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295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连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的大规模应用,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的适于现地组装的光纤活动连接器(通常简称光纤连接器)。光纤连接器就是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的玻璃纤芯精密对接起来,最重要的就是要使两根光纤的轴心对准,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然而,现有大多数光纤连接器的插芯在穿入玻璃纤芯时,轴向拉动纤芯容易导致纤芯断裂,而插芯与线缆直接刚性接触,产生一定的振动冲击,容易导致穿入插芯内的玻璃纤芯变形松动,进而影响两段玻璃纤芯之间的同轴连接,严重影响了信号的精准高效传送,不能完全满足光纤拉力前后(玻璃纤芯穿过插芯拉紧前后)插入损耗变化小于0.2dB,回波损耗变化小于5dB的要求,破坏了光缆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性能光纤活动连接器,该连接器可在玻璃纤芯被拉动穿过插芯内孔时,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且套管内孔与光纤之间有一圈环状固化剂,增强了光纤的保护,有效避免玻璃纤芯穿线连接时发生裂纤,使光纤拉力前后插入损耗变化小于0.2dB,回波损耗变化小于5dB,保证了信号更加高效地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性能光纤活动连接器,从左至右依次包括插芯和金属外套,所述金属外套从左至右至依次包括彼此相通的供插芯插入的插芯插孔和供光缆穿过的光缆穿孔,所述插芯内设有供玻璃纤芯穿过的内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在玻璃纤芯上的套管,所述套管一端与插芯右端的V孔接触,另一端与光缆端面接触,所述插芯的内孔、V孔、套管和光缆穿孔同轴,在套管与插芯、金属外套、光缆所围成的间隙内均填充有固化粘结剂。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为圆柱管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插芯为陶瓷插芯、玻璃插芯和金属插芯三种中的其中一种。

优先地,所述套管一端与所述V孔端部接触,另一端伸入光缆穿孔内与光缆端面接触。

优先地,所述套管一端伸入所述V孔内与V孔接触,另一端伸入光缆穿孔内与光缆端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为圆锥管,所述圆锥管的外圆锥面与所述V孔的内圆锥面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插芯端部设置V孔和套管接触来缓冲玻璃纤芯穿线拉揣时的刚性拉力,防止裂纤,起到一定的保护缓冲的作用,在套管与插芯、金属外套、光缆所围成的间隙内均填充有固化粘结剂,进一步增强缓冲效果,尤其是在套管内孔与光纤之间形成一圈环状固化剂,增强了光纤的保护,提高光纤插芯与外界端口结合时玻璃纤芯的对中连接可靠性;而插芯内孔、插芯V孔、套管和光缆穿孔全部同轴,更是尽可能地保证光缆中的玻璃纤芯在穿入插芯时具有绝对的轴向位置,使玻璃纤芯仅在轴向单一方向受拉力,不易碰撞磕断,同时更利于与外接端口内的玻璃纤芯进行同轴对接,以使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从而使光纤拉力前后插入损耗变化小于0.2dB,回波损耗变化小于5dB。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插芯1、套管2、光缆3、金属外套4、玻璃纤芯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高性能光纤活动连接器,从左至右依次包括插芯1和金属外套4,所述金属外套4从左至右依次包括彼此相通的插芯插孔和光缆穿孔,插芯插孔和光缆穿孔分别用于插芯1的插入和光缆3的穿入,所述插芯1内设有插芯内孔,玻璃纤芯5穿过该内孔后与外接端口的玻璃纤芯同轴对接。玻璃纤芯5从所述光缆穿孔内的光缆3端面处伸出,该端面处的玻璃纤芯5上套有一根套管2,所述套管2一端与插芯的V孔接触,另一端与光缆端面接触,插芯1的V孔一端和光缆3的玻璃纤芯5伸出端面将套管2轴向韧性限制住,从而避免了玻璃纤芯5在刚伸出光缆3的胶套后,在轴向的拉力作用下穿过上述插芯内孔时发生刚性磕碰、裂纤,继而影响玻璃纤芯5与外接端口的同轴对接和信号充分传输。此外,所述插芯的内孔、V孔、套管2和光缆穿孔均位于同一轴线上,在套管2与插芯1的右端、金属外套4所围成的间隙内均填充有固化粘结剂,如胶水,在向插芯1内穿入玻璃纤芯5并向左拉紧玻璃纤芯5时,套管2的端面能顶在胶水凝结胶体上,缓冲减震,防止裂纤。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2为圆柱管状结构,圆柱端面能更好地与光缆3的端面紧密贴合,防止玻璃纤芯5在伸出光缆3的端面处弯折、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插芯1可以为陶瓷插芯、玻璃插芯和金属插芯三种中的其中一种。

优先地,所述套管2的一端与所述V孔端部接触,另一端则伸入光缆穿孔内并与光缆3的左端面(玻璃纤芯5伸出光缆3胶套的一端)接触,可保证套管2与插芯1的V孔端接触面更大,缓冲减震效果更佳。

优先地,所述套管2一端伸入所述V孔内并与V孔内壁接触,另一端则伸入光缆穿孔内与光缆3的左端面接触,使套管2端面可与V孔内的胶体接触面更大,整体弹性受力更为均匀,套管2伸入V孔内较好地轴向定位,实现缓冲减震。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2为圆锥管,所述圆锥管的外圆锥面与所述V孔内圆锥面紧密贴合,不但有利于插入套管2时的导向,更有利于保证套管2与插芯1的同轴度,更高效地实现信号传递。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