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系统和光学设备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686471阅读:来源:国知局
10 = 0.00000E+00 [018引表面编号:20
[0186] κ= 1.0000
[0187]C4 = 7.53770E-05
[0188]C6 = 6.63130E-07
[0189]C8 = 0.00000E+00
[0190]C10 = 0.00000E+00
[0191] (可变距离)
[0192] <在聚焦于无穷远物上时〉
[0193]
[0194] <在聚焦于近物上时,
[019引拍摄放大率二-0.01〉
[0196]
[0197]
[019引(透镜组数据)
[0199]
[0200] (用于条件表达式的数值)
[0201] (l)(-fl)/fw=1.617
[0202] (2)(-fl)/ft= 0.572
[0203] (3) |fVff| =0.284
[0204] (4)Ifyw| =0.351 [020引(5)ff/fs= 0.906
[0206] (6)X2a/X2b= 3.087
[0207] (7)IfVfbl=0.287
[0208] 图2AJB和2C是示出在聚焦于无穷远物上时、根据实例1的变焦镜头系统的各种像 差的曲线图,其中图2A处于广角端状态中,图2B处于中间焦距状态中,并且图2C处于远摄端 状态中。
[0209]图3A、3B和3C是示出在聚焦于近物上时(拍摄放大率二-0.01)、根据实例1的变焦 镜头系统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其中图3A处于广角端状态中,图3B处于中间焦距状态中,并 且图3C处于远摄端状态中。
[0210]图4A和4B是示出在聚焦于无穷远物上时在将移位透镜组移位(±0.1mm)时根据实 例1的变焦镜头系统的曽差的曲线图,其中图4A处于广角端状态中,并且图4B处于远摄端状 态中。
[OW] 在图2A到4B中的各个曲线图中,FN0表示f数,NA表示数值孔径,A表示半视角,册表 示物高度,d表示d线(波长λ= 587.6nm),并且g表示g线(波长λ= 435.8nm)。在示出像散的曲 线图中,实线示意弧矢像面,并且虚线示意子午像面。关于各种像差曲线图的上述解释是与 其它实例相同的。
[0212] 如根据各个曲线图明显地,即使在将移位透镜组移位时,由于在从广角端状态到 远摄端状态的每一个焦距状态中对于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根据实例1的变焦镜头系统示 出卓越的光学性能。
[0213] < 实例 2〉
[0214]图5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例2的变焦镜头系统的透镜配置的截面视图。
[0215]根据实例2的变焦镜头系统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 G1和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构成。
[0216]第一透镜组G1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W下构成: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负弯月形透 镜L11、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12、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正弯月形透镜 L13、和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正弯月形透镜L14。附带说一句,负弯月形透镜L11是其中在 像侧透镜表面上形成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
[0217] 第二透镜组G2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前子透镜组的a和具有负 折射光焦度的后子透镜组G2b构成。
[0218]前子透镜组G2a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W下构成:由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负弯月 形透镜L21与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正弯月形透镜L22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孔径光阔S、 双凸正透镜L23,和由双凸正透镜L24与具有面向物侧的凹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25胶合构造 的胶合正透镜。附带说一句,负弯月形透镜L21是其中在物侧透镜表面上形成非球面的非球 面透镜。
[0219]后子透镜组G2b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W下构成:由双凹负透镜L26与具有面向物侧 的凸面的正弯月形透镜L27胶合构造的胶合负透镜,和具有面向物侧的凹面的正弯月形透 镜L28。附带说一句,正弯月形透镜L28是其中在像侧透镜表面上形成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
[0220] 在根据实例2的变焦镜头系统中,在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变焦时,第一透镜 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沿着光轴移动从而在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减小。
[0221] 在根据实例2的变焦镜头系统中,在前子透镜组G2a中由负弯月形透镜L21与正弯 月形透镜L22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作为聚焦透镜组被向像侧移动,由此执行从无穷远物 到近物的聚焦。
[0222] 在根据实例2的变焦镜头系统中,在前子透镜组G2a中由正透镜L24与负弯月形透 镜L25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沿着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作为移位透镜组移动,由 此校正像模糊。
[0223]在表格2中列出了与根据实例2的变焦镜头系统相关联的各种数值。
[0224]表格 2 [02巧](规格)
[0226]变焦比=2.825
[0229](透镜数据)
[0227]
[022引
[0230]
[0231] (非球面数据)
[0232] 表面编号:2
[0233] κ= 〇.4886
[0234] C4 = 1.63540E-05
[023引 C6 = 4.58660E-07
[0236] C8 = -4.87000E-09
[0237] C10 = 3.86610E-11
[023引表面编号:9
[0239] κ= 1.0000
[0240] C4=-2.12610E-05
[0241 ] C6=-1.64030E-07
[0242] C8=0.00000E+00
[0243] C10=0.00000E+00
[0244] 表面编号:22
[0245] κ=4.0626
[0246] C4=8.23580E-05
[0247] C6=4.98300E-07
[0248] C8=-3.25370E-09
[0249] C10=0.00000E+00 [0巧0](可变距离)
[ο巧1 ] <在聚焦于无穷远物上时〉
[0 巧 2]
[0253] <在聚焦于近物上时,
[0254] 拍摄放大率二-0.01〉
[0257](透镜组数据)
[0 巧 5]
[0 巧 6]
[0巧引
[0259] (用于条件表达式的数值)
[0260] (l)(-fl)/fw=1.666
[0261] (2)(-fl)/ft= 0.590
[0262] (3)Ifw^fI=0.249
[0263] (4)Ifyw| =0.348
[0264] (5)ff/fs= 1.04
[026引(6)X2a/X2b= 3.479
[0266] (7)IfVfbl=0.406
[0267] 图6A、6B和6C是示出在聚焦于无穷远物上时、根据实例2的变焦镜头系统的各种像 差的曲线图,其中图6A处于广角端状态中,图6B处于中间焦距状态中,并且图6C处于远摄端 状态中。
[0268]图7A、7B和7C是示出在聚焦于近物上时(拍摄放大率二-0.01)、根据实例2的变焦 镜头系统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其中图7A处于广角端状态中,图7B处于中间焦距状态中,并 且图7C处于远摄端状态中。
[0269]图8A和8B是示出在聚焦于无穷远物上在将移位透镜组移位(±0.1mm)时根据实例 2的变焦镜头系统的曽差的曲线图,其中图8A处于广角端状态中,并且图8B处于远摄端状态 中。
[0270]如根据各个曲线图明显地,即使在将移位透镜组移位时,由于在从广角端状态到 远摄端状态的每一个焦距状态中对于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根据实例2的变焦镜头系统示 出卓越的光学性能。
[0271] <实例3〉
[0272]图9是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例3的变焦镜头系统的透镜配置的截面视图。
[0273] 根据实例3的变焦镜头系统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 G1和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构成。
[0274]第一透镜组G1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W下构成: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负弯月形透 镜L11、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12、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正弯月形透镜 L13,和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正弯月形透镜L14。附带说一句,负弯月形透镜L11是其中在 像侧透镜表面上形成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
[0275] 第二透镜组G2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前子透镜组的a和具有负 折射光焦度的后子透镜组G2b构成。
[0276]前子透镜组G2a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W下构成:由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负弯月 形透镜L21与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正弯月形透镜L22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孔径光阔S、 双凸正透镜L23,和由双凸正透镜L24与具有面向物侧的凹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25胶合构造 的胶合正透镜。附带说一句,负弯月形透镜L21是其中在物侧透镜表面上形成非球面的非球 面透镜。
[02W]后子透镜组G2b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W下构成:由双凹负透镜L26与具有面向物侧 的凸面的正弯月形透镜L27胶合构造的胶合负透镜,和具有面向物侧的凹面的正弯月形透 镜L28。附带说一句,正弯月形透镜L28是其中在像侧透镜表面上形成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
[0278] 在根据实例3的变焦镜头系统中,在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变焦时,第一透镜 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沿着光轴移动从而在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减小。
[0279]在根据实例3的变焦镜头系统中,在前子透镜组G2a中由与正弯月形透镜L22胶合 的负弯月形透镜L21构造的胶合正透镜作为聚焦透镜组被移动到像侧,由此执行从无穷远 物到近物的聚焦。
[0280] 在根据实例3的变焦镜头系统中,在前子透镜组G2a中由与负弯月形透镜L25胶合 的正透镜L24构造的胶合正透镜沿着包括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作为移位透镜组移动, 由此校正像模糊。
[0281] 在表格3中列出了与根据实例3的变焦镜头系统相关联的各种数值。
[0282] 表格 3
[0283] (规格)
[0284] 变焦比=2.825
[028引
[0289](非球面数据)
[0290] 表面编号:2
[0291]κ= 〇.4886
[0292]C4 = 1.63540E-05
[0293]C6 = 4.58660E-07
[0294]C8=-4.89000E-09
[0295]C10 = 3.86610E-11
[0296] 表面编号:9
[0297] κ= 1.0000
[0298]C4=-2.17000E-05
[0299]C6=-1.55000E-07
[0300]C8=0.00000E+00
[0301] C10 = 0.00000E+00
[0302] 表面编号:22
[0303]κ= 4.0626
[0304]C4 = 8.23580E-05 [030引C6 = 4.98300E-07
[0306]C8 = -3.25370E-09
[0307]C10 = 0.00000E+00
[030引(可变距离)
[0309] <在聚焦于无穷远物上时〉
[0310]
[0311] <在聚焦于近物上时, [0引引拍摄放大率=-0.01〉
[0317](用于条件表达式的数值)[031引(l)(-n)/fw=1.667
[0319] (2)(-fl)/ft= 0.590
[0320] (3)Ifw^fI=0.249
[0321] (4)Ifyw| =0.347
[0322] (5)ff/fs= 1.031
[0323] (6)X2a/X2b= 3.499
[0324] (7)IfVfbl=0.406
[0325]图10A、10B和IOC是示出在聚焦于无穷远物上时、根据实例3的变焦镜头系统的各 种像差的曲线图,其中图10A处于广角端状态中,图10B处于中间焦距状态中,并且图10C处 于远摄端状态中。
[0326]图11A、11B和11C是示出在聚焦于近物上时(拍摄放大率二-0.01)、根据实例3的变 焦镜头系统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其中图11A处于广角端状态中,图11B处于中间焦距状态 中,并且图11C处于远摄端状态中。
[0327] 图12A和12B是示出在聚焦于无穷远物上时在将移位透镜组移位(±0.1mm)时根据 实例3的变焦镜头系统的曽差的曲线图,其中图12A处于广角端状态中,并且图12B处于远摄 端状态中。
[0328]如根据各个曲线图明显地,即使在将移位透镜组移位时,由于在从广角端状态到 远摄端状态的每一个焦距状态中对于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根据实例3的变焦镜头系统示 出卓越的光学性能。
[0329] < 实例 4〉
[0330]图13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例4的变焦镜头系统的透镜配置的截面视图。
[0331]根据实例4的变焦镜头系统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 G1、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和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的第Ξ透镜组G3构成。
[0332]第一透镜组G1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W下构成: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负弯月形透 镜L11、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12、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正弯月形透镜 L13,和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正弯月形透镜L14。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