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5365发布日期:2020-05-29 13:2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交叉引用本申请根据35u.s.c.§119要求2019年9月16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irledlightingintegratedwithlgpinlcdfodsolution”的美国临时申请案62/900,812;2019年11月26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lgpfingerprintapplicationruler”的美国临时申请案62/940,445的优先权,且将上述申请作为参考。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屏下式红外线生物感测器的电子设备,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以应用于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及oled等具有屏下式红外线生物感测器的电子设备,以及应用于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现今的移动电子装置(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通常配备有使用者生物识别系统,包括了例如指纹、脸型、虹膜等等不同技术,用以保护个人数据安全,其中例如应用于手机或智慧型手表等携带型装置,也兼具有行动支付的功能,对于使用者生物识别更是变成一种标准的功能,而手机等携带型装置的发展更是朝向全屏幕(或超窄边框)的趋势,使得传统电容式指纹按键(例如iphone5到iphone8的按键)无法再被继续使用,进而演进出新的微小化光学成像装置(非常类似传统的相机模组,具有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imagesensor(简称cis))感测元件及光学镜头模组)。将微小化光学成像装置设置于屏幕下方(可称为屏下),通过屏幕部分透光(特别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屏幕),可以撷取按压于屏幕上方的物体的图像,特别是指纹图像,可以称为屏幕下指纹感测(fingerprintondisplay,fod)。现有的光学生物感测器(譬如指纹感测器)至少包含一光学模组,光学模组里面有cmos影像感测器(cmosimagesensor,cis)晶片或模组,透镜阵列模组(lensarraymodule),这些元件或模组主要是放在oled显示器的下方。因为oled显示器本身就会透光,所以实施上没有问题。但是除了oled屏(或屏幕),许多产品也使用lcd屏,还有oled屏也还在演进,例如低穿透屏(穿透率由3%到1%)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新的屏下光学指纹方案。本案所要解决的是如何设计一红外线光学感测模组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亦或者低穿透oled,或者未来不同的屏的下方。这需要面临到很多挑战。譬如,lcd具有背光模组、增光膜、导光板等元件,rgb的可见光从侧面打进来,然后从导光板及增光膜扩散出去,把光线均匀化或模糊化。导光板和增光膜上面有很多锯齿状结构,把光线散射到各种方向。如果把cis模组放在背光模组的增光膜及导光板下面的话,背光模组里面有抗反射涂层(anti-reflectioncoating,arc),让可见光作全反射,因此从手指反射来的可见光无法穿透而达到cis模组,造成图像感测的问题。本案另一个要解决问题是例如oled显示器,其解析度越来越高,可见光fod受限于显示器可见光穿透率越来越低(解析度越来越高),使得感测器的可见光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越来越低,因此藉由ir的fod方案也可以解决此一问题。当然其他显示器的技术,例如微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emittingdiode,uled)显示器等等,也都适用此一方案。技术实现要素: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屏下式红外线生物感测器的电子设备以及应用于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此电子设备具有信息显示及生物感测的功能。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含一背光模组、一显示面板、一透光保护板、一光学感测器以及一红外光源。背光模组提供可见光朝上方行进,并具有一反射层来阻挡可见光朝下方行进。显示面板设置于背光模组上方,并依据可见光来显示信息。透光保护板设置于显示面板上方并让信息穿透。光学感测器设置于背光模组的下方。红外光源提供红外光到位于透光保护板上或上方的一生物体。生物体反射红外光而产生反射的红外光,反射的红外光通过透光保护板、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而被光学感测器所接收,使光学感测器获得代表生物体的一图像的一图像信号,实现屏下式图像感测功能。此外,本发明亦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含:一显示面板,提供可见光朝上方行进,并依据可见光来显示信息;一透光保护板,设置于显示面板上方,让信息穿透;一光学感测器,设置于显示面板的下方;以及一红外光源,提供红外光到位于透光保护板上或上方的一生物体,生物体反射红外光而产生反射的红外光,反射的红外光通过透光保护板及显示面板而被光学感测器所接收,使光学感测器获得代表生物体的一图像的一图像信号。本发明更提供一种应用于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至少包含一导光板及一可见光源。导光板配合一红外光源产生一红外光。可见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一侧,并发射光线进入导光板中行进以产生一可见光。藉此可提供信息显示及生物感测的所需要的光线。藉由上述实施例,利用红外光可以让lcd下方设置的光学感测模组获得良好的生物特征图像,而不影响lcd的显示功能,也利用lcd的反射层对于红外光和可见光具有不同的特性,使得可见光无法穿透的反射层可以让红外光穿透,从手指而来的反射的红外光可以轻易穿透反射层而到达设置于反射层下方的光学感测器,达成生物特征感测的功能,为配备有lcd显示器的电子装置提供一种光学生物感测方案。除了适用于lcd显示器以外,亦适用于oled显示器等其他显示器的光学生物感测场合。为让本发明之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显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具有屏下式红外线生物感测器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图1a显示图1的电子设备的变化例的示意图。图2显示图1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示意图。图2a显示图2的电子设备的变化例的示意图。图3显示图1的背光模组、显示面板与透光保护板的组合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4显示图1的一个实际配置例子的局部示意图。图5与图6显示图4的两个变化配置例子的局部示意图。图7至图9显示红外光源相对于透光保护板的三种配置的示意图。图10至图12显示图1的三种变化例子的示意图。图13显示对应于图10的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图14显示对应于图13的背光模组的前视图。图15与图16显示对应于图14的背光模组的两个变化例的前视图。图17显示对应于图10的背光模组的变化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8显示对应于图10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示意图。图19显示对应于图18的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图20显示对应于图19的导光板的另一例子的局部示意图。图21显示导光板的各个部件的尺寸标注示意图。图22a至图22f显示利用六种不同尺寸的导光板所获得的指纹图像。图23显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屏下式红外线生物感测器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图24显示图23的电子设备的变化例。图25显示图23的光学感测器及红外光源的变化例的前视图。图26显示图25的光学感测器的俯视图。f:生物体fr:峰部ft:自由端fv:谷部h:高度ir0:初始红外光线ir1:红外光ir2:反射的红外光p:节距r:半径vl:可见光10:背光模组11:反射层12:导光板12a:基底12b:弧状凸部12c:v形切部12d:底面12e:顶面13:可见光源14:可见光发光二极管15:扩散增亮层16:扩散层17:增亮膜18:驱动器20:显示面板21:后偏光片22:后配向层23:液晶层24:前电极25:彩色滤光层26:前偏光片30:透光保护板31:抗反射层32:光学透明胶40:光学感测器41:透镜模组42:感测单元50:红外光源51:发光单元52:特定曲率透镜53:光学膜55:电路板56:导光板90:电池100:电子设备具体实施方式本案创作人发现红外线(infrared,ir)可以穿透上述arc,如此一来,将ir打上去手指,手指反射ir往下透过盖板玻璃、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而被cis模组接收到,达成指纹的感测。但是,若要从背光模组的下方打ir上去到手指,ir朝上行进要经过背光模组,ir朝下行进也是要经过背光模组。如此一来,出射的ir被模糊化,反射回来的ir也被模糊化,使得感测到的指纹的图像模糊。若要从正面发射ir到手指,又会有很多干扰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案提出四种设计架构来达成将ir发射到手指。第一种是有关于侧向打光,由保护玻璃(盖板玻璃)的一侧来发射ir,其中保护玻璃的下方可以设置arc以让入射保护玻璃的ir强度保持在高强度。在这种打光方式中,可以采用全内反射(totalinternalreflection,tir)。第二种是有关于变更背光模组的设计,在背光模组侧边的可见光(红绿蓝gb)的led阵列中,放入一些irled。第三种是有关于采用一条rgbled的线性阵列及另一条irled的线性阵列平行设置。第四种则是透过修改导光模组的设计,这种方式可以将ir打光设置于所有可能的位置,包括侧向打光及下打光。图1显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具有屏下式红外线生物感测器的电子设备100的示意图。图2显示图1的电子设备100的局部示意图。电子设备100譬如是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穿戴装置、具有生物特征感测功能的电子装置等。如图1与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至少包含一背光模组10、一显示面板20、一透光保护板30、一光学感测器40以及一红外光源50。电子设备100具有显示信息以与使用者互动的功能,也可以具有触控功能来让使用者输入指令或数据。譬如,当使用者利用光学感测器40感测生物特征时,可以进行登录、生物特征比对等动作,若生物特征比对通过,则电子设备100的中央处理器(未显示)可以进行解锁,以让使用者进行进阶的操作,或进行交易等。背光模组10提供可见光vl朝上方行进,背光模组10具有一反射层11,阻挡可见光vl朝下方(远离显示面板20的方向)行进。显示面板20设置于背光模组10上方,用于依据可见光vl来显示信息,在手机等移动装置上的应用可以是显示单元(displaycell),或者是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单元。透光保护板30设置于显示面板20上方,让信息穿透,在手机等移动装置上的应用可以是盖板玻璃(coverglass,cg)。光学感测器40设置于背光模组10的下方。于一例中,光学感测器40为透镜式光学感测器,利用一个透镜或多个透镜的组合,达成图像感测功能,另一例的光学感测器40为超薄的光学感测器,具有微透镜准直器设计。红外光源50提供红外光ir1到位于透光保护板30上或上方的一生物体f。于本实施例中,红外光源50设置于反射层11的上方。譬如是手指的生物体f反射红外光ir1而产生反射的红外光ir2,反射的红外光ir2通过透光保护板30、显示面板20及背光模组10而被光学感测器40所接收,使光学感测器40获得代表生物体f的一图像的一图像信号。图像包含指纹图像、血管图像、血氧浓度图像等等皮肤表层或皮肤下层的生物器官信息。以上的配置结构即可达到本发明的效果,达成屏下式红外线生物感测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反射」可以是红外光被生物体f的表面反射,也可以是红外光进入生物体f中而从生物体f发出的现象。于本实施例中,红外光源50设置于透光保护板30的下方,并且设置于显示面板20的一侧。亦即,透光保护板30的面积大于显示面板20的面积,红外光源50设置于透光保护板30与显示面板20所形成的冗余空间中。光学感测器40设置于背光模组10的下方以及电子设备100的电池90的旁边。另一实施例的光学感测器40(例如是具有超薄微透镜准直器设计)可以设置于电池90与背光模组10之间,如图1a所示。如图2所示,红外光ir1穿过透光保护板30的一抗反射层31,抗反射层31避免红外光ir1被透光保护板30反射而无法到达生物体f。如图2a所示,红外光源50位于背光模组10的下方,提供的是一种下打光的方式,同样适用于上述实施例。图3显示图1的背光模组10、显示面板20与透光保护板30的组合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背光模组10与显示面板20构成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于一非限制例中,背光模组10至少包含反射层11、导光板(lightguideplate,lgp)12、可见光源13及扩散增亮层15。扩散增亮层15包含扩散层(diffuser,diff)16及增亮膜(brightnessenhancedfilm,bef)17。反射层11譬如是3m公司出产的增强型镜面反射镜(enhancedspecularreflector,esr)。显示面板20包含从下而上依序堆迭的后偏光片(rearpolarizer)21、后配向层22、液晶层23、前电极24、彩色滤光层25及前偏光片(frontpolarizer)26,但是并非将本发明限制于此。此外,显示面板20通过光学透明胶(opticalclearadhesive,oca)32而粘接到透光保护板30。值得注意的是,图3只是显示出其中一个例子,并非特别将本发明限制于此。对于可见光而言,扩散层16及增亮膜17会使图像模糊,导光板12会使图像品质降低,反射层11会将可见光朝上反射。然而,本案创作人发现对于红外光而言,红外光可以穿透反射层11,且不会大幅受到扩散层16、增亮膜17及导光板12的影响。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配置是适合于lcd的应用场合,但不特别限制于此,举凡设置有具有反射可见光的反射层的显示器,都属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应用场合。图4显示图1的一个实际配置例子的局部示意图。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的一驱动器18控制背光模组10及显示面板20的运作,以让电子设备100可以显示出信息给使用者。如图4所示,红外光ir1穿透透光保护板30而照射在直接接触透光保护板30的生物体f的一峰部fr上而产生反射的红外光ir2,而反射的红外光ir2耦合进透光保护板30中,使得峰部fr对应的图像的一部分呈现亮态。另一方面,而生物体f的一谷部fv无法反射穿透透光保护板30的红外光ir1,使得谷部fv对应的图像的一部分呈现暗态。于一例子中,红外光源50与生物体f之间的一距离介于10mm至30mm之间或介于15mm至20mm之间,或者生物体f的感测区与红外光源50的距离介于10mm至30mm之间或介于15mm至20mm之间。于图4所示之范例中,可以获得相当均匀的光场,增强图像感测结果。图5与图6显示图4的两个变化配置例子的局部示意图。如图5所示,红外光ir1穿透透光保护板30而照射在生物体f的一自由端ft上,由自由端ft耦合进生物体f中而产生反射的红外光ir2,或者说红外光ir1于生物体f中散射而产生反射的红外光ir2。于此情况下,直接接触透光保护板30的生物体f的峰部fr将反射的红外光ir2耦合进透光保护板30中,使峰部fr对应的图像的一部分呈现亮态,而谷部fv无法将反射的红外光ir2耦合进生物体f中。于此例子中,生物体f受到的照光比较一致,相对于后述图6的方式,变化比较小,也比较没有透光保护板30上的残留物影响图像感测的问题。红外光源50与生物体f之间的距离介于15mm至20mm之间,或者生物体f的感测区与红外光源50的距离介于15mm至20mm之间。如图6所示,红外光ir1于透光保护板30内进行全反射,直接接触透光保护板30的生物体f的峰部fr将红外光ir1耦合进生物体f中,使峰部fr对应的图像的一部分呈现暗态,而谷部fv无法将红外光ir1耦合进生物体f中,使得光学感测器40感测到的对应部分呈现亮态。利用全反射的优点是红外光源50距离生物体f的距离可以比较远,光场也会比较均匀,因为要使全反射效率到达一定的水平,红外光的衰减程度并不高。图7至图9显示红外光源相对于透光保护板的三种配置的示意图。这三种配置可以各自应用于图4至图6的结构中。如图7所示,可以藉由转动红外光源50的发光单元的配置角度而改变光场,使得安装有发光单元的电路板55呈现倾斜的非水平状态,这样可以提供较佳的光场给生物体,目前的移动装置的边框大约有1mm来允许红外光源50的转动,但也可以加大边框以提供适当的转动空间。如图8所示,红外光源50包含:一发光单元51,发出红外光ir1;以及一特定曲率透镜52,覆盖发光单元51来改变红外光ir1的光发散角度与光场。发光单元51包含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或雷射二极管(laserdiode,ld),雷射二极管包含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vertical-cavitysurface-emittinglaser)。于一例子中,ld发出的光线的波长为940纳米(nm)。在图8中,可以采用改变led或ld的封装的方式,利用特殊区率透镜或结构来改变光发散角度与光场,以目前的技术而言,可以采用0402的led封装。如图9所示,红外光源50包含:一发光单元51,发出红外光ir1;以及一光学膜53,设置于发光单元51上,光学膜53贴合于透光保护板30上并覆盖发光单元51,来改变红外光ir1的光发散角度与光场,发光单元51包含发光二极管或雷射二极管,光学膜53包含光栅(grating)、菲涅耳(fresnel)透镜或元件、或绕射元件。设计时,通过选择光栅的绕射项或阶层,可以控制出光角度。绕射元件譬如是绕射式光学元件(diffractiveopticalelement,doe)。在光学膜中,较佳是采用近乎平行光的输出,所以可以搭配led或ld,在封装上利用准直器或准直结构先作简单的准直效果,再使用这些元件作出光角度与光场的改变与控制,可以让设计更加容易。或者,光学膜可以整合准直、光栅、菲涅耳透镜以及绕射元件的至少两者的功能,以产生所需的光场。因此,于图9中,可以将光学膜贴合在透光保护板30的侧面或底面,再将led或ld贴合在光学膜上,来改变光发散角度与光场,机构组装容易,也不需要扩大边框,只需增加些许的厚度,而且增加的厚度又不影响到整个lcd,所以可以降低成本,譬如可以使用纳米压印的方式来制造光学膜。此外,因为led与光学膜是贴合的状态,所以设计时需要有近场光学的考量。藉由以上的设置,可以改变光场以符合生物特征感测的功能。图10至图12显示图1的三种变化例子的示意图。图13显示对应于图10的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图14显示对应于图13的背光模组的前视图。如图10、13与14所示,红外光源50与背光模组10的可见光源13设置于背光模组10的同一侧。详细而言,红外光源50的多个发光单元51与背光模组10的可见光源13的多个可见光发光二极管14设置于背光模组10的导光板12的同一侧。以另一角度看来,此等发光单元51与此等可见光发光二极管14交错设置于导光板12的同一侧,并且排列成一直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图14是以2个红外光发光二极管当作例子作说明,但是于另一例子中,以4个红外光发光二极管穿插于可见光发光二极管14之间,亦可获得可以进行图像感测的光场。图15与图16显示对应于图14的背光模组的两个变化例的前视图。如图11与15所示,此等发光单元51与此等可见光发光二极管14设置于导光板12的同一侧,并且排列成两直线。如图11与16所示,此等发光单元51与此等可见光发光二极管14设置于导光板12的同一侧,并且排列成两直线,且此等发光单元51的分布面积小于此等可见光发光二极管14的分布面积。如图12所示,红外光源50的多个发光单元51与背光模组10的可见光源13的多个可见光发光二极管14设置于背光模组10的导光板12的相对侧。图17显示对应于图10的背光模组的变化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7所示,红外光源50的多个发光单元51与背光模组10的可见光源13的多个可见光发光二极管14设置于背光模组10的导光板12的相邻侧。图18显示对应于图10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示意图。图19显示对应于图18的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8与19所示,背光模组10应用于显示面板20或与显示面板20搭配使用,藉此可提供信息显示及生物感测的所需要的光线。背光模组10的导光板12配合红外光源50产生红外光ir1(光源50在此不是必要的元件,因为也可以如图4到图6地设置于侧边,也就是红外光从指纹反射后透过背光模组,而被光学感测器40侦测),可见光源13设置于导光板12的一侧,并发射光线进入导光板12中行进以产生可见光vl。导光板12至少包含一基底12a、多个弧状凸部(dot)12b以及多个v形切部(v-cut)12c。弧状凸部12b设置于基底12a的一底面12d,用于破坏光线在基底12a中的全反射以产生可见光vl。v形切部12c设置于基底12a的一顶面12e,用于破坏光线在基底12a中的全反射以产生可见光vl。亦即,在没有弧状凸部12b以及v形切部12c的情况下,可见光源13的光线仅能在基底12a内作全反射,藉由弧状凸部12b及/或v形切部12c来将光线导引出来而产生可见光vl。弧状凸部12b以及v形切部12c也会影响到红外光的行进,所以在不影响可见光vl的情况下,需要设计出较佳的弧状凸部12b以及v形切部12c,以获得可接受的指纹图像。图20显示对应于图19的导光板的另一例子的局部示意图。如图20所示,也可以不需设置v形切部12c。图21显示导光板的各个部件的尺寸标注示意图。如图21所示,弧状凸部12b具有半径r及高度h。此些弧状凸部12b分布的节距(pitch)等于节距p。图22a至图22f显示利用六种不同尺寸的导光板所获得的指纹图像。于本揭露内容中,利用六种不同的设计参数(如表1所列)来获得六种指纹图像(图22a至图22f),其调制转换函数(modulationtransferfunction)数值mtf(代表图像模糊的程度)也列于表1中。表1例子r(μm)h(μm)p(μm)p/hmtf(%)131.640.5260.08115.570.30231.311.3959.843.0243.7337.872.6119.9646.1368.5440.34280.3340.1653.8579.851.1735.5830.46.76100.750.519.9239.9456.1上述六个例子中,所有例子的导光板12对于显示功能的效果差异不大,所以比较指纹图像的mtf数值,即可获得哪些参数是较佳的参数。从表1及图22a至22f可以得到,mtf数值与p/h有相关性,从第一例与第二例来看,半径r相同,但是p/h的数值越大,则mtf数值越高。从第二例与第四例及第六例来看,p/h差不多,但是r值越大,mtf数值越高,虽然第六例的p/h数值略低于第二及第四例,但是r值的贡献可以让第六例的mtf数值高一些。然而,这并没有绝对的线性关系,当p/h低于一定的数值以后,mtf数值会急遽下降,譬如从第五例可以看出。从第三例对应的图22c来看,虽然mtf数值较高,但是在图像上会造成莫尔条纹(moirépattern),再依据其他实验结果,p较佳是不要超过100微米,更佳是不要超过80微米。因此,依据上述及其他实验结果,关于指纹方面的应用,统整设计规范如下。此等弧状凸部12b分布的节距p小于或等于150、100或80微米,以避免莫尔条纹。各弧状凸部12b的半径介于10至300微米之间(介于10至150微米之间,或介于30至120微米之间,更佳是介于20至110微米之间),且节距p与各弧状凸部12b的高度h的比值介于30至300之间(介于20至150之间,介于30至120之间或更佳是介于35至45之间),于一个设计例子是p/h等于40。当p/h增加时,可获得改良的指纹图像品质。因此,上述设计规范可以在不影响显示功能的状况下,抑制莫尔条纹并增加mtf数值。当然本揭露内容不仅仅适用于侧向打光、导光板打光,对于下打光也是一样适用的。藉由上述实施例,利用红外光可以让lcd下方设置的光学感测模组获得良好的生物特征图像,而不影响lcd的显示功能,也利用lcd的反射层对于红外光和可见光具有不同的特性,使得可见光无法穿透的反射层可以让红外光穿透,从手指而来的反射的红外光可以轻易穿透反射层而到达设置于反射层下方的光学感测器,达成生物特征感测的功能,为配备有lcd显示器的电子装置提供一种光学生物感测方案。上述的设计方式,除了适用于lcd显示器以外,亦可以作适当变化以适合于其他显示器,譬如oled显示器或者未来可能发展的显示器例如uled等等。图23显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屏下式红外线生物感测器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至少包含一显示面板20、一透光保护板30、一光学感测器40以及一红外光源50。显示面板20提供可见光vl朝上方行进,并依据可见光vl来显示信息。显示面板20包含但不限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面板。透光保护板30设置于显示面板20上方,让信息穿透。光学感测器40设置于显示面板20的下方。红外光源50提供红外光ir1到位于透光保护板30上或上方的一生物体f。红外光ir1譬如是近红外光(nearinfrared,nir),波长大约在0.75至1.4微米之间。生物体f反射红外光ir1而产生反射的红外光ir2。反射的红外光ir2通过透光保护板30及显示面板20而被光学感测器40所接收,使光学感测器40获得代表生物体f的一图像的一图像信号。于本例子中,红外光源50位于显示面板20的一侧。藉由上述配置,亦可以达成屏下式红外线生物感测的功能。图24显示图23的电子设备的变化例。如图24所示,与图23的差异特征在于红外光源50位于显示面板20的下方。红外光源50具有一个或多个发光单元51,譬如是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51可以设置于光学感测器40旁或周围,并提供红外光ir1穿透显示面板20及透光保护板30而到达生物体f,如此亦可以达成屏下式红外线生物感测的功能。图25显示图23的光学感测器及红外光源的变化例的前视图。图26显示图25的光学感测器的俯视图。如图25与26所示,红外光源50包含一个或多个发光单元51及一导光板56。发光单元51提供初始红外光线ir0。导光板56位于光学感测器40周围,将初始红外光线ir0导光后产生红外光ir1。于本例子中,光学感测器40包含一感测单元42及一透镜模组41,光学感测器也可以是超薄的光学感测器,具有微透镜准直器设计。反射的红外光ir2透过透镜模组41而聚焦于感测单元42上以获得感测图像。透镜模组41可以是单一透镜,也可以是多重透镜迭合,或者是多重透镜排列成二维阵列所构成。导光板56可以具有环状结构(譬如是圆环状或多边形环状结构),配置于透镜模组41的周围,如此可以利用导光板56将发光单元51的光线处理成均匀且朝上行进的红外光ir1,可提供均匀的红外光来提升感测品质。发光单元51可以配置在导光板56的旁侧或下侧。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为配备有lcd或oled显示器的电子装置提供一种光学生物感测方案,包含具有屏下式红外线生物感测器的电子设备以及应用于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在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所提出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方便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而非将本发明狭义地限制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及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情况,所做的种种变化实施,皆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