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56450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学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对于电泳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等本身不会发光的面板,常会与光源模块作搭配,以使显示装置能够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被观看。对于穿透式液晶显示面板而言,常采用背光模块置于穿透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后方,以提供穿透式液晶显示面板足够的照明。另一方面,对于反射式电泳显示面板(如电子纸)或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而言,则常搭配前光模块置于面板的前方,如此同样能够提供面板足够的照明。
[0003]以目前的现有的技术要提供非显示区外的照明,常需要有额外的光源来提供,所以这额外的光源便会在机构上占去一定的体积,容易排挤到显示区的导光板空间。另一方面,当非显示区的照明是为了照明穿透式图示区时,位于穿透式图示区下方往上发光的光源可提供此区域照明使用,因此一般应用来讲会在穿透式图式的附近保留比较的大的空间以容置光源。此时,若提供显示区照明的导光板若是在同一方向,就比较容易会有排挤效应,会让到原本导光板可以使用混光区变短,导致在显示区的光学设计上会容易出现热点(hot spot)现象,也就是在靠近光源的位置附近会有亮度不均匀的状况。
[0004]具体而言,在侧边入光式前光模块中,可于导光板侧边的入光面设置发光兀件,例如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来自冷阴极荧光灯管的光线通过入光面并进入导光板后,被导光板上的微结构散射成均匀的面光源以照明显示面板。随着工艺技术的突破,发光二极管(I ight emitting d1de, LED)逐渐取代冷阴极突光灯管来作为前光模块中的发光元件。已知的设计会将多个发光二极管间隔排列在导光板的入光面旁。然而,作为点光源,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在入光面附近所提供的光强度并非均匀分布,其中正对发光二极管的位置会形成亮区,而两发光二极管之间会形成暗区,使得导光板在靠近入光面处会产生亮暗不均的光强度分布,这就是所谓的热点现象。热点现象在混光距离不够长的情况下更为严重。
[0005]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显示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显示装置,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显示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显示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利用导光板同时提供显示区域及图案区域的照明,非常适于实用。
[0007]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显示单元,具有显示区域;保护盖,具有图案区域,其中该图案区域与该显示区域不重叠;导光板,配置于该显示单元与该保护盖之间,且具有第一光散射区与第二光散射区,其中该第一光散射区与该显示区域至少部分重叠,且该第二光散射区与该图案区域至少部分重叠;以及发光单元,发出光束至该导光板,其中部分该光束进入该导光板后被该第一光散射区散射至该显示区域,且另一部分该光束进入该导光板后被该第二光散射区散射至该图案区域。
[0008]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09]前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包括面向该保护盖的第一表面、面向该显示单元的第二表面及连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的入光面,且来自该发光单元的该光束经由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中。
[0010]前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散射区位于该第一光散射区与该入光面之间。
[0011]前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散射区且该第二光散射区之间相隔距离。
[0012]前述的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具有:多个第一光学微结构,位于该第一光散射区;以及多个第二光学微结构,位于该第二光散射区。
[0013]前述的显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微结构位于该导光板的该第二表面,且该第二光学微结构位于该导光板的该第一表面。
[0014]前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第一透光胶层,连接该导光板与该保护盖;以及第二透光胶层,连接该导光板与该显示单元。
[0015]前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光胶层与该第二透光胶层曝露出该第二光散射区。
[0016]前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光胶层覆盖该第二光散射区,且该第二透光胶层曝露出该第二光散射区。
[0017]前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单元为反射式显示面板。
[0018]前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单元为电泳显示面板。
[0019]前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图案层,位于该图案区域中,且配置于该保护盖面向该导光板的表面上。
[0020]前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触控板,配置于该保护盖与该导光板之间,或配置于该显示单元与该导光板之间。
[002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保护盖、导光板以及发光单元。显示单元具有显示区域。保护盖具有图案区域,其中图案区域与显示区域不重叠。导光板配置于显示单元与保护盖之间,且具有第一光散射区与第二光散射区,其中第一光散射区与显示区域至少部分重叠,且第二光散射区与图案区域至少部分重叠。发光单元发出光束至导光板,其中部分光束进入导光板后被第一光散射区散射至显不区域,且另一部分光束进入导光板后被第二光散射区散射至图案区域。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导光板,导光板包括面向保护盖的第一表面、面向显示单元的第二表面及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入光面,且来自发光单元的光束经由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光散射区位于第一光散射区与入光面之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光散射区且第二光散射区之间相隔距离。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导光板具有多个第一光学微结构位于第一光散射区。以及多个第二光学微结构位于第二光散射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微结构位于导光板的第二表面,且第二光学微结构位于导光板的第一表面。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更包括第一透光胶层连接导光板与保护盖,以及第二透光胶层,连接导光板与显示单元。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透光胶层与第二透光胶层曝露出第二光散射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透光胶层覆盖第二光散射区,且第二透光胶层曝露出第二光散射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单元为反射式显示面板。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单元为电泳显示面板。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更包括图案层,位于图案区域中,且配置于保护盖之面向导光板的表面上。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更包括触控板,配置于保护盖与导光板之间,或配置于显示单元与导光板之间。
[0022]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显示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3]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导光板具有分别对应于显示区域与图案区域的第一光散射区与第二光散射区,如此可利用导光板同时提供显示单元与图案区域的照明。因此,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具有较小的体积。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光散射区位于第一光散射区与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因此可延长从入光面至第一光散射区之间的混光距离,如此可解决导光板靠近入光面处亮暗不均(即热点现象)的问题,以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002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