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4615发布日期:2019-01-05 08:5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使用电子照相成像方法或静电记录方法的成像装置例如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电子照相成像方法或静电记录方法的成像装置采用环形带作为用于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承载部件。例如,所谓的中间转印型成像装置采用中间转印带,所述中间转印带是将调色剂图像从两个或更多个感光部件转印到其上的环形带。此外,该类型的成像装置设置有带清洁装置,以用于移除转印残余调色剂(在从带进行图像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和其他不必要的残余物(下文中也称为残余调色剂)。带清洁装置具有用于从中间转印带的表面移除调色剂的清洁部件、将移除的调色剂储存于其中的容器(壳体)等。容器设置有调色剂排出口,调色剂通过所述调色剂排出口从容器排出并被送到储存装置(用于储存所回收的调色剂的盒)。

一些带清洁装置构造成使得它们可以作为带单元的一部分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或者作为带单元的一部分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拆卸。带单元由环形带以及两个或更多个辊构成,环形带通过这些辊悬置和张紧。另一些带清洁装置可以构造成使得它们能够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或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拆卸而不涉及带单元。

如果在将带清洁装置作为带单元的一体部分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拆卸或者将带清洁装置单独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拆卸时带清洁装置的壳体的调色剂排出口保持打开,则有时会发生调色剂从带清洁装置的壳体飞散。为了防止该问题的发生,一些带清洁装置设置有用于遮挡壳体的调色剂排出口的挡板。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9-122345中公开了成像装置及其清洁装置的组合,其构造成使得如果将挡板部件打开,则止动件防止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拆卸带清洁装置。

然而,该结构布置要求操作者在将带清洁装置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之后打开挡板,或者在拆卸带清洁装置之前关闭挡板。因此,该结构布置使安装或拆卸带清洁装置的操作复杂化。

因此可以将成像装置和带清洁装置的组合构造成使得在将带清洁装置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或者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拆卸时,挡板相应地通过带清洁装置的移动而打开或关闭。例如,可以将组合构造成使得当带清洁装置处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外部时,通过弹簧等保持在遮挡方向上对挡板加压,而当带清洁装置安装到主组件中时,挡板受到取向成用以打开挡板的力的作用,并且因此保持打开。

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如果如上所述地构造成像装置及其带清洁装置的组合,则会出现以下问题。也就是说,在将带清洁装置插入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时,挡板在开放调色剂排出口的方向上移动。随后,挡板保持受到在沿着遮挡调色剂排出口的方向对挡板加压的方向上产生的力的作用。在一些情况下,该力影响中间转印带的旋转移动。例如,该力可能会影响支撑带清洁装置的带支撑张紧辊和框架的位置精度(无论它们是否彼此平行)。特别地,在带清洁装置设置有清洁部件且构造成使得清洁部件被压抵在张紧辊上以用于调节中间转印辊的张力的情况下,鉴于中间转印带存在于清洁部件和张紧辊之间,因此张紧辊有时会通过上述的力而改变位置。如果张紧辊的位置改变,则中间转印带的张力改变。也就是说,中间转印带没有设置成具有预设的张紧量。因此,不能确保中间转印带以预设的速度旋转。此外,在带单元构造成使得张紧辊兼用作转向辊(其利用带的纵向端部之间的摩擦平衡而在位置方面自动控制带偏离)的情况下,上述的力在张紧辊的转向操作时会带来大量负荷,导致张紧辊有时不能使带准确地转向。

本发明的发明人就上述问题进行的认真研究发现了将成像装置及其带清洁装置的组合构造成使得即使在带清洁装置处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之外时,也可以将挡板保持在不遮挡调色剂排出口的位置或者将挡板保持在遮挡调色剂排出口的位置,而且还使得挡板通过带清洁装置的移动而打开或关闭,该操作在将带清洁装置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或者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拆卸时进行。这种结构布置有其自身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在将带清洁装置插入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时挡板由于某些原因而已经处于其关闭位置,有时无法将带清洁装置插入到正常的安装完成位置。而且,在将带清洁装置插入主组件中时,有时会发生调色剂通过调色剂排出口从壳体下落并且污染主组件的内部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单元,所述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并且包括带、清洁装置、挡板部件和保持部件,其中所述带是环形带并且围绕多个张紧辊张紧,其中所述清洁装置包括用于从所述带移除调色剂的清洁部件和用于容纳从所述带移除的调色剂并设置有排出口的容器,其中所述挡板部件能够在用于打开所述排出口的打开位置和用于关闭所述排出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以打开和关闭所述排出口,其中所述保持部件将所述挡板部件保持在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以及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用于在将所述单元安装到所述主组件和从所述主组件拆卸时引导所述单元并且能够作用于所述挡板部件以打开和关闭所述挡板部件,其中所述引导部包括打开操作部、关闭操作部和挡板关闭部,其中所述打开操作部与所述挡板部件接触以与所述单元相对于所述引导部的插入操作相关联地将所述挡板部件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其中所述关闭操作部与所述挡板部件接触以与所述单元从所述引导部的拔出操作相关联地将所述挡板部件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并且其中当在所述挡板部件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单元相对于所述引导部插入时,所述挡板关闭部在所述打开操作部和所述关闭操作部相对于所述单元相对于所述引导部的插入方向的上游位置处与所述挡板部件接触以与插入操作相关联地将所述挡板部件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典型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中间转印带单元的透视图。

图3是带清洁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挡板及其附近的透视图。

图5的部分(a)是挡板的透视图;图5的部分(b)是挡板的截面图;并且图5的部分(c)也是挡板的截面图。

图6是带清洁装置、调色剂传送通道和储存装置的组合的透视图,其示出了带清洁装置和调色剂传送通道之间的连接状态。

图7的部分(a)和图7的部分(b)是挡板及其附近的截面图;它们示出了在将带清洁装置插入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时所发生的挡板动作。

图8的部分(a)和图8的部分(b)是挡板及其附近的截面图;它们示出了在将带清洁装置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拉出时所发生的挡板动作。

图9的部分(a)和(b)是挡板及其附近的截面图;它们示出了在将带清洁装置插入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时所发生的挡板动作,其中挡板保持在其打开位置。

图10是挡板的透视图。

图11的部分(a)和(b)是挡板及其附近的截面图;它们示出了在将带清洁装置插入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时所发生的挡板动作。

图12的部分(a)和(b)是挡板及其附近的截面图;它们示出了在将带清洁装置插入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时所发生的挡板动作。

图13的部分(a)和(b)是挡板及其附近的截面图;它们示出了在将带清洁装置插入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时所发生的挡板动作,其中挡板保持在其打开位置。

图14是挡板及其附近的透视图。

图15的部分(a)、(b)和(c)分别是挡板的透视图和截面图。

图16的部分(a)和(b)分别是导轨的透视图和截面图。

图17的部分(a)和(b)是当挡板引导轴处于导轨的区域1中时带单元、导轨的组合及其附近的截面图。

图18是当挡板引导轴处于导轨的区域2中时带单元、导轨的组合及其附近的截面图。

图19是当挡板引导轴从导轨的区域2移动到导轨的区域3中时带单元、导轨的组合及其附近的截面图。

图20是当挡板引导轴处于导轨的区域3中时带单元、导轨的组合及其附近的截面图。

图21是在将中间转印带单元插入到插入完成位置之后带单元、导轨的组合及其附近的截面图。

图22的部分(a)和(b)是当从平行于中间转印带单元插入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的插入方向的方向看导轨时导轨的截面图。

图23的部分(a)、(b)和(c)是带单元、导轨的组合及其附近的截面图;它们用于描述导轨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区域的表面的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1、成像装置的总体结构和操作

图1是该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100的示意性截面图。该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100是所谓的中间转印型的激光束打印机,并且也是所谓的串联型激光束打印机。它能够使用电子照相成像方法形成全色图像。

成像装置100具有多个成像部,更具体地,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成像部sy、sm、sc和sk,它们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图像。在下文中,功能和结构相同的这四个成像部sy、sm、sc和sk的元件有时可以通过将指示它们形成的图像颜色的后缀省略来一并描述。在该实施例中,成像部s由感光鼓101、充电辊102、曝光装置103、显影装置104、初次转印辊105、鼓清洁装置106等构成。

感光鼓101是感光部件(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它是呈鼓(圆筒形)形式的第一图像承载部件。它在图中箭头标记r1所示的方向上被旋转驱动。当感光鼓101旋转时,其外周表面由作为充电装置的辊形式的充电辊102均匀地充电到预设电位和预设极性(在该实施例中为负)。感光鼓101的外周表面的带电部分由发射的激光束扫描(曝光),同时所发射的激光束通过作为曝光装置的曝光装置103(激光扫描仪)根据关于待形成的图像的信息进行调制。因此,静电潜像(静电图像)形成在感光鼓101的外周表面上。在该实施例中,成像装置100构造成使得曝光装置103是每个成像部的用于曝光感光鼓101的单元。在感光鼓101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之后,由显影装置104通过使用调色剂作为显影剂而将静电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结果,在感光鼓101的外周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在该实施例中,极性与感光鼓101的外周表面带电的极性(在该实施例中为负)相同的调色剂所附着的是感光鼓101的外周表面的被充电并且随后通过曝光减小了电位(绝对值)的点(反转显影)。

成像装置100设置有中间转印带单元10(下文中可以简称为带单元),其是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100的主组件110(下文中将称为装置主组件110)中的单元的形式。中间转印带1布置成使得其与对应的感光鼓101相对。带单元10具有中间转印带1,作为第二图像承载部件,其是环形带形式的中间转印部件。带单元10布置成使得其中间转印带1与每个成像部s的感光鼓101相对。中间转印带1由多个悬置的张紧辊(更具体地,由驱动辊2a、惰辊2b和张紧辊2c)悬置和张紧。带单元10构造成使得当驱动辊2a被旋转驱动时,中间转印带1由驱动辊2a在箭头标记r2指示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作为初次转印装置,构成初次转印部件的上述初次转印辊5布置在中间转印带1形成的环(带环)的内侧。此外,它布置成在中间转印带1存在于其自身和感光鼓101之间的情况下使得其通过预设量的压力保持压抵在感光鼓101上。当它压抵在感光鼓101上时,它形成初次转印部n1,其是中间转印带1和感光鼓101之间的接触区域。带单元10将在后面更详细地描述。

当如上所述在感光鼓101的外周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时,在初次转印部n中,通过初次转印辊5的功能将其转印(初次转印)到旋转的中间转印带1上。在初次转印过程期间,将初次转印电压(初次转印偏压)施加到初次转印辊5。在显影过程期间,初次转印电压的极性与调色剂的极性(正常极性)相反(在该实施例中为正)。例如,在用于形成全色图像的成像操作中,一对一地形成在感光鼓101上的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以依次层叠在中间转印带1上的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上。

成像装置100设置有辊形式的二次转印辊107以作为二次转印装置。二次转印辊107布置在中间转印带1形成的环的外侧上。此外,它布置成在中间转印带1存在于其自身和驱动辊2a之间的情况下使得它保持压抵在驱动辊2a上。因此,它形成中间转印带1和二次转印辊107之间的二次转印部n2。

如上所述在中间转印带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二次转印)到作为转印介质(例如记录纸)的片材p上,此时片材p在保持被夹持在中间转印带1和二次转印辊107之间的同时在中间转印带1和二次转印辊107之间进行传送。在二次转印过程期间,将二次转印电压(二次转印偏压)施加到二次转印辊107。二次转印偏压与正常带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在该实施例中为正)。作为转印介质的片材p储存在作为储存部的盒108a等中。它们由片材进给装置108逐一地从盒108a送出。然后,每个片材p由对齐辊对108c传送到二次转印部n2,以使得它与中间转印带1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地到达二次转印部n2。

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作为转印介质的片材p上之后,将片材p传送到作为定影装置的定影装置109,通过所述定影装置将其传送通过定影装置109所设置的定影辊109a和加压辊109b之间的定影夹持部。在片材被传送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片材p和其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加热和加压。因此,调色剂图像被定影(熔融并固着)到片材p的表面。随后,片材p被排出到装置主组件110之外(输出)。

同时,通过作为感光部件清洁装置的鼓清洁装置106从感光鼓101移除在初次转印过程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01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初次转印残余调色剂)。然后,将其回收到鼓清洁装置106的壳体中。

成像装置100还设置有带清洁装置6以作为用于清洁中间转印带1的装置。带清洁装置6布置在中间转印带1所形成的环的外侧,定位成使得它与张紧辊2c相对。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上的调色剂(转印残余调色剂)通过带清洁装置6从中间转印带1移除。然后,将其回收。由带清洁装置6回收的调色剂通过调色剂传送通道120(图6)输送到储存装置(用于回收调色剂的盒)。带清洁装置6将在后面更详细地描述。

2、带单元

接下来,进一步描述该实施例中的带单元10。顺便提及,关于成像装置100及其元件的取向,与图1所在的图纸的前侧对应的元件的一侧称为“前侧”,并且图纸的后侧称为“后侧”。垂直于前侧和后侧的深度方向大致平行于感光鼓101的轴线方向以及用于悬置和张紧中间转印带的辊2a、2b和2c的轴线方向。上下方向表示重力方向。然而,它并不严格地意味着在成像装置100的特定点或特定元件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它还包括与特定点或特定元件重合的水平面的顶侧或底侧。

图2是带单元10的透视图。成像装置100构造成使得带单元10通过装配到装置主组件110所设置的作为带单元保持部分的一对导轨140(图6)或从这一对导轨移除而安装到装置主组件110中或从装置主组件110拆卸。

带单元10具有中间转印带1(图2未示出中间转印带1的前侧的一部分)。带单元10具有多个带支撑张紧辊,更具体地,具有驱动辊2a、惰辊2b和张紧辊2c,中间转印带1通过它们被悬置和张紧。这些辊2a、2b和2c附接到框架4(主框架)。带单元10还设置有初次转印辊5y、5m、5c和5k以及用于支撑辊的结构。

驱动辊2a通过其在平行于其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纵向端部由一对驱动辊轴承部件41(图2仅示出前侧的一个)可旋转地支撑。它附接到框架4。它通过从驱动装置(未示出)传递到驱动辊联接件44的驱动力进行旋转。当驱动辊2a被旋转驱动时,中间转印带1循环运动。顺便提及,为了使中间转印带1无滑动地循环运动,驱动辊2a的表面层由摩擦系数高的橡胶形成。

惰辊2b通过其在平行于其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纵向端部由一对惰辊轴承部件42(图2仅示出前侧的一个)可旋转地支撑。惰辊轴承部件42附接到框架4。它通过中间转印带1的移动而旋转。

张紧辊2c通过其在平行于其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纵向端部由一对张紧辊轴承部件43可旋转地支撑。张紧辊轴承部件43附接到框架4,使得它们可以相对于框架4移动(滑动)。此外,这一对张紧辊轴承部件43保持受到由作为加压装置的一对张紧辊加压弹簧(压缩弹簧)的弹性产生的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中间转印带1出于各种原因而发生松弛,则这一对张紧辊轴承部件43通过这些带张紧弹簧在带张紧弹簧的弹性方向上向带环(中间转印带1所形成的环)的外侧移动,由此带张紧辊2c从带环内向带环的外侧加压中间转印带1,如图1中的箭头标记t所示,由此为中间转印带1提供预设量的张力。

顺便提及,成像装置100可以构造成允许张紧辊2c改变相对于带支撑张紧辊中的一个(张紧辊2c除外)的对准,以使得张紧辊2c可以兼用作用于调节中间转印带1在中间转印带1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的转向辊。也就是说,带单元10可能将遭遇所谓的“带偏离”,或者说是由于带悬置张紧辊的外径不准确和/或带悬置张紧辊相对于彼此不对准而导致中间转印带1在平行于带悬置张紧辊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位置偏离的现象。作为用于应对该现象或“带偏差”的装置,可以在平行于张紧辊2c的轴线的方向上的纵向端部处设置一对摩擦部件(未示出),当中间转印带1在位置上偏离时,这一对摩擦部件摩擦中间转印带1的内表面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以使得当中间转印带1偏离时,摩擦部件中的一个为兼用作转向辊的张紧辊2c提供这样的力,所述力促使张紧辊2c以振荡方式移动(倾斜)以促使中间转印带1自动地使其自身居中(使中间转印带1自动居中)。顺便提及,作为用于使带单元10的张紧辊2c转向的机构,可以采用任何已知的转向机构。所以,不再对此进一步描述。

3、带清洁装置

接下来,进一步描述该实施例中的带清洁装置6。图3是带清洁装置6的截面图。

带清洁装置6具有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刮片61。清洁刮片61布置成以使得其清洁边缘处于其基部在中间转印带1的移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的角度与中间转印带1的外表面接触。更具体地,清洁刮片61由刮片支撑轴62可枢转地支撑,并且在中间转印带1存在于其自身和张紧辊2c之间的情况下由一对压缩弹簧63保持为压向张紧辊2c。带清洁装置6设置有上游和下游挤压片64a和64b,它们分别在中间转印带1的移动方向上处于清洁刮片61的上游侧和下游侧。此外,带清洁装置6设置有一对端部密封件65,它们在清洁刮片61的纵向方向(大致平行于张紧辊2c的轴线)上布置在清洁刮片61的端部处,以便防止调色剂从带清洁装置6漏出。此外,带清洁装置6设置有壳体67,其用作用于储存由清洁刮片61从中间转印带1移除的调色剂的容器。清洁刮片61、刮片支撑轴62、压缩弹簧63、上游挤压片64a、下游挤压片64b、端部密封件65和传送螺杆66附接到壳体67。

带清洁装置6附接到框架4;其壳体67由张紧辊2c的一对旋转轴支撑,这一对旋转轴一对一地从张紧辊2c的纵向端部延伸。在该实施例中,成像装置100及其带清洁装置6构造成使得带清洁装置6可以与由多个带支撑张紧辊悬置和张紧的中间转印带1一起安装到装置主组件110中或从装置主组件110拆卸。也就是说,它们构造成使得带清洁装置6可以作为带单元10的一部分安装到装置主组件110中或从装置主组件110拆卸。

带清洁装置6通过其清洁刮片61将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1的外表面刮掉,并且将移除的调色剂回收到其壳体67中。当调色剂被回收到壳体67中时,它由传送螺杆66在带清洁装置6的纵向方向(大致平行于张紧辊2c的旋转轴线)上传送。然后,它被传送到带清洁装置6之外。

图4是带清洁装置6在带清洁装置6的纵向方向上的前端部的透视图。带清洁装置6的壳体67设置有用于允许将壳体67中的调色剂从壳体67排出的开口67a。调色剂排出口67a是壳体67的底壁在壳体67的纵向方向(大致平行于张紧辊2c的旋转轴线)上的前端部的一部分。当带单元10处于其在装置主组件110中的正常安装完成位置时,调色剂排出口67a与装置主组件110所设置的调色剂传送通道120(图6)相连接,稍后将予以详细描述。当调色剂由传送螺杆66传送时,它通过调色剂排出口67a从壳体67排出。然后,当调色剂通过开口67a排出时,它通过调色剂传送通道120输送到装置主组件110所设置的储存装置130(图6)。

带清洁装置6具有附接到带清洁装置6的前端的挡板7以开放或遮挡调色剂排出口67。挡板7能够在其打开位置和其关闭位置之间旋转地移动,在打开位置它不遮挡调色剂排出口67a,在关闭位置它遮挡调色剂排出口67a。在该实施例中,挡板7在其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地移动。当带清洁装置6作为带单元10的一部分被拉出装置主组件110时,调色剂排出口67a由挡板7关闭(遮挡),以便防止带清洁装置6中的调色剂从带清洁装置6飞散。

图5的部分(a)是从挡板7的后侧看到的挡板7的透视图。挡板7由挡板轴孔71、遮挡部72、开口73和弹簧锚固轴74等构成。作为扭转螺旋弹簧的挡板弹簧8通过其纵向端部81中的一个附接到弹簧锚固轴74。该挡板弹簧8也是带清洁装置6的一部分。

图5的部分(b)是当挡板7处于其关闭位置时从挡板7的后侧看到的挡板7的截面图。也就是说,当挡板7处于图5的部分(b)所示的位置时,调色剂排出口67a由挡板7的遮挡部72保持关闭。挡板7由壳体67所设置的、并且通过挡板7的挡板轴孔71插入的挡板轴67b(图4)可旋转地支撑。挡板轴67b从壳体67的前侧向前突出,大致平行于壳体67的纵向方向。因此,挡板7能够围绕其大致平行于带清洁装置6的纵向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挡板弹簧8的另一端部82附接到壳体67;它插入壳体67所设置的弹簧孔67c(图2)中。从平行于轴线的方向看,连接挡板轴孔71的中心(挡板7的旋转轴线)和挡板轴67b的轴线的直线(图5中的虚线)称为直线ls。当带清洁装置6处于弹簧锚固轴74在直线ls的顶侧上的状态时,挡板7受到由挡板弹簧8的弹性产生的压力的作用,因此保持在图中的箭头标记rc指示的方向(关闭方向)上被加压。

图5的部分(c)是当挡板7处于其打开位置时从挡板7的后侧看到的挡板7的截面图。也就是说,当挡板7处于图5的部分(c)所示的位置时,调色剂排出口67a暴露(打开);挡板7的开口73保持与调色剂排出口67a对准。当挡板7处于其在图5的部分(b)所示的关闭位置时,随着弹簧锚固轴74向图的下方下压,弹簧锚固轴74以跨越上述直线ls的方式移动。当弹簧锚固轴74跨越直线ls时,如图5的部分(c)所示,挡板7受到挡板弹簧8产生的力的作用,并且保持在使得它在图中的箭头标记ro指示的方向(打开方向)上保持由挡板弹簧8产生的力加压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带清洁装置6具有保持装置,即使当带清洁装置6不在装置主组件110中时,所述保持装置也能够将挡板7保持在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在该实施例中,该保持装置具有作为加压装置的挡板弹簧8。当挡板7朝向打开位置移动超过挡板移动范围中的预设位置时,挡板弹簧8就朝向打开位置加压挡板7。另一方面,当挡板7朝向关闭位置移动超过上述预设位置时,挡板弹簧8就朝向关闭位置加压挡板7。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挡板7能够表现得像肘节开关。

由于带清洁装置6构造成使得挡板7能够像肘节开关一样起作用,因此打开挡板7所需的压力被包含在带清洁装置6中。也就是说,与带清洁装置6构造成使得挡板7仅在保持调色剂排出口67a被遮挡的方向上保持被加压的情况不同,不会发生在装置主组件110的安装之后张紧辊2c和框架4总是保持受到加压挡板7所产生的压力作用的情况。所以,不会发生用于保持调色剂排出口67a关闭的压力影响到如上所述的中间转印带1的张力和/或当张紧辊2c兼用作转向辊时影响到张紧辊2c的转向操作的情况。所以,可以使中间转印带1的移动稳定。

在该实施例中,通常,当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时,挡板7处于关闭位置。然后,当带单元10开始插入时,挡板7开始移动到打开位置,正如将在后面详细描述的那样。然而,如果挡板7出于各种原因而恰好处于关闭位置,则有时不能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的正常安装完成位置,原因是有时会发生当带单元10朝向安装完成位置插入时用于打开或关闭挡板7的带单元10的部分干扰带单元10的插入的情况。如果带单元10未能插入正常插入完成位置,则带清洁装置6有时不能准确地连接到调色剂传送通道120,从而允许带清洁装置6中回收的调色剂从带清洁装置6飞散、为中间转印带1提供不适当的张紧量和/或导致张紧辊2c使中间转印带1不准确地转向。

4、带单元的插入或拉出、以及挡板动作

接下来,参考图6-9,描述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以及挡板动作(打开或关闭)之间的关系。

图6是在将带单元10插入其在装置主组件110中的正常安装完成位置之后带单元10、调色剂传送通道120和储存装置130的组合的透视图。带单元10设置有一对导轨40(前面的一个未示出),作为带单元容纳(引导)部分,它们一对一地位于装置主组件110的前端和后端处。每个导轨140都设置有用于引导每个侧向支撑部件所设置的框架定位部45a和框架定位凸台45b的引导部(未示出)。导轨140还设置有用于引导每个张紧辊轴承部件43所设置的清洁装置定位凸台43a(图2)的引导部(未示出)。带单元10以使得带清洁装置6引导插入的方式在箭头标记w指示的方向上朝向安装完成位置插入到装置主组件110中。然后,与带单元10到达正常安装完成位置同步地,挡板7移动到其关闭位置且带清洁装置6变成连接到调色剂传送通道120。

图7是当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时从带单元10、导轨140的组合的前侧看到的该组合及其附近的截面图。它示出了在带单元10的插入期间发生的挡板动作。

导轨140具有挡板移动部141,当带单元10装配到导轨140中或从导轨140拉出时,所述挡板移动部通过带单元10的辅助而打开或关闭挡板7。当带单元10插入导轨140中时,挡板7与挡板移动部141接触。然后,当带单元10进一步插入时,挡板7通过带单元10的移动而从其关闭位置移动到其打开位置。另一方面,当带单元10沿着导轨140向外移动而被拆卸时,挡板7与挡板移动(打开或关闭)部141接触。然后,当带单元10进一步向外移动时,挡板7通过带单元10的向外移动而从其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在该实施例中,挡板移动部141具有挡板打开部141a,其通过当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时由挡板7接触而促使挡板7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此外,挡板移动部141具有挡板关闭部141b,其通过当带单元10被拉出导轨140时由挡板7接触而促使挡板7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挡板移动部141布置在带单元10的路径中。它定位成比带单元路径的中心更靠近安装完成位置。更具体地说,它布置在安装完成位置的旁边。在该实施例中,挡板7具有:第一接触部75a,其与上述的挡板打开部141a接触;以及第二接触部75b,其与上述的挡板关闭部141b接触。

也就是说,当带单元10在由导轨10引导的同时朝向安装完成位置(即,沿着图中的箭头标记w指示的方向)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时,挡板7的第一接触部75a与挡板打开部141a接触,如图7的部分(a)所示。挡板7的第一接触部75a在此时从挡板打开部141a接收的力的取向如垂直于挡板打开部141a的箭头标记f1所示。因此,如果相对于连接了挡板7的旋转运动的中心以及第一接触部75a和挡板打开部141a之间的接触点的直线l1,将力施加到图中的a侧,则这样的力矩会促使挡板7围绕其旋转中心71a在打开的方向上旋转。另一方面,如果将力施加到图中的b侧,则这样的力矩会促使挡板7在关闭的方向上旋转。带清洁装置6构造成使得由带单元插入所产生的力f1施加在图中的a侧上。所以,在挡板7中产生了促使挡板7在打开方向上旋转的这样的力矩m1。所以,挡板7旋转地移动到打开位置,如图7的部分(b)所示。当挡板7处于图7的部分(b)所示的状态时,带清洁装置6准确地连接到调色剂传送通道120(图6)。在带单元10进入安装完成位置之后,挡板7不再与挡板移动部141接触。然而,挡板7保持在关闭位置。

图8是从前侧看到的带清洁装置6和导轨140的组合的截面图。它用于描述当带单元10被拉出装置主组件110时所发生的挡板7的动作。

当带单元10在被导轨140引导的同时沿着图中的箭头标记x指示的方向移出安装完成位置时,挡板7的第二接触部75b与导轨140的挡板关闭部141b接触,如图8的部分(a)所示。此时,挡板7在第二接触部75b处从挡板关闭部141b所接收的力具有垂直于挡板关闭部141b的、在图中由箭头标记f2指示的方向。因此,相对于连接了挡板7的旋转中心以及第二接触部75b和挡板关闭部141b之间的接触点的直线l2,将力施加到a侧,会在挡板7中产生促使挡板7围绕其旋转中心71a旋转地移动打开的这样的力矩。另一方面,如果将力施加到图中的b侧,则会在挡板7中产生促使挡板7关闭的这样的力矩。在该实施例中,带清洁装置6构造成使得所产生的力f2相对于直线l2施加到b侧。所以,在挡板7中产生了促使挡板7在关闭方向上旋转的力矩m2。所以,挡板7移动到关闭位置,如图8的部分(b)所示。因此,即使在带单元10完全从装置主组件110拉出之后,挡板7也保持在关闭位置。

图9是当挡板7处于打开位置时从前侧看到的带单元10和导轨140的组合的截面图。它示出了当挡板7出于各种原因而已经处于打开位置时,在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挡板7的动作。

导轨140具有挡板关闭部142,当挡板7处于打开位置时,在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的情况下,所述挡板关闭部促使带单元10移动以关闭挡板7。在将带单元10装配到导轨140中的方向上,挡板7在挡板移动部141的上游侧与挡板关闭部142接触,由此它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在该实施例中,挡板关闭部142定位成在带单元10的路径中(更具体地说,在挡板打开部141a的上游附近)比路径的中心更靠近安装完成位置。而且,在该实施例中,挡板7设置有第三接触部75c,其与上述的挡板关闭部142接触。

也就是说,当带单元10在沿着图中的箭头标记w指示的方向由导轨140引导的同时朝向安装完成位置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时,挡板7的第三接触部75c与导轨140的挡板关闭部142接触,如图9的部分(a)所示。此时,挡板7的第三接触部75c从挡板关闭部142接收的力具有垂直于挡板关闭部142的、由图中的箭头标记f指示的方向。因此,如果相对于连接了挡板7的旋转中心以及第三接触部75c和挡板关闭部142之间的接触点的直线l3,将力施加到图中的a侧,则会在挡板7中产生促使挡板7围绕其旋转中心71在打开的方向上旋转的这样的力矩。另一方面,如果将力施加到图中的b侧,则会在挡板7中产生促使挡板7在关闭的方向上旋转的这样的力矩。在该实施例中,成像装置100构造成使得力f3相对于直线l3施加到b侧。所以,在挡板7中产生了促使挡板7在关闭方向上旋转的这样的力矩m2。因此,挡板7旋转地移动到关闭位置,如图9的部分(b)所示。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当挡板7出于各种原因而处于打开位置时,在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的情况下,由挡板关闭部142暂时关闭挡板7。然后,当带单元10在箭头标记w指示的方向上进一步朝向安装完成位置插入时,挡板7以与其在正常安装过程中的移动相同的方式移动到打开位置,正如参考图7所述。由此,带清洁装置6准确地连接到调色剂传送通道120(图6)。

顺便提及,如果带单元10未设置挡板关闭部142,则当挡板7处于打开位置时,随着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而发生以下的情况。也就是说,有时会发生导轨140的挡板关闭部141b(挡板7未与之接触)成为阻碍并且因此带单元10不能插入正常安装完成位置的情况,从而不能将带清洁装置6准确地连接到调色剂传送通道120。

相比之下,在该实施例中,挡板关闭部142布置在将带单元10朝向安装完成位置插入所通过的路径中,更具体地,布置在挡板移动部141相对于将带单元10装配到导轨140中所遵循的方向的上游侧。因此,即使在挡板7处于打开位置时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也会在带单元10到达挡板移动部141之前关闭挡板7。然后,挡板7在预设位置打开,允许将带单元10插入正常安装完成位置,就像在挡板7处于正常位置(关闭位置)时一样。所以,就像挡板7处于正常位置时那样,带清洁装置6和调色剂传送通道120变为彼此连接。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即使在挡板7处于打开位置时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也可以将带单元10插入到安装完成位置。所以,带清洁装置6和调色剂传送通道120准确地彼此连接。也就是说,根据该实施例,不仅可以防止用于加压挡板7的力影响到中间转印带1的移动,而且也可以防止当挡板7处于打开位置时在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的情况下会发生的问题。

[实施例2]

接下来,描述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在基本结构和操作上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相同。所以,在功能或结构上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对应部件相同或对应的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元件被赋予与对应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再详细描述。

在第一实施例中,当挡板7在其处于打开位置时向上(由图5的部分(b)中的箭头标记rc指示的方向)旋转时,挡板7遮挡调色剂排出口;而当挡板7向下(由图5的部分(c)中的箭头标记ro指示的方向)旋转时,挡板7开放调色剂排出口。相比之下,该实施例在挡板7的旋转方向与调色剂排出口的遮挡和开放之间的关系方面与第一实施例相反。

图10是从挡板7的后侧看到的该实施例中的挡板7的透视图。参考图10,相对于挡板7的旋转方向,在遮挡部72和开放部73之间的位置关系上,该实施例中的挡板7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挡板7相反。所以,在该实施例中,挡板7通过向下(由图10中的箭头标记rc指示的方向)旋转移动而开放调色剂排出口,并且通过向上(由箭头标记ro指示的方向)旋转移动而遮挡调色剂排出口。

图11是从前侧看到的带清洁装置6和导轨140的组合的截面图。它示出了在将该实施例中的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时发生的挡板7的动作。而且,在该实施例中,每个导轨140设置有挡板打开部141a和挡板关闭部141b,这与第一实施例中一样。挡板7设置有第一和第二接触部75a和75b,这与第一实施例中一样。然而,在该实施例中,由于遮挡部72和开放部73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变化,因此这些第一和第二接触部的定位已经改变。

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当带单元10在由导轨140引导的同时朝向安装完成位置(即,沿着由箭头标记w指示的方向)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时,挡板7的第一接触部75a与导轨140的挡板打开部141a接触,如图11的部分(a)所示。然后,当带单元10更深地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时,挡板7在图中的箭头标记f4指示的方向上被加压。因此,在挡板7中产生促使挡板7围绕其旋转中心71a旋转移动的力矩m1。所以,挡板7通过该力矩m移动到打开位置,如图11的部分(b)所示。当挡板7处于该状态时,带清洁装置6和调色剂传送通道120(图6)准确地彼此连接。

图12是从前侧看到的该实施例中的带清洁装置6和导轨140的组合的截面图。它示出了在将带单元10拉出装置主组件110时所发生的挡板7的动作。

当带单元10在由导轨140引导的同时沿着箭头标记x指示的方向从安装完成位置向装置主组件110的外部移动时,挡板7的第二接触部75b与导轨140的挡板关闭部141b接触,如图12的部分(a)所示。然后,当导轨单元10进一步向外移动时,挡板7在箭头标记f5指示的方向上被加压。因此,在挡板7中产生促使挡板7围绕其旋转中心71a在关闭方向上旋转的力矩m2。因此,挡板7移动到关闭位置,如图12的部分(b)所示。

图13是从前侧看到的带单元10和导轨140的组合的截面图。它示出了当挡板7出于各种原因而处于打开位置时在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挡板7的动作。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导轨140设置有挡板关闭部142,并且挡板7设置有第三接触部75c,这与第一实施例中一样。然而,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上述的遮挡部72和开放部73的定位的变化,因此挡板关闭部142和第三接触部75c的位置已经改变。

所以,当带单元10在由导轨140引导的同时朝向安装完成位置(即,沿着由箭头标记w指示的方向)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时,挡板7的第三接触部75c与导轨140的挡板关闭部142接触,如图13的部分(a)所示。然后,当带单元10进一步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时,挡板7在箭头标记f6指示的方向上被加压。因此,产生促使挡板7围绕其旋转中心71a在关闭方向上旋转的力矩m2。因此,挡板7移动到关闭位置,如图13的部分(b)所示。然后,当带单元10如图中的箭头标记w所示朝向安装完成位置进一步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时,挡板7通过参考图11描述的步骤移动到打开位置,就像它处于正常位置(关闭位置)时一样。因此,带清洁装置6和调色剂传送通道120(图6)准确地彼此连接。

如上所述,同样地,在该实施例中(其中在挡板7的旋转方向与挡板7的状态(打开或关闭)之间的关系方面与第一实施例相反),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3]

接下来,描述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在基本结构和操作上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相同。所以,在功能或结构上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对应部件相同或对应的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元件被赋予与对应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再详细描述。

1、挡板

图14是该实施例中的带清洁装置6在装置6的纵向方向上的前端部的透视图。图15的部分(a)是从后侧看到的该实施例中的挡板7的透视图。该实施例中的挡板7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挡板7大致相同的结构。也就是说,挡板7由支撑孔71、遮挡部72、开口73、弹簧锚固轴74等构成。挡板弹簧8(其是螺旋弹簧)的端部中的一个端部81附接到弹簧锚固轴74。

图15的部分(b)是当挡板7处于关闭位置时从挡板7的后侧看到的挡板7的截面图。带清洁装置6的壳体67所设置的挡板轴67b插入挡板轴孔71中,由此挡板7由壳体67可旋转地支撑。挡板弹簧8的另一端部82插入壳体67所设置的弹簧孔67c中,由此挡板弹簧8被保持到壳体67。当弹簧锚固轴74处于连接了旋转中心71a和弹簧孔67c的直线ls(图中的虚线)的顶侧上时,挡板7受到由挡板弹簧8的弹性产生的力的作用。因此,挡板7保持在使得它在图中的箭头标记rc指示的方向(关闭方向)上保持连续被加压的状态。

图15的部分(c)是当挡板7处于打开位置时从挡板7的后侧看到的挡板7的截面图。当挡板7处于图15的部分(b)所示的关闭位置时,随着下压挡板7,弹簧锚固轴74以跨越上述直线ls的方式移动。然后,当弹簧锚固轴74如图15的部分(c)所示跨越直线ls时,挡板7受到由挡板弹簧8产生的力的作用,由此挡板7保持在使得它在图中的箭头标记ro指示的方向(打开方向)上保持被加压的状态。

如上所述,该实施例中的挡板7也是所谓的肘节式,这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挡板。然而,该实施例中的挡板7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挡板7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挡板7的挡板引导轴76,正如稍后将描述的那样。

2、被引导部和引导部

图16的部分(a)是该实施例中的前导轨140的透视图。导轨140具有框架引导凹槽143,其引导框架4所设置的框架定位部45a和框架定位凸台45b。相对于侧部支撑部件45的纵向方向,框架定位部45a处于侧部支撑部件45的中心的驱动辊侧。框架定位凸台45b处于侧部支撑部件45的中心部分的张紧辊侧。此外,导轨140具有引导凹槽144,其引导张紧辊轴承部件43所设置的定位凸台43a。而且,导轨140设置有定位了框架定位部45a的捕获部146。此外,框架引导凹槽13设置有定位了框架定位凸台43a的框架定位部143a。顺便提及,后导轨140(未示出)还设置有框架引导凹槽143和清洁引导凹槽144。成像装置100构造成使得后导轨140相对于中间转印带1在带1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线在位置上与前导轨140对称。如上所述,带单元10具有:框架定位部45a,其设置在除挡板7之外的部分上且作为第一被引导部;框架定位凸台45b;和清洁定位凸台43a。而且,导轨140具有框架引导凹槽143和清洁引导凹槽144,它们是在将带单元10装配到导轨140中或移出导轨140时引导上述的第一被引导部45a、框架定位凸台45b和清洁定位凸台43a的第一引导部。

关于挡板7,它设置有挡板引导轴76(图14和15),该挡板引导轴大致平行于带清洁装置6的纵向方向(平行于张紧辊2c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从挡板7向前突出。此外,导轨140具有引导挡板引导轴76的挡板引导凹槽145。如上所述,带单元10具有挡板引导轴76a作为用以引导挡板7的第二部分。此外,导轨140具有挡板引导凹槽145作为第二引导部,在将带单元10装配到导轨140中或从导轨140中拉出时,所述第二引导部引导被引导部76。

相对于将带单元10装配到导轨140中或从导轨140中拉出的方向,从上游侧开始列举,挡板引导凹槽145具有:第一区域(称为区域1)、第二区域(下文中可以称为区域2)、第三区域(下文中称为区域3)。区域1是这样的区域:无论挡板7是处于打开位置还是关闭位置,带单元10都能移动通过该区域。区域2是这样的区域:在将带单元10装配到导轨140中时,随着带单元10移动通过该区域,挡板7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区域3是这样的区域:当带单元10在将带单元10拉出导轨140的方向上移动通过该区域时,挡板7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在该实施例中,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2构成功能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对应部件相同的挡板关闭部。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3构成挡板打开-关闭部,其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挡板移动部141相同的功能。而且,在该实施例中,挡板引导凹槽145的构成挡板关闭部的区域2布置成比带单元10移动通过的导轨140的部分的中心更靠近带单元10装配到导轨140中所通过的导轨140的入口。而且,在该实施例中,挡板引导凹槽145的构成挡板移动部的区域3相对于带单元10移动通过的导轨140的部分的中心处于安装完成位置侧,更具体地说,恰好处于安装完成位置之前。

在该实施例中,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2设置有倾斜表面145a(引导表面)作为挡板关闭部,当带清洁装置6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时,挡板7的挡板引导轴76与所述挡板关闭部接触,并且挡板7由此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在该实施例中,挡板7通过向上旋转而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如图15的部分(b)所示。所以,倾斜表面145a以使得倾斜表面14a在带清洁装置6的插入方向的上游侧定位成比下游侧低的角度倾斜。也就是说,倾斜表面145a以这样的角度倾斜:当带单元10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移动时,它促使挡板引导轴76向上移动。

此外,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3设置有顶部倾斜表面145b(引导表面)作为挡板打开部,在将带单元10装配到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3中时,随着挡板7的挡板引导轴76与其接触,所述挡板打开部促使挡板7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在该实施例中,成像装置100构造成使得挡板7通过向下旋转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如图15的部分(c)所示。所以,顶部倾斜表面145b倾斜成使得当带单元10在带单元插入方向上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移动时,顶部倾斜表面145b向下移动挡板引导轴76。也就是说,顶部倾斜表面145b倾斜成使得在带单元插入方向上,其上游侧的位置高于其下游侧的位置。

而且,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3设置有底部倾斜表面145c作为挡板关闭部,当带单元10被拉出装置主组件110时,挡板7的挡板引导轴76与所述挡板关闭部接触,由此挡板7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在该实施例中,成像装置100构造成使得挡板7通过向上旋转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如图15的部分(b)所示。所以,底部倾斜表面145c倾斜成使得当带单元10在带单元拉出方向上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移动时,底部倾斜表面145c促使挡板引导轴76向上移动。也就是说,底部倾斜表面145c倾斜成使得在带单元拉出方向上,其上游侧的位置低于其下游侧的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顺便提及,挡板引导凹槽145构造成使得其顶部和底部倾斜表面145b和145c相应地大致彼此平行,并且还使得顶部和底部倾斜表面145b和145c之间的距离大于大致为圆杆件形状的挡板引导轴76的直径。

图16的部分(b)是在带单元10已经相对于导轨140准确定位之后从导轨140和带单元10的组合的后侧看到的该组合的截面图。当框架定位部45a与捕获部146接触时,框架4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其与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相同)上适当地定位。此外,当框架定位凸台45b装配到框架定位部143a中时,防止框架4旋转。此外,当清洁定位凸台43a装配到清洁定位部144a中时,带清洁装置6在上下方向上适当地定位。清洁定位凸台43a是张紧辊轴承部件43的一体部分。所以,此时张紧辊2c也适当地定位。

3、带单元的拉出和挡板动作

接下来,参考图17-21描述在该实施例中从装置主组件110拉出带单元10的过程,以及由该过程引起的挡板动作。图17-21是从导轨140和带单元10的组合的前侧看到的该组合的截面图。它们依次示出了在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时发生的挡板7的动作。

图17是当挡板引导轴76处于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1中时挡板引导凹槽145和带单元10的组合的截面图。它示出了当挡板引导轴76处于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1中时的该组合的状态。图17的部分(a)示出了当挡板7处于打开位置时的该组合。图17的部分(b)示出了当挡板7处于关闭位置时的该组合。理想的是带单元10可以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足够远以使框架定位凸台45b到达将框架定位凸台45b装配到框架引导凹槽143中的位置。因此,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1被加工成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较宽。

图18示出了在带单元10刚好被推送到装置主组件110中足够远以使挡板引导轴76处于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2中之后的上述组合的状态。通常,在开始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时,挡板7处于关闭位置。所以,挡板引导轴76移动通过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1,同时保持在图17的部分(b)所示的状态。因此,当挡板引导轴76从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1移动到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2中时,它移动通过区域2而不会导致挡板7的状态(打开或关闭)的任何变化。然而,在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时,如果挡板7出于各种原因而处于打开位置,则挡板引导轴76移动通过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1,同时保持在图17的部分(a)所示的状态。在此情况下,随着挡板引导轴76向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2中移动,它沿着倾斜表面145a斜向上移动。然后,当它以预设量移动到区域2中时,挡板7由上述的肘节式的挡板机构移动到关闭位置。

顺便提及,当挡板引导轴76处于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1中时,框架定位凸台45b和清洁定位凸台43a未受到关于上下移动的限制。也就是说,区域1是在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时粗略地引导带单元10的区域。它不是严格控制带单元10的移动(从而允许带单元10仅在预设方向上沿着导轨140移动)的区域。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与挡板引导轴76移动通过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2大致同时地,框架定位凸台45b开始由框架引导凹槽143限制上下移动。所以,在完成将带单元10装配到导轨140中的过程之前,挡板引导轴76经过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2。

图19示出了上述组合的状态,其中挡板引导轴76刚刚通过区域2移动到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3旁边。在此期间,带单元10在挡板7仍然保持在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朝向安装完成位置插入。也就是说,介于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2和3之间的挡板引导凹槽145的第四区域4(下文中可以称为区域4)是通过防止挡板引导轴76向下移动来防止挡板7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的区域。

图20示出了当挡板引导轴76移动通过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3时的上述组合的状态。当带单元10朝向安装完成位置插入时,挡板引导轴76沿着顶部倾斜表面145b向下移动。当挡板引导轴76移动通过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3时,挡板7将处于打开位置。

图21示出了在将带单元10插入到安装完成位置之后的上述组合的状态。当带单元10装配到导轨140中足够远以到达安装完成位置时,挡板引导轴76与挡板引导凹槽145分离。然而,挡板7仍保持在打开位置。

在将带单元10拉出装置主组件110时发生的挡板7的移动与在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时发生的挡板7的移动的方向大致相反。也就是说,当带清洁装置6从图21所示的安装完成位置向外移动时,挡板引导轴76进入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3。参考图21,在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期间,挡板引导轴76与顶部倾斜表面145b接触,而在从装置主组件110拉出带单元10期间,挡板引导轴76与底部倾斜表面145c接触。然后,当带单元10进一步向外移动时,挡板引导轴76斜向上移动,由此挡板7移动到关闭位置。随后,挡板引导轴76按照下列的顺序移动通过区域4、区域2和区域1。在此期间,挡板7的状态(打开或关闭)不发生变化。因此,带单元10在挡板7仍然保持在关闭位置的情况下离开装置主组件110。

顺便提及,理想的是在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入口部即顶部倾斜表面145b的底端部的端部(边缘部分)以及底部倾斜表面145c的端部设置漏斗状部分145d,其用于将挡板引导轴76引导到挡板引导凹槽145中。例如,底部倾斜表面145c的端部可以被赋予具有曲率的形状,如图21所示。此外,例如,挡板引导凹槽145可以成形为使得它在带单元插入方向上越靠上游,顶部倾斜表面145b和底部倾斜表面145c之间的间隙就越宽(间隙可以为锥形)。通过为挡板引导凹槽145设置例如上述的漏斗状部分145d,可以防止挡板引导轴76悬置在导轨140中。所以,可以使带单元10平滑地进入装置主组件110。例如,在成像装置100构造成使得张紧辊2c兼用作转向辊的情况下,清洁装置6与张紧辊2c一起倾斜。所以,在此情况下,当带单元10被拉出装置主组件110时,有时会发生挡板引导轴76从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入口部向上或向下偏离的问题。所以,在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入口部设置漏斗状部分145d能够非常有效地应对挡板引导轴76的向上或向下偏离的问题。

图22是在垂直于将带单元10装配到导轨140中所遵循的方向的平面处从前侧看到的导轨140的截面图。图22的部分(a)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导轨140,其构造成使得其框架引导凹槽143、清洁引导凹槽144和挡板引导凹槽145彼此独立,并且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框架引导凹槽143、清洁引导凹槽144和挡板引导凹槽145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分离。然而,可以将导轨140构造成使得挡板引导凹槽145的至少一部分独立于诸如框架引导凹槽143这样的另一引导凹槽。在该示例的情况下,挡板引导凹槽145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与框架引导凹槽143重叠。然而,在与带单元插入方向相互交叉(在该实施例中为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其位置与另一引导凹槽不同,但是与另一引导凹槽连续。关于是否要在高度方向或深度方向上对引导凹槽进行划分,只需要考虑成像装置的内部空间的大小来予以确定。

图23是从平行于挡板7的旋转轴线的方向看到的带单元10、导轨140等的上述组合的截面图。它用于描述相对于连接了挡板7的旋转中心71a和挡板引导轴76的中心的直线lc的倾斜表面145a的角度、顶部倾斜表面145b的角度、以及底部倾斜表面145c的角度。图23的部分(a)示出了当挡板7处于打开位置时,在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的情况下的倾斜表面145a的角度θ1。图23的部分(b)示出了在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时的顶部倾斜表面145b的角度θ2。图23的部分(c)示出了当带单元10被拉出装置主组件110时的底部倾斜表面145c(引导表面)的角度θ3。这些角度对应于挡板引导轴76开始接触对应的引导表面的时间点。

这些角度θ1、θ2和θ3会影响到能够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或从装置主组件110拉出的难易性。如果角度θ1、θ2和θ3为90°,则挡板引导轴76垂直地撞击三个表面中的每一个,并且因此挡板7不能打开或关闭。通过使角度θ1、θ2和θ3尽可能小,可以在能够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或从装置主组件110拉出的难易性方面改进成像装置100。在该实施例中,角度θ1设定为28.3°;角度θ2设定为44.8°;并且角度θ3设定为21.5°。也就是说,角度θ1、θ2和θ3中的每一个都被设定为不大于45°。

如上所述,同样地,在上述构造的成像装置和带单元10的组合的情况下,如果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在挡板7出于各种原因而保持在打开位置的情况下,挡板7在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2中关闭。如果在挡板7处于打开位置时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则调色剂等污染物会从带单元10的调色剂排出口67a落下。因此,带单元10移动到安装完成位置,同时会污染装置主组件110的内部。装置主组件110的内部的该污染会影响诸如充电过程、曝光过程和显影过程这样的图像形成过程,有时会导致形成带有不合需要的阴影条纹的图像。相比之下,在该实施例中,即使在挡板7处于打开位置时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挡板7也会在带单元插入到安装完成位置所通过的通道中被关闭。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在将带单元10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的早期阶段,即与操作者开始将带单元10超出导轨140的粗略引导部(区域1)而插入到装置主组件110中大致同时地,使处于打开位置的挡板7移动到关闭位置。所以,当带单元10更深地插入装置主组件110中时,能够防止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67a泄漏。因此,可以避免装置主组件110的内部被来自带单元10的调色剂污染的问题。此外,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4来避免处于关闭位置的挡板7在其到达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区域3(挡板移动(打开-关闭)部)时移动到打开位置的问题。

顺便提及,即使挡板7的旋转方向与挡板7的状态变化(即挡板7是打开还是关闭)之间的关系变为与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的关系相反,通过根据上述关系的变化来改变挡板引导凹槽145的形状,也可以获得与第二实施例相类似的效果。

[其他]

在前文中,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然而,这些实施例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上文的前述实施例中,带单元构造成使得挡板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地移动。然而,这些实施例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带单元可以构造成使得挡板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线性地切换。

在上文的前述实施例中,能够将挡板保持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中的任一位置的保持装置具有加压装置,其根据挡板移动的方向保持将挡板朝向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加压。然而,这些实施例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带单元可以构造成使得挡板抵抗摩擦而打开或关闭,并且摩擦足够大以将挡板保持在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中间转印带是环形带。然而,本发明也适用于感光带、能够静电记录的介电带等,只要它们是环形的并且调色剂能够附着到它们即可。将本发明应用于这些环形带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类似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成像装置构造成使得将由多个悬置张紧辊悬置和张紧的环形带和带清洁装置一起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的带单元室中或从带单元室一起拆卸。例如,在带清洁装置由一对带支撑张紧辊支撑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由于连续施加到装置主组件中的挡板7的压力而引起的问题。因此,在成像装置构造成使得带清洁装置可以作为带单元的一部分安装到装置主组件中或从装置主组件拆卸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带清洁装置是这样的装置,其通过安置成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的带接触而作用于带。所以,即使成像装置构造成使得带清洁装置可以独立于带单元而安装到主组件中或从主组件拉出,在成像装置构造成使得压力连续地加压装置主组件中的挡板的情况下,用于加压装置主组件中的挡板的压力也可能会影响带的移动。所以,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任何装置,只要该装置构造成使得其具有带清洁装置的单元中的一个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装置主组件中即可。这样的应用的效果与通过上述实施例所能获得的效果相同。

此外,前述实施例并不是要在将作为带单元的一部分或独立于带单元而能够可拆卸地安装的带清洁装置安装在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所遵循的方向方面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这些实施例并不是要在将带清洁装置插入装置主组件中或从装置主组件中拉出的方向方面限制本发明。换句话说,本发明不仅能够应用于构造成使得将带单元插入装置主组件中或从装置主组件拉出的方向与带悬置张紧辊的旋转轴线相互交叉(在上述实施例中为大致垂直)的成像装置,而且能够应用于构造成使得所述方向大致平行于这些旋转轴线的成像装置。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的带清洁装置和废调色剂传送通道准确地彼此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