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5231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晶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导光板的结构如图1所示,光源(图中未绘示)设置在导光板1的入光侧11,导光板1上设置有棱结构2,棱结构2的设置方向与入射至导光板1的光线的方向一致,即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为了避免光线从导光板1的侧面漏出,通常,在导光板1上与入光侧11相对的一侧还贴覆有反射片(图中未绘示),或者,在导光板1上除入光侧11之外的其他三个侧面均贴覆有反射片(图中未绘示)。

然而,在贴覆反射片之后,包括该导光板1的显示装置在显示时,在与反射片对应的位置处会出现出光亮线,影响显示效果。为了解决该问题,通常利用胶框遮挡出光亮线,这样会造成显示装置的边框尺寸较大,不符合产品轻薄化的趋势。

因此,亟需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以部分解决反射片对应位置处存在光亮线、影响显示效果的问题,以及显示装置无法实现窄边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和第一反射片,所述第一反射片贴覆在所述导光板本体上与入光侧相对的一侧,所述导光板还包括第一棱结构,所述第一棱结构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的第一表面,并位于贴覆有所述第一反射片的一侧的边缘,所述第一棱结构的排布方向与入射至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光线的方向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还包括第二棱结构,所述第二棱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且排布方向与入射至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光线的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棱结构包括多个三棱柱,所述第一棱结构内的各三棱柱的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贴合,且所述第一棱结构内的各三棱柱同向排列。

优选的,所述第二棱结构包括多个三棱柱,所述第二棱结构内的各三棱柱的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贴合,所述第二棱结构内的各三棱柱同向排列;

所述第一棱结构内的各三棱柱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二棱结构内的各三棱柱的排列方向垂直。

优选的,相邻的所述三棱柱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相互拼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棱结构与所述第二棱结构在所述第一表面内相互拼接。

优选的,所述导光板本体呈矩形,所述导光板本体上与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侧相垂直的至少一个侧面贴覆有第二反射片;

所述第一棱结构还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贴覆有所述第二反射片的一侧的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本体上与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侧相垂直的两个侧面贴覆有所述第二反射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如前所述的导光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背光模组。

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在导光板本体的出光侧表面(即第一表面)设置第一棱结构,第一棱结构位于第一表面上贴覆有第一反射片一侧的边缘,且其排布方向与光线入射方向垂直,这样,由第一反射片反射出的光线可以被第一棱结构阻挡,不会从导光板的第一表面射出,从而避免在第一反射片的位置处出现光亮线;相应的也就无需利用胶框遮挡光亮线,由此可以减小显示装置边框的宽度,实现窄边框;此外,第一棱结构可以将光线再次反射至导光板内部,使得光线从导光板本体的第一表面的中间区域出射,由此提高显示装置中间区域的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导光板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板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板的光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导光板 2、棱结构 3、背板

4、灯条 5、胶框 6、膜材

7、反射片 11、入光侧 12、第一表面

13、导光板本体 14、第一棱结构 15、第二棱结构

141、三棱柱 151、三棱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1,导光板1包括导光板本体13和第一反射片(图中未绘示),导光板本体13上与光源(图中未绘示)相对的侧面为入光侧11,所述第一反射片贴覆在导光板本体13上与入光侧11相对的一侧。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光源(图中未绘示)设置在导光板1的下侧,导光板1上与光源对应的一侧即为入光侧11。

导光板1还包括第一棱结构14,第一棱结构14设置在导光板本体13的第一表面12,并位于贴覆有所述第一反射片的一侧的边缘,第一棱结构14的排布方向与入射至导光板本体13的光线的方向垂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光源发出的光线按照箭头所示方向入射至导光板1,即光线的入射方向为与入光侧11呈90度夹角的方向,第一棱结构14的排布方向为与入光侧11平行的方向,即与入光侧11呈0度夹角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板1,通过在导光板本体13的出光侧表面(即第一表面)设置第一棱结构14,第一棱结构位于第一表面12上贴覆有第一反射片一侧的边缘,且其排布方向与光线入射方向垂直,这样,由第一反射片反射出的光线可以被第一棱结构14阻挡,不会从导光板1的第一表面出射,从而避免在第一反射片的位置处出现光亮线。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棱结构14的宽度d可以根据导光板1所应用的显示装置的类型确定,并与背光模组中的胶框的宽度相匹配。对于MNT(Monitor,显示器)来说,第一棱结构14的宽度d可以为5mm-10mm。

进一步的,结合图2、3、4所示,导光板1还可以包括第二棱结构15,第二棱结15构设置在第一表面12,且排布方向与入射至导光板本体13的光线的方向相同,即第二棱结构15的排布方向与图2中箭头所示的光线入射方向相同,并与第一棱结构14的排布方向垂直。

通过在导光板1的第一表面12设置第二棱结构15,相对于平面的出光侧表面,可以提高导光板1的遮蔽性,降低镜面画面不良;而且,光线经由第二棱结构15出射,可以提高出光亮度,使光线具有二次增益,增益量可以达到3-5%。

以下结合图2-图4,详细说明第一棱结构14和第二棱结构15的具体结构。

结合图2-图4,第一棱结构14包括多个三棱柱141,第一棱结构14内的各三棱柱141的一个侧面与第一表面12贴合,且第一棱结构14内的各三棱柱141同向排列。

优选的,相邻的三棱柱141在第一表面12上相互拼接,即相邻的三棱柱141之间无缝隙,这样阻挡光线的效果更优。

结合图2-图4,第二棱结构15包括多个三棱柱151,第二棱结构15内的各三棱柱151的一个侧面与第一表面12贴合,第二棱结构15内的各三棱柱151同向排列。三棱柱151的一个底面与导光板本体13的入光侧11共面,三棱柱151的另一个底面与导光板本体13上与入光侧11相对的一侧共面(即与导光板本体13上贴覆有第一反射片的侧面共面)。

第一棱结构14内的各三棱柱141的排列方向与第二棱结构15内的各三棱柱151的排列方向垂直。

优选的,相邻的三棱柱151在第一表面12上相互拼接,即相邻的三棱柱151之间无缝隙,这样提高光线出光亮度的效果和遮蔽性更优。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优选的,第一棱结构14与第二棱结构15在第一表面12内相互拼接,也就是说,第一棱结构14和第二棱结构15将导光板本体13的第一表面12完全覆盖。

需要说明的是,导光板本体13呈矩形,导光板本体13上与导光板本体13的入光侧11相垂直的至少一个侧面贴覆有第二反射片(图中未绘示),这样可以防止入射至导光板1的光线从导光板本体13的该侧面漏出。相应的,第一棱结构14还位于导光板本体13上第一表面12的贴覆有所述第二反射片的一侧的边缘。

优选的,导光板本体13上与导光板本体13的入光侧11相垂直的两个侧面贴覆有所述第二反射片。相应的,第一棱结构14还位于第一表面12的贴覆有所述第二反射片的两侧的边缘,即如图2所示,第一棱结构14位于除了导光板本体13的入光侧11之外的其他三个侧面所对应的第一表面12的边缘。

如图4所示,入射至导光板1的光线被第二反射片反射后,入射至第一棱结构14,光线从第一棱结构14的三棱柱141的棱峰无法出射,而是再次反射进入导光板本体13,再经由第二棱结构15的三棱柱151的侧面出射,从而提高中心区域的亮度,相应也可以很好的解决周边亮线的画面问题,提高画面显示品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如图5所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如前所述的导光板1,还包括:背板3、灯条4(即光源)、胶框5、膜材6和反射片7,背板3和胶框5形成容置空间,膜材6贴覆在导光板1的第一表面12,反射片7贴覆在导光板1的与第一表面12相对的表面,以防止入射至导导光板1的光线从该表面漏出。灯条4位于导光板1的一侧,且灯条4和贴覆有膜材6和反射片7的导光板1容置在背板3和胶框5形成的容置空间内。

需要说明的是,灯条4可以为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在导光板本体13的出光侧表面(即第一表面)设置第一棱结构14,第一棱结构位于第一表面12上贴覆有第一反射片一侧的边缘,且其排布方向与光线入射方向垂直,这样,由第一反射片反射出的光线可以被第一棱结构14阻挡,不会从导光板1的第一表面12出射,从而避免在第一反射片的位置处出现光亮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还包括液晶显示模组,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导光板1的第一表面12设置了第一棱结构14和第二棱结构15,导致导光板1的厚度较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1适用于MNT类产品,即所述显示装置优选为MNT。

由于所述背光模组和导光板1能够避免在第一反射片的位置处出现光亮线,相应的也就无需利用胶框5遮挡光亮线,由此可以减小显示装置边框的宽度,实现窄边框;此外,第一棱结构14可以将光线再次反射至导光板1内部,使得光线可以从导光板本体13的第一表面12的中间区域出射,由此提高显示装置中间区域的亮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光板本体13的出光侧表面的边缘设置第一棱结构14,可有效阻挡光线从导光板本体13内出射,通过在导光板本体13的出光侧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第二棱结构15,可以提高亮度增益,从而提高画面显示品质,避免背光四周发亮的不良。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