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背光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0878发布日期:2018-08-04 00:19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背光源结构。



背景技术:

背光源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重要部件之一,起着为液晶显示装置提供背光的作用,通常背光源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下方,包括背板、导光板、发光组件、光学膜组和中框等部件。针对中大尺寸(10.1寸及以上)的薄型窄边的背光源,由于边框比较窄,导光板幅面大,所以导光板比较容易松动,而导光板一旦松动就会造成光学膜材移位或者脱开,将直接影响背光源的光学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紧固的新型背光源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新型背光源结构,包括相互扣接的背板和中框,所述背板具有底板和由底板外周向上弯折延伸的侧板,背板内设有导光板和发光组件,所述导光板具有至少一侧面作为入光面和上端面作为出光面,发光组件对应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面,所述侧板在设有发光组件的侧面由侧板的顶部向内弯折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发光组件和与发光组件贴近的导光板的一端被容置在延伸部与背板形成的空间内并靠近发光组件一端的导光板与延伸部抵接固定;所述导光板在远离发光组件的一端的下端面还设有粘胶剂,所述粘胶剂使导光板与底板粘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的厚度为距离发光组件由近及远逐渐变薄,导光板的下端面为斜面,上端面为水平面。

优选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线路板和设置在线路板上的LED灯,所述LED灯的灯口对应导光板的入光面。

优选地,所述线路板与导光板的下端面固接。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导光板出光面的光学膜组。

优选地,所述光学膜组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在导光板出光面上的扩散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导光板下端面的反射片。

优选地,所述粘胶剂为双面粘。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导光板靠近发光组件的一端与侧板的延伸部抵接,将导光板远离发光组件的一端与底板粘接固定,实现整个导光板的固定,该导光板尤其适用于中大尺寸及车载背光源;

2、通过将导光板的厚度改为距离发光组件由近及远逐渐变薄,可降低导光板的制作成本,且由于导光板距离发光组件越远,导光板的厚度越薄,则需要的双面粘就要相应增厚才能使导光板的上端面保持水平,而增厚的双面粘可增强粘力,使导光板更牢固地固定在底板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背光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背光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背光源结构,所述背光源结构大体成方形,包括相互扣接的背板100和中框200,所述背板100具有底板110和由底板110外周向上弯折延伸的侧板120,所述底板110上从下往上设有顺序设置的反射片300、导光板400和光学膜组500,所述导光板400具有至少一侧面作为入光面和上端面作为出光面,对应导光板400的入光面、所述背光源结构还设有发光组件600,所述侧板120在设有发光组件600的侧面由侧板120的顶部向内弯折延伸形成延伸部130,所述发光组件600和与发光组件600贴近的导光板400的一端被容置在延伸部130与背板100形成的空间内并该端导光板400与延伸部130抵接固定。装配时,所述发光组件600固定在凹槽内,导光板在该端与延伸部130抵接固定并被延伸部130向下的压力压住后实现靠近发光组件一端的导光板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400在远离发光组件600的一端的下端面还设有粘胶剂700,所述粘胶剂700使导光板400与底板110粘接固定,进而实现远离发光组件一端的导光板的固定。优选地,所述粘胶剂700为双面粘。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发光组件600包括线路板610和设置在线路板610上的LED灯620,所述LED灯620的灯口对应导光板400的入光面,所述线路板610(如图1所示)可与导光板400的下端面固接使发光组件600与导光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方便装配;也可如图2所示,所述线路板610与侧板120的内侧固接进而实现发光组件600的固定连接,此时,所述导光板400在靠近发光组件600的一侧需增设定位结构使导光板400与LED灯620的出光口保持一定的距离,例如可在底板110上设置一透明挡条,挡条将导光板400与LED灯620分隔开。

作为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图2为图1的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图,所述导光板400的厚度为距离发光组件600由近及远逐渐变薄,导光板400的下端面为斜面,上端面为水平面,可降低导光板400的制作成本。由于导光板400距离发光组件600越远,导光板400的厚度越薄,则需要的双面粘700就要相应增厚才能使导光板400的上端面保持水平,而增厚的双面粘700可增强粘力,使导光板400更牢固地固定在底板110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光学膜组500至少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在导光板出光面上的扩散膜510、下增光膜520和上增光膜530,用以使导光板出射的光线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膜510为蝙蝠翼扩散膜。通过在导光板400上设置蝙蝠翼扩散膜,可使光线从左右两边扩散,而上下方向几乎无光线射出,该背光源结构用在汽车的中控显示屏上,偏转后的光线解决了车载中控显示屏的影像倒影到前挡玻璃的问题,同时也扩宽了左右两边的视角,使驾驶员和副驾驶员都能清晰看到中控显示屏的内容,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且蝙蝠翼扩散膜的制作成本比ALCF膜的成本低,有利于量产及广泛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背板100与中框200的扣接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一一种常规的固定连接结构,如卡扣连接或者螺纹连接等,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线路板610与外部电路电连接以实现LED灯620的通电发出线光源,线光源进入到导光板400内转换成均匀地面光源,反射片300可将入射至导光板400底部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400内提高光源的亮度,导光板400内的面光源从导光板400的出光面射出后经过光学膜组500可更均匀地显示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结构,可使导光板紧固,尤其适用于中大尺寸(显示区为10.1及以上)及车载背光显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