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92248发布日期:2021-04-30 13:19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的显示技术包括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其中lcd显示技术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具备工艺成熟、成本较低、可靠性较高等优势,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整面或者大面积的全亮背光提供照明,然后通过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控制驱动液晶,作为光阀实现子像素级别的亮度调制。

其中,背光模组在lcd显示技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若背光模组具有局部背光调节(localdimming)功能,则可提高液晶显示屏的对比度、降低功耗。目前一种实现局部背光调节的方法在背光模组的灯条上设置多组发光单元,通过为每组发光单元单独提供驱动电流来实现局部背光调节。然而这种背光模组普遍存在宽度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局部背光调节,并且能够减小条本体的宽度,以及减少对应灯条连接器的引脚个数,使背光模组轻薄化,并可以使用引脚数较少的灯条连接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灯条,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灯条包括灯条本体,以及设置在灯本体上的检测电阻、多个发光单元和多个灯条引脚;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和检测电阻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灯条引脚电连接;灯条本体的两端分别包括多个灯条引脚。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背光模组,用于向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灯条连接器,与背光模组中的灯条的连接;驱动芯片,与灯条连接器连接,用于通过灯条连接器向灯条供驱动电流。

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将灯条发光单元所需要的全部引脚分成两部分并分别设置在灯条本体的两端,这样与全部引脚设置扎起灯条本体的一端相比,可以减小条本体的宽度,并且由于每端包括的引脚个数相对全部引脚都大大减小,因此可以显著减少对应灯条连接器的引脚个数。即,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可以使背光模组轻薄化,并可以使用引脚数较少的灯条连接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目前一种背光模组的灯条的引脚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的灯条和导光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背光模组的灯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灯条的引脚的布置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灯条的发光单元和引脚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灯条的引脚的另一布置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灯条的发光单元和引脚的另一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另一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发明,而不是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图1是目前一种背光模组的灯条的引脚布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的灯条包括16个引脚(pin),该16个引脚设置在灯条本体的同一端,这导致需要较大宽度的灯条本体,相应地导致背光模组100的厚度增大。并且由于16个引脚设置在灯条本体的同一端,因此需要引脚个数较大的灯条连接器,以图1所示为例则需要16引脚以上的灯条连接器来与驱动芯片连接,导致成本和连接复杂度增加。换言之,目前的灯条,由于灯条的全部引脚均布置的灯条本体的一端,这样不仅在与驱动芯片连接时需要使用引脚个数较大的灯条连接器,而且导致灯条的宽度较大,以及背光模组厚度增大的问题。

基于以上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下面图2至图9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进行介绍。

目前lcd显示器常用的背光模组包括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侧入式背光模组为例进行说明。

图2是一种背光模组的灯条的引脚布置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背光模组的灯条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2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0包括导光板120和灯条160。

导光板120导光板120可以为将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的光学级的亚克力板材。

灯条160设置在导光板120的侧面。具体地,灯条160相对导光板260的入光面设置,灯条160产生的光通过导光板120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120,然后经导光板120反射之后提供至显示面板。

灯条160包括灯条本体50,以及设置在灯本体50上的多个发光单元、检测电阻20和多个灯条引脚(a1-4、c1-c8,nc、ther+、ther-)。其中,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元件10(即灯珠,例如led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灯条引脚电连接。灯条本体50的两端分别包括多个灯条引脚。灯条的详细结构将在后文参考图4-8进行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灯条发光单元所需要的全部引脚分成两部分并分别设置在灯条本体的两端,这样与全部引脚设置在灯条本体的一端相比,可以减小灯条本体的宽度,从而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背光模组100还可以包括反射片110、增光片130、扩散片140和遮光片150,且沿着垂直于背光模组的方向上,反射片110、导光板120、增光片130、扩散片140和遮光片150依次设置。

反射片110设置在整个背光模组100的最底层,当光线到达反射片110的靠近导光板120的表面时,光线会向上反射回去。即反射片110为可以反射光线的材料,比如在反射片110的上表面可以涂有反射光线的反射涂层。反射片110的用途在于将从导光板120底面露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120中,用来提高光的使用效率。

在反射片110上布设有导光板120,即在反射片110中具有反射面的上方设有导光板120。导光板120可以为将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的光学级的亚克力板材,由于光学级的亚克力板材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特性,当一部分光穿过导光板120的背光面到达反射片110上,这部分光会被反射片110反射回导光板120,使得被导光板120吸收的光能够从导光板120的出光面从导光板120出射。

增光片130设置在在导光板120之上,部分光从导光板120的出光面从导光板120出射后,进入增光片130,增光片130能够提高这部分光的正面亮度,并且这部分光在经过增光片130后进行折射,折射后的角度会大于输入角度,起到了散光的作用。

扩散片140设置在增光片130之上,部分光在增光片130内经过折射后,进入扩散片140,其中光射出扩散片140。

遮光片150设置在扩散片140上,遮光片150用于对背光模组100的四周进行遮挡,以防止背光从模组的四周的泄露,尽量确保背光从模组100的出光区域入射出去。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包括一个设置在导光板120侧面的灯条160,如图2所示。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导光板120两个相对侧面的灯条160,如图9所示。即,在导光板120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灯条。通过导光板120两个相对侧面设置灯条160,使得显示面板各区域背光均可以通过2个光源综合提供,从而可以增加显示面板各区域的背光的均匀性。

请再次参考图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灯条160包括灯条本体50以及设置在灯条本体50上的多个发光元件10、检测电阻20、第一引脚端30和第二引脚端40。

灯条本体50可以各种合适的基体。作为一个示例,在本实施例中,灯条本体50采用fpc(柔性电路板),发光元件10、检测电阻20、例如通过smt(surfacemountedtechnology,表面组装技术(表面贴装技术)贴片技术形成在灯条本体50上,且发光元件10、检测电阻20与第一引脚端30以及第二引脚端40相连。

发光元件10可以采用各种合适的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发光元件或led灯珠。作为一个示例,灯条160可以包括16个发光元件,该16个发光元件分为8个发光单元,每个发光单元包括8个发光元件10。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灯条160可以包括更多发光元件(例如20个)或更少的发光元件(例如10个)。并且每个发光单元可以包括多余2个的发光元件,或者仅包括一个发光元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发光元件10沿灯条本体50的长度方向呈线性布置,即多个发光元件10大致布置在同一直线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0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布置。

检测电阻20设置在灯条本体50上。作为一个示例,检测电阻20可以采用ntc(负温度系数)电阻。作为一个示例,检测电阻20大致设置在灯条本体50的中间区域。例如检测电阻20两侧发光元件10的个数相同。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在灯条本体5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引脚端30和第二引脚端40。第一引脚端30和第二引脚端40包括多个引脚,多个所条引脚分为正极引脚、负极引脚和设置在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之间的空引脚。即在本实施例中,将灯条所需要的全部引脚分为两组并分别布置在灯条本体50的两端,这样每个引脚端包括的引脚的个数相对较少,因此灯条本体的宽度可以减小。相应地背光模组200的厚度可以减少。

作为一个示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灯条260包括16个引脚,该16个引脚分成两组然后分别布置在第一引脚端30和第二引脚端40。

作为一个示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引脚端30和第二引脚端40包括的引脚数量不同。下面结合图5和图6,以16个引脚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电阻20的正极引脚ther+和负极引脚ther-设置在同一引脚端中,例如设置在第一引脚端30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引脚端30包括9个引脚,分别为正极引脚a1、a2和ther+,负极引脚ther-、c1-c4,以及空引脚nc。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通过空引脚nc间隔开。正极引脚a1、a2与对应的发光单元的正极连接,负极引脚c1-c4与对应的发光单元的负极连接。正极引脚ther+与检测电阻20的正极连接,负极引脚ther-与检测电阻20的负极连接。第二引脚端40包括7个引脚,分别为正极引脚a3、a4,负极引脚c5-c8,以及空引脚nc。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通过空引脚nc间隔开。正极引脚a3、a4与对应的发光单元的正极连接,负极引脚c5-c8与对应的发光单元的负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引脚端30中的引脚连接的发光元件设置在灯条本体50靠近第一引脚端30的一侧。与第二引脚端40中的引脚连接的发光元件设置在灯条本体50靠近第二引脚端40的一侧。

作为一个示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引脚端30和第二引脚端40包括的引脚数量相同。即,灯条本体的两端包括的所述灯条引脚的数量相等。下面结合图7和图8,以16个引脚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电阻20的正极引脚ther+和负极引脚ther-分别设置在第一引脚端30和第二引脚端40中,例如正极引脚ther+设置在第一引脚端30中,负极引脚ther-设置在第一引脚端40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引脚端30包括8个引脚,分别引脚正极引脚a1、a2和ther+,负极引脚c1-c4,以及空引脚nc。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通过空引脚nc间隔开。正极引脚a1、a2与对应的发光单元的正极连接,负极引脚c1-c4与对应的发光单元的负极连接。第二引脚端40包括8个引脚,分别为正极引脚a3、a4,负极引脚ther-、c5-c8,以及空引脚nc。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通过空引脚间隔开。正极引脚a3、a4与对应的发光单元的正极连接,负极引脚c5-c8与对应的发光单元的负极连接。正极引脚ther+与检测电阻20的正极连接,负极引脚ther-与检测电阻20的负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引脚端30和第二引脚端40包括的引脚数量相同,因此避免第一引脚端30和第二引脚端40的引脚数量不同时,出现引脚浪费的情况;另外,当使用驱动芯片向灯条提供驱动信号时,通常采用灯条连接器与灯条引脚相连,当第一引脚端30与第二引脚端40的引脚数量一致时,第一引脚端30和第二引脚端40可以使用相同的灯条连接器与驱动芯片连接,使得背光模组可以使用统一的灯条连接器,而不需要使用各种不同引脚数量的灯条连接器,或者灯条连接器出现空余引脚未用于与灯条连接,导致灯条连接其引脚的使用率降低,且检测电阻20的正极引脚ther+与负极引脚ther-分别设置在第一引脚端30与第二引脚端40,使得第一引脚端30与第二引脚端40中的引脚平均分配,避免出现空引脚未使用的情况,提高引脚的使用率。。

此外,请再次参考图5至图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正极彼此连接,例如同一正极引脚a1-a4中每个正极引脚与2个发光单元的正极连接,也即,2个发光单元共用一个正极引脚。换言之,2个发光单元使用相同的驱动电流,共同控制该两个发光单元对应的导光板和显示屏区域的背光亮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每个发光单元都有单独的正极引脚,或者也可以更多个发光单元共用同一个正极引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下面结合图10-图12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进行描述。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210、背光模组220、灯条连接器230和驱动芯片240。

显示面板210可以各种液晶显示面板,其例如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液晶层、偏光片等结构。

背光模组220,用于向显示面板210提供背光。背光模组220的结构可以参考前述结合图1至图9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灯条连接器230与背光模组220中的灯条的连接。灯条连接器230可以使用与背光模组220中的灯条引脚对应的灯条连接器。

驱动芯片240与灯条连接器230连接,用于通过灯条连接器230向灯条供驱动电流。驱动芯片240可以控制背光模组210中的发光元件发光以及控制各区域发光元件的亮度,从而实现局部背光调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背光模组210中的灯条的引脚分布在灯条本体的两端,使得每端的引脚个数都较少,因此灯条连接器230可以使用引脚个数较少的灯条连接器,这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显示装置的连接复杂性和成本。

请参考图11,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220可以包括一个灯条221,灯条221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其灯条本体两端的第一引脚端30和第二引脚端40。灯条221的结构可以参考前述关于灯条160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相应地,显示装置200包括两个灯条连接器,第一灯条连接器230和第二灯条连接器250。驱动芯片240通过第一灯条连接器230和第二灯条连接器250分别与灯条220的第一引脚端30和第二引脚端40连接。应当理解,灯条连接器的引脚数量应大于等于对应的引脚端的引脚数量。以16个灯条引脚为例,假如第一引脚端30包括9个引脚,第二引脚端40包括7个引脚,则第一灯条连接器230可以使用9引脚灯条连接器,第二灯条连接器250可以使用7引脚灯条连接器,也可以使用9引脚灯条连接器(此时使用统一的灯条连接器便于统一采购降低成本)。假如第一引脚端30包括8个引脚,第二引脚端40包括8个引脚,则第一灯条连接器230和第二灯条连接器250都可以使用8引脚灯条连接器。即显示装置200使用统一的灯条连接器来实现驱动芯片与灯条的连接。并且连接器引脚个数较少且使用率较高。可选的,第一引脚端30包括的引脚数量与第二引脚端40包括的引脚的数量相等,因此,当采用灯条连接器进行连接时,则可以选用相同的灯条连接器,从而将驱动芯片通过灯条连接器连接第一引脚端30与第二引脚端40时,由于灯条连接器一致,无需进行工艺区分,简化工艺流程,且可以避免灯条连接器出现空余引脚未用于与灯条连接,导致灯条连接器引脚的使用率降低,从而节省成本。

请参考图12,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210也可以包括两个灯条221,此时显示装置200包括4个灯条连接器,背光模组210包括两个相对侧面设置的灯条221,使得显示面板各区域背光均可以通过2个光源综合提供,从而可以增加显示面板各区域的背光的均匀性,此时每条灯条上设置有第一引脚端30和第二引脚端40,每个引脚端均与一个灯条连接器相连,由于背光模组210中的灯条的引脚分布在灯条本体的两端,使得每端的引脚个数都较少,因此灯条连接器可以使用引脚个数较少的灯条连接器,这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显示装置的连接复杂性和成本。灯条连接器与灯条的连接与前述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可以包括两个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具体例如为第一显示面板220和第二显示面板260,该两个层叠设置显示面板设置在背光模组220之上,由该背光模组220提供背光来实现显示,从而实现局部背光调节,进一步增加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将灯条发光单元所需要的全部引脚分成两部分并分别设置在灯条本体的两端,这样与全部引脚设置扎起灯条本体的一端相比,可以减小条本体的宽度,并且由于每端包括的引脚个数相对全部引脚都大大减小,因此可以显著减少对应灯条连接器的引脚个数。即,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可以使背光模组轻薄化,并可以使用引脚数较少的灯条连接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