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模具滑块的延迟结构。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生产实践中,存在一种一下结构的模具结构,它包括模板,和两个滑块,两个滑块均经斜导柱与模板相配合,由于在模具的开模和合模过程中,两个滑块的行程不同,而两个滑块又是接触在一起的,尤其是合模的之后,两个滑块必须保持接触,而由于两个滑块之间行程的差别,这样,不管是在合模还是开模的过程中,其中行程较短的滑块会先首先停止移动,而另一个滑块则继续移动,两个滑块之间就会产生摩擦,进而对是两个滑块造成损坏,影响滑块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避免两个滑块互相磨损,提高滑块使用寿命的模具滑块的延迟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模具滑块的延迟结构,模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的模板上设有第一斜导柱和第二斜导柱,所述的第一滑块的前部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的第二滑块的前部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的第一斜导柱滑配合在第一导向孔内,所述的第二斜导柱滑配合在第二导向孔内,所述的第一斜导柱与第一导向孔之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的第二斜导柱与第二导向孔之间也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的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大小相等,所述的第一斜导柱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于第二斜导柱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合模时,第一斜导柱的前侧与第一导向孔接触,第二斜导柱的后侧与第二导向孔接触。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模具滑块的延迟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第一斜导柱与第一导向孔以及第二斜导柱与第二导向孔之间均存在间隙的结构,且第一斜导柱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于第二斜导柱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在此基础上,装配时,使合模状态的第一斜导柱的前侧与第一导向孔接触,第二斜导柱的后侧与第二导向孔接触,脱模时,模板带动斜导柱往上移动,第一滑块首先移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立即分离并被推出模具,然后第二斜导柱的前侧才会与第二导向孔接触并带动第二滑块移动,两者之间也就不会产生摩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模具滑块的延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模具滑块的延迟结构中第一滑块合模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模具滑块的延迟结构中第二滑块合模时的状态示意图;
其中,1、模板;2、第一滑块;2.1、第一导向孔;2.2、第一间隙;3、第二滑块;3.1、第二导向孔;3.2、第二间隙;4、第一斜导柱;5、第二斜导柱;6、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呢发明模具滑块的延迟结构,模板1、第一滑块2和第二滑块3,模板1上设有第一斜导柱4和第二斜导柱5,第一斜导柱4和第二斜导柱5分别经固定座安装在模板1上,第一滑块2的前部设有第一导向孔2.1,第二滑块3的前部设有第二导向孔3.1,第一斜导柱4平行的滑配合在第一导向孔2.1内,第二斜导柱5平行的滑配合在第二导向孔3.1内。
第一斜导柱4与第一导向孔2.1之间设有第一间隙2.2,第二斜导柱5与第二导向孔3.1之间也设有第二间隙3.2,第一间隙2.2与第二间隙3.2大小相等,第一斜导柱4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于第二斜导柱5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各部件在安装之后,合模时,其第一斜导柱4的前侧与第一导向孔2.1接触,第二斜导柱5的后侧与第二导向孔3.1接触。
图2、图3分别为模具合模状态时,第一斜导柱4与第一导向孔2.1以及第二斜导柱5与第二导向孔3.1配合状态的示意图。对比图2、图3可知,在第一导向孔2.1和第二导向孔3.1内,此时的第一斜导柱4与第一导向孔2.1之间的间隙、第二斜导柱5与第二导向孔3.1之间的间隙分别位于相反的位置。在模板1带动固定板6往上移动时,第一斜导柱4立即带动第一滑块2移动,第一滑块2与第二滑块3立即分离,第二斜导柱5首先在第二间隙内移动,然后才能带动第二滑块移动,而第一斜导柱4的倾斜度大于第二斜导柱5的倾斜度,所以第一滑块2的移动速度大于第二滑块3,使得两个滑块始终不接触,这样即可避免两者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