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部件、图像承载体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382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支持部件、图像承载体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持部件、图像承载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08-54804号公报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其中设置有滑动部件的感光鼓。滑动部件以可滑动的方式与感光鼓的内周面接触,并且向该内周面施加预定的挤压力。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08-54804号公报中所描述的滑动部件(支持部件)在横截面上呈C形,并且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槽限定部。槽限定部的深度在轴向上是恒定的。

在将槽限定部的底板弹性变形以使滑动部件弯曲之后,将该滑动部件插入感光鼓(圆筒体)中。槽限定部的弹性变形的底板施加弹性恢复力,该弹性恢复力使得滑动部件的外周面挤压感光鼓的内周面,从而抑制感光鼓的振动。随着底板的厚度的增加,滑动部件的外周面向感光鼓的内周面所施加的挤压力也会相对于在厚度较小的情况下的挤压力增大。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感光鼓的振动(横截面形状的周期性变形)。

当滑动部件与感光鼓一起振动时,其厚度小于其它部分的厚度的底板发生变形,以实现因内部阻尼而产生的减振。因此,随着槽限定部的底板的厚度减小,与厚度较大的情况相比,底板更容易变形,并且提高因内部阻尼而产生的减振效果。

因此,当减小根据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08-54804号公报的滑动部件的槽限定部的底板的厚度以实现因内部阻尼而产生的减振时,存在滑动部件向感光鼓的内周面施加的挤压力将不足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与槽限定部的深度恒定的情况相比,增加向圆筒体的内周面施加的挤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支持部件,其支持在图像承载体中包括的圆筒体中,并且包括:分离空间限定部,其设置在圆周方向上的特定位置处,并且沿所述圆筒体的轴向延伸,从而使所述支持部件呈弧形;以及槽限定部,其槽深沿轴向变化。槽限定部的底板弹性变形从而使支持部件至少在轴向上的两端部挤压圆筒体的内周面,并且由此支持在圆筒体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支持部件中,槽限定部形成在支持部件的外周面上,并且在轴向上的中心区域中的槽深大于在轴向上的两端部的槽深。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反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支持部件中,槽限定部形成在支持部件的外周面上,并且槽深沿轴向反复地增加和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图像承载体,其包括:圆筒体,其具有圆筒形状,在所述圆筒体的表面上形成色调剂图像;以及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支持部件,其支持在所述圆筒体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根据第四方面的图像承载体;充电装置,其对所述图像承载体进行充电;曝光装置,其向所述已充电的图像承载体照射光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其将形成在图像承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色调剂图像;以及转印装置,其将形成在图像承载体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支持部件,与槽限定部的深度恒定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向圆筒体的内周面施加的挤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支持部件,与槽限定部的深度恒定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向圆筒体的内周面施加的挤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支持部件,与槽限定部的深度不会反复地增加和减小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向圆筒体的内周面施加的挤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图像承载体,与未提供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反面中任一方面的支持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形成在图像承载体上的色调剂图像质量的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与未提供根据第四方面的图像承载体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输出图像质量的下降。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持部件的正视图,而图1B是沿图1A中的IIB-IIB线的剖视图;

图2A和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持部件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承载体和其它组件的剖视图;

图5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结构;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A是根据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持部件进行比较的比较例的支持部件的正视图,而图7B是沿图7A中的VIIB-VIIB线的剖视图;

图8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持部件的正视图,而图8B是沿图8A中的VIIIB-VIIIB线的剖视图;

图9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持部件的正视图,而图9B是沿图9A中的IXB-IXB线的剖视图;

图10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持部件的正视图,而图10B是沿图10A中的XB-X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将参照图1A至图7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持部件、图像承载体和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进行描述。在附图中,箭头H表示装置的上下方向(垂直方向),箭头W表示装置的宽度方向(水平方向),箭头D表示装置深度方向(水平方向)。

整体结构

如图6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按照从底部到顶部的顺序沿上下方向(箭头H的方向)设置的容器单元14、传送单元16、图像形成单元20、以及文档读取单元22。容器单元14收容用作记录介质的片材P。传送单元16传送包 含在容器单元14中的片材P。图像形成单元20在通过传送单元16从容器单元14传送的片材P上形成图像。文档读取单元22读取文档片材G。

容器单元

容器单元14包括容器部件26,该容器部件26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体10A朝装置深度方向上的前侧拉出。片材P堆叠在容器部件26中。容器单元14还包括馈送辊32,该馈送辊32将堆叠在容器部件26中的片材P馈送至包括在传送单元16中的传送路径28。

传送单元

传送单元16包括沿传送路径28传送片材P的多个传送辊34。

文档读取单元

文档读取单元22包括光源44,该光源44向已经由自动文档传送装置40传送或放置在台板玻璃42上的文档片材G照射光。

图像形成单元

如图5所示,图像形成单元20包括图像承载体56和充电辊58,该充电辊58是对图像承载体56的表面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的一例。图像形成单元20还包括:曝光装置60(见图6),其基于图像数据对图像承载体56的带电表面照射光以形成静电潜像;以及显影装置62,其通过显影静电潜像使静电潜像可视化成色调剂图像。

图像形成单元20还包括转印辊64,该转印辊64在转印辊64与图像承载体56接触的转印位置T处将形成在图像承载体56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沿传送路径28传送的片材P上。图像形成单元20还包括定影装置66(见图6),该定影装置66通过施加热和压力将片材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至片材P。

下面将详细描述图像承载体56、充电辊58等。

整体结构的作用

图像形成装置10通过以下过程形成图像。

首先,向与图像承载体56的表面接触的充电辊58施加电压,从而使图像承载体56的表面被均匀地充电至预定负电势。随后,基于文档读取单元22所读取的图像数据或从外部装置输入的数据,曝光装置60向图像承载体56的带电表面照射曝光光,由此形成静电潜像。

因此,在图像承载体56的表面上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 置62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来使静电潜像可视化为色调剂图像。

片材P由馈送辊32从容器部件26馈送至传送路径28,并向转印位置T传送。片材P在转印位置T在被咬合在图像承载体56和传送辊64之间的同时被传送,从而将形成在图像承载体56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片材P上。

通过定影装置66将已经转印到片材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至片材P。通过传送辊34将已经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P传送至主体10A的外部。

组件结构

下面将描述图像承载体56、充电辊58等。

充电辊

如图4所示,充电辊58包括:轴58A,其沿装置深度方向延伸,并且由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制成;以及辊部58B,其具有轴58A延伸穿过其中的圆筒形状并且由橡胶材料制成。

轴58A的两端部从辊部58B向外突出,并且可由一对轴承102旋转支持。设置向图像承载体56推压轴承102的推压部件104使其面对图像承载体56,轴58A设置在推压部件104和图像承载体56之间。通过这种结构,充电辊58的辊部58B挤压图像承载体56。因此,当图像承载体56旋转时,通过图像承载体56使充电辊58旋转。

由电源106向轴58A施加叠加有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的叠加电压。

图像承载体

如图4所示,图像承载体56包括:圆筒体108,其具有圆筒形状并且沿装置深度方向延伸;以及传送部件110,其在圆筒体108的在装置深度方向(与圆筒体108的轴向类似的方向)上的第一端(图4中的上端)固定至圆筒体108。图像承载体56还包括基底部件112,该基底部件112在圆筒体108的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第二端(图4中的下端)固定至圆筒体108。图像承载体56进一步包括支持部件116,该支持部件116设置在圆筒体108中以抑制圆筒体108的横截面形状的周期性变形(振动)。

圆筒体108通过在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圆筒形基材的外表面上形成感光层来形成。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圆筒体108的基材是铝管,且圆筒体108的厚度为0.8mm。圆筒体108的外径为23mm,且圆筒体108的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长度为250mm。

传送部件110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呈圆盘形。传送部件110的一部分嵌合于圆筒体108从而使得传送部件110固定至圆筒体108,并且密封圆筒体108的在圆筒体108 的第一端的开口。在传送部件110中以使其轴与圆筒体108的轴中心F一致的方式形成有柱形通孔110A。在传送部件110中形成有沿圆筒体108的轴中心F延伸的柱形通孔110A。在传送部件110的朝向装置深度方向的外侧的外表面上形成多个凹部110B。对凹部110B进行定位,从而将通孔110A设置在其间。

基底部件112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呈圆盘形。基底部件112的一部分嵌合于圆筒体108从而使得基底部件112固定至圆筒体108,并且密封圆筒体108的在圆筒体108的第二端的开口。在基底部件112中以使其轴与圆筒体108的轴中心F一致的方式形成有柱形通孔112A。下面将详细描述支持部件116。

其它

如图4所示,产生待传输至图像承载体56(传送部件110)的旋转力的马达80设置为靠近图像承载体56的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第一端。

马达80附接至板状框架84。马达80具有延伸穿过形成在传送部件110中的通孔110A的马达轴80A。板状支架88固定至马达轴80A的外周面。支架88具有弯曲的并且插入到传送部件110中的凹部110B中的端部。因此,传送部件110将马达80所生成的旋转力传输至圆筒体108。

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持图像承载体56(基底部件112)的阶梯圆柱状轴部件90设置在图像承载体56的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第二端。轴部件90附接至板状框架92。

轴部件90包括沿圆筒体108的轴中心F延伸穿过基底部件112的柱形通孔112A的轴部90C。在柱形通孔112A的内周面和轴部90C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中空空间。因此,基底部件112对轴部90C发挥作为所谓滑动轴承的作用。

在该结构中,当启动马达80时,马达轴80A旋转。马达轴80A的旋转通过支架88和固定至圆筒体108的第一端的传送部件110传输至圆筒体108。因此,固定至圆筒体108的第二端的基底部件112围绕轴部90C旋转。因而,图像承载体56围绕轴中心F旋转。

支持部件

下面将详细描述支持在圆筒体108中的支持部件116。

如图4所示,支持部件116嵌合于圆筒体108并且设置在圆筒体108的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中心区域中。如图2B所示,支持部件116的弧形外周面120与圆筒体108的内周面108A接触并挤压该内周面108A,从而支持部件116被圆筒体108支持。

更具体而言,支持部件116由树脂材料即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制成。在支持部件116支持在圆筒体108中的状态下,当沿装置深度方向观察时,支持部件116呈C形(弧形),从而其两端部沿圆筒体108的内周面108A彼此相对。相对的两端部之间的空间用作在圆周方向上分开两端部的分离空间116A。该分离空间116A与分离空间限定部对应。另外,如图3所示,支持部件116沿装置深度方向延伸。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支持部件116的两端部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厚度(图2A中的厚度T1)为4mm,且支持部件116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长度为100mm。

如图2B所示,在支持部件116支持在圆筒体108中的状态下,沿装置深度方向延伸的槽限定部118形成在支持部件116的隔着圆筒体108的轴中心F与设置有分离空间116A的一侧相对侧的外周面120上。

如图2A所示,在支持部件116未支持在圆筒体108中的状态下,即,当支持部件116处于自由状态时,当沿装置深度方向观察时,支持部件116呈相对于通过分离空间116A和槽限定部118的轴线C对称。

更具体而言,支持部件116的形状为:在图2A中的右侧的弧形部116C与在图2A中的左侧的弧形部116D通过槽限定部118连接在一起。当沿装置深度方向观察时,处于自由状态的支持部件116的弧形部116C和弧形部116D的外周面120的半径R1(见图2A)大于或等于圆筒体108的内周面108A的半径R2(见图2B)。

处于自由状态的支持部件116的分离空间116A的间隙距离k(见图2A)大于在支持部件116支持在圆筒体108中的状态下的间隙距离(见图2B)。

槽限定部118的底板118A的厚度(图2A中的厚度T2)在装置深度方向上是一致的。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厚度例如为1mm。当支持部件116处于自由状态时,槽限定部118的槽深沿装置深度方向变化,如图1B所示。换言之,在支持部件116支持在圆筒体108中的状态下,在轴中心F与底板118A之间的距离(图2B中的L5)沿装置深度方向变化。

在此,槽深是从外周面120到槽限定部118的底板118A的距离,并且在图1A中用D表示。槽深是假设槽限定部118的轮廓线L10为直线来测量的。

底板118A的厚度在装置深度方向上是一致的。

更具体而言,槽限定部118的底板118A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中心区域中是弯曲的。另外,在垂直于装置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上,底板118A的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 弯曲部J的一侧和另一侧的部分呈平板状。槽限定部118的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中心区域中的槽深(图1B中的槽深D1)大于槽限定部118的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槽深(图1B中的槽深D2)。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槽深D1比槽深D2例如大出约0.2mm。

作用

下面将描述在设置支持部件116以使支持部件116支持在圆筒体108中的过程中的支持部件116的作用。

为了设置支持部件116以使支持部件116支持在圆筒体108中,把持支持部件116以使槽限定部118的底板118A弹性变形从而减小间隙距离k。由此,使支持部件116弯曲。将被把持为弯曲状态的支持部件116插入圆筒体108中。然后,释放对支持部件116施加的把持力。当把持力释放后,弹性变形的底板118A施加弹性恢复力,从而支持部件116的外周面120挤压圆筒体108的内周面108A。在该状态下,将支持部件116推向圆筒体108的中心区域。

因此,如图4所示,在装置深度方向(圆筒体108的轴向)上的整个区域,支持部件116的外周面120与圆筒体108的内周面108A接触,并挤压该内周面108A。通过这种方式,支持部件116被圆筒体108支持。

关于支持部件116的作用,将从由于支持部件116而减小了圆筒体108的振动的观点来描述。

为了对图像承载体56的表面进行充电,电源106向充电辊58的轴58A施加叠加有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1kHz至2kHz)的叠加电压(见图4)。由于在叠加电压中包括交流电压,所以在充电辊58和图像承载体56之间产生交变电场。由此,在图像承载体56和充电辊58之间产生周期性静电引力(2kHz至4kHz)。其结果是,圆筒体108接收到周期性改变圆筒体108的横截面形状或振动圆筒体108的力。然而,由于具有挤压圆筒体108的内周面108A的外周面120的支持部件116支持在圆筒体108中,所以,即使当周期性改变圆筒体108的横截面形状的力被施加到圆筒体108,也会减小圆筒体108的振动。

随着弹性变形的底板118A的弹性恢复力的增加,由外周面120向圆筒体108的内周面108A施加的挤压力也会增加,并且因此,通过支持部件116进一步减小了圆筒体108的振动。换言之,随着槽限定部118的底板118A的厚度的增加,由外周面 120向圆筒体108的内周面108A施加的挤压力也会增加,并且因此,进一步减小了圆筒体108的振动。

当圆筒体108的横截面形状周期性改变时,支持部件116的横截面形状也会周期性改变。在支持部件116中,应变集中在其厚度小于其它部分的厚度的底板118A处。底板118A发生应变从而产生提供减振的内部阻尼,由此减小圆筒体108的振动。换言之,随着底板118A的厚度的减小,应变也更多地集中在底板118A处,并且进一步减小了圆筒体108的振动。因此,当底板118A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预定厚度时,应变不会集中在底板118A处,并且不会发生因内部阻尼而产生的减振。

关于支持部件116的作用,将从由支持部件116的外周面120对圆筒体108的内周面108A施加的挤压力以及由底板118A的应变产生的内部阻尼的方面考虑,通过将支持部件116与比较例的支持部件300进行比较来进一步描述。

首先,将描述根据比较例的支持部件300。将主要描述支持部件300的与支持部件116的组件不同的组件。

如图7A和图7B所示,支持部件300具有槽限定部308,该槽限定部308的槽深(图7B中的槽深D3)未沿装置深度方向发生改变。更具体而言,槽限定部308的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中心区域中的槽深等于槽限定部308的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槽深。槽限定部308具有未弯曲的底板308A,并且底板308A的垂直于装置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呈平板状。

支持部件300的底板308A的厚度与支持部件116的底板118A的厚度相同。支持部件300的槽限定部308的槽深D3在装置深度方向上是恒定的。

将描述由外周面120向圆筒体108的内周面108A施加的挤压力。

如图1B所示,支持部件116的槽限定部118的槽深沿装置深度方向改变。换言之,槽限定部118的底板118A在装置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沿装置深度方向改变。

如图7B所示,支持部件300的槽限定部308的槽深未沿装置深度方向发生改变。槽限定部308的底板308A的垂直于装置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呈平板状。槽限定部308的底板308A的厚度与槽限定部118的底板118A的厚度相同。

因此,底板118A的面积二次矩大于底板308A的面积二次矩,在底板118A和底板308A弹性变形时要考虑到该面积二次矩以减小间隙距离k。因此,底板118A的弹性恢复力大于底板308A的弹性恢复力。

根据以上配置,由支持部件116的外周面120向圆筒体108的内周面108A施加的挤压力大于由支持部件300的外周面120向圆筒体108的内周面108A施加的挤压力。

接下来,将描述由底板118A和308A的在宽度方向上在其两端之间的区域中的应变产生的内部阻尼。

如上所述,支持部件116的槽限定部118的底板118A的厚度与支持部件300的槽限定部308的底板308A的厚度相同。

因此,由支持部件116的底板118A的应变产生的内部阻尼与由支持部件300的底板308A的应变产生的内部阻尼相同。换言之,因底板118A的应变所产生的内部阻尼而产生的减振所实现的圆筒体108的振动的减小量与因底板308A的应变所产生的内部阻尼而产生的减振所实现的圆筒体108的振动的减小量相同。

总结

如上所述,与使用支持部件300的情况相比,使用支持部件116可以在维持因内部阻尼而产生的减振的同时,使向圆筒体108的内周面施加的挤压力增加。

由于向圆筒体108的内周面108A施加的挤压力增加,所以,与使用支持部件300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小圆筒体108的振动。

由于槽限定部118的底板118A的厚度未增加,所以如上所述,因底板118A的应变所产生的内部阻尼而产生的减振所实现的圆筒体108的振动的减小量与因底板308A的应变所产生的内部阻尼而产生的减振所实现的圆筒体108的振动的减小量相同。

例如,当通过注塑成型来形成支持部件116时,可以使用滑动模具来形成支持部件116的内部。如上所述,槽限定部118形成在外周面120上,并且槽限定部118的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中心区域中的槽深大于槽限定部118的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槽深。支持部件116可以通过使用滑动模具通过注塑成型来形成,在滑动模具的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中心处,将该滑动模具分为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的模具块。

由于减小了包括在图像承载体56中的圆筒体108的振动,所以可以抑制形成在图像承载体56上的色调剂图像质量的下降。

另外,由于抑制了形成在图像承载体56上的色调剂图像质量的下降,所以可以 相应地抑制图像形成装置10所输出的图像质量的下降。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将参照图8A和图8B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持部件、图像承载体和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组件相同的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其描述。将主要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组件不同的组件。

如图8B所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持部件216的槽限定部218的底板218A在装置深度方向上具有恒定的厚度。当沿装置宽度方向观察时,槽限定部218的底板218A是曲线的,从而使槽限定部218的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中心区域中的槽深(图8B中的D4)大于槽限定部218的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槽深(图8B中的D5)。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槽深D4比槽深D5例如大出约0.2mm。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作用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作用相同。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将参照图9A和图9B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持部件、图像承载体和图像形成装置。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组件相同的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对其的描述。将主要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组件不同的组件。

如图9B所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持部件316的槽限定部318的底板318A在装置深度方向上具有恒定的厚度。槽限定部318的槽深沿装置深度方向周期性地增加和减小。

更具体而言,槽限定部318的底板318A呈锯齿状,该锯齿状是通过使平板在垂直于装置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上在交替方向上弯曲来获得的。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最大槽深D6比最小槽深D7例如大出约0.2mm。

因此,向圆筒体108的内周面108A施加的挤压力大于如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那样在只有在槽限定部的中心区域中的槽深大于在其它区域中的槽深的情况下的挤压力,。通过注塑成型难以形成支持部件316。其它作用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作用相同。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将参照图10A和图10B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持部件、图像承载体和图像形成装置。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组件相同的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对其的描述。将主要描述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组件不同的组件。

如图10B所示,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持部件416的槽限定部418的槽深沿装置深度方向周期性地增加和减小。

更具体而言,槽限定部418的底板418A具有波浪形状,在该波浪形状中,凹弧和凸弧连续设置在垂直于装置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上。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作用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作用相同。

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面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各种示例性实施例都是可能的。例如,在上面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虽然槽限定部118、218、318和418形成在支持部件116、216、316和416的外周面120上,但可代替地,它们也可以形成在内周面上。

另外,在上面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延伸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各支持部件116、216、316和416的外周面120挤压圆筒体108的内周面108A。然而,只要各支持部件116、216、316和416的外周面120至少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其两端部挤压圆筒体108的内周面108A,支持部件116、216、316和416不限于此。

尽管在上面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单个的支持部件116、216、316或416支持在圆筒体108中,但可替代地,可使两个或多个支持部件支持在圆筒体108中。

为了进行图示和说明,以上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目的并不在于全面详尽地描述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定于所公开的具体形式。很显然,许多修改以及变形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实施例的选择和描述,其目的在于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预期的确定用途的各种变形。本发明的范围由与本说明书一起提交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