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液晶面板和液晶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001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量子点液晶面板和液晶模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液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量子点液晶面板和液晶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液晶技术领域中,通过蓝光激发量子点材料产生白光的方案是量子点液晶模组的主要背光方案之一。在该方案中分别通过红色量子点颜色转换单元、绿色量子点颜色转换单元以及蓝色量子点颜色转换单元来获得红光、绿光和蓝光。

但是,在实际物理场景中荧光物质的粒径大小能够直接影响入射光的散射光中前向光(与入射光传播方向同一方向的散射光)与后向光(与入射光传播方向相反方向的散射光)的比例。而在实际情况中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的粒径均在3nm~7nm左右,根据粒径与散射光方向的关系,入射光在红色量子点材料或绿色量子点材料中的后向散光较多,接近一半,这就造成了液晶模组光透过率较低,能量损失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量子点液晶面板和液晶模组,用以提高量子点液晶面板和液晶模组中的光透过率,降低入射光线的能量损失。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量子点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包括:

二向色性反射层和多种基色子像素单元;

至少一种所述基色子像素单元封装有受激发光激励产生基色光的转换材料;

所述二向色性反射层设置在所述基色子像素单元朝向入射光的一侧的下方,所述二向色性反射层用于反射所述基色子像素单元的后向散射光及可透射所述激发光。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模组,该液晶模组包括:

背光源、导光板、反射片、光学膜片组合以及如上所述的量子点液晶面板;

其中,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反射片的上方,所述光学模片组合设置在导光板的上方,所述量子点液晶面板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组合的上方,所述背光源从侧面向所述导光板出射光线。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模组,该液晶模组包括:

背光源、扩散板、光学膜片组合以及如上所述的量子点液晶面板;

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组合设置在所述扩散板的上方,所述量子点液晶面板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组合的上方,所述背光源从下方向所述扩散板出射光线。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量子点液晶面板的基色子像素单元的下方设置二向色性反射层,使得基色子像素单元的后向散射光能够通过二向色性反射层重新反射回来,从而提高了入射光线在量子点液晶面板上的透过率,降低了入射光线的能量损耗,且其结构较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量子点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液晶面板像素作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下偏振片102-下玻璃基板103-透明电极

104-透明电极105-液晶盒106-支架

107-上偏振片108-上玻璃基板109-基色子像素单元

1091-红色子像素单元1092-绿色子像素单元1093-蓝色子像素单元

110-二向色性反射层111-黑色矩阵112-白色子像素单元

201-支架202-led灯203-荧光粉层

301-背光源302-导光板303-反射片

304-光学膜片组合305-量子点液晶面板401-背光源

402-扩散板403-光学膜片组合404-量子点液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的过程或结构的装置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结构或步骤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或装置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量子点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液晶面板包括如下组件:下偏振片101、下玻璃基板102、透明电极103、透明电极104(共负极)、液晶盒105,里面装有液晶、液晶盒与液晶盒之间的支架106、上偏振片107,以及上玻璃基板108,上述组件之间的结构关系与现有技术类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量子点液晶面板还包括设置在上玻璃基板108下方的多种基色子像素单元109以及二向色性反射层110。其中,至少一种基色子像素单元109封装有受激发光激励产生基色光的转换材料。二向色性反射层110设置在基色子像素单元109与上偏振片107之间,用于反射基色子像素单元109的后向散射光,并可透射激发光。所述激光发为入射光中具有特定波段的光。其中,本实施例中基色子像素单元109包括红色子像素单元1091、绿色子像素单元1092和蓝色子像素单元1093,基色子像素单元109之间通过黑色矩阵111互相隔离。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背光源包括:

支架201、固设在所述支架上的led灯202,以及覆盖在所述led灯202上的荧光粉层203。

其中,led灯202的灯光颜色与荧光粉层203的颜色不同,当led灯202发光时,部分灯光从荧光粉层203透过,部分灯光被荧光粉层203转换成与荧光粉层颜色相同的光。从而背光源将两种不同颜色的光射入图1所示的量子点液晶面板。

在本实施例中以led灯202为蓝光峰值波长在440~455nm左右的蓝光led灯、荧光粉层203为红色荧光粉层进行示例说明。

具体的,在这种情况下,本实施例中,红色子像素单元1091中不设置任何量子点材料,位于红色子像素单元1091下方的二向色性反射层110被设置为透过入射光中的红光,而反射入射光中的蓝光。由此,入射光中的红光将透过红色子像素单元1091直接发射出去。可选的,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红色子像素单元1091中添加散射粒子,以增强红色子像素单元1091的出光角度。

绿色子像素单元1092中设置有绿色量子点材料,量子点的波长在520~550nm之间,位于绿色子像素单元1092下方的二向色性反射层110被设置为透过入射光中的蓝光,而反射入射光中的红光。当入射的蓝光进入绿色子像素单元1092时,绿色子像素单元1092中的绿色量子点材料将全部的蓝光转化为绿光发射出去,此时,绿色子像素单元1092的后向散射光将通过绿色子像素单元1092下方的二向色性反射层重新反射回绿色子像素单元1092。

蓝色子像素单元1093中不设置任何量子点材料,位于蓝色子像素单元1093下方的二向色性反射层被设置为透过入射光中的蓝光,而反射入射光中的红光。此时,入射光中的蓝光透过蓝色子像素单元1093直接发射出去。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量子点液晶面板的基色子像素单元的下方设置二向色性反射层,使得基色子像素单元的后向散射光能够通过二向色性反射层重新反射回来,从而提高了入射光线在量子点液晶面板上的透过率,降低了入射光线的能量损耗,且其结构较简单,易于实现。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图1所示是实施例的基础上,该量子点液晶面板还可以包括:白色子像素单元112,其中,白色子像素单元112和与其相邻的基色子像素单元109之间通过黑色矩阵111隔离,以防止两者之间发生串扰。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白色子像素单元112中设置有绿色量子点材料,当入射光进入白色子像素单元112中时,部分蓝光被绿色量子点材料转化为绿光,其余部分的蓝光和全部的红光直接透过白色子像素单元112发射出去,这样在白色子像素单元112上就形成了白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二向色性反射层110仅设置在基色子像素单元109的下方,而白色子像素单元112的下方并没有设置二向色性反射层,因此,白色子像素单元112的透光率将会非常高,量子点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将会被进一步提高。

可选的,在图3中,也可以在白色子像素单元112中不设置任何量子点材料使之成为混和色子像素单元,此时,入射光中的蓝光和红光直接透过混和色子像素单元发射出去,从而生成洋红色的光。

按照人眼的视觉原理,如果色度图上的三个颜色的点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那么则可以产生该三个颜色的点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的所有颜色。因而在产生洋红色的方案中其显示方式可以如下: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液晶面板像素作用示意图,在图4中,7-1为红色子像素单元1091显示的颜色点,7-2为绿色子像素单元1092显示的颜色点,7-3为蓝色子像素单元1093显示的颜色点,7-4为混和色子像素单元显示的颜色点。其中由于混和色子像素单元中不设置任何量子点材料,无量子点颜色转换,因而出光效率是最好的。因而当显示图4中三角形区域a内的颜色时,由绿色子像素单元1092,蓝色子像素单元1093以及混和色子像素单元混合产生区域a的颜色,类似的,当显示图4中三角形区域b内的颜色时,由红色子像素单元1091、绿色子像素单元1092以及混和色子像素单元混合产生该三角形区域的颜色。

本实施例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白色子像素单元或混和色子像素单元进行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量子点液晶面板的透光率,降低入射光的能量损耗。尤其是对于混和色子像素单元的设置,不但能够达到进一步提高透光率的目的,还能够减少对量子点材料的使用,从而节约成本。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液晶模组包括:

背光源301、导光板302、反射片303、光学膜片组合304以及如图1或图3所示的量子点液晶面板305。

其中,导光板302设置在反射片303的上方,光学模片组合304设置在导光板的302上方,量子点液晶面板305设置在光学膜片组合304的上方,背光源301从侧面向导光板302出射光线。

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模组与现有技术中侧入式液晶模组的结构类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液晶模组包括:

背光源401、扩散板402、光学膜片组合403以及如图1或图3所示的量子点液晶面板404;

其中,光学膜片组合403设置在扩散板402的上方,量子点液晶面板404设置在光学膜片组合403的上方,背光源401从下方向扩散板402出射光线。

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模组与现有技术中直下式液晶模组的结构类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