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组件及包含该驱动组件的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829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动组件及包含该驱动组件的处理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组件及包含该驱动组件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处理盒是一种能可拆卸地装入成像设备主机中的盒,且该盒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包括有一个电子照相感光组件和至少诸如充电器,显影器,清洁器等等之类的处理器的一个。由于处理盒相对于设备主机是可拆卸地安装的,因此便于设备的保养。采用电子照相成像方式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是这样工作的:通过成像设备的光对充电器均匀充电的电子照相感光组件进行有选择的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该潜像由显影器用调色剂显影成调色剂像,所形成的调色剂像由转印器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

一般地,处理盒的感光组件上设置有动力接收装置,该动力接收装置与成像设备内的机器驱动装置啮合,以带动感光组件作旋转运动,驱动整个处理盒工作。然而感光组件需要随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设备中,因此要求处理盒从成像设备取出时,动力接收装置与机器驱动装置脱离啮合,以保证处理盒被顺利地从成像设备取出;在处理盒安装进成像设备进行打印作业时,要求动力接收装置与机器驱动装置实现啮合,保证感光组件顺利接收驱动力。

现有技术中许多厂家采用可伸缩的动力接收装置,在处理盒一侧设置一控制动力接收装置伸缩的控制机构实现处理盒工作时动力接收装置与机器驱动装置啮合,拆卸时动力接收装置与机器驱动装置脱离啮合,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4044516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处理盒,上述处理盒的一侧边设置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设置为按压杆,在处理盒安装至成像设备中时,按压杆与成像设备的轨道配合从而控制动力接收装置的伸缩, 上述处理盒为了不改变客户的使用习惯, 上述处理盒侧端还设置有一顶块, 上述顶块在成像设备开门时自动顶起处理盒,控制动力接收装置缩进,方便处理盒从成像设备中拆卸,然而上述结构存在以下缺陷:处理盒往往需要安装至不同的成像设备中, 由于每种成像设备中的结构存在细微差别,有的成像设备中没有支撑顶块的部位,因此上述处理盒在此类成像设备中无法顺利拆装,存在通用性不足的问题;另外,伸缩的动力接收装置的伸缩行程往往受到控制机构行程的限制,在动力接收装置的伸缩行程受限情况,当动力接收装置的动力接收突起在安装或者拆卸时大致与安装方向重合或者平行时,其与成像设备中的驱动头会发生干涉,处理盒无法正常安装与拆卸,因此,需研制一种新的处理盒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能够从成像设备中的驱动头接收驱动力的驱动组件,包括:

法兰构件;

动力传递组件,用于传递驱动力至所述法兰构件并驱动所述法兰构件旋转;

所述动力传递组件包括大致沿自身旋转轴线方向的第一方向上伸缩的动力接收部,其能够与所述驱动头啮合以接收所述驱动头的驱动力;

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动力接收部在自身旋转方向上的停留位置;

所述动力接收部相对于所述法兰构件具有驱动状态和非驱动状态,在所述驱动状态所述动力接收部通过中间传递构件与所述法兰构件啮合以驱动所述法兰构件旋转,在所述非驱动状态所述中间传递构件与所述法兰构件脱离啮合而不驱动所述法兰构件旋转,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可相对于所述动力接收部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并通过所述移动来调节所述动力接收部在自身旋转方向上的停留位置。

所述动力传递组件还包括连接至动力接收部的被调节构件,所述被调节构件上设置有受力部,所述调节部件上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可与所述受力部接触并驱动所述被调节构件旋转。

所述受力部设置为彼此相对的两个。

所述调节杆设置在所述被调节构件和动力接收部之间,当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受力部脱离啮合时所述动力接收部可相对于所述调节部件旋转。

所述受力部具有与所述调节杆接触的受力面,所述受力面呈拱形形状。

所述一对受力部之间设置有凹槽,所述调节杆可卡入所述一对凹槽内以定位所述被调节构件。

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控制所述调节部件伸缩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上设置有斜滑槽,所述调节部件上具有一对受力销,所述斜滑槽引导调节部件所述在第一方向上移动。

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受力销设置在所述调节部分相对的两侧。

一种可拆卸的安装至成具有驱动头的成像设备中的处理盒,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组件和处理盒,当动力接收部相对于法兰构件处于非驱动状态时,动力接收部在其自身旋转方向上停留位置可被一个调节部件调节而使得动力接收部不与成像设备中的驱动头干涉,如此处理盒能顺畅安装入成像设备和从成像设备中顺畅取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处理盒中的动力接收部不能以一个预定的角度安装而可能会与成像设备中的驱动头干涉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调节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驱动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驱动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驱动组件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调节组件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调节组件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10和图11为本实用新型调节部件与被调节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处理盒被调节构件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的安装方向示意图;

图14为处理盒与成像设备安装干涉的示意图;

图15和图16为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动力接收部安装入成像设备中的示意图;

图17至图19为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动力接收部安装入成像设备中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处理盒包括框架1,感光鼓3可旋转的被所述框架1支撑,在框架1的一侧端设置有动力接收部21,该动力接收部21用于与成像设备中的驱动头啮合并可接收该驱动头的驱动力而驱动感光鼓和显影辊等旋转构件旋转。

如图2和图3所示,将上述动力接收部21所在的一侧称为处理盒的驱动侧,在处理盒的驱动侧的对侧设置有控制杆31,一个弹性构件32设置在控制杆31和框架1之间。在框架1上设置有控制杆导向部1a和1b,用于导向控制杆31的移动。

如图4和图7所示,处理盒的驱动组件包含动力传递组件20,动力传递组件20用于传递驱动力至感光鼓3,动力传递组件20包含驱动感光鼓3旋转的法兰构件26、动力接收部21、和将动力接收部21的驱动力传递至法兰构件26的中间传递构件,本实施例中中间传递构件包含第一传递构件22和第二传递构件28,第一传递构件22通过轴销24与动力接收部21连接,第二传递构件28与法兰构件26连接,第一传递构件22与第二传递构件28上设置有可相互啮合的盘齿,可选择性的,也可以采用其它啮合方式,例如轴杆和圆周齿的连接,只要在轴向上具有啮合以传递驱动力和脱离啮合以取消驱动力的传递的作用即可。第二传递构件28也可以与法兰构件26一体成型从而进一步简化动力传递组件20的结构。被调节构件23通过上述轴销24与动力接收部21和第一传递构件22连接。轴销24依次穿过被调节构件23上的第一孔23a,第一传递构件22上的第二孔22a和动力接收部21上的第三孔21a,如此将被调节构件23、第一传递构件22和动力接收部21固定。作为优选方案,通过轴销24将被调节构件23、第一传递构件22和动力传递部21连接而固定可便于动力传递组件20的安装,可选择性的,也可以将被调节构件23和第一传递构件22做成一体式结构,或者将动力接收部21与第一传递构件22做成一体式结构,或者将被调节构件23、第一传递构件22以及动力接收部三者做成一体式结构。第一弹性构件25设置于被调节构件23和法兰构件26之间,其一端抵接被调节构件23,另一端抵接法兰构件26。第二传递构件28覆盖在第一传递构件22上,具体的说,第一传递构件22、动力接收部21和被调节构件23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入法兰构件23的内部,第二传递构件28上设置有孔28b,第二传递构件28上还设置有与设置于法兰构件26上的第二卡合部26a卡合的第一卡合部28a,第二传递构件28安装在法兰构件26的口部并盖在第一传递构件22上。当第一传递构件22在轴向方向伸缩时,第一传递构件22与第二传递构件28之间可在啮合状态与脱离啮合状态之间切换,在啮合状态第一传递构件22可驱动第二传递构件28旋转,在脱离啮合状态第一传递构件22相对于第二传递构件28可旋转。动力接收部21相对于法兰构件26具有驱动状态和非驱动状态,将第一传递构件22与第二传递构件28啮合的状态称为驱动状态,在驱动状态下,动力接收部21可驱动法兰构件26旋转,将第一传递构件22与第二传递构件28脱离啮合的状态称为非驱动状态,在非驱动状态,动力接收部21相对于法兰构件26可旋转而不驱动法兰构件26旋转。一个穿过感光鼓3的调节部件33其一端与动力传递组件20连接,另一端与设置于处理盒驱动侧对侧的控制杆连接。调节部件33靠近处理盒驱动侧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杆33b,另一端设置有受力销33a,调节杆33b用于控制被调节构件23的旋转停留位置,这将在后文中说明。调节杆33b与轴销33分体设置可简化调节部件33与动力传递组件20的安装,具体的说,将调节部件33依次穿过法兰构件26、第一弹性构件25和被调节构件23,再将调节杆33b插入调节部件33中。调节组件30用于控制动力接收部的伸缩和限制动力接收部的旋转停留位置,这将在后文中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动力传递组件20和调节组件30共同构成了处理盒的驱动组件。可选择性的,调节部件33也可从框架1的其他地方连接框架的驱动侧和驱动侧对侧,法兰部件26优选为直接与感光鼓3同轴套接,可选择的,也可以通过齿轮联动结构带动感光鼓3的旋转。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部件之间的安装需要具有公差,因此,动力接收部21在沿其轴向方向伸缩时可能具有轻微的偏摆,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接收部沿其轴向方向伸缩可以理解为动力接收部21大致沿其自身旋转轴线方向伸缩。

如图3和图7所示,调节组件30包含控制杆31、第二弹性构件32和调节部件33。框架1的侧边安装有一个支架2,第二弹性构件32一端抵接支架2,另一端抵接控制杆31。框架1上还设置有控制杆导滑部1a和1b,用于导向控制杆31的移动轨迹,将导滑部1a和1b设置成T型槽结构不仅可导向控制杆31的移动还可防止控制31从框架1上脱离。控制杆1上设置有凹部31a,框架1上设置有与该凹部31a配合的凸起1c。控制杆31上设置有斜滑槽31c,本实施例中斜滑槽31c具体构造为一个长形孔,该长形孔的长度方向与调节部件33的轴线方向成锐角,调节部件33上的受力销33a插入斜滑槽31c中,上述调节部件33的轴向方向与感光鼓3的轴向方向相同。当控制杆31沿导滑部1a和1b滑动时,受力销33a沿斜滑槽31c滑动并带动调节部件33在轴向方向移动。导滑部1a和1b以及凸起1c的设置使得控制杆31沿一个预设的轨迹移动,斜滑槽31c设置为两个,两个斜滑槽31c相对的设置在凸起1c的两侧,受力销33a安装在上述两个斜滑槽31c中,此种设置保证了调节部件33在被控制杆31带动并在轴向伸缩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旋转,即调节部件33相对于框架1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旋转。可选择的,调节部件33也可以被框架1限制以防止调节部件33旋转,只要在框架1上设置防止调节部件33旋转的结构即可,例如在框架1上设置一个凹口,在调节部件33设置上设置与该凹口匹配的凸起即可防止调节部件33旋转。

如图7至图9所示,支架2上设置有第一抵接部2a,控制杆31的主体31b上设置有第二抵接部31d,第二弹性构件32一端抵接第一抵接部2a,另一端抵接第二抵接部31d,控制杆33可接收外力而移动,当处理盒处于自由状态下,第二弹性构件32的弹性力推压控制杆31使得控制杆31向远离调节部件33的方向移动,受力销33a沿斜滑槽31c移动而带动调节部件33从框架1的内侧向外侧移动,即调节部件33向远离动力传递组件20的方向移动。当控制杆31受到一个外力F的作用时,控制杆31克服第二弹性构件32的弹性力向靠近调节部件33的方向移动,受力销33a沿斜滑槽31c移动而带动调节部件33从框架1的外侧向内侧移动,即调节部件33向靠近动力传递组件20的方向移动。

如图5、图10、图11和图12所示,被调节构件23设置有一对受力部23b,一对受力部23b在被调节构件23的周向方向相对设置,一对受力部23b之间设置有一对凹槽23c。受力部23b与调节杆33b接触的受力面构造为中间高两头低的拱形形状,具体的说,如图12所示,穿过被调节构件23的旋转轴线和一对凹槽23c做一剖面,沿剖面方向看上述受力面为中间高两头低的拱形形状。可选择的,受力面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例如锥形,只要满足受力面满足两头的高低低于中间的高度即可。调节杆33b通过与上述受力部23b的抵接来控制被调节构件23的旋转。将被调节构件23上凹槽23c所在的一端称为被调节构件23的根部,与凹槽23c相对的一端称为被调节构件23的口部,当调节杆33b从靠近被调节构件23的口部的位置向被调节构件23的根部位置移动,由于调节杆33b插入调节部件33中,而调节部件33又被控制杆31限制而不能选择,因此调节杆33b通过与受力部23b接触而驱动被调节构件33旋转并最终进入一对凹槽23c中,凹槽23c设置成与调节杆33b的外围尺寸相匹配,即当调节杆33b进入一对凹槽23c中,调节杆33b可定位该凹槽23c使得被调节构件23不发生旋转或只有轻微旋转。在动力传递组件20的旋转方向上,相对于框架1,调节部件33的位置是固定的,插入调节部件33中的调节杆33b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当调节杆33b进入一对凹槽23c中,被调节构件23的位置也是固定的,而动力接收部21与被调节构件23也是通过轴销24连接,因此动力接收部21的位置也是固定的。一对凹槽23c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定位被调节构件23,也可以不额外设置该凹槽23c,被调节构件23的一对受力部23b彼此连接的位置处也会形成一个凹陷部,调节杆33b与该凹陷部的配合也同样可以达到上述凹槽23c的效果。可选择的,上述调节部件33上的调节杆33a与上述被调节构件23上的受力部23b的结构也可以相互替换,在被调节构件23上设置一个与上述调节杆类似的杆状结构,在调节部件33上设置与上述受力部结构类型的拱形凸起结构,同样可以利用调节部件的移动来控制被调节构件的旋转停留位置。

如图13和图14所示,处理盒沿安装方向X安装入成像设备中。成像设备中的驱动头150的临近位置设置有一个挡块151,这将导致处理盒在安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如图13中的情况,即动力接收部21上的动力接收爪部21b与驱动头150的底端柱体150a干涉,从而导致处理盒不能完成安装。

如图15至图19所示,为了克服处理盒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如图13所示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利用调节部件33控制被调节构件23在旋转方向的停留位置最终控制动力接收部21在旋转方向的停留位置。本实施例中,一对动力接收爪部21b的连线方向称为P方向,一对动力接收爪部21b之间的开口的延伸方向称为Q方向。优选的将一对动力接收爪部21b的连线方向P与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垂直,即一对动力接收爪部21b之间的开口的延伸方向Q方向与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平行,如此设置使得动力接收部21上的一对爪部21b之间的开口面对成像设备中的驱动头150的底端柱体150a,处理盒得以顺畅安装。由于动力接收部21的一对动力接收爪部21b之间的开口距离要大于成像设备中的驱动头150的至今,因此,一对动力接收爪部21b之间的开口延伸方向Q也可以沿与安装方向X呈一定角度安装,只要不出现如图13中一对爪部21b与驱动头150干涉的情况即可完成处理盒的安装。如图11和图12所示,当安装好处理盒后,合上成像设备的机器门盖,机器门盖给控制杆33施加一个力F,控制杆31控制调节部件33向靠近动力传递组件20的方向移动,设置在调节部件33上的调节杆33b离开被调节构件23上凹槽23c并移动至一对受力部23b的上方,在上述上方位置该调节杆33b允许被调节构件23旋转不与调节杆33b干涉。第一弹性构件25的弹性力迫推被调节构件23,使得被调节构件23从框架1的内侧向外侧移动,动力接收部21与上述被调节构件23一同移动并与成像设备中的驱动头150啮合,同时在动力接收部21向框体1外侧伸出的时,第一传递构件22与第二传递构件28啮合,成像设备中的驱动头150驱动处理盒中的各旋转构件旋转而完成成像动作。

当需要更换处理盒时,打开成像设备的机器门盖,机器门盖取消对控制构件33的按压,控制构件33在第二弹性构件32的弹性力下向远离调节部件33的方形移动,调节部件33在控制构件33的带动下向远离动力传递组件20的方向移动,设置于调节部件33上的调节杆33b控制被调节构件23缩进,在被调节构件23缩进的同时,第一传递构件22与第二传递构件28脱离啮合,被调节构件23可以自由旋转,被调节构件23上的凹槽23c与调节杆33b配合并被调节杆33b定位在一个固定位置,该固定位置是被调节构件23在旋转方向的固定位置,动力接收部21也被固定在一个旋转方向上的固定位置,该固定位置即为动力接收部21的一对动力接收爪部21b不与驱动头150的底端柱体150a干涉的位置,处理盒得以顺畅取出。本实施例中由于调节部件33可相对于被调节构件23在轴向方向上自由移动,即使动力接收部21被成像设备中的挡块151上倾斜面151a阻挡而不能再缩进而导致被调节构件23也不能缩进,调节部件33依然可以控制被调节构件23旋转,从而保证了动力接收部21在处理盒取出时不与成像设备中的驱动头150干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组件和处理盒,当动力接收部相对于法兰构件处于非驱动状态时,动力接收部在其自身旋转方向上停留位置可被一个调节部件调节而使得动力接收部不与成像设备中的驱动头干涉,如此处理盒能顺畅安装入成像设备和从成像设备中顺畅取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处理盒中的动力接收部不能以一个预定的角度安装而可能会与成像设备中的驱动头干涉的技术问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