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3399发布日期:2018-08-24 18:2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两基板之间为液晶层。液晶层的厚度(即盒厚)主要通过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隔垫物来进行控制,液晶层的厚度对液晶面板的结构和显示均一性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液晶面板尺寸的不断扩大,如何控制盒厚的稳定性和均一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目前,为了保持显示面板显示区域和周边区域盒厚的均一性,在周边区域设置有辅助挡墙,通常辅助挡墙是以基板的中心为中心对称设置。由于材料原因,辅助挡墙会一直析出杂质离子,杂质离子进入显示区域后,容易产生线残影现象,影响显示效果。在绑定(bonding)区域内,引线产生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辅助挡墙更容易析出杂质离子,且杂质离子更容易被吸引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使得残影现象更为严重。

因此,亟需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部分解决显示区域内产生残影现象,影响显示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辅助挡墙,所述辅助挡墙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周边区域,且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辅助挡墙包括第一挡墙,所述第一挡墙沿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设置,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为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绑定区域所在边缘相邻的两相对设置的边缘。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墙呈“冂”字型,并沿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三边缘设置,所述第三边缘为所述显示面板与绑定区域所在边缘相对的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挡墙还包括第二挡墙,所述第二挡墙位于所述第一挡墙邻近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挡墙与所述第一挡墙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墙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挡墙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挡墙还包括第三挡墙,所述第三挡墙沿所述绑定区域所在边缘设置,且位于所述绑定区域邻近显示区域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三挡墙邻近所述绑定区域内引线的一端与所述绑定区域内最外侧的引线在平行于所述第三挡墙的方向上具有第一间隙,且所述第三挡墙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墙的端部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间隙小于或等于20微米。

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为彩膜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阵列基板,所述第三挡墙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在垂直于所述第三挡墙的方向上与所述绑定区域靠近显示区域的边缘的延长线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优选的,所述第二间隙大于或等于5微米。

优选的,所述第三挡墙呈一字型或不连续的线型。

优选的,所述第三挡墙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挡墙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辅助挡墙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显示面板。

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包括第一挡墙的辅助挡墙,第一挡墙沿显示面板与绑定区域所在边缘相邻的两相对边缘设置,使辅助挡墙避开绑定区域内的引线,可以减小被绑定区域内引线形成的电场吸引显示区域的辅助挡墙析出的杂质离子的数量,从而解决残影的问题,保证了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基板 2、第二基板 3、辅助挡墙

20、绑定区域 21、第一边缘 22、第二边缘

23、第三边缘 24、第四边缘 31、第一挡墙

32、第二挡墙 33、第三挡墙 201、引线

331、第一端 第二端332 d1、第一间隙

d2、第二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和辅助挡墙3,辅助挡墙3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周边区域,且位于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2为阵列基板。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和所述显示面板均呈矩形,第二基板2包括绑定区域20,绑定区域20所在的第二基板2的边缘为显示面板的第四边缘24,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四边缘24相邻的两相对设置的边缘分别为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边缘21和第二边缘22,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四边缘24相对设置的边缘为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三边缘23。

辅助挡墙3包括第一挡墙31,第一挡墙31沿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边缘21和第二边缘22设置。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挡墙31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挡墙31邻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边缘21,并与第一边缘21平行,另一个第一挡墙31邻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边缘22,并与第二边缘22平行,即两个第一挡墙31平行设置,并以第一基板1的中心为中心对称设置。

辅助挡墙3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2上。

需要说明的是,绑定区域20内设置有多条引线201,各引线201位于绑定区域20与显示区域对应的位置(即中间位置),由于第一挡墙31位于显示面板的周边区域,因此,第一挡墙31与最外侧的引线201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使第一挡墙31可以避开绑定区域20内的引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设置包括第一挡墙31的辅助挡墙3,第一挡墙31沿显示面板与绑定区域20所在边缘相邻的两相对边缘设置,使辅助挡墙3避开绑定区域20内的引线,可以减小被绑定区域20内引线形成的电场吸引显示区域的辅助挡墙3析出的杂质离子的数量,从而解决残影的问题,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实施例2的显示面板与实施例1的显示面板的区别在于,第一挡墙31的分布形态不同。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2中,第一挡墙31呈“冂”字型,并沿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三边缘23设置,也就是说,第一挡墙31包括三部分,这三部分分别沿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边缘21、第三边缘23和第二边缘22设置且相互连接,从而形成具有开口的“冂”字型结构,所述开口朝向绑定区域20。

实施例2的显示面板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实施例3的显示面板与实施例2的显示面板的区别在于,辅助挡墙不但包括第一挡墙,还包括第二挡墙。

如图3所示,辅助挡墙3还包括第二挡墙32,第二挡墙32位于第一挡墙31邻近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区域的一侧,即第一挡墙31相对于第二挡墙32更邻近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位于第二挡墙32的外侧,第二挡墙32位于第一挡墙31的内侧。

优选的,第二挡墙32与第一挡墙31平行设置。也就是说,第二挡墙32的分布形态与第一挡墙31的分布形态相同,即第二挡墙32也包括三部分,这三部分分别沿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边缘21、第三边缘23和第二边缘22设置且相互连接,同样形成具有开口的“冂”字型结构,所述开口朝向绑定区域2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是以第一挡墙31和第二挡墙32均呈“冂”字型结构为例进行说明的,当第一挡墙31为实施例1的结构时,即第一挡墙31沿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边缘21和第二边缘22设置时,第二挡墙32也沿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边缘21和第二边缘22设置。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挡墙32也可以呈“冂”字型结构,即沿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边缘21、第三边缘23和第二边缘22设置。

在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对盒过程中,会向显示面板施加压力,从而使显示面板周边区域内的卡条、边框受力过大,造成损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挡墙31的高度大于第二挡墙32的高度,这样可以使第一挡墙31分担一部分压力,避免卡条、边框损坏。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挡墙31的高度也可以与第二挡墙32的高度相等,这样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盒厚的稳定性和均一性。

实施例3的显示面板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2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实施例4的显示面板与实施例3的显示面板的区别在于,辅助挡墙不但包括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还包括第三挡墙。

如图4所示,辅助挡墙3包括第一挡墙31和第二挡墙32,还包括第三挡墙33,第三挡墙33沿所述显示面板的绑定区域20所在边缘(即第四边缘24)设置,且位于绑定区域20邻近显示区域的一侧。

为了避免绑定区域20内引线201产生的电场对第三挡墙33产生影响,优选的,第三挡墙33邻近绑定区域20内引线201的第一端331与绑定区域20内最外侧的引线201在平行于第三挡墙33的方向上具有第一间隙d1,也就是说,第三挡墙33并未延伸至引线201所在的区域,而是位于引线201的外侧。优选的,d1小于或等于20微米。第三挡墙33的另一端(即第二端332)与第一挡墙31的端部相对应。

进一步的,第三挡墙33在第二基板2上的正投影在垂直于第三挡墙33的方向上与绑定区域20靠近显示区域的边缘的延长线之间具有第二间隙d2。优选的,d2大于或等于5微米。

优选的,第三挡墙33呈一字型,即第三挡墙33呈连续的线型结构。

第三挡墙33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挡墙32的高度,第三挡墙33的高度与第一挡墙31的高度不限,优选的,第三挡墙33的高度等于第一挡墙31的高度。

优选的,第一挡墙31的高度等于第二挡墙32的高度等于第三挡墙33的高度,从而可以提高盒厚的稳定性和均一性。或者,第一挡墙31的高度大于第二挡墙32的高度,且第三挡墙33的高度大于第二挡墙32的高度,从而可以缓解周边区域内卡条和边框上的压力。

实施例4的显示面板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3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实施例5的显示面板与实施例4的显示面板的区别在于,第三挡墙33的结构不同。

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5中,第三挡墙33呈不连续的线型,即第三挡墙33具有缝隙。相对于实施例4中呈一字型的第三挡墙33,不连续的线型结构可以在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2对盒过程中,便于将液晶层(图中未绘示)中的气体从第三挡墙33的缝隙中排出,避免气体残留在显示面板内部,影响显示效果。

实施例5的显示面板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4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实施例1-5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通过在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设置包括第一挡墙31的辅助挡墙3,第一挡墙31沿显示面板与绑定区域20所在边缘相邻的两相对边缘设置,使辅助挡墙3避开绑定区域20内的引线,可以减小被绑定区域20内引线形成的电场吸引显示区域的辅助挡墙3析出的杂质离子的数量,从而解决残影的问题,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