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变异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075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体变异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制做立体照片及变异照片的装置,属于摄影领域。
目前国内专利85105599提出了一种双画面直接合成立体照相机,这种相机是在机内直接合成立体底片,经放大后贴上柱镜板。它的不足是比普通相机重,制做立体照片时普通摄影者需重新买一台此类相机,且结构复杂,携带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专利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立体变异成像装置,只需把普通相机加上立体摄影附件拍摄的底片,用本装置合成立体照片,不需要立体观片器及其它附件即可观看立体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在普通扩印机的镜头下安装一个反光镜装置,底盘上的走纸处安装一个狭缝板装置,原扩印机中的底片夹换成本装置所设计的底片夹。它的原理是把两个相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两张底片或一个相机加上立体摄影附件所拍摄的两张底片放入底片夹装置,底片夹装置能使两张底片在相纸上合在一起时不发生畸变,反光镜装置能使两张底片所射出的光线合成在一起,狭缝板装置能使两张底片在一张相纸上所放大的照片印成左右相间的线条图像,把所印的线条图像贴上一张塑料柱镜板即能产生立体或变异效果。


附图1为立体变异成像装置原理示意图。
附图2为反光镜装置结构图。
附图3为狭缝板装置结构简图。
附图4为另一种狭缝板原理图。
附图5为底片夹装置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本装置的基本原理如附图1所示光线经过底片并效色后进入镜头,然后进入反光镜(1,2),经反射进入反光镜(3,4),此时只能是A组光线进入狭缝板(6),B组光线被遮光板(5)所遮挡,转轴(8)是一个两半周半径不等的转轴,当转轴(8)转到A′点时A组光线进入狭缝板(6)。遮光板(5)的两端分别是两块电磁铁(9,10),其开关(25,26)也在转轴(8)的附近,转轴(8)转到A′点时电磁铁开关(25)接通。当转轴(8)转到B′点时,因转到了大半径上,狭缝板(6)就移动了两个半径差的距离,此时电磁铁开关(26)接通。电磁铁(10)将挡板(5)吸住,这样所印制的图片即是左右相间的线条状图像,贴上柱镜板即可观看立体照片。图1中整个反光镜装置固定在镜头下,狭缝板装置在相纸上,转轴(8)可以与走纸棍相连,也可另加一小电机及计时器。
附图2为反光镜装置结构图,图中(1,2,3,4)为反光镜,此反光镜可用照相机里面的反光镜即镀层为反光面,反光镜(1,2)可以固定在底盘(18)上,(13,15,14,16)分别为正反螺纹,(11,17)为旋钮。这样转动旋钮(17),反光镜(3,4)开始旋转,当底片所射出的两幅图像在相纸上合成一幅时旋转完毕,(19,20)分别为旋钮(11,17)的定位装置,(12)为底盘槽,旋转旋钮(11)时,移动块(21,22)即顺着槽(12)向里或向外移动,(5)为遮光挡板,(9,10)为电磁铁,电磁铁(9,10)可分别吸住遮光挡板(5),(23,24)分别为电磁铁引线,(13,14)中的螺母及移动块(21,22)可分别与反光镜(3,4)后面的支坐板相连,并带动反光镜(3,4)同步移动,旋钮(11,17)可分别带有定位刻度盘,如果是封闭扩印系统只需知道镜头的焦距及图片放大的尺寸即可计算出图片重合时刻度所需调节的位置,如果扩印3R照片使用50mm镜头反光镜(3,4)的距离大约在65mm,如不是封闭扩印系统,在观看图像时即可调节旋钮(17)。一般扩印3R照片时旋钮(11)调节好后可以长期不动。旋钮(17)可以测出几个档次,如两米、三米、五米等所拍的底片在图片上合成时的档次,此底片可拍明显的线条状底片。一般照相时可把立体摄影附件的调焦盘固定或指定一个范围内,这样所拍摄的底片只需将旋钮(17)调节一次即可重复扩印。(27,28)为旋钮(11,17)刻度盘。
附图3为狭缝板装置结构简图,图中(8)为转轴,此转轴以直径为界两边半径不等,一般半径差为0.2毫米,转轴(8)的顶端可以把半径差增大,(25,26)分别为图2中的电磁铁(9,10)的开关。当转轴(8)转到A′点时开关(25)接通,转到B′点时开关(25)断开,开关(26)接通,转轴的另一端可用一电机及计时器控制转动,也可与扩印机中的走纸棍相连,如与走纸棍相连时每扩印一张走纸棍需空转一周。(6)为细狭缝,(7)为弹簧,当转轴(8)转到A′点时狭缝板的移动正好与图2中遮光挡板(5)的转动是同步进行的,转轴(8)转到B′点时,弹簧(7)顶着狭缝板回到了原位,狭缝板中细狭缝的宽度应小于两个狭缝之间的宽度,狭缝板的狭缝周期在0.2~0.6毫米之间,细狭缝的宽度在0.05~0.3毫米之间,狭缝板的厚度应小于0.5毫米,转轴(8)的半径差小于或等于0.2毫米。
附图4为另一种狭缝板原理图,此狭缝板上面一组透光部分正好与下面一组不透光部分在一条直线上,此狭缝板的周期和缝宽与图3中的周期、缝宽范围相等,如用此狭缝板代替图3中的狭缝板,那么此狭缝板的运动方向正是狭缝的方向,两组狭缝的距离(从上组顶部到下组顶部)应大于或等于所印照片的宽度,图2中遮光板(5)在上组狭缝走出相纸时放开下一组光线。
附图5为底片夹结构图,图中(29)为底片卡,(30)为底片坐、(31)为弹簧片,(32)为小转轴,(33)为底片夹坐钩,底片卡(29)与底片坐(30)的连接处可以转动,这样从底片坐(30)的两边向中心推动时,小转轴(32)向上台起,使底片卡(29)的截面呈三角状,将底片夹坐钩勾在左面即可。更换底片时只需将底片夹坐钩打开并向外拉底片坐(30)的两边,使底片卡(29)平坦即可抽出,底片卡的边缘处正好可使底片的齿孔插入,底片从C处穿进后进入底片卡然后从D处穿出。底片卡(29)平坦时的长度与宽度分别为35×24毫米,还可做一种70×24毫米的,如扩印3R照片使用50毫米镜头底片卡(29)的底角一般在10°度。
上述立体变异成像装置如果把底片夹装置换上普通底片夹,把反光镜装置及狭缝板装置拆除就是现在使用的扩印机或放大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必再买一个立体照相机,只需用普通照相机加上立体摄影附件拍摄两张底片,然后使用本装置合成立体照片,使立体照片进入千家万户。
权利要求1.一种立体变异成像装置是由扩印机、底片夹装置、反光镜装置及狭缝板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A、底片夹装置安装在扩印机中的底片夹处并使光线反射到相纸上不发生畸变;B、反光镜装置安装在镜头下紧靠镜头并使两张底片所射出的光线在相纸上合在一起;C、狭缝板装置安装在底盘上能压住相纸并使两张底片所射出的图像在相纸上印成左右相间的线条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变异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片夹装置是由两个半底片坐(30)各连接一个底片卡(29),两个底片卡通过一个小转轴(32)连接,在底片卡与底片坐中间有一个小弹簧片(31)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变异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光镜装置里有4个反光镜(1,2,3,4),其中反光镜(1,2)固定在底板上,反光镜(3,4)与旋钮(11,17)相连,旋钮上设有刻度盘(27,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变异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光镜的下部设有遮光挡板(5),遮光挡板的两边分别设有电磁铁(9,10),电磁铁固定在反光镜装置的底板(18)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变异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狭缝板装置是由弹簧(7)、狭缝板(6)及转轴(8)组成。其中转轴(8)是以直径为界两边半径不等,转轴的顶端两边分别设有电磁铁的开关(25、26),转轴的另一端与走纸棍连接,(也可与电机及计时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立体变异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狭缝板可以由一组狭缝组成,也可以由两组狭缝组成,如果由两组狭缝组成,那么上组狭缝的透光部分应正好与下组狭缝的不透光部分在一条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立体变异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狭缝板装置中的狭缝板如果由两组狭缝组成,那么狭缝板的运动方向应为细狭缝的方向。
专利摘要本装置是把两个不同方位所拍摄的底片合成到一张相纸上,使相纸上的图像为左右相间的线条状图像。本装置是由一组反光镜装置把两个底片射出的光线合成到铺有狭缝板的相纸上,反光镜装置先把其中一张底片的光线反射到狭缝板后面的相纸上,移动狭缝板,遮挡上组光线并放开另一组光线即在相纸上合成了一张左右相间的线条图像,在此合成图像上覆盖一张透明柱镜板即可观看立体效果,不再需用任何工具。
文档编号G03B35/14GK2055262SQ8920014
公开日1990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1988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88年12月30日
发明者陈瑞程 申请人:陈瑞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