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41552发布日期:2020-09-25 18:1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包含该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显示屏的视觉效果要求越来越严苛,不仅对显示屏的外观设计要求多样化,而且对于屏占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出现的全面屏技术的趋势就是通过超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设计,追求大于等于90%的屏占比,在机身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使得显示面积最大化,视觉效果更加惊艳。

集成电路芯片绑定在玻璃上(cog,chiponglass)是当前显示模组中用到较多的技术,但这种将集成电路芯片(ic)直接绑贴到显示面板玻璃上会占用显示面板的屏幕非显示区域的面积,不利于进一步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全面屏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的扫描线,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数据线;相邻的两条所述扫描线与相邻的两条所述数据线交叉围成一个像素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所述像素区;非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所属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第二非显示区、第三非显示区和第四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二非显示区相对设置,所属第三非显示区和所述第四非显示区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和所述第四非显示区设置有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条驱动信号线;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ic设置区与fpc设置区;所述ic设置区包括多个第一引脚、多个第二引脚和多个第三引脚;所述多个第一引脚与所述多条数据线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引脚与所述多条驱动信号线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引脚与所述多个第三引脚相对设置;所述多个第一引脚中的两个不相邻的第一引脚,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多个第三引脚中的任意一个第三引脚的距离,小于位于所述两个不相邻的第一引脚中间的至少一个第一引脚与所述多个第三引脚中的任意一个第三引脚的距离;所述多个第二引脚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引脚的两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至少存在两个所述第二引脚,其中靠近所述第一引脚的第二引脚,其与所述多个第三引脚中的任意一个的距离,小于远离所述第一引脚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多个第三引脚中的任意一个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上述的阵列基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通过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设置的情况下,可以在保证显示性能,即保证第一安全距离、第二安全距离和第三安全距离的前提下,使得第一引脚、第三引脚更靠近显示区设置,也即,相比现有技术,可以减小第一非显示区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区占比,提高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与图1中对应设置的ic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非显示区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与图1中对应设置的ic的另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一非显示区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与图6中对应设置的ic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第一非显示区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第一非显示区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第一非显示区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6中第一非显示区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思想,首先介绍一下现有技术,请参考图1~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阵列基板及相关结构,具体地,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与图1中对应设置的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一非显示区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结合参考图1~图3,现有技术中,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230’,在显示区230’,设置有多条沿第一方向(图示水平方向)延伸的扫描线,和多条沿第二方向(图示垂直方向)延伸的数据线,相邻的两条扫描线和相邻的两条数据线交叉围成一个像素区;在每个像素区中,还包括驱动晶体管等元件,以驱动每个像素进行发光显示。显示区的所有像素区呈阵列排布。

现有技术中,阵列基板还包括围绕显示区230’的非显示区240’,其中非显示区240’包括第一非显示区241’,第二非显示区242’,第三非显示区243’和第四非显示区244’。其中第一非显示区241’和第二非显示区242’相对设置,第三非显示区243’和第四非显示区244’相对设置。在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第一非显示区241’通常被称为台阶区,这是由于阵列基板在与对置基板贴合后,该第一非显示区241’通常不被对置基板覆盖,而形成一类似台阶的形状,因此通常被称为“台阶区”。该台阶区,也即第一非显示区241’,通常设置有用于驱动的显示芯片,并且通常设置有连接到主板等元件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参考图1,现有技术中,在第一非显示区241’,设置有ic设置区200’和fpc设置区220’,在ic设置区200’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和ic连接的引脚,在fpc设置区220’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和fpc连接的引脚。在第三非显示区243’和第四非显示区244’,通常设置有驱动显示区230’内的扫描线运行的栅极驱动电路,该栅极驱动电路通常包括多条驱动信号线,例如时钟信号线、高低电平信号线、启动控制线、复位控制线等。

请参考图2,现有技术中,ic通常在其两侧设置有引脚,如,在图示的上侧边,设置有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用于和阵列基板上对应的驱动数据线的第一引脚电连接后,向数据线输出驱动信号。由于在阵列基板上,同上设置有非常多的数据线,因此,在ic上,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通常会占据整个ic的一个侧边,并以多行进行排列。而在图示ic的下侧边,设置有ic驱动输入引脚106’,用于与阵列基板上的第三引脚电连接,向ic输入驱动信号。由于驱动输入引脚106’数量较少,因此,在驱动输入引脚106’的两侧,还设置有驱动信号输出引脚104’,用于和阵列基板的第二引脚电连接,向驱动信号线传输驱动信号。

请参考图3,现有技术中,与ic上的引脚相对应的,在阵列基板的第一非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引脚202’、第二引脚204’和第三引脚206’,其中第一引脚202’、第二引脚204’和第三引脚206’的位置和图2中ic的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驱动信号输出引脚104’和ic驱动输入引脚106’的位置相对应。也即,第一引脚202’与第三引脚206’相对设置,第二引脚204’位于第三引脚206’的两侧,且与第一引脚202’相对设置。第一引脚202’、第二引脚204’和第三引脚206’均位于ic设置区200’。

请继续参考图3,现有技术中,第一引脚202’与数据线210’电连接,也即,每一个第一引脚202’与一条数据线210’电连接。由于显示区位于图示ic设置区200’的上方,且其在第一方向(图示水平方向)的宽度远远大于ic在第一方向的宽度,因此,在从第一引脚202’向显示区延伸过程中,连接第一引脚202’与数据线210’的引线,会形成一个扇形区域,称为“扇出区”,一般来说,该扇出区会包含很多平行排列的斜线,并且,最靠近边缘的区域,其斜线越长。为了保证ic的良好连接,扇出区的斜线与第一引脚202’之间,会有一个第三安全距离dc。

请继续参考图3,现有技术中,第二引脚204’与驱动信号线212’电连接,驱动信号线212’从ic设置区200’向第三非显示区和第四非显示区延伸。如图所示,驱动信号线212’由第二引脚204’往下延伸,再往上弯折,也即,驱动信号线212’从第二引脚204’向远离显示区230’的方向引出后,再向靠近显示区230’的方向弯折延伸。第三引脚206’通过信号线与第四引脚226’电连接,第四引脚226’的两侧设置有第五引脚224’,第四引脚226’和第五引脚224’设置在fpc设置区,用于和fpc电连接。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各信号的传输,保证各元器件的性能,第一引脚202’和第三引脚206’之间,需保证第二安全距离db。在驱动信号线往远离显示区230’引出的过程中,需与第四引脚226’和第五引脚224’之间,保证第一安全距离da。

由于第一安全距离da、第二安全距离db和第三安全距离dc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使得第一非显示区241’在第二方向(图示垂直方向)的宽度过宽,不利于窄边框化,不利于提供屏占比,提高显示效果。

为此,现有技术中,研究人员提出了另外一种阵列基板,请结合参考图1、图4和图5,图4为与图1中对应设置的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的另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第一非显示区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4,现有技术中,在图示的上侧边,设置有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用于和阵列基板上对应的驱动数据线的第一引脚电连接后,向数据线输出驱动信号。而在图示ic的下侧边,设置有ic驱动输入引脚106’,用于与阵列基板上的第三引脚电连接,向ic输入驱动信号。在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的两侧,还设置有驱动信号输出引脚104’,用于和阵列基板的第二引脚电连接,向驱动信号线传输驱动信号。

请参考图5,现有技术中,与ic上的引脚相对应的,在阵列基板的第一非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引脚202’、第二引脚204’和第三引脚206’,其中第一引脚202’、第二引脚204’和第三引脚206’的位置和图4中ic的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驱动信号输出引脚104’和ic驱动输入引脚106’的位置相对应。也即,第一引脚202’与第三引脚206’相对设置,第二引脚204’位于第一引脚202’的两侧,且与第三引脚206’相对设置。第一引脚202’、第二引脚204’和第三引脚206’均位于ic设置区200’。

请继续参考图5,现有技术中,第一引脚202’与数据线210’电连接,也即,每一个第一引脚202’与一条数据线210’电连接。由于显示区位于图示ic设置区200’的上方,且其在第一方向(图示水平方向)的宽度远远大于ic在第一方向的宽度,因此,在从第一引脚202’向显示区延伸过程中,连接第一引脚202’与数据线210’的引线,会形成一个扇形区域,称为“扇出区”,一般来说,该扇出区会包含很多平行排列的斜线,并且,最靠近边缘的区域,其斜线越长。

请继续参考图5,现有技术中,第二引脚204’与驱动信号线212’电连接,驱动信号线212’从ic设置区200’向第三非显示区和第四非显示区延伸。如图所示,驱动信号线212’由第二引脚204’往上延伸,驱动信号线212’从第二引脚204’向靠近显示区230’的方向引出并向靠近显示区230’的方向延伸。也即,在现有技术中,驱动信号线212’位于数据线两侧,且也包括扇出区,此时,为了保证ic的良好连接,扇出区的斜线与第一引脚202’之间,会有一个第三安全距离dc。该第三安全距离dc以最靠近边缘的一条斜线来确定,也即最靠近边缘的一条驱动信号线来确定。

第三引脚206’通过信号线与第四引脚226’电连接,第四引脚226’的两侧设置有第五引脚224’,第四引脚226’和第五引脚224’设置在fpc设置区,用于和fpc电连接。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各信号的传输,保证各元器件的性能,第一引脚202’和第三引脚206’之间,需保证第二安全距离db。

在图4和图5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第一安全距离da由第三引脚206’与第四引脚226’和第五引脚224’之间的距离决定。此时,相比图3的现有技术,图5中第三引脚206’与第四引脚226’和第五引脚224’之间的距离已经大大减小,第一非显示区241’在第二方向(图示垂直方向)的宽度已经可以有较大改善。然而由于驱动信号线212’靠近数据线210’设置,易造成静电放电,最终引起显示不良。

为了提升显示占比,提升显示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的扫描线,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数据线;相邻的两条所述扫描线与相邻的两条所述数据线交叉围成一个像素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所述像素区;非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第二非显示区、第三非显示区和第四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二非显示区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和所述第四非显示区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和所述第四非显示区设置有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条驱动信号线;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ic设置区与fpc设置区;所述ic设置区包括多个第一引脚、多个第二引脚和多个第三引脚;所述多个第一引脚与所述多条数据线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引脚与所述多条驱动信号线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引脚与所述多个第三引脚相对设置;所述多个第一引脚中的两个不相邻的第一引脚,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多个第三引脚中的任意一个第三引脚的距离,小于位于所述两个不相邻的第一引脚中间的至少一个第一引脚与所述多个第三引脚中的任意一个第三引脚的距离;所述多个第二引脚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引脚的两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至少存在两个所述第二引脚,其中靠近所述第一引脚的第二引脚,其与所述多个第三引脚中的任意一个的距离,小于远离所述第一引脚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多个第三引脚中的任意一个的距离。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考附图6~图8,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与图6中对应设置的ic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中第一非显示区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230,在显示区230,设置有多条沿第一方向(图示水平方向)延伸的扫描线,和多条沿第二方向(图示垂直方向)延伸的数据线,相邻的两条扫描线和相邻的两条数据线交叉围成一个像素区;在每个像素区中,还包括驱动晶体管等元件,以驱动每个像素进行发光显示。显示区的所有像素区呈阵列排布。

参考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230和围绕显示区230的非显示区240,其中非显示区240包括第一非显示区241,第二非显示区242,第三非显示区243和第四非显示区244。其中第一非显示区241和第二非显示区242相对设置,第三非显示区243和第四非显示区244’相对设置。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相似的,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非显示区241,设置有ic设置区200和fpc设置区220,在ic设置区200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和ic连接的引脚,在fpc设置区220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和fpc连接的引脚。在第三非显示区243和第四非显示区244,设置有驱动显示区230内的扫描线运行的栅极驱动电路,该栅极驱动电路通常包括多条驱动信号线,例如时钟信号线、高低电平信号线、启动控制线、复位控制线等。

参考图7,本实施例中,ic10在其两侧设置有引脚,如,在图示的上侧边,设置有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用于和阵列基板上对应的驱动数据线的第一引脚电连接后,向数据线输出驱动信号。由于在阵列基板上,同上设置有非常多的数据线。在图示ic的下侧边,设置有ic驱动输入引脚106,用于与阵列基板上的第三引脚电连接,向ic输入驱动信号。在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的两侧,还设置有驱动信号输出引脚104,用于和阵列基板的第二引脚电连接,向驱动信号线传输驱动信号。本实施例中,多个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中的两个不相邻的引脚,在第二方向(图示垂直方向)上,与多个第ic驱动输入引脚106的任意一个ic驱动输入引脚106的距离,小于位于所述两个不相邻的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中间的至少一个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与多个ic驱动输入引脚106中的任意一个ic驱动输入引脚106的距离。也即,在与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对应的ic10中,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其位于两侧的引脚,相比位于中间的引脚,更靠近ic驱动输入引脚106。

本实施例中,以ic10的沿第二方向(图示垂直方向)的对称中心,将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包括位于ic10的对称中心一侧的所有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第二组包括位于ic10的对称中心另一侧的所有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其中在第一组/第二组中,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随着其远离ic的对称中心,向着远离显示区的方向偏移,也即随着其远离ic的对称中心,向着靠近ic驱动输入引脚106偏移。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还包括第三组,第三组位于第一组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和第二组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之间,相比第一组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和第二组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第三组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与ic驱动输入引脚106的距离处处相等,且大于第一组/第二组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与ic驱动输入引脚106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多个驱动信号输出引脚104位于多个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的两侧,在第二方向上(图示垂直方向),至少存在两个驱动信号输出引脚104,其中靠近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的驱动信号输出引脚104,其与多个ic驱动输入引脚106的任意一个的距离,小于远离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的驱动信号输出引脚104与多个ic驱动输入引脚106中的任意一个的距离。也即,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的外侧的驱动信号输出引脚104,其越远离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越向显示区偏移,也即向远离ic驱动输入引脚106的方向偏移。本实施例中,将位于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两侧的驱动信号输出引脚104分为第四组和第五组,在第四组/第五组驱动信号输出引脚104中,随着其远离ic的对称中心,向着靠近显示区的方向偏移,也即随着其远离ic的对称中心,向着远离ic驱动输入引脚106偏移。

请参考图8,本实施例中,与ic上的引脚相对应的,在阵列基板的第一非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引脚202、第二引脚204和第三引脚206,其中第一引脚202、第二引脚204和第三引脚206的位置和图7中ic的数据线驱动输出引脚102、驱动信号输出引脚104和ic驱动输入引脚106的位置相对应。也即,第一引脚202与第三引脚206相对设置,第二引脚204位于第一引脚202的两侧,且与第三引脚206相对设置。第一引脚202、第二引脚204和第三引脚206均位于ic设置区200。

请继续参考图8,本实施例中,第一引脚202与数据线210电连接,也即,每一个第一引脚202与一条数据线210电连接。由于显示区位于图示ic设置区200的上方,且其在第一方向dx的宽度远远大于ic在第一方向dx的宽度,因此,在从第一引脚202向显示区延伸过程中,连接第一引脚202与数据线210的引线,会形成一个扇形区域,称为“扇出区”。也即,在第一非显示区包括多条数据引线,该多条数据引线的两端分别与多条数据线和多个第一引角电连接;该多条数据引线中的至少一条包括倾斜段,该倾斜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dx和所述第二方向dy均交叉。一般来说,该扇出区会包含很多平行排列的斜线,并且,最靠近边缘的区域,其斜线越长。为了保证ic的良好连接,扇出区的斜线与第一引脚202之间,会有一个第三安全距离dc。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引脚202中存在两个不相邻的引脚,在第二方向dy上,与多个第三引脚206的任意一个第三引脚206的距离,小于位于所述两个不相邻的第一引脚202中间的至少一个第一引脚202与多个第三引脚206中的任意一个第三引脚206的距离。也即,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第一引脚202,其位于两侧的引脚,相比位于中间的引脚,更靠近第三引脚206。

本实施例中,以阵列基板的沿第二方向dy的对称中心,将第一引脚202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包括位于阵列基板的对称中心一侧的所有第一引脚202,第二组包括位于阵列基板的对称中心另一侧的所有第一引脚202。其中在第一组/第二组中,第一引脚202,随着其远离阵列基板的对称中心,向着远离显示区的方向偏移,也即随着其远离阵列基板的对称中心,向着靠近第三引脚206偏移。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脚202还包括第三组第一引脚,第三组第一引脚位于第一组第一引脚和第二组第一引脚之间,相比第一组第一引脚202和第二组第一引脚202,第三组第一引脚202与第三引脚206的距离处处相等,且大于第一组/第二组第一引脚202与第三引脚206的距离。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脚中可以包括多套第一组及第二组第一引脚,当阵列基板设置有多个ic设置区的时候,对应每个ic设置区,可以有一套第一引脚,该一套第一引脚包含一个第一组第一引脚和一个第二组第二引脚,该一套第一引脚,以该一套第一引脚的对称中心为中心,越远离对称中心,引脚越远离显示区。进一步的,每套第一引脚除了一个第一组第一引脚和一个第二组第一引脚之外,还包括位于第一组第一引脚和第二组第一引脚之间的第三组第一引脚。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引脚204位于多个第一引脚202的两侧,在第二方向dy上,至少存在两个第二引脚204,其中靠近第一引脚202的第二引脚204,其与多个第三引脚206的任意一个的距离,小于远离第一引脚202的第二引脚204与多个第三引脚206中的任意一个的距离。也即,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引脚202的外侧的第二引脚204,其越远离第一引脚202,越向显示区偏移,也即向远离第三引脚206的方向偏移。本实施例中,将位于第一引脚202两侧的第二引脚204分为第四组和第五组,在第四组/第五组第二引脚204中,随着其远离阵列基板的对称中心,向着靠近显示区的方向偏移,也即随着其远离阵列基板的对称中心,向着远离第三引脚206偏移。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阵列基板包括有多套第一引脚的时候,第二引脚位于所有的第一引脚的两侧。

结合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dy上,第一引脚202与数据线210的引出方向为图示往上的方向,而第二引脚204与驱动信号线212的引出方向为图示往下的方向,也即,第一引脚202与多条数据线210电连接的引出方向,与多个第二引脚204与多条驱动信号线212电连接的引出方向相反。由于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信号线212的引出方向与数据线的引出方向相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扇出区的斜线与第一引脚202之间的第三安全距离dc仅受与数据线电连接的数据引线的斜线限制,而不受驱动信号线的限制。由于阵列基板的显示区与ic设置区的宽度原因,一般第一引脚到扇出区的直线区域也呈中间宽,两头窄的形状,第三安全距离dc即为该直线区的两侧较窄的区域的宽度。而在该引出线的中间部分,直线区宽度较宽。本实施例中,相比图3或者图5所示的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中间区域的第一引脚202,向着显示区域的的方向缩进。由于引出线的中间部分本身直线区宽度较宽,第一引脚202的缩进,并不会影响第三安全距离dc的设置,也即,第一引脚202的缩进,不会影响第一引脚202至显示区中的非显示区的宽度设置。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8,第二引脚204与驱动信号线212的引出方向向远离显示区的方向引出,再弯折后向靠近显示区的方向延伸,因此,如图中所示,多条驱动信号线212在弯折过程中,会在图示驱动信号线212往下的位置区域,占用部分空间。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引脚204越远离阵列基板的沿第二方向dy的对称中心,其越向着靠近显示区的方向偏移。因此,在驱动信号线212的引出线弯折过程中,最边缘的引出线,也可以向着靠近显示区的偏移。因此,所有的驱动信号线的引出线,在第二引脚下方所占用的空间,相比图3中驱动信号线212’的引出线,在第二引脚204’下方占用的空间,会少很多。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引脚204靠近显示区便宜的位置处,对应的是数据线的扇出区,该区域本就是扇形引出线的斜边区域,而第二引脚向上偏移的过程中,也呈和斜边相近的方向排布,因此,其占用的位置,原本就是扇出区下方的空白区域,不需要额外进行其他元器件的布局改进。

进一步的,由于第一引脚202与数据线210的引出线向图示向上的方向引出,第二引脚204与驱动信号线212的引出线向图示向下的方向引出。并且,驱动信号线212可以在靠近边框区域的位置,再进行弯折。在客观上,增大了信号线210与驱动信号线212之间的距离,因此,解决了如图5中现有技术中数据线210’与驱动信号线212’之间易产生静电或者产生寄生电容影响。

继续参考图8,本实施例中,在ic设置区,在与第一引脚202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引脚206。第三引脚206用于和fpc设置区的第四引脚226电连接,以从fpc上接受用于驱动ic的驱动信号。本实施例中,第三引脚206的数量远远少于第一引脚202的数量,因此多个第三引脚206在ic设置区200的在第一方向dx的延伸宽度,远远小于多个第一引脚202在第一方向dx的延伸宽度。本实施例中,由于多个第一引脚202向显示区缩进,在保证第一引脚202和第三引脚206之间的第二安全距离db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第二引脚206也可以相对于图3或者图5中的现有技术,更靠近显示区域。这是因为,第二安全距离db为最靠近的一个第一引脚202和一个第三引脚206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由于多个第三引脚206的在第一方向dx的延伸宽度远远小于多个第一引脚202在第一方向dx的延伸宽度,且多个第一引脚,越位于阵列基板的对称中心,越向显示区偏移。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全距离为最两侧的第三引脚206与其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一个第一引脚202之间的距离。而由于与第三引脚206相对的多个第一引脚202,相比不与第三引脚206相对的第一引脚202,更靠近显示区,相应的,相比现有技术,所有的第三引脚也向显示区缩进了部分距离。而不与第三引脚相对的第一引脚202,由于其对侧并未设置其他引脚,因此,不受第二安全距离db的限制,其可以相比与第三引脚206相对的第一引脚,更靠近ic设置区的远离显示区的边缘。

更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8,本实施例中,fpc设置区位于ic设置区200的远离显示区的一侧,在fpc设置区设置有多个第四引脚226和多个第五引脚224。第四引脚226与第三引脚206相对设置,用于给第三引脚206提供驱动信号,而第四引脚用于和fpc的其他引脚连接,输入其他信号,并且可以与阵列基板上的一些其他元件电连接。在第三引脚206和第四引脚226之间,需保证第一安全距离da。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设置,可以在保证显示性能,即保证第一安全距离、第二安全距离和第三安全距离的前提下,使得第一引脚202、第三引脚206更靠近显示区设置,也即,相比现有技术,可以减小第一非显示区241在第二方向dy上的宽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区占比,提高显示效果。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非显示区包括多条数据引线,多条数据引线的两端分别与多条数据线和多个第一引线电连接;多条第一引线中的至少一条包括倾斜段,倾斜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交叉;第四组或所述第五组的第二引脚方向的排布方向,与所述倾斜段的延伸方向,存在一夹角,所述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45°。参考图8,第四组第三引脚206的延伸方向为do,其中第四组第三引脚206的延伸方向的定义为多个第三引脚206的相应位置的连线,例如第三引脚的几何中心,或者边缘对应顶点的连线的延伸方向,该第四组第三引脚206的延伸方向为do与第一方向dx和第二方向dy均交叉。而数据引线即为扇出区部分,该扇出出的倾斜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dx和第二方向dy均交叉。图8中,第四组第三引脚206的延伸方向为do与扇出区的倾斜段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θ,其中夹角θ大于等于0°,且小于45°。通过如此设置,可以充分利用扇出区下方的空间,合理布局第三引脚206的位置,以提供驱动信号线212与第三引脚206的引出线的设置空间。

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引脚202中的任意一个,和多个第二引脚204中的任意一个,大小和形状都是相同的。由此,可以保证从ic传输至阵列基板的信号,其传输效果相同。并且多个第一引脚202和多个第二引脚204之间,可以均匀排布,避免走线之间的过大差异。本实施例中,驱动信号线212的宽度一般是数据线210的5~10倍宽,以用来传输栅极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

请参考图9,图9为图6中第一非显示区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部分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可以参考图8的相关描述,在此仅就此不同之处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引脚的距离,均小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在阵列基板的第一非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引脚202、第二引脚204和第三引脚206。第一引脚202与第三引脚206相对设置,第二引脚204位于第一引脚202的两侧,且与第三引脚206相对设置。第一引脚202、第二引脚204和第三引脚206均位于ic设置区200。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引脚202中的两个不相邻的引脚,在第二方向(图示垂直方向)上,与多个第三引脚206的任意一个第三引脚206的距离,小于位于所述两个不相邻的第一引脚202中间的至少一个第一引脚202与多个第三引脚206中的任意一个第三引脚206的距离。也即,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第一引脚202,其位于两侧的引脚,相比位于中间的引脚,更靠近第三引脚206。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引脚204位于多个第一引脚202的两侧,在第二方向上,至少存在两个第二引脚204,其中靠近第一引脚202的第二引脚204,其与多个第三引脚206的任意一个的距离,小于远离第一引脚202的第二引脚204与多个第三引脚206中的任意一个的距离。也即,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引脚202的外侧的第二引脚204,其越远离第一引脚202,越向显示区偏移,也即向远离第三引脚206的方向偏移。本实施例中,将位于第一引脚202两侧的第二引脚204分为第四组和第五组,在第四组/第五组第二引脚204中,随着其远离阵列基板的对称中心,向着靠近显示区的方向偏移,也即随着其远离阵列基板的对称中心,向着远离第三引脚206偏移。

并且,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引脚202的任意一个,和多个第二引脚204中的任意一个,其大小和形状均相同。相比图8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引脚的距离,均小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第一引脚202用于传输数据线驱动信号,而第二引脚204用来传输栅极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一般来说,栅极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其电压大于数据线的信号,因此驱动信号线212的宽度也大于数据线210的宽度。而第一引脚202和第二引脚204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在引脚相同的情况下,其传输的信号不同,因此,容易产生静电放电或者寄生电容。因此,应当设置第一引脚202和第二引脚的距离,大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引脚202之间的距离。更具体的,一般来说,驱动信号线212的宽度是数据线210宽度的5~10倍,因此,相邻的第一引脚202和第二引脚204之间的间距,应当是相邻的第一引脚202之间的间距的5-10倍,以此保证相邻的第一引脚202和第二引脚204之间的静电与电容安全。更进一步的,由于第二引脚204传输的信号高于第一引脚202传输的信号,因此,任意相邻的第二引脚204之间的距离,大于任意相邻的第一引脚202之间的距离。以此保证相邻的第二引脚204之间的静电和寄生电容安全,保证显示效果。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设置的情况下,可以在保证显示性能,即保证第一安全距离、第二安全距离和第三安全距离的前提下,使得第一引脚202、第三引脚206更靠近显示区设置,也即,相比现有技术,可以减小第一非显示区241在第二方向dy上的宽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区占比,提高显示效果。

请参考图10,图10为图6中第一非显示区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部分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可以参考图8的相关描述,在此仅就此不同之处进行详细描述。另外,为了更清楚地示意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的关系,在图10中,省略了数据线、驱动信号线等元件,仅示出了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在本实施例中,在阵列基板的第一非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引脚202、第二引脚204和第三引脚206。第一引脚202与第三引脚206相对设置,第二引脚204位于第一引脚202的两侧,且与第三引脚206相对设置。第一引脚202、第二引脚204和第三引脚206均位于ic设置区200。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引脚202中的两个不相邻的引脚,在第二方向(图示垂直方向)上,与多个第三引脚206的任意一个第三引脚206的距离,小于位于所述两个不相邻的第一引脚202中间的至少一个第一引脚202与多个第三引脚206中的任意一个第三引脚206的距离。也即,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第一引脚202,其位于两侧的引脚,相比位于中间的引脚,更靠近第三引脚206。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引脚204位于多个第一引脚202的两侧,在第二方向上,至少存在两个第二引脚204,其中靠近第一引脚202的第二引脚204,其与多个第三引脚206的任意一个的距离,小于远离第一引脚202的第二引脚204与多个第三引脚206中的任意一个的距离。也即,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引脚202的外侧的第二引脚204,其越远离第一引脚202,越向显示区偏移,也即向远离第三引脚206的方向偏移。本实施例中,将位于第一引脚202两侧的第二引脚204分为第四组和第五组,在第四组/第五组第二引脚204中,随着其远离阵列基板的对称中心,向着靠近显示区的方向偏移,也即随着其远离阵列基板的对称中心,向着远离第三引脚206偏移。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最靠近多个第一引脚202的一个第二引脚204,其在第二方向上的边界,不超过其最靠近的两个第一引脚的在第二方向上的边界。请继续参考图10。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引脚202以两行的形式进行排列,而多个第二引脚204以一行的形式进行排列。最靠近的两个第一引脚的在第二方向(图示垂直方向)上的边界以图示虚线来表示,该两个边界以这两个第一引脚202中,靠近显示区的第一引脚202的上边界和原理显示区的第一引脚202的下边界来定义。本实施例中,最靠近第一引脚202的一个第二引脚204,其上边界,不超过最靠近显示区的一行第一引脚202中最靠近第二引脚204的一个第一引脚202的上边界,其下边界,不超过最远离显示区的一行第一引脚202中最靠近第二引脚204的一个第一引脚202的下边界。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引脚也可以成多行排列,多个第二引脚也可以呈多行排列,第一引脚的行数多于第一引脚的行数。当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均包括多行的时候,第二引脚中最靠近显示区中的一行的最靠近第一引脚的一个第二引脚的上边界,不超过第一引脚中最靠近显示区中的一行的最靠近第二引脚的一个第一引脚的上边界;第二引脚中最远离显示区中的一行的最靠近第一引脚的一个第二引脚的下边界,不超过第一引脚中最远离显示区中的一行的最靠近第二引脚的一个第一引脚的下边界。也即,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引脚202在第二方向(图示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宽度,大于多个第二引脚204在第二方向上的延伸宽度。这是由于,一般在阵列基板中,数据线一般为近千条至几千条,而驱动信号线一般为几条至十几二十条,为了紧密排列各数据线,因此会将与数据线电连接的第一引脚202设置为多行。并且,同时参考图8和图10,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上,第一引脚202与数据线210的引出方向为图示往上的方向,而第二引脚204与驱动信号线212的引出方向为图示往下的方向,也即,第一引脚202与多条数据线210电连接的引出方向,与多个第二引脚204与多条驱动信号线212电连接的引出方向相反。因此,设置当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均包括多行的时候,第二引脚中最靠近显示区中的一行的最靠近第一引脚的一个第二引脚的上边界,不超过第一引脚中最靠近显示区中的一行的最靠近第二引脚的一个第一引脚的上边界。以此,在第二引脚的上方,预留数据线扇出区的引线设置区,使得第二引脚与数据线的扇出区保持相适的距离。在第二引线的下方,预留了驱动信号线的设置区,使得有足够的空间设置驱动信号线的拐出线。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设置的情况下,可以在保证显示性能,即保证第一安全距离、第二安全距离和第三安全距离的前提下,使得第一引脚202、第三引脚206更靠近显示区设置,也即,相比现有技术,可以减小第一非显示区241在第二方向dy上的宽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区占比,提高显示效果。

请参考图11,图11为图6中第一非显示区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部分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可以参考图8的相关描述,在此仅就不同之处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在阵列基板的第一非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引脚202、第二引脚204和第三引脚206。第一引脚202与第三引脚206相对设置,第二引脚204位于第一引脚202的两侧,且与第三引脚206相对设置。第一引脚202、第二引脚204和第三引脚206均位于ic设置区200。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引脚202中的两个不相邻的引脚,在第二方向dy上,与多个第三引脚206的任意一个第三引脚206的距离,小于位于所述两个不相邻的第一引脚202中间的至少一个第一引脚202与多个第三引脚206中的任意一个第三引脚206的距离。也即,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第一引脚202,其位于两侧的引脚,相比位于中间的引脚,更靠近第三引脚206。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引脚204位于多个第一引脚202的两侧,在第二方向上,至少存在两个第二引脚204,其中靠近第一引脚202的第二引脚204,其与多个第三引脚206的任意一个的距离,小于远离第一引脚202的第二引脚204与多个第三引脚206中的任意一个的距离。也即,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引脚202的外侧的第二引脚204,其越远离第一引脚202,越向显示区偏移,也即向远离第三引脚206的方向偏移。本实施例中,将位于第一引脚202两侧的第二引脚204分为第四组和第五组,在第四组/第五组第二引脚204中,随着其远离阵列基板的对称中心,向着靠近显示区的方向偏移,也即随着其远离阵列基板的对称中心,向着远离第三引脚206偏移。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11,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非显示区,还设置有第六引脚205,第六引脚205不与任何引线电连接。在第一非显示区的ic设置区200,最终需要设置ic,ic上的相应引脚会与ic设置区200的各类引脚电连接。一般来说,各类引脚,例如第一引脚202、第二引脚204和第三引脚206,均由导体设置而成,该类导体通常具有一定的厚度,以保证导电连接性能。这些引脚,除了具有传输新能的作用之外,在绑定ic的过程中,还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可以同时作为支撑垫,承载ic。除了引脚之外,各类引线也能起到一定的承载作用。而在ic设置区,在空白区域,即不设置各类引脚的位置和不设置各类引线的位置,则会缺少相应的能够起到支撑作用的元件,可能会造成后续ic绑定后,ic缺乏支撑,引起ic松动、接触不良等问题。

因此,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非显示区,还设置有第六引脚205,该第六引脚205不与其他任何引线电连接,仅起到支撑作用。第六引脚205与第一引脚202、第二引脚204和第三引脚206同层制备。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包含多个第六引脚205,该多个第六引脚位于ic设置区200中第三引脚206的两侧,且与第二引脚204相对设置。如此,由于第三引脚206的数量较少,在第三引脚的下方,仅设置有几条驱动信号线212的引线,在与第三引脚206相对的位置,ic会比较缺少支撑,在此位置设置第六引脚205,有利于提高后续ic绑定后的稳定性,保证显示效果。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设置的情况下,可以在保证显示性能,即保证第一安全距离、第二安全距离和第三安全距离的前提下,使得第一引脚202、第三引脚206更靠近显示区设置,也即,相比现有技术,可以减小第一非显示区241在第二方向dy上的宽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区占比,提高显示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在阵列基板的第一非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第一引脚与第三引脚相对设置,第二引脚位于第一引脚的两侧,且与第三引脚相对设置。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均位于ic设置区。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引脚中的两个不相邻的引脚,在第二方向上,与多个第三引脚的任意一个第三引脚的距离,小于位于所述两个不相邻的第一引脚中间的至少一个第一引脚与多个第三引脚中的任意一个第三引脚的距离。也即,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第一引脚,其位于两侧的引脚,相比位于中间的引脚,更靠近第三引脚。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引脚位于多个第一引脚的两侧,在第二方向上,至少存在两个第二引脚,其中靠近第一引脚的第二引脚,其与多个第三引脚的任意一个的距离,小于远离第一引脚的第二引脚与多个第三引脚中的任意一个的距离。也即,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引脚的外侧的第二引脚,其越远离第一引脚,越向显示区偏移,也即向远离第三引脚的方向偏移。本实施例中,将位于第一引脚两侧的第二引脚分为第四组和第五组,在第四组/第五组第二引脚中,随着其远离阵列基板的对称中心,向着靠近显示区的方向偏移,也即随着其远离阵列基板的对称中心,向着远离第三引脚偏移。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设置的情况下,可以在保证显示性能,即保证第一安全距离、第二安全距离和第三安全距离的前提下,使得第一引脚、第三引脚更靠近显示区设置,也即,相比现有技术,可以减小第一非显示区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区占比,提高显示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