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视显示器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17458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一支承部70进行详细说明。
[0038]另外,第一支承体7作为保持电动机71和齿轮72的部件而构成。电动机71产生用于使反射部4在旋转轴线AX附近旋转的动力,其例如由步进电动机构成。如图2(a)、图2(b)所示,在电动机71的旋转轴(未图示)上安装有紧定螺钉71a。齿轮72通过沿X方向的旋转轴73在与旋转轴线AX平行的轴附近以可旋转的方式而被保持于第一支承体7上,与紧定螺钉71a紧密连接。另外,齿轮72与形成于第一被支承体6的齿部62紧密连接。如果通过电动机71,紧定螺钉71a旋转的话,则与其紧密连接的齿轮72旋转。由于齿轮72也与反射部4的形成于第一被支承体6的齿部62紧密连接,故通过电动机71的动力,反射部4在旋转轴线AX附近旋转。
[0039]在反射旋转机构5中,电动机71的动力通过紧定螺钉71a和齿轮72而如此传递给反射部4,从而可使反射部4在旋转轴线AX附近旋转。
[0040]第一弹性部件SI (弹性部件的一个例子)例如由板簧构成,如图4所示,呈截面大致3字状。第一弹性部件SI以将第一被支承部60按压于第一支承部70的方式而设置。在后面对第一弹性部件SI进行详细说明。
[0041]设置于反射部4的第二被支承体8在旋转轴线AX附近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第二支承体9。第二被支承体8位于反射部4的+X方向侧端部,相对于反射部件40不动。第二被支承体8比如与反射部件40 —体形成,或固定于反射部件40。第二被支承体8具有朝+X方向突出的第二被支承部80 (参见图2 (b)、图6)。在后面对第二被支承部80进行详细说明。
[0042]第二支承体9比如由规定的树脂形成,通过被安装于框体1,从而相对于框体I不动,并且支承第二被支承体8。在第二支承体9上设置有第二支承部90 (参见图2 (b)),其为与第二被支承部80抵接,并且支承第二被支承部80的部分。在后面对第二支承部90进行详细说明。
[0043]第二弹性部件S2(设置于与第一弹性部件SI不同的位置的另一弹性部件的一个例子)例如由板簧构成,如图6所示,呈截面大致3字状。第二弹性部件S2以将第二被支承部80按压于第二支承部90的方式而设置。在后面对第二弹性部件S2进行详细说明。
[0044]未图示的电路基板比如为印刷电路板,其设置于框体I内的规定位置,安装有由微型控制器构成的控制部(未图示),该微型控制器包含CPU和ROM等存储部。电路基板的控制部与显示器2和电动机71分别电连接。控制部取得车辆的状态信息,并据此驱动显示器2(也就是在显示器2上显示规定的报告图像),该车辆的状态信息从车辆E⑶(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等外部装置(未图示)通过通信线路而传送。另外,在HUD装置100中设置有观看者E等用户用于调整反射部4的角度的输入机构(未图示)(该输入机构可为与控制部电连接的HUD装置100的外部装置),控制部根据用户的来自输入机构的操作内容而驱动电动机71,仅使电动71的旋转轴旋转规定的角度。由此,反射部4可在旋转轴线AX附近旋转。
[0045]接下来对第一被支承部60、第一支承部70、第一弹性部件S1、第二被支承部80、第二支承部90以及第二弹性部件S2进行详细说明。
[0046](针对第一被支承部60、第一支承部70以及第一弹性部件SI)
[0047]首先,参照图4对第一被支承部60、第一支承部70以及第一弹性部件SI进行说明。图4为反射部旋转机构5的图3所示的C-C线截面图。
[0048]第一被支承部60沿旋转轴线AX设于反射部4的一端部(_X方向侧的端部),其呈朝-X方向突出的形状(凸状)。另一方面,支承第一被支承部60的第一支承部70如图4所示那样,作为第一被支承部60所插入的孔部(凹部)而形成。
[0049]具体来说,第一被支承部60如图4所示,由圆柱状的轴部63和具有形成于轴部63的+X方向侧的球面的球状部64构成。另一方面,第一支承部70由第一孔部74和第二孔部75构成,第一孔部74收纳轴部63,其由比轴部63大一圈的圆筒状的孔构成,第二孔部75与第一孔部74连通,收纳球状部64。形成第一支承部70中的第二孔部75的内面构成滑动面75a,该滑动面75a呈沿规定的锥体(优选为三角锥或圆锥)的侧面的形状,该规定的锥体在沿旋转轴线AX的方向上具有高度方向,该滑动面75a与第一被支承部60的球状部64抵接,伴随反射部4的旋转轴线AX附近的旋转而使球状部64滑动。由此,第一被支承部60与第一支承部70的接触,也就是球状部64与滑动面75a的接触实质上处于点接触或线接触状态,以极力控制接触阻力的形式,第一被支承部60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第一支承部70。
[0050]第一弹性部件SI如图4所示,其一端部Sla固定于第一支承体7的-X方向侧,其另一端部Slb使第一被支承部60朝-X方向偏置。也就是说,第一弹性部件SI给第一被支承部60带来了朝-X方向侧的力Fl,使第一被支承部60的球状部64按压于第一支承部70的滑动面75a。由此,通过第一弹性部件SI的弹性而朝沿旋转轴线AX的方向按压第一被支承部60,并且实质上第一被支承部60与第一支承部70处于点接触或线接触状态,故消除了两者间的间隙,减轻了不稳的情况,且即使在给HUD装置带来振动的情况下,仍可抑制观看者E能看到的报告图像(显示图像)变模糊的情况。
[0051]另外,在第一弹性部件SI的一端部Sla上形成有轴承部01,该轴承部01由以可旋转的方式通过轴而支承第一被支承部60的轴部63的孔部构成。
[0052](针对第二被支承部80、第二支承部90以及第二弹性部件S2)
[0053]接着,参照图6对第二被支承部80、第二支承部90以及第二弹性部件S2进行说明。图6为反射部旋转机构5的图5所示的D-D线截面图。又,通过相互垂直的D-D线的交点的垂直线V示于图5、图6中。在图6的截面图中,在垂直线V左侧,X轴朝纸面法线方向,在垂直线V右侧,X轴朝右侧方向。
[0054]第二被支承部80沿旋转轴线AX设置于反射部4的另一端部(+X方向侧的端部),其呈朝+X方向突出的形状,具体来说,如图7所示,其由圆柱状的轴部81和形成于轴部81的+X方向侧的圆盘部82构成。圆盘部82按照下述方式形成:如图6所示,从+X方向看呈圆状,如图7所示,从与旋转轴线AX垂直的方向看呈比轴部81更加凸起为法兰状的凸状。如图7所示,圆盘部82的侧周构成具有球状的曲面的曲面部82a。第二被支承部80通过圆盘部82 (更具体说是曲面部82a)与第二支承部90抵接,从而被支承。第二支承部90之中的与第二被支承部80的曲面部82a抵接的部分构成滑动面90a (设置于与滑动面75a不同的位置的另一滑动面的一个例子),该滑动面90a呈沿规定的锥体(优选为三角锥或圆锥)的侧面的形状,伴随反射部4的旋转轴线AX附近的旋转而使第二被支承部80的圆盘部82滑动。由此,第二被支承部80与第二支承部90的接触,也就是圆盘部82与滑动面90a的接触实质上处于点接触或线接触状态,以极力控制接触阻力的形式,第二被支承部80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第二支承部90。
[0055]第二弹性部件S2的一端部S2a利用设置于第二支承体9的后述的突出部91而被定位固定(参见图6中下侧),其另一端部S2b使第二被支承部80朝图6中下侧偏置。也就是说,第二弹性部件S2给第二被支承部80带来了与旋转轴线AX垂直的方向的力F2,使第二被支承部80的圆盘部82朝第二支承部90的滑动面90a按压。由此,通过第二弹性部件S2的弹性而朝与旋转轴线AX垂直的方向按压第二被支承部80,并且实质上第二被支承部80与第二支承部90处于点接触或线接触状态,故消除了两者间的间隙,减轻了不稳的情况,且即使在给HUD装置100带来振动的情况下,仍可抑制观看者E能看到的报告图像变模糊的情况。
[0056]另外,在第二弹性部件S2的一端部S2a上形成有缺口 02。该缺口 02形成于第二支承体9,与图2(a)、图2(b)或朝图6的图中下方向突出的突出部91嵌合。
[0057]在以上说明的HUD装置100中,在第一被支承部60上形成有球面(球状部64所具有),在第一支承部70上形成有滑动面75a,该滑动面75a实质上与形成于第一被支承部60的球面点接触或线接触,伴随反射部4的旋转用于第一被支承部60的滑动,HUD装置100中设置有第一弹性部件SI,该第一弹性部件SI朝旋转轴线AX方向将第一被支承部60和第一支承部70相互按压。由此,在第一被支承部60与第一支承部70抵接的状态下被限制,另外进行该限制的部件为第一弹性部件SI,故即使给HUD装置100带来振动,也能够减轻产生于反射部4的偏移(特别是旋转轴线AX方向的偏移),且能通过第一弹性部件S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