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型液晶膜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13453发布日期:2018-10-09 20:53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能玻璃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塑胶型液晶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在建筑物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用于窗户,还大量用于玻璃幕墙及室内隔断等方面。但玻璃对光的通透性可能使室内光线过强、热辐射大以及室内无视线阻隔、私密性差等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在窗户或隔断上设置窗帘,但窗帘既隔断了视线,也隔断了光线,使得室内光线不足,并且安装繁琐,窗帘也存在褪色破损等问题。也有采用深色玻璃或磨砂玻璃,但是无法同时实现玻璃的透光性和保护隐私的需求。公布号cn102385188a公开了一种“塑胶型液晶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一个液晶-塑胶芯层和两个平行且对称设置的透明导电薄膜,液晶-塑胶芯层夹设于两个透明导电薄膜之间,液晶-塑胶芯层中包括一个高分子聚合物基体,该高分子聚合物基体内均匀分布有液晶材料微球,高分子聚合物基体的折射指数与液晶材料的寻常光折射指数相匹配,所述液晶材料微球中的液晶分子指向矢与两个透明导电薄膜近似平行;透明导电薄膜上设置有电极。该塑胶型液晶膜在电场的开关作用下显示出透明与散射两种状态,在不加电时,光线透过透明导电薄膜后,入射到液晶-塑胶芯层时,液晶材料微球中的液晶分子指向矢基本不平行于入射光线,此时液晶材料微球中的液晶折射指数与基体的折射指数不等,光线在液晶材料微球和塑胶基质的界面发生散射;由于液晶分子同时具有液体和晶体的特征,并具有感应电偶极矩,当施加外电场后,两片透明导电薄膜之间形成电场,液晶材料微球中的液晶分子指向矢基本平行于入射光线,光线透射。该塑胶型液晶膜通过电源的通断来交替实现透明、散射效果,以满足使用者对透光、不透光的双重效果。上述塑胶型液晶膜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会出现液晶-塑胶芯层与透明导电薄膜间的开胶问题,起初开胶的区域为点状或长条状,开胶的一面为白色,另一面呈现反光,在通电情况下为半透明态甚至雾化态,在长期使用和储运过程中,开胶区域会进一步向内部扩展,严重影响着塑胶型液晶膜的使用寿命和外观。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晶-塑胶芯层与透明导电薄膜间的开胶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胶型液晶膜的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胶型液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按照产品规格准备两片相同尺寸的透明导电薄膜,该透明导电薄膜的一个表面上制备有导电层;s2,将s1中的两片透明导电薄膜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表面处理;s3,取重量份数的如下原料:环氧树脂60-70份、端氨基液体丁腈橡胶5-10份、固化剂60-70份和向列相液晶材料60-70份,将环氧树脂、端氨基液体丁腈橡胶、固化剂和向列相液晶材料混合均匀,获得液晶-塑胶混合液;s4,将s3中的液晶-塑胶混合液均匀涂覆于s2中经过表面处理的两片透明导电薄膜上,构成透明导电薄膜—液晶-塑胶—透明导电薄膜体系,并放入成型模具中,获得塑胶型液晶膜坯,所述成型模具设置排气端;s5,将s4中塑胶型液晶膜坯移入热固化炉内,在100-120℃温度下热固化6小时,所述热固化炉内设置复数个抽气端口,所述抽气端口受泵体作用进行抽气处理,所述抽气端口与成型模具的排气端连接,所述成型模具的真空度为0.004pa-0.005pa,获得塑胶型液晶膜。在涂覆液晶-塑胶混合液之前对两片透明导电薄膜进行表面处理,降低透明导电薄膜的表面张力,使得液晶-塑胶混合液在透明导电薄膜上的润湿性更好,提高液晶-塑胶与透明导电薄膜的粘附性能。将透明导电薄膜—液晶-塑胶—透明导电薄膜体系置于成型模具中,在热固化炉内进行热固化的过程中,通过抽气端口进行抽气处理,减少环氧树脂在固化过程气孔的存在,并抽出液晶-塑胶与透明导电薄膜间的空气,使得液晶-塑胶与透明导电薄膜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其中,所述s2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硬脂酸钠。其中,所述s3中的固化剂为多元胺或酸酐。其中,上述塑胶型液晶膜的制备方法还包括s6,在导电层设置电极的步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塑胶型液晶膜的制备方法在涂覆液晶-塑胶混合液之前,对透明导电薄膜进行表面处理,降低透明导电薄膜的表面张力,提高液晶-塑胶混合液在透明导电薄膜上的润湿性,使得液晶-塑胶混合液在透明导电薄膜上均匀铺展开来,固化后液晶-塑胶与透明导电薄膜的粘结力好,减少开胶产生;本发明塑胶型液晶膜的制备方法在进行热固化过程中对成型模具进行抽气处理,简化了操作步骤;在固化过程中进行抽气处理还便于减少环氧树脂固化后气孔的存在,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密;本发明获得的塑胶型液晶膜减少开胶的产生,延长了塑胶型液晶膜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图1是本发明塑胶型液晶膜的制备方法中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塑胶型液晶膜的制备方法中热固化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壳体1,门体2,排气端3,炉体4,抽气端口5和泵体6。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成型模具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一侧的门体2,位于壳体1另一侧的排气端3。如图2,热固化炉包括炉体4,位于炉体4内并列设置的多个抽气端口5,所述抽气端口5与炉体4外侧的泵体6连接,受泵体6作用进行抽气过程。实施例1s1,按照产品规格准备两片相同尺寸的透明导电薄膜,该透明导电薄膜的一个表面上制备有导电层;s2,将s1中的两片透明导电薄膜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水溶液进行表面喷涂处理,硬脂酸钠水溶液的浓度为0.0045mol/l;s3,称取环氧树脂60g、端氨基液体丁腈橡胶8g、固化剂60g和向列相液晶材料65g,将环氧树脂、端氨基液体丁腈橡胶、固化剂和向列相液晶材料混合均匀,获得液晶-塑胶混合液;s4,将s3中的液晶-塑胶混合液均匀涂覆于s2中经过表面处理的两片透明导电薄膜上,构成透明导电薄膜—液晶-塑胶—透明导电薄膜体系,并放入成型模具中,获得塑胶型液晶膜坯,所述成型模具设置排气端3;s5,将s4中塑胶型液晶膜坯移入热固化炉内,在100℃温度下热固化6小时,热固化炉内设置复数个抽气端口5,抽气端口5受泵体6作用进行抽气处理,抽气端口5与成型模具的排气端3连接,成型模具的真空度为0.004pa-0.005pa,获得塑胶型液晶膜。实施例2s1,按照产品规格准备两片相同尺寸的透明导电薄膜,该透明导电薄膜的一个表面上制备有导电层;s2,将s1中的两片透明导电薄膜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水溶液进行表面喷涂处理,硬脂酸钠水溶液的浓度为0.0045mol/l;s3,称取环氧树脂65g、端氨基液体丁腈橡胶5g、固化剂70g和向列相液晶材料70g,将环氧树脂、端氨基液体丁腈橡胶、固化剂和向列相液晶材料混合均匀,获得液晶-塑胶混合液;s4,将s3中的液晶-塑胶混合液均匀涂覆于s2中经过表面处理的两片透明导电薄膜上,构成透明导电薄膜—液晶-塑胶—透明导电薄膜体系,并放入成型模具中,获得塑胶型液晶膜坯,所述成型模具设置排气端3;s5,将s4中塑胶型液晶膜坯移入热固化炉内,在110℃温度下热固化6小时,热固化炉内设置复数个抽气端口5,抽气端口5受泵体6作用进行抽气处理,抽气端口5与成型模具的排气端3连接,成型模具的真空度0.004pa-0.005pa,获得塑胶型液晶膜。实施例3s1,按照产品规格准备两片相同尺寸的透明导电薄膜,该透明导电薄膜的一个表面上制备有导电层;s2,将s1中的两片透明导电薄膜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水溶液进行表面喷涂处理,硬脂酸钠水溶液的浓度为0.0045mol/l;s3,称取环氧树脂70g、端氨基液体丁腈橡胶10g、固化剂63g和向列相液晶材料60g,将环氧树脂、端氨基液体丁腈橡胶、固化剂和向列相液晶材料混合均匀,获得液晶-塑胶混合液;s4,将s3中的液晶-塑胶混合液均匀涂覆于s2中经过表面处理的两片透明导电薄膜上,构成透明导电薄膜—液晶-塑胶—透明导电薄膜体系,并放入成型模具中,获得塑胶型液晶膜坯,所述成型模具设置排气端3;s5,将s4中塑胶型液晶膜坯移入热固化炉内,在100℃温度下热固化6小时,热固化炉内设置复数个抽气端口5,抽气端口5受泵体6作用进行抽气处理,抽气端口5与成型模具的排气端3连接,成型模具的真空度为0.004pa-0.005pa,获得塑胶型液晶膜。开胶实验将实施例1-3及公布号cn102385188a制备的塑胶型液晶膜分别进行开胶实验。实验过程:取实施例1-3及公布号cn102385188a制备的塑胶型液晶膜各一块,确定各塑胶型液晶膜的长度为300毫米,宽度为300毫米,厚度为13毫米,各塑胶型液晶膜水平放置于高低温湿热箱中的不锈钢栏栅装样品架上,上下两层的样品呈错位摆放,以保证温度和湿度的均匀性。控制处理时间为48小时,处理温度为60±1℃,处理湿度为98±1%。处理完毕后,首先目视检查试验前后各样品外观的变化,寻找开胶特征,并使用直尺人工测量开胶部分的尺寸并记录,如果处理后的样品边缘及角落出现尺寸不小于2mm(宽)×5mm(长)的开胶,或直径不小于2mm的斑点开胶,则判定该产品在日常的使用或存储、运输过程容易开胶,反之,则认为产品的耐湿热性较好,不易开胶。实施例1-3及公布号cn102385188a制备的塑胶型液晶膜进行开胶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开胶尺寸评价实施例1直径小于1mm不易开胶实施例21.5mm(宽)×3mm(长)不易开胶实施例31mm(宽)×5mm(长)不易开胶cn102385188a5mm(宽)×7mm(长)易开胶如表1所示,实施例1-3得到的塑胶型液晶膜不易开胶,而cn102385188a制备的塑胶型液晶膜易开胶。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地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所揭示精神的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