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光栅、彩膜基板、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_2

文档序号:8512043阅读:来源:国知局
不同的结构形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3D光栅、包含该3D光栅的彩膜基板、以及包含该3D光栅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和显示控制方法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0049]实施例一
[0050]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3D光栅,如图1和2所示,该3D光栅300具体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310、形成在第一透明电极层310上方(即出光方向上的)第二透明电极层320以及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层310和第二透明电极层320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330 ;其中,第一透明电极层310包括条状电极图形;该条状电极图形包括等间距排列的多个条状电极311和连接该条状电极图形内的各个条状电极的电极线312 ;第二透明电极层320为一整块电极板;还包括4个触控检测端400,4个触控检测端400分别对应设置在该电极板的四个角处;电致变色材料层330在电场中不透明,在非电场中透明。
[0051]在对包含实施例一的3D光栅的显示装置进行显示控制时,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可以具体包括:
[0052]在3D显示模式下,通过在第一透明电极层310和第二透明电极层320上施加电压,产生对应于各个条状电极的电场,使3D光栅中的电致变色材料不透明,从而实现裸眼3D显示;
[0053]在2D显示模式下,在第一透明电极层310和第二透明电极层320不施加电压或者施加相同的电压,使上述的3D光栅中的电致变色材料透明,从而实现2D显示。
[0054]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改变施加在第一透明电极层310和第二透明电极层320的电压,即可实现2D/3D显示的切换,与现有技术中通过机械方式或者通过液晶透镜方式实现2D/3D显示的切换相比,控制过程简单易于实现。并且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3D光栅的显示装置,与现有技术中通过机械方式或者通过液晶透明实现2D/3D显示的切换的显示装置相比,结构更为简单。
[0055]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第二透明电极层320为一整块电极板,且在该电极板的四个角处对应设置有四个触控检测端400。则该第二透明电极层320可以复用为触控电极,触控检测端400通过检测电流的大小实现电阻式触控检测。这样就可以避免再专门设置一层检测电极,可以降低相应的显示装置的盒厚和制作工艺。
[0056]在具体实施时,这里的第一透明电极层310和/或第二透明电极层320可以具体为ITO等透明材料,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0057]在具体实施时,在第一透明电极层310中,条状电极311和电极线312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制作,此时条状电极311和电极线312可以通过同一工艺形成。这样能够降低制作工艺的复杂度。
[0058]或者,在具体实施时,这里的电极线312也可以为金属线,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降低电阻率。一般的,该金属电极线312与条状电极311通过不同的工艺形成。
[0059]上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可以具体为W03、Ni (OH) 2、普鲁士蓝等无机材料,或者也可以为聚苯胺、紫罗精与稀土酞花菁等有机材料。
[0060]参见图2,为包含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3D光栅的彩膜基板的结构示意图,该彩膜基板包括:
[0061]基底100以及形成在所述基底100的下表面上的彩膜滤光层200 ;形成在基底100上表面上的3D光栅300 ;
[0062]在具体实施时,这里的3D光栅可以通过图案化工艺形成在基底上。这样,一方面能够降低显示装置整体的盒厚,另一方面,通过图案化工艺制作3D光栅与将制作后的3D光栅设置在彩膜基板的出光方向上相比,可以避免对盒的过程,降低了制作的复杂度。
[0063]参见图3,在具体实施时,上述的各个条状电极311可以均遮挡左眼视图子像素(图中表示为G1、B1和Rl)的左侧半个像素以及右眼视图像素的右侧半个像素(图中表示为G2、B2和R2),这样可以方便的实现3D显示。
[0064]不难理解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是以彩膜层和3D光栅位于基底的两个表面上进行的说明,但是本发明提供的3D光栅实际上并不做限定,只要3D光栅是位于彩膜层的出光方向上,相应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65]实施例二
[0066]如图4和5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3D光栅中,第二透明电极层320不是一整块电极板,而是也包括等间距排列的条状电极(为了便于区分,图4中的第二透明电极层320中的各个条状电极表示为321,电极线表示为322),且第二透明电极层320中的各个条状电极321的位置与第一透明电极层310中的各个条状电极311的位置对应。在边缘的两个条状电极321中的每一个条状电极321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触控检测端400,且各个条状电极321的一端通过电极线322连接到位于边缘的两个条状电极321的该端上的触控检测端。
[0067]实施例二提供的3D光栅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一提供的3D光栅,相应的显示控制方法也可以参考对实施例一所述中的显示控制方法,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0068]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3D光栅同样能够实现电阻式触控检测。
[0069]实施例三
[0070]如图6、7和8所不,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3D光栅中,第一透明电极层310和第二透明电极层320均是包括多个条状电极,且第一透明电极层310中的各条状电极311沿s方向分布,第二透明电极层中的各条状电极321沿d方向分布,这里的s方向和d方向垂直,且在第二透明电极层上不包括触控检测端400。其中,在第一透明电极层中,一部分条状电极311连接电极线312a,构成一个第一条状电极图形;另一部分的条状电极311与连接另一条电极线312b,构成一个第二条状电极图形,且连接电极线312a的条状电极与连接条状电极312b的条状电极交错排列(即奇数列的条状电极311连接一条电极线,偶数列311的条状电极连接另一条电极线);相应的,在第二透明电极层320中,一部分条状电极321连接电极线322a,构成一个第一条状电极图形;另一部分的条状电极321与连接另一条电极线322b,构成第二条状电极图形,连接电极线322a的条状电极与连接条状电极322b的条状电极也交错排列。
[0071]实施例三提供的3D光栅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一提供的3D光栅,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0072]在对包含实施例三的3D光栅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可以与对包含实施例一的3D光栅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一致,不同的是,在对包含实施例三的3D光栅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控制时,该显示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在3D模式显示时,检测用户的观看方向,并根在检测到的观看方向上进行相应的3D显示。具体来说,如果观看方向与s方向一致,则进行s方向的裸眼3D显示,此时,如图5所示,可以通过控制施加在各个电极线上的电压,使第一透明电极层310中的其中一个条状电极图形比如第二条状电极图形中的条状电极311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20中的第一条状电极图形和第二条状电极图形中的条状电极均一致,而使第一透明电极层310中的第一条状电极图形中的条状电极311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20中的第一条状电极图形和第二条状电极图形中的条状电极不一致,这样在s方向上,就形成了对应于第一透明电极层310内的第一条状电极图形中的各个条状电极的光栅。相应的,如果观看方向与d方向一致,则进行d方向的裸眼3D显示,此时,如图7所示,可以通过控制施加在各个电极线上的电压,使第二透明电极层320中的其中一个条状电极图形比如第二条状电极图形中的条状电极321与第一透明电极层310中的第一条状电极图形和第二条状电极图形中的条状电极均一致,而使第二透明电极层320中的第一条状电极图形中的条状电极321与第一透明电极层310中的第一条状电极图形和第二条状电极图形中的条状电极不一致,这样在d方向上,就形成了对应于就形成了对应于第二透明电极层320内的第一条状电极图形中的各个条状电极的光栅。
[0073]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3D光栅,能够实现两个方向的裸眼3D显示。
[0074]在上述的实施例二和三中,各个电极线也可以与实施例一致,采用与条状电极相同的材料并在同一工艺中形成。或者,各个电极线也可以与条状电极不同的材料,比如金属,并与各个条状电极在不同的工艺中形成。此时,可以通过一次工艺形成所有各条金属电极线。这样,可以降低制作工艺的复杂度。
[0075]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3D光栅的制作方法,可以用于制作上述任一项所述的3D光栅,该方法可以具体包括:
[0076]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
[0077]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包括条状电极图形;所述条状电极图形包括等间距排列的条状电极和连接该条状电极图形内的各个条状电极图形的电极线;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在电场中不透明,在非电场中透明。
[0078]本发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