层与导光板之间,且装饰层与反射层共同构成背面。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框体具有后表面,后表面与导光元件的背面共平面。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元件具有至少一第一侧面,至少一第一侧面连接于背面与出光面之间且为显示装置的外观面。框体具有至少一第二侧面,至少一第一侧面与至少一第二侧面共平面。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块还包括光学膜片组。光学膜片组配置于导光元件的出光面,光学膜片组与框体在导光元件的出光方向上不重叠。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元件的材质包括玻璃。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元件包括导光板及导光结构。出光面形成于导光板,入光面形成于导光结构,导光结构连接于导光板。框体遮蔽光源、入光面及至少部分的导光结构。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结构具有反射面。反射面倾斜于出光面,入光面平行于出光面。光源适于发出光束。光束适于透过入光面进入导光结构,并被反射面反射而沿平行于出光面的方向进入导光板。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结构与导光板为一体成型。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结构通过光学胶而胶合于导光板。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中,导光元件连接于框体而与框体共同构成显示装置的外观件,导光元件的背面作为显示装置的外观面。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不需在导光元件的背面处额外增设背盖或其他构件作为外观件,更不需为了组装背盖而在显示装置的边 框区域额外增设对应的壳体及卡合结构。如此,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可更加美观。此外,显示面板连接于框体以完成背光模块与显示面板的结合,而非如传统方式般通过显示装置内部的许多构件(如背板及胶框)来组装背光模块及显示面板。藉此,可减少显示装置的构件数量而降低制造成本,且可使显示装置具有较小的整体尺寸,并有利于窄边框的设计。如此一来,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可具有轻薄的优势。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前视图。

图2是图1的显示装置沿I-I线的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是图1的显示装置沿II-II线的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是图1的显示装置沿I-I线或沿II-II线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5示出图1的显示装置应用于居家环境。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前视图。图2是图1的显示装置沿I-I线的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3是图1的显示装置沿II-II线 的一实施例的剖面图。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包括背光模块110及显示面板120。背光模块110包括框体112、导光元件114及光源116。导光元件114连接于框体112且具有入光面S11、出光面S12及背面S13,背面S13与出光面S12相对且为显示装置100的外观面。

在本实施例中,入光面S11连接且垂直于出光面S12。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16例如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源,并配置于框体112内,且对位于导光元件114的入光面S11。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20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且连接于框体112,且导光元件114的出光面S12朝向显示面板120。

由上述可知,导光元件114连接于框体112而与框体112共同构成显示装置100的外观件。由于导光元件114的背面S13作为显示装置100的外观面,因此不需在导光元件114的背面S13处额外增设背盖或其他构件作为外观件,更不需为了组装背盖而在显示装置100的边框区域额外增设对应的壳体及卡合结构。此外,显示面板120连接于框体112便可完成背光模块110与显示面板120的结合,而非如传统方式般通过显示装置内部设置许多构件(如背板及胶框)来组装背光模块及显示面板。藉此,本实施例可减少显示装置100的构件数量因而制造成本可降低,且可使显示装置100具有较小的整体尺寸,并有利于窄边框的设计。

请参考图2及图3,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导光元件114包括导光板114a及反射层114b,出光面S12形成于导光板114a面向显示面板120的表面,反射层114b叠置于导光板114a而构成背面S13。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16发出的光束适于透过入光面S11进入导光元件114内,并被反射层114b反射而往出光面S12传递。在本实施例中,导光元件114及其导光板114a的材质例如是玻璃或其他适当透光材料,反射层114b例如是银、铝或其他适当材质的涂层,但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图4是图1的显示装置沿I-I线或沿II-II线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请参考图4,更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导光元件114还 包括装饰层114c。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层114b叠置于装饰层114c与导光板114a之间,且装饰层114c与反射层114b共同构成背面S13。在本实施例中,装饰层114c可使外观面能够依美观需求而具有不同色彩或图案,举例来说,装饰层114c可以是油墨或其他适当材质的涂层,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请再次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框体112可遮蔽光源116以避免光源116外露而影响显示装置100的外观或光源116的光使用效率。此外,框体112具有后表面S14,本实施例的后表面S14与导光元件114的背面S13共平面而共同构成显示装置100的外观面。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框体112的后表面S14及导光元件114的背面S13也可不共平面,但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请再次参考图2及图3,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10还包括光学膜片组118,光学膜片组118配置于导光元件114的出光面S12,且光学膜片组118与框体112在导光元件114的出光方向D上不重叠。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组118不会与框体112叠置,且光学膜片组118与框体112两者不会干涉。

请再次参考图2及图3,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前面板130,前面板130例如是触控面板且连接于框体112以供使用者进行触控输入。显示面板120如图2及图3所示位于前面板130与导光元件114之间,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20位于前面板130与光学膜片组118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前面板130也可为不具触控功能的透明盖板(例如cover glass),其材质可为玻璃或其他适当透光材料,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框体112的内缘具有连接部112a,导光元件114及显示面板120分别连接于连接部112a的相对两侧,而光学膜片组118位于连接部112a的所述相对两侧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12a除了可用以承载/支撑显示面板120,还可用以承载/支撑前面板130。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导光元件114及前面板130例如是通过胶层140而分别胶合于框体112的连接部112a的相对两侧,且显示面板120及光学膜片组118被固定于导光元件114与前面板130之间。

本实施例的框体112除了可如上述般通过其连接部112a支撑显示面板120与前面板130,还可如图3所示通过其至少一支撑部112b(示出两个为例)来支撑显示面板120与前面板130。此外,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前面板130、显示面板120的侧边、框体112与导光元件114之间构成一容置空间C,且至少一电子元件150位于容置空间C内。也就是说,导光元件114除了如上述般取代传统显示装置的背盖作为外观件的功能,还可以取代传统显示装置的背盖承载/支撑电子元件的功能。电子元件150例如是显示面板120的控制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线材或其他适当元件,其中线材可以是显示装置100的天线、影像撷取装置或麦克风等电子构件的线材,但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图5示出图1的显示装置应用于居家环境。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例如是平面电视而可如图5所示装设于居家环境。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也可为其他种类的具有显示荧幕的电子装置,例如电脑荧幕、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穿带式装置等,但本发明仍不限于此。此外,显示装置100可装设于其他种类的场所供使用者观看。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在图6的显示装置200中,背光模块210、框体212、连接部212a、导光元件214、导光板214a、反射层214b、出光面S22、背面S23、光学膜片组218、显示面板220、前面板230、胶层240的配置方式类似于图2的背光模块110、框体112、连接部112a、导光元件114、导光板114a、反射层114b、出光面S12、背面S13、光学膜片组118、显示面板120、前面板130、胶层140的配置方式,于此不再赘述。显示装置200与显示装置100的主要不同之处如下述。在本实施例中,导光元件214具有至少一第一侧面S25(示出两个为例),第一侧面S25连接于背面S23与出光面S22之间且为显示装置200的外观面。在本实施例中,框体212具有至少一第二侧面S26(示出两个为例),第二侧面S26也为显示装置200的外观面,且第一侧面S25与对应的第二侧面S26共平面。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在图7的显示装置300中,背光模块310、框体312、第二侧面S36、连接部312a、导 光元件314、导光板314a、反射层314b、出光面S32、背面S33、第一侧面S35、光学膜片组318、显示面板320、前面板330、胶层340的配置方式类似于图6的背光模块210、框体212、第二侧面S26、连接部212a、导光元件214、导光板214a、反射层214b、出光面S22、背面S23、第一侧面S25、光学膜片组218、显示面板220、前面板230、胶层240的配置方式,于此不再赘述。显示装置300与显示装置200的主要不同之处如下述。本实施例的导光元件314中仅部分的第一侧面S35(示出左侧的第一侧面S35为例)共平面于框体312的第二侧面S36而为外观面,且本实施例的导光元件314的其他部分的第一侧面S35(示出右侧的第一侧面S35不共平面于框体312的第二侧面S36为例)则被框体312遮蔽而为非外观面。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在图8的显示装置400中,背光模块410、框体412、连接部412a、导光元件414、导光板414a、反射层414b、光学膜片组418、显示面板420、胶层440的配置方式类似于图2的背光模块110、框体112、连接部112a、导光元件114、导光板114a、反射层114b、光学膜片组118、显示面板120、胶层140的配置方式,于此不再赘述。显示装置400与显示装置100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前面板430为前框且具有开口430a,以通过开口430a暴露部分的显示面板420。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在图9的显示装置500中,背光模块510、框体512、连接部512a、支撑部512b、导光元件514、导光板514a、反射层514b、出光面S52、背面S53、光源516、光学膜片组518、显示面板520、前面板530、胶层540、电子元件550、容置空间C’的配置方式类似于图3的背光模块110、框体112、连接部112a、支撑部112b、导光元件114、导光板114a、反射层114b、出光面S12、背面S13、光源116、光学膜片组118、显示面板120、前面板130、胶层140、电子元件150、容置空间C的配置方式,于此不再赘述。

图9中显示装置500与图3中显示装置100的主要不同之处如下述。在本实施例中,导光元件514还包括导光结构514d,导光结构514d 连接于导光板514a。在本实施例中,入光面S51形成于导光结构514d且分离于出光面S52,框体遮蔽光源516、入光面S51及至少部分的导光结构514d。在本实施例中,导光结构514d具有反射面R,反射面R倾斜于入光面S51及出光面S52,入光面S51平行于出光面S51。在本实施例中,光源516发出的光束适于透过入光面S51进入导光结构514d,并被反射面R反射而沿平行于出光面S52的方向进入导光板514a。如上述般通过导光结构514d及其反射面R的作用方式而可让光源516发出的光束以转向的方式进入导光板514a,进而可使光源516的配置位置较为远离导光元件514的背面S53。据此,光源516可易于被隐藏于显示装置500内部而可不在背面S53处被框体512暴露,进而可避免光源516外露而影响显示装置500的外观或光源516的光使用效率。

在图9所示实施例中,导光结构514d与导光板514a为一体成型。然而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以下通过附图对此加以说明。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在图10的显示装置600中,背光模块610、框体612、连接部612a、支撑部612b、导光元件614、导光板614a、反射层614b、导光结构614d、入光面S61、出光面S62、背面S63、反射面R’、光源616、光学膜片组618、显示面板620、前面板630、胶层640、电子元件650、容置空间C”的配置方式类似于图9的背光模块510、框体512、连接部512a、支撑部512b、导光元件514、导光板514a、反射层514b、导光结构514d、入光面S51、出光面S52、背面S53、反射面R、光源516、光学膜片组518、显示面板520、前面板530、胶层540、电子元件550、容置空间C’的配置方式,于此不再赘述。显示装置600与显示装置500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导光结构614d与导光板614a并非一体成型,导光结构614d例如是通过光学胶614e而胶合于导光板614a。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中,导光元件连接于框体而与框体共同构成显示装置的外观件,导光元件的背面作为显示装置的外观面。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不需在导光元件的背面处额外增设 背盖或其他构件作为外观件,更不需为了组装背盖而在显示装置的边框区域额外增设对应的壳体及卡合结构。如此,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可更加美观。此外,显示面板连接于框体以完成背光模块与显示面板的结合,而非如传统方式般通过显示装置内部的许多构件(如背板及胶框)来组装背光模块及显示面板。藉此,可减少显示装置的构件数量而降低制造成本,且可使显示装置具有较小的整体尺寸,并有利于窄边框的设计。如此一来,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可具有轻薄的优势。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将导光元件的入光面以及对位于入光面的光源设计为被框体遮蔽于显示装置内,如此可使显示装置具有较佳的外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所有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都仍属于本发明专利覆盖的范围。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需实现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300、400、500、600:显示装置

110、210、310、410、510、610:背光模块

112、212、312、412、512、612:框体

112a、212a、312a、412a、512a、612a:连接部

112b、512b、612b:支撑部

114、214、314、414、514、614:导光元件

114a、214a、314a、414a、514a、614a:导光板

114b、214b、314b、414b、514b、614b:反射层

114c:装饰层

116、516、616:光源

118、218、318、418、518、618:光学膜片组

120、220、320、420、520、620:显示面板

130、230、330、430、530、630:前面板

140、240、340、440、540、640:胶层

150、550、650:电子元件

430a:开口

514d:导光结构

614e:光学胶

C、C’、C”:容置空间

D:出光方向

R、R’:反射面

S11、S51、S61:入光面

S12、S22、S32、S52、S62:出光面

S13、S23、S33、S53、S63:背面

S14:后表面

S25、S35:第一侧面

S26、S36:第二侧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