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92244发布日期:2021-04-30 13:19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鉴于当前触控式显示装置已成为当前市场的主流趋势,一般而言,触控式显示装置采用电磁触控的形式实现触控功能,而当前常规的电磁触控一般都采用外挂式的方案,即将一张电磁触控薄膜贴合至显示装置的模组中,所述电磁触控薄膜一般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背面,即与背光模组相近,但是这样的架构组装较为复杂,且增大了整个模组的整体厚度,因此,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已成为必要的选择。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现有的触控式显示装置仍需采用外置的电磁触控薄膜,装置整体厚度过大、影响显示装置的屏占比等技术问题。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以及反射面;若干电磁触控结构,设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反射面上;光源,邻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触控结构为电磁线圈图案;所述电磁线圈图案为环绕型、螺旋型、折线型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膜片,设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电磁触控结构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棱镜层,设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电磁触控结构的一侧;散射层,设于所述棱镜层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所述导光板的反射面上还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光板图案;所述电磁触控结构分布于所述导光板图案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设于所述导光板设有导光板图案的一侧。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文所述的背光模组。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设于所述导光板的远离所述电磁触控结构的一侧;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且设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以及液晶层,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盖板,设于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本申请的技术效果在于,将用于实现电磁触控功能的电磁触控结构放置于导光板排布有导光板图案的一侧,使得所述电磁触控结构与所述导光板一体化设置,无需使用外置电磁触控薄膜,降低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进而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同时,无需占用边框的宽度,提高了显示装置的屏占比,实现窄边框的技术效果,满足当前市场与客户对窄边框显示装置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触控结构与导光板图案的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背光模组;2、显示面板;

11、导光板;12、电磁触控结构;13、光源;14、光学膜片;

111、导光板图案;

141、棱镜层;142、散射层;

21、阵列基板;22、液晶层;23、彩膜基板;24、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以下分别进对其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包括:导光板11、电磁触控结构12、光源13以及光学膜片14。

本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1以侧入式背光模组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1可为直下式背光模组。

所述导光板11具有入光面、出光面、以及反射面。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光源13的位置确定入光面的位置,与所述光源13相对设置的一侧面即为入光面。因此,所述导光板11的所述入光面为其侧面,所述出光面为其上表面,所述反射面为其下表面。

所述电磁触控结构12设于所述导光板11的所述反射面上。

所述光源13邻设于所述导光板11的所述入光面处。

在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导光板11的所述反射面上还具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光板图案11,所述若干均匀分布的导光板图案111设于所述导光板11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

所述导光板图案111的形状可以为规则或不规则图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图案111的形状优选为规则的椭圆形(参见图1、图2)。

所述导光板图案111的排布方式也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布方式优选为简单的行列排布,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有不同的排布方式,在此不作一一举例。

所述电磁触控结构12设于所述导光板11具有所述导光板图案111的一侧,且所述电磁触控结构12分布于所述导光板图案1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即所述电磁触控结构12设于所述导光板11的下表面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触控结构12为电磁线圈图案。所述电磁线圈图案内的电磁线圈的卷绕方式可为环绕型、螺旋型、折线型等形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线圈图案内的电磁线圈的卷绕方式为螺旋型(参见图2)。

因为所述电磁触控结构12主要是用以实现显示装置的电磁触控功能,所以将所述电磁触控结构12与所述导光板图案111设置在同一层上,即将电磁触控模块与所述导光板11相结合,使其成为一体化结构,这样就无需在背光模组之外设置外置的电磁触控薄膜,直接减小了带有电磁触控的背光模组1的厚度,进而在将该背光模组1应用于显示装置中时,能进一步减小该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

因所述电磁触控结构12是与所述导光板11结合设置的,并不是设置在边框处,所以还能实现窄边框的技术效果,满足当前市场与客户对于窄边框显示装置的需求。

所述光源13设于所述导光板11的侧边,因为本实施例是以侧入式背光模组为例的,当然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中,所述光源13可设于所述导光板11的底部。本实施例中多采用的光源13优选为led光源。

所述光学膜片14设于所述导光板11背离所述电磁触控结构12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即所述光学膜片14设于所述导光板11上。所述光学膜片14是由一层或多层光学膜层堆叠而成的,用以将所述光源13发射的光束均匀高效的出射出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14包括棱镜层141和散射层142。

所述棱镜层141设于所述导光板11背离所述电磁触控结构12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即所述棱镜层141设于所述导光板11上。所述棱镜层141靠近所述导光板11的一侧面为光滑平整的平面,将全部接收从所述导光板11的出光面出射的光束。所述棱镜层141远离所述导光板11的一侧面具有若干小凸起,通过所述若干小凸起的侧面,所述若干小凸起能将从平面入射的光束分散出去,因为所述若干小凸起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从所述若干小凸起出射的光线也是相对均匀的,所述棱镜层141起到良好地均匀光线的作用。

所述散射层142设于所述棱镜层141远离所述导光板1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即所述散射层142设于所述棱镜层141上,所述散射层142的散射原理为:由于散射层的材料的形态多为球形、椭球形、梭形和微纤结构,光散射薄膜可将点光源转变成各向同性的面光源或各向异性的面光源、条形光源和线形光源等,扩大了光的照射面积,增加其视觉效果,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的光散射强弱进行调控,能有效的节能降耗,并得到散射角、清晰度、视觉均匀性可调的聚合物光散射薄膜。

所述散射层142的材质为聚合物光散射材料,所述聚合物光散射材料既可解决液晶显示器固有的视角不对称性问题,还能使照明与显示系统达到高功效与视觉均匀性相统一的目的,为高效、低损、高均匀性与完美视觉相结合的照明与显示设备提供了保证。

所述背光模组1还可设置反射片,将所述反射片放置于所述导光板11排布有所述导光板图案11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片设于所述导光板11的下方,用以反射向下发射的光线,将其反射后重新从所述出光面出射,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的技术效果在于,将用于实现电磁触控功能的电磁触控结构12放置于导光板11排布有导光板图案111的一侧,使得电磁触控模块与所述导光板11一体化设置,无需使用外置电磁触控薄膜,降低背光模组1的整体厚度,同时,还能实现窄边框的技术效果。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1和显示面板2。

所述背光模组1即为前文所述的背光模组1,包括:导光板11、电磁触控结构12、光源13以及光学膜片14。

所述导光板11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导光板11具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光板图案11,所述若干均匀分布的导光板图案111设于所述导光板11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11的出光面为其上表面,其入光面为其侧面,根据所述光源13的位置确定入光面的位置,与所述光源13相对设置的一侧面即为入光面,所以,所述若干均匀分布的导光板图案111设于所述导光板1的下表面。

所述导光板图案111的形状可以为规则或不规则图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图案111的形状优选为规则的椭圆形(参见图1、图2)。

所述导光板图案111的排布方式也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布方式优选为简单的行列排布,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有不同的排布方式,在此不作一一举例。

所述电磁触控结构12设于所述导光板11具有所述导光板图案111的一侧,且所述电磁触控结构12位于任意两个所述导光板图案1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即所述电磁触控结构12设于所述导光板11的下表面处。

所述电磁触控结构12内的电磁线圈的卷绕方式可为环绕型、螺旋型、折线型等形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触控结构12内的电磁线圈的卷绕方式为螺旋型(参见图2)。

因为所述电磁触控结构12主要是用以实现显示装置的电磁触控功能,所以将所述电磁触控结构12与所述导光板图案111设置在同一层上,即将电磁触控模块与所述导光板11相结合,使其成为一体化结构,这样就无需在背光模组之外设置外置的电磁触控薄膜,直接减小了带有电磁触控的背光模组1的厚度,进而在将该背光模组1应用于显示装置中时,能进一步减小该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

因所述电磁触控结构12是与所述导光板11结合设置的,并不是设置在边框处,所以还能实现窄边框的技术效果,满足当前市场与客户对于窄边框显示装置的需求。

所述光源13设于所述导光板11的侧边,因为本实施例是以侧入式背光模组为例的,当然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中,所述光源13可设于所述导光板11的底部。本实施例中多采用的光源13优选为led光源。

所述光学膜片14设于所述导光板11背离所述电磁触控结构12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即所述光学膜片14设于所述导光板11上。所述光学膜片14是由一层或多层光学膜层堆叠而成的,用以将所述光源13发射的光束均匀高效的出射出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14包括棱镜层141和散射层142。

所述棱镜层141设于所述导光板11背离所述电磁触控结构12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即所述棱镜层141设于所述导光板11上。所述棱镜层141靠近所述导光板11的一侧面为光滑平整的平面,将全部接收从所述导光板11的出光面出射的光束。所述棱镜层141远离所述导光板11的一侧面具有若干小凸起,通过所述若干小凸起的侧面,所述若干小凸起能将从平面入射的光束分散出去,因为所述若干小凸起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从所述若干小凸起出射的光线也是相对均匀的,所述棱镜层141起到良好地均匀光线的作用。

所述散射层142设于所述棱镜层141远离所述导光板1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即所述散射层142设于所述棱镜层141上,所述散射层142的散射原理为:由于散射层的材料的形态多为球形、椭球形、梭形和微纤结构,光散射薄膜可将点光源转变成各向同性的面光源或各向异性的面光源、条形光源和线形光源等,扩大了光的照射面积,增加其视觉效果,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的光散射强弱进行调控,能有效的节能降耗,并得到散射角、清晰度、视觉均匀性可调的聚合物光散射薄膜。

所述散射层142的材质为聚合物光散射材料,所述聚合物光散射材料既可解决液晶显示器固有的视角不对称性问题,还能使照明与显示系统达到高功效与视觉均匀性相统一的目的,为高效、低损、高均匀性与完美视觉相结合的照明与显示设备提供了保证。

所述背光模组1还可设置反射片,将所述反射片放置于所述导光板11排布有所述导光板图案11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片设于所述导光板11的下方,用以反射向下发射的光线,将其反射后重新从所述出光面出射,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所述显示面板2包括阵列基板21、液晶层22、彩膜基板23和盖板24。

所述阵列基板21上设有薄膜晶体管tft等电路结构,属于整个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模块,实现对电路的开关控制。

所述彩膜基板23与所述阵列基板21相对设置,所述彩膜基板23实现彩色显示功能。

所述液晶层22设于所述阵列基板21与所述彩膜基板23之间,通过所述液晶层22内的液晶的偏转实现对电场的控制。

所述盖板24设于所述彩膜基板23远离所述阵列基板2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24设于所述彩膜基板23的上表面,用于保护所述显示面板2,防止外界的摩擦与冲撞。

本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的技术效果在于,将用于实现电磁触控功能的电磁触控结构12放置于导光板11排布有导光板图案111的一侧,使得电磁触控模块与所述导光板11一体化设置,无需使用外置电磁触控薄膜,降低背光模组1的整体厚度,进而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同时,还能实现窄边框的技术效果,满足当前市场与客户对窄边框显示装置的需求。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