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光栅、彩膜基板、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_3

文档序号:8512043阅读:来源:国知局
明的3D光栅的制作方法所制作的彩膜基板,通过控制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的上施加的电压状态,能够使条状电极图形透明以实现2D显示或者不透明作为光栅以实现3D显示。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3D光栅,能够使得相应的显示装置结构简单,且2D/3D切换过程易于实现。
[0079]具体来说,当本发明提供的3D光栅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实施例一中的3D光栅时,这里的方法还应该包括在第二透明电极层的边缘形成触控检测端的步骤,具体工艺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再详细说明。
[0080]具体来说,当本发明提供的3D光栅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实施例三中的3D光栅且电极线采用金属制作时,制作3D光栅的步骤可以包括:
[0081]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层中的各个条状电极;
[0082]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上沉积电致变色材料;
[0083]在沉积的电致变色材料之上形成第二透明电极层中的各个条状电极;
[0084]在形成第二透明电极层中的各个条状电极之后的结构上形成一层绝缘材料;
[0085]刻蚀掉第二透明电极层中的电极线位置处的绝缘材料以及第一透明电极层中的电极线位置处的绝缘材料和电致变色材料,得到相应的电极线过孔;
[0086]在形成了电极线过孔的结构上沉积金属材料,得到第二透明电极层中的电极线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中的电极线。
[0087]这样就通过一次图案化工艺形成了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中的各条金属线,降低了制作工艺的复杂度。
[0088]在具体实施时,如果各条电极线均采用与透明条状电极一样的材料制作,则可以在形成一个透明电极层中的透明条状电极的同时,同层形成归属于该透明电极层的电极线。
[0089]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
[0090]在基底上形成彩膜滤光层,
[0091]在所述基底的出光方向上按照上述的3D光栅的制作方法形成3D光栅。
[0092]制作彩膜层的具体工艺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发明中不再进行说明。
[0093]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在制作上述的3D光栅时,可以通过图案化工艺将3D光栅制作在所述基底上。
[009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代,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3D光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其中, 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包括条状电极图形;所述条状电极图形包括等间距排列的条状电极和连接该条状电极图形内的各个条状电极的电极线;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在电场中不透明,在非电场中透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均包括两个条状电极图形;在每一个透明电极层内,第一条状电极图形所包含的多个条状电极与第二条状电极图形所包含的多个条状电极交错排列;且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内的各个条状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内的各个条状电极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为一电极板,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的出光方向一侧;所述3D光栅还包括四个触控信号检测端,四个触控信号检测端对应设置在电极板的四个角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包括一个条状电极图形,且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中各个条状电极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中的各个条状电极图形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3D光栅还包括四个触控信号检测端,四个触控信号检测端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中的边缘的两个条状电极的两端;各个条状电极的第一端通过电极线连接位于边缘条状电极第一端的两个触控信号检测端,第二端连接位于条状电极第二端的两个触控信号检测端。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3D光栅,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透明电极层中的条状电极和电极线通过同一工艺形成。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3D光栅,其特征在于,各个条状电极图形内的电极线为金属线,且通过同一工艺形成。
7.一种彩膜基板,包括基底以及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的彩膜滤光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彩膜滤光层出光方向上的3D光栅;所述3D光栅为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3D光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3D光栅为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3D光栅,所述条状电极图形内各个条状电极遮挡左眼视图子像素的左侧半个像素以及右眼视图像素的右侧半个像素。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3D光栅通过图案化工艺形成在所述基底上。
10.—种3D光栅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 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包括条状电极图形;所述条状电极图形包括等间距排列的条状电极和连接该条状电极图形内的各个条状电极图形的电极线;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在电场中不透明,在非电场中透明。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均包含两个条状电极图形;在每一个透明电极层内,第一条状电极图形所包含的多个条状电极与第二条状电极图形的多个条状电极交错排列;且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内的各个条状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内的各个条状电极垂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包括: 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层中的各个条状电极; 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上沉积电致变色材料; 在沉积的电致变色材料之上形成第二透明电极层中的各个条状电极; 在形成第二透明电极层中的各个条状电极之后的结构上形成一层绝缘材料; 刻蚀掉第二透明电极层中的电极线位置处的绝缘材料以及第一透明电极层中的电极线位置处的绝缘材料和电致变色材料,得到相应的电极线过孔; 在形成了电极线过孔的结构上沉积金属材料,得到第二透明电极层中的电极线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中的电极线。
13.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条状电极的同一工艺中,形成归属与同一透明电极层的电极线。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底上通过图案化工艺形成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和电致变色材料层。
15.一种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基底上形成彩膜滤光层,并按照如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彩膜滤光层的出光方向上形成3D光栅。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如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彩膜滤光层的出光方向上形成3D光栅,包括: 通过图案化工艺在所述基底上形成3D光栅。
17.—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
18.—种显示控制方法,用于对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3D模式时,通过控制施加在所述电极线上的电压,使第一透明电极层的条状电极图形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产生电场,使条状电极位置处的电致变色材料不透明,以形成光栅; 在2D模式时,通过控制施加在所述电极线上的电压,使第一透明电极层的条状电极图形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不产生电场,使电致变色材料层整体透明。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光栅、彩膜基板、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3D光栅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包括条状电极图形;所述条状电极图形包括等间距排列的条状电极和连接该条状电极图形内的各个条状电极的电极线;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在电场中不透明,在非电场中透明。本发明中,通过控制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的上施加的电压状态,能够使3D光栅整体透明以实现2D显示或者部分不透明以作为光栅以实现裸眼3D显示。采样本发明所提供的3D光栅,能够使得相应的显示装置结构简单,且2D/3D切换过程易于实现。
【IPC分类】G02B27-22, G02F1-155
【公开号】CN104834103
【申请号】CN201510271863
【发明人】杨盛际, 董学, 薛海林, 王海生, 赵文卿, 郭仁炜, 刘鹏, 陈忠君, 苗京花, 李牧冰, 李昌峰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5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