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材贴合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膜材贴合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7656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膜材贴合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膜材贴合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膜材贴合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膜材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在显示器制造技术领域中,进行两层膜材的贴附为必可不少的工艺过程,例如需要执行偏光片polarizer与面板panel的贴合。目前上述贴合过程通常采用滚轮贴合设备,如图1为现有技术滚轮贴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采用该滚轮贴合设备,在贴合之前,待贴合的其中一膜材1的一部分放置于平台2上,另一部分放置于滚轮3上,由平台2和滚轮3同时进行支撑,利用设置膜材1上方的图像采集设备ccd抓取对位信息之后,当与滚轮3相对设置的另一滚轮上设置有另一膜材时,两个滚轮同时转动,将两个膜材贴附在一起。

图1为膜材贴合过程中的理想状态示意图,然而随着柔性显示器件的出现,显示器上的各种膜材都变得更薄更软,当进行对位时,如图2所示,膜材1的其中一部分放置于滚轮3上,会由于重力或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膜材1的边缘出现弯曲,导致图像采集设备ccd无法正常抓取对位信息,致使贴合过程无法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膜材贴合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膜材贴合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进行贴合之前,对膜材对位时膜材边缘出现弯曲,导致图像采集设备无法正常抓取对位信息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膜材贴合装置,用于将膜材贴附在一基材上,其中,所述膜材贴合装置包括:

两个承载结构,每一所述承载结构上设置有一支撑面;两个所述承载结构包括支撑面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状态,以及两个所述承载结构中的第二承载结构相对于第一承载结构运动,所述第二承载结构的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的支撑面位于不同平面的第二状态;

用于所述膜材与所述基材贴合时的压力施加结构,两个所述承载结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压力施加结构位于第一位置,两个所述承载结构的支撑面支撑所述膜材,其中所述第一位置远离所述膜材;两个所述承载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压力施加结构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压力施加结构和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支撑所述膜材;

第一驱动结构,与至少一所述承载结构连接,用于使两个所述承载结构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第二驱动结构,与所述压力施加结构连接,用于使所述压力施加结构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动作。

优选地,所述的膜材贴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为同一结构,用于驱动两个所述承载结构从所述第一状态变换为第二状态的同时,所述压力施加结构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压力施加结构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同时,所述承载结构从所述第二状态变换为所述第一状态。

优选地,所述的膜材贴合装置,其中,所述压力施加结构与所述第二承载结构通过一连接结构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膜材贴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电机驱动一第一旋转轴带动所述连接结构转动,所述承载结构和所述压力施加结构绕所述第一旋转轴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所述承载结构在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变换,以及所述压力施加结构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优选地,所述的膜材贴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承载结构与所述第二承载结构相邻近的侧面设置为斜面。

优选地,所述的膜材贴合装置,其中,所述压力施加结构包括一滚轮,通过第二旋转轴与第二电机连接,其中所述滚轮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轴驱动所述滚轮转动,使所述膜材与所述基材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的膜材贴合装置,其中,所述膜材贴合装置还包括:

基材固定结构,包括承载面,其中所述基材固定于所述承载面上。

优选地,所述的膜材贴合装置,其中,所述基材固定结构包括所述承载面与所述支撑面位于不同平面且朝向相同的第三状态和所述承载面与所述支撑面朝向相反且相面对设置的第四状态;

其中所述膜材贴合装置还包括:

第三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基材固定结构在所述第三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之间切换。

优选地,所述的膜材贴合装置,其中,所述膜材贴合装置还包括:

图像采集结构,用于当两个所述承载结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两个所述承载结构的支撑面支撑所述膜材,且所述基材固定于与所述支撑面相对设置的基材固定结构上后,采集所述膜材与所述基材的对位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如上任一项所述膜材贴合装置的膜材贴合方法,其中,包括:

分别向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施加第一控制信号,使两个所述承载结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压力施加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将待贴合的所述膜材放置于两个所述承载结构的支撑面上,以及将所述基材固定于一基材固定结构的承载面上,并使所述承载面与所述支撑面位于不同平面且朝向相同;

通过图像采集设备采集所述膜材与所述基材的对位信息,完成对位;

分别向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施加第二控制信号,使两个所述承载结构从所述第一状态变换为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压力施加结构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使所述基材与所述膜材相面对设置,并驱动所述压力施加结构动作,将所述膜材贴附在所述基材上。

优选地,所述的膜材贴合方法,其中,所述分别向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施加第二控制信号,使所述承载结构从所述第一状态变换为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压力施加结构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驱动所述基材固定结构进行旋转,使所述承载面与所述支撑面朝向相反且相面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膜材贴合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膜材贴附在所述基材上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向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施加第三控制信号,使所述承载结构从所述第二状态变换为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压力施加结构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膜材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通过两个承载结构能够相互分离以及压力施加结构能够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的结构形式,能够在将膜材与基材贴合之前、进行对位时,使整个膜材全部由平面形式的支撑面所支撑,从而解决现有技术进行膜材对位时,边缘容易出现弯曲,导致图像采集设备无法正常抓取对位信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现有技术膜材贴合装置进行贴合过程中的理想状态示意图;

图2为采用现有技术膜材贴合装置进行贴合过程中的实际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膜材贴合装置的第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膜材贴合装置的第二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膜材贴合装置在第一种使用状态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膜材贴合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膜材贴合装置的对位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膜材贴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膜材贴合装置,能够在将膜材与基材贴合之前、进行对位时,使整个膜材全部由平面形式的支撑面所支撑,从而解决现有技术进行膜材对位时,边缘容易出现弯曲,导致图像采集设备无法正常抓取对位信息的问题。

如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膜材贴合装置的第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膜材贴合装置的第二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3与图4,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膜材贴合装置,包括:两个承载结构,分别为第一承载结构10和第二承载结构20,其中第一承载结构10上设置有第一支承面11,第二承载结构20上设置有第二支承面21;两个承载结构包括第一支承面11和第二支承面21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状态(如图3所示),以及第二承载结构20相对于第一承载结构10运动,第二支撑面21与第一承载结构10的第一支撑面11位于不同平面的第二状态(如图4所示);

用于膜材与基材贴合时的压力施加结构30,两个承载结构处于第一状态时,压力施加结构30位于第一位置(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面11和第二支撑面21同时支撑膜材100,其中第一位置远离膜材100;两个承载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时,压力施加结构30移动至第二位置,压力施加结构30和第一承载结构10共同支撑膜材100(如图4所示);

第一驱动结构(图中未显示),与至少一承载结构连接,用于使两个承载结构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第二驱动结构(图中未显示),与压力施加结构30连接,用于使压力施加结构3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动作。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膜材贴合装置,设置相互之间能够分离的两个承载结构,且压力施加结构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使得在进行膜材对位时,压力施加结构位于远离膜材的第一位置,由第一承载结构的支撑面和第二承载结构的支撑面共同支撑膜材,保证整个膜材全部由平面支撑,避免出现边缘卷曲的情况;当对位完成后,第二承载结构与第一承载结构相分离,压力施加结构移动至第二位置,与第一承载结构共同支撑膜材,用于执行贴合操作过程。

因此通过两个承载结构能够相互分离以及压力施加结构能够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的结构形式,能够解决现有技术膜材对位时边缘卷曲的情况,并能够完成膜材的贴合操作。

较佳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承载结构与压力施加结构构成为联动形式。具体地,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为同一结构,用于驱动两个承载结构从第一状态变换为第二状态的同时,压力施加结构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以及用于驱动压力施加结构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的同时,承载结构从第二状态变换为第一状态。

另外,结合图3与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承载结构10为相对固定设置,如安装于一固定设置的安装支架上;第二承载结构20能够相对于第一承载结构10移动,驱动结构与第二承载结构20相连接,通过驱动第二承载结构20移动,使第二支承面21与第一支承面11位于同一平面,或者位于不同平面。

较佳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膜材贴合装置中,压力施加结构与第二承载结构通过一连接结构相连接,使得压力施加结构与第二承载结构形成为联动形式,并通过一个驱动结构所驱动。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膜材贴合装置在第一种使用状态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膜材贴合装置在第二种使用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参阅图5和图6,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压力施加结构30包括滚轮31,第二承载结构20与滚轮31通过连接结构40相连接,也即第二承载结构20与滚轮31均固定设置于连接结构40上。进一步地,连接结构40与驱动结构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机50,如图6所示,第一旋转轴51的一端与第一电机50相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机架300上,通过第一旋转轴51的转动带动第二承载结构20和压力施加结构30同时旋转。这样第二承载结构20和压力施加结构30以第一旋转轴51的中心线511为中心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第二承载结构2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变换,压力施加结构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具体地,参阅图5,在第一状态时,滚轮31位于第二承载结构20的下方位置(也即为第一位置),第二承载结构20的第二支撑面21与第一承载结构10的第一支撑面11位于同一平面,整个膜材100放置于第一支撑面11与第二支撑面21上,不会存在边缘卷曲的问题;上述的状态为膜材100的对位状态,当对位完成时,参阅图5并结合图4、图6,使第一电机50启动,第一旋转轴51旋转,带动第二承载结构20和压力施加结构30以第一旋转轴51的中心线511为中心旋转,能够使第二承载结构20相对于第一承载结构10移动,向下旋转,转动至第二状态,同时滚轮31向上旋转,当转动至图5所示的第二承载结构20的位置(第二位置)处时,滚轮31与第一承载结构10共同支撑膜材100,如图6所示。

较佳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面11与第二支撑面21上分别设置有真空吸附管路,在第一状态时,通过真空吸附管路进行真空吸附使整个的膜材100贴附设置于第一支撑面11和第二支撑面21上,以实现膜材100在第一支撑面11和第二支撑面21上的稳固设置,并进一步避免膜材100的边缘卷曲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膜材贴合装置,通过上述分别与第二承载结构20和压力施加结构30连接的连接结构40以及上述的驱动方式,实现第二承载结构20和压力施加结构30的连动,第二承载结构2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变换的同时,压力施加结构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较佳地,如图5所示,为了避免影响第二承载结构20和压力施加结构30的旋转过程,产生干涉,较佳地,第一承载结构10上,与第二承载结构20相邻近的侧面12设置为斜面。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膜材贴合装置还包括:

图像采集结构(图中未显示),用于当两个承载结构处于第一状态,两个所述承载结构的支撑面支撑所述膜材,且膜材待贴附的基材固定于与支撑面相对设置的基材固定结构上后,采集膜材与基材的对位信息。

进一步,结合图6,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膜材贴合装置还包括:

基材固定结构400,包括承载面410,与膜材100待贴合的基材200固定于承载面410上。

具体地,基材固定结构400包括承载面410与支撑面位于不同平面且朝向相同的第三状态(如图7所示的状态)和承载面410与支撑面朝向相反且相面对设置的第四状态(如图6所示的状态);

其中膜材贴合装置还包括:

第三驱动结构(图中未显示),用于驱动基材固定结构400在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切换。

结合图7所示,当承载结构处于第一状态,也即第二承载结构20的第二支撑面21与第一承载结构11的第一支撑面11位于同一平面时,基材固定结构400的承载面410与两个承载结构的支撑面位于不同平面且朝向相同,也即均形成为如图7所示方向朝上的结构形式。

在此状态下,在保证整个膜材100被平面所支撑,边缘不会卷曲的情况下,图像采集结构采集膜材100与基材200的对位信息,以实现两者的对位,为贴合过程作好准备;当对位完成之后,第三驱动结构驱动基材固定结构400动作,从图7所示的状态转换为图6所示的状态,也即使承载面410与支撑面朝向相板且相面对设置。具体地,第三驱动结构可以通过旋转轴与基材固定结构400相连接,通过使基材固定结构400绕旋转轴转动,实现基材固定结构400在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的切换。

当基材固定结构400处于第四状态时,结合图5与图6,使第一电机50启动,第一旋转轴51转动,第二承载结构20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同时滚轮31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也即由第一承载结构10和第二承载结构20同时支撑膜材100变换为由滚轮31和第一承载结构10同时支撑膜材100,为贴合过程作好准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滚轮31通过第二旋转轴311与第二电机(图中未显示)连接,其中当滚轮31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电机通过第二旋转轴311驱动滚轮31转动,绕第二旋转轴311的中心线3111旋转。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膜材贴合装置还包括第四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滚轮31和第一承载结构10整体移动,当滚轮31处于第二位置时,第四驱动结构驱动滚轮31和第一承载结构10整体向基材200移动,保证膜材100与基板200之间的间隙达到预设间隔,此时由于膜材100设置于滚轮31上,利用滚轮31的转动,对膜材100进行向上压力施加,与基材200相贴合,完成膜材100与基材200的贴合过程。当然,为了使膜材100与基材200顺利贴合,在贴合之前,膜材100与基材200之间的间隙应该达到预设间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了解具体预设间隔的大小,且该部分并非为本发明的改进重点,在此不详细说明。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如图6所示,滚轮31与第二旋转轴311之间通过轴承312连接,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了解第二电机通过第二旋转轴311与滚轮31相连接的具体结构,在此不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材200可以为任一材料的膜状或板状件,如可以为玻璃基板,也可以为显示面板等。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膜材贴合装置,通过两个承载结构能够相互分离以及压力施加结构能够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的结构形式,能够解决现有技术膜材对位时边缘卷曲的情况,并能够完成膜材的贴合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如上膜材贴合装置的膜材贴合方法,如图8所示,包括步骤:

s810,分别向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施加第一控制信号,使两个承载结构处于第一状态,压力施加结构位于第一位置,如图7所示,也即第一承载结构10和第二承载结构20的支承面位于同一平面,压力施加结构30位于第二承载结构20的下方位置;

s820,将待贴合的膜材100放置于两个承载结构的支撑面上,以及将基材200固定于一基材固定结构400的承载面410上,并使承载面与支撑面位于不同平面且朝向相同,如图7所示;

s830,通过图像采集设备采集膜材与基材的对位信息,完成对位;

s840,分别向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施加第二控制信号,使两个承载结构从第一状态变换为第二状态,压力施加结构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如图6和图4所示,也即第一承载结构10和第二承载结构20的支承面位于不同平面,压力施加结构30和第一承载结构10共同支撑膜材100;

s850,使基材200与膜材100相对设置,并驱动压力施加结构动作,将膜材贴附在基材上,如图6所示。

另外,上述的方法中,在步骤s84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驱动所述基材固定结构进行旋转,使所述承载面与所述支撑面朝向相反且相面对设置,以使承载面上的基材与支撑面上的膜材相对。

进一步地,在步骤s85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向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施加第三控制信号,使所述承载结构从所述第二状态变换为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压力施加结构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通过上述的步骤,使承载结构重新恢复至第一状态,压力施加结构移回第一位置,为下一个膜材的贴合过程作好准备。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膜材贴合方法,在上述通过图像采集设备采集膜材与基材的对位信息之前,保证第一承载结构10和第二承载结构20的支承面位于同一平面,整个膜材由平面支撑,从而避免产生边缘卷曲的问题,从而能够保证对位过程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