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45362阅读:来源:国知局
据表。其中,表1是以设置 在第一光学面214a上靠近导光板214的入光面214b设置的凹槽215a为主,并以楔形的导 光板214作为量测对象,同时改变凹槽215a的厚度以及相对光源开口位置所得到的结果。 在此模拟试验中,导光板214在入光面214b处的厚度为0. 65mm,导光板214的长边(平行 入光面)的长度为201mm,粘固件216的厚度约为0. 05mm-0. 1mm。
[0032] 表1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模拟数据表
[0033]
[0035] 表1可知,以未设置凹槽的导光板(原架构)所产生的辉度10854为标准,在不遮 蔽光源218开口的情况下,设置厚度0. 05mm的凹槽215a所产生的光学辉度较原架构仅少 了约0. 2% -1. 1%。由此可知,设置凹槽215a并不会影响整体背光模组210的出光效能。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凹槽215a的设置,整体背光模组210的厚度可以减少约10%。
[0036] 另参阅下表2,表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光学模拟数据表。其中,表2是以设 置在第一光学面214a上靠近导光板相对入光面214b的反入光面214c设置的凹槽215b为 主,并以楔形的导光板214作为量测对象,同时改变凹槽215b的厚度所得到的结果。在此 模拟试验中,导光板214在反入光面214c处的厚度为0. 5mm,导光板214的长边(平行反入 光面)的长度为201mm,粘固件216的厚度约为0. 05mm-0. 1mm。
[0037] 表2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光学模拟数据表
[0038]
[0040] 由表2可知,以未设置凹槽的导光板(原架构)所产生的辉度10854为标准,在靠 近导光板214的反入光面214c设置凹槽215b并不会影响整体背光模组210的出光效能。 同样地,通过凹槽215b的设置,整体背光模组210的厚度可以减少约10%。
[0041] 因此,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导光板214的第一光学面214a及第二光学面214d设置 凹槽(例如凹槽215a、215b)来容置粘固件216并固定导光板214的方式,可在不影响背光 模组210的功能下,减少整体背光模组210的厚度,并同时增加导光板214的粘固强度。
[0042] 参阅图5,其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剖面图。本实施 方式的液晶显不器300包括背光_旲组310以及液晶显不面板320。液晶显不面板320设于 背光模组310上。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310结构设计与背光模组210的结构设计相同,且 背光模组310同样包括背板312、导光板314、粘固件316及光源318,并且通过导光板314 第一光学面314a设置凹槽(例如凹槽315a、315b)来容设粘固件316,达到与前述实施方式 相同的目的,故在此不再赘述。
[0043]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光板214及314下方另可设置白色覆膜217及317。覆 膜217及317主要用来取代传统背光模组在导光板下设置的白色反射片。由于传统的白色 反射片在反射率83. 6条件下,其厚度为0. 05mm,若通过覆膜217及317取代白色反射片, 可进一步降低整体背光模组210及310的厚度。参阅表3所示,表3为白色反射片与覆膜 217及317的反射率比较表。
[0044] 表3 :覆膜与白色反射片的反射率比较表

[0047] 由表3可知,以覆膜217及317取代白色反射片不但不会影响整体光的反射率,更 可以减少整体背光模组的厚度。
[0048] 另参照图6及图7,其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剖 面图。在图6的实施例中,液晶显不器400包括背光_旲组410以及液晶显不面板420。液晶 显示面板420设于背光模组410上。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410结构设计与前述介绍的背 光模组210的结构设计相似,且背光模组410包括背板412、导光板414、粘固件416、软性电 路板417、光源418及反射片419。软性电路板417及反射片419设于导光板414的下方。 其中,在导光板414面向反射片419的光学面414a上设有凹槽415。藉此,通过凹槽415来 设置粘固件416,可将导光板414固定在反射片419上。
[0049] 其中,图6所不实施例的凹槽415设置在导光板414靠近反出光面的位置上。在 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凹槽415亦可设置在靠近光源418的位置处。藉此,通过设置 在凹槽415中的粘固件416可将导光板414固定在软性电路板417上。
[0050] 另参照图8及图9,其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剖 面图。在图8的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500包括背光模组510以及液晶显示面板520。液晶 显不面板520设于背光模组510上。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510结构设计与背光模组210 的结构设计相似,且背光模组510包括背板512、导光板514、粘固件516、软性电路板517、 光源518及反射片519。其中,软性电路板517设置在导光板514的上方,反射片519设在 导光板514的下方。其中,在导光板514面向软性电路板517的光学面514a上设有凹槽 515。藉此,通过凹槽515来设置粘固件516,可将导光板514向上粘合至背板512的框架部 分,达到固定导光板514的目的。
[0051] 其中,图8所示实施例的凹槽515设置在导光板514靠近反出光面的位置上。在 其他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凹槽515亦可设置在靠近光源518的位置处。藉此,通过设置 在凹槽515中的粘固件516可将导光板514固定在软性电路板517上。
[0052]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在导光板的光学面设置凹槽以 容设粘固件,因此粘固件除了可与凹槽底面相粘合外,同时可与凹槽的侧边相粘合,故可增 强导光板粘合在背板上的强度。
[0053]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的另一优点是通过在导光板的光学面设置凹 槽以容设粘固件,因此可在不影响原有背光模组的功能下,缩减整体背光模组的厚度。当发 光二极体打件技术提升而使发光二极体的打件高度下降时,可直接使用本发明来让整体背 光模组的厚度下降,达到轻薄化的目的。
[0054]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一 般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当以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主权项】
1. 一种导光板,包括: 第一光学面; 第二光学面,与所述第一光学面相对; 入光面,沿着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方向延伸而连接所述第一光学面及所述第二光学面; 及 环绕面,连接所述入光面,且与所述入光面配合而围绕所述第一光学面及所述第二光 学面; 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环绕面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槽邻近所述入光面。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入 光面上。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槽为长条形,所述至少 一个凹槽的长边与所述入光面平行。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环绕面包括与所述 入光面相对的反入光面,所述至少一个凹槽邻近于所述反入光面。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反 入光面上。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槽为长条形,所述至少 一个凹槽的长边与所述反入光面平行。8. -种背光模组,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以及光源,其中,所 述光源朝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发射光。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 具有承载面,所述第一光学面与所述承载面相对,且所述导光板通过所述粘固件粘合在所 述承载面上。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电路板,所述导光板通过所述粘固件粘合在所述电路板上。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反射片,所述导光板通过所述粘固件粘合在所述反射片上。12. -种液晶显示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 示面板,其设在所述背光模组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此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粘固件及光源。导光板设置在背板中,且导光板包括第一光学面、第二光学面及入光面。第二光学面相对第一光学面,且入光面连接第一光学面及第二光学面。其中,导光板的第一光学面或第二光学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粘固件设于凹槽中,将导光板粘合在背板中。光源设置在背板上,以朝导光板发射光。
【IPC分类】G02B6/00
【公开号】CN105403948
【申请号】CN201510887173
【发明人】许育纮, 陈瑞麟
【申请人】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3年8月9日
【公告号】CN103388786A, US9268081, US2015002276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