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动模的侧滑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0568阅读:10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动模的侧滑块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动模的侧滑块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广泛的应用于塑料产品加工行业。注塑模具一般适应于热塑性塑料加热成型。利用热塑性塑料的热熔原理,将熔融的塑料通过注塑机将其注射进模具的型腔内,然后冷却定型,打开模具取出塑料产品。

目前,注塑模具中,因为结构复杂,大多需要在模具中设置斜导柱、滑块来完成侧孔或者侧槽的抽芯,开模时,由斜导柱驱动滑块,使滑块作平移动作从倒扣中抽出,因此这种机构被广泛应用,虽然斜导柱与滑块的组合可以完成侧孔或者侧槽的抽芯动作,但是斜导柱与滑块的组合还是存在两大不足之处:第一、滑块装入模具的拆装繁复,使得装入滑块的工作量大,维修、维护困难;第二、装入滑块的模具模板必须加厚,才可以承载滑块,并且还需要加大模具的内部结构空间,以放置滑块等部件,增加了模具的成本以及加工时间;第三、因为侧滑块抽芯距离决定斜导柱的长度和开模距离,所以侧滑块所要抽出的距离越大,所需的斜导柱越长,导致开模距离越大,需要更大的注塑机,增加了模具的占用空间以及成本。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04076698U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侧滑块抽芯结构,包括固定在注塑模具的定模板上的压块及固定在注塑模具的动模板上的导滑板,在导滑板上方设有滑块,斜导柱的一端固定在压块上,其另一端倾斜穿过滑块后自导滑板穿出,在滑块内设有可自由转动的齿轮,位于滑块内的左侧齿条和右侧齿条分别与齿轮相啮合,侧抽型芯设于滑块上,侧抽型芯与右侧齿条连接固定,侧抽型芯在右侧齿条的带动下沿着滑块移动,侧抽型芯的一侧为成型区域,在左侧齿条的两侧分别设有位置固定的限位块及限位杆。其优点在于通过在滑块内设置左、右侧齿条以及自由转动的齿轮,延长滑块的位移距离减少了滑块占用模具的空间,使斜导柱长度减小,开模距离变小;但其缺点,结构过于复杂,因为设置了左、右侧齿条与自由转动的齿轮的配合才能实现延长滑块的位移距离,可想而知,增加了滑块的生产周期以及生产时间以及维修量。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模具空间较少的注塑模具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动模的侧滑块结构,它结构简单、紧凑,同时占用模具空间较少,维修以及维护简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注塑模具动模的侧滑块结构,包括动模,动模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型芯,动模两侧设置有侧滑块组,侧滑块组包括滑块、卡扣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垂直设立于动模一侧,该驱动装置与卡扣连接,卡扣与滑块的一端纵向滑动连接,滑块的另一端横向滑动设置于滑槽内,该滑块通过驱动装置推动卡扣与型芯适配形成型腔,动模的上端面两侧设置有挡板以固定滑块。

作为优选方案,卡扣的上端面边缘延伸出滑轨使卡扣呈7字形设置,滑块与卡扣接触的一端延伸出7字形凸块,7字形凸块内形成与滑轨适配的滑槽部,该滑块通过7字形凸块与卡扣咬合。

作为优选方案,驱动装置包括油缸、导轨以及支架,支架固定设置于动模一侧,导轨卡接于支架内与支架滑动连接,该导轨的一端与油缸连接,该导轨的另一端与卡扣连接;导轨与动模垂直。

作为优选方案,挡板设置有螺栓,该挡板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于动模上端面。

作为优选方案,动模设置有定位孔以及顶针回位保护孔,滑块设置有与定位孔以及顶针回位保护孔适配的滑块定位孔以及滑块顶针回位保护孔,合模状态下,滑块定位孔与定位孔对齐,开模状态下,滑块顶针回位保护孔与顶针回位保护孔对齐,挡板对应定位孔以及顶针回位保护孔位置处设置有与定位孔以及顶针回位保护孔适配的挡板定位孔以及挡板顶针回位保护孔。

作为优选方案,动模设置有导孔,挡板对应导孔位置处设置有与导孔适配的挡板导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通过在卡扣的上端面边缘延伸出滑轨使卡扣呈7字形设置,滑块与卡扣接触的一端延伸出的7字形凸块,7字形凸块内形成与滑轨适配的滑槽部,该滑块通过7字形凸块与卡扣咬合,使得滑块与卡扣的滑动连接结构简单、牢固;

第二、通过设置驱动装置与卡扣连接,卡扣与滑块的一端纵向滑动连接,滑块的另一端横向滑动设置于滑槽内与型芯适配,使滑块通过外部的驱动装置带动就可以实现与型芯的配合与分离,避免装入滑块的模具模板必须加厚,才可以承载滑块,并且节约了模具的内部结构空间,减少了模具的成本以及加工时间;

第三、通过将驱动装置由油缸、导轨以及支架组成,支架固定设置于动模一侧,导轨卡接于支架内与支架滑动连接,该导轨的一端与油缸连接,该导轨的另一端与卡扣连接,使与卡扣咬合的滑块可以与动模脱离出导轨长短的距离,增加了滑块的抽出距离,减少了模具的内部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块在开模时的动模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块在合模时的动模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动模未安装挡板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模安装挡板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右滑块的结构图。

图中:动模1、定位孔11、顶针回位保护孔12、导孔13、滑槽2、型芯3、挡板5,5`、螺栓51、挡板定位孔52、挡板顶针回位保护孔53、挡板导孔54、滑块6,6`、7字形凸块61、滑槽部62、滑块定位孔63、滑块顶针回位保护孔64、卡扣7,7`、滑轨71、驱动装置8,8`、油缸81、导轨82、支架8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2、图3、图4所示:

一种注塑模具动模的侧滑块结构,包括动模1,动模1设置有滑槽2,滑槽2内设置有型芯3,动模1两侧设置有侧滑块组,侧滑块组包括滑块6和6`、卡扣7和7`以及驱动装置8和8`,驱动装置8和8`与动模1垂直设立于动模1一侧,该驱动装置8和8`与卡扣7和7`连接,卡扣7和7`与滑块6和6`的一端纵向滑动连接,滑块6和6`的另一端横向滑动设置于滑槽2内,该滑块6和6`通过驱动装置8和8`推动卡扣7和7`与型芯3适配形成型腔,动模1的上端面两侧设置有挡板5和5`以固定滑块6和6`。

为保证滑块6和6`与卡扣7和7`滑动连接时,滑块6和6`能够与卡扣7和7`咬合,保证滑块6和6`在滑槽2内滑动的平移度,卡扣7和7`的上端面边缘延伸出滑轨71使卡扣7和7`呈7字形设置,滑块6和6`与卡扣7和7`接触的一端延伸出的7字形凸块61,7字形凸块61内形成与滑轨71适配的滑槽部62,该滑块6和6`通过7字形凸块61与卡扣7和7`咬合。

为保证驱动装置8和8`能够使与卡扣7和7`咬合的滑块6和6`可以与动模1脱离出导轨82长短的距离,增加了滑块6和6`的抽出距离,减少了模具的内部占用空间,驱动装置8和8`包括油缸81、导轨82以及支架83,支架83固定设置于动模1一侧,导轨82卡接于支架83内与支架83滑动连接,该导轨82的一端与油缸81连接,该导轨82的另一端与卡扣7和7`连接,把油缸81设置于支架83的两侧以配合模具的占用空间设置,减少油缸的占用面积;导轨82与动模1垂直。

参照图5所示:

为保证挡板5和5`以及滑槽2内的滑块6和6`便于维修,挡板5和5`设置有螺栓51,该挡板5和5`通过螺栓51可拆卸安装于动模1上端面,滑块6和6`损坏时可以通过松紧螺栓51来拆卸挡板5和5`,以取出滑块6和6`便于维修滑块6和6`。

参照图2、图3所示:

为保证滑块6和6`在合模时,动模1能够通过定位孔11将滑块6和6`锁紧,并且滑块6和6`能够通过封闭动模1的顶针回位保护孔12,以避免顶针回位保护孔12内的保护顶针顶出,保护动模1内的顶针,同时,为保证滑块6和6`在开模时,顶针回位保护孔12内的保护顶针能够穿过滑块6和6`从动模1内顶出,动模1设置有定位孔11以及顶针回位保护孔12,滑块6和6`设置有与定位孔11以及顶针回位保护孔12适配的滑块定位孔63以及滑块顶针回位保护孔64,合模状态下,滑块定位孔63与定位孔11对齐,开模状态下,滑块顶针回位保护孔64与顶针回位保护孔12对齐,挡板5和5`对应定位孔11以及顶针回位保护孔12位置处设置有与定位孔11以及顶针回位保护孔12适配的挡板定位孔52以及挡板顶针回位保护孔53。

为保证动模1能与定模的适配,并且适配后动模1能够对挡板5和5`其固定作用,动模1设置有导孔13,挡板5和5`对应导孔13位置处设置有与导孔13适配的挡板导孔5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块结构与动模1在合模状态下与开模状态下的操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如图2是侧滑块在合模时的动模1俯视图,合模前,左右两侧驱动装置8和8`中的油缸81推动支架83上的导轨82,导轨82带动对应左右两侧的卡扣7和7`分别推动滑块6和6`在滑槽2内往型芯3方向滑动,使滑块6和6`与型芯3适配成型腔,然后动模1往定模方向推动,使滑块6和6`在卡扣7和7`的滑轨71上滑动,定模与动模1适配通过滑块定位孔63对滑块6和6`进行固定。

如图3是侧滑块在合模时的动模1俯视图,开模时,动模1与定模分离,动模1通过动模1上端面左右两侧的挡板5和5`对滑块6和6`的阻挡,带动滑块6和6`分别在卡扣7和7`的滑轨71上滑动,动模1移动至安全距离后,油缸81通过支架83上的导轨82带动卡扣7和7`往动模1相反方向运动,卡扣7和7`通过滑轨71将滑块6和6`在滑槽2内滑出,当滑块6和6`的滑块顶针回位保护孔64与顶针回位保护孔12以及挡板顶针回位保护孔53对齐时,油缸81停止动作,滑动停止滑动。

上述实施例仅是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